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高氯酸血竭素(dracorhodin perchlorate, DP)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天然药物,本研究旨在揭示血竭素高氯酸盐在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本研究显示,DP处理促进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体外和体内的伤口愈合。DP处理24 h显著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这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水平增加有关。ERK用siRNA阻断则可降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在大鼠体内应用2.5μg/mL、5μg/mL和10μg/mL剂量的DP可促进大鼠伤口愈合。DP处理7 d后,Serpin家族H成员1 (SERPINH1)染色证实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升高。因此,DP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大鼠体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Qu JF  Cheng TM  Xu LS  Shi CM  Ran XZ 《生理学报》2002,54(5):395-399
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放创复合伤)是一种重要而有代表性的难愈性创伤,其难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成纤维细胞是最为重要的组织修复细胞,其辐射敏感性较低,为了明确放创复合伤时合并的放射损伤是否对伤口成纤维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以及这些损伤作用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实验检测了分离,培养的放创复合伤和单纯创伤大鼠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他反映其参与组织修复能力的指标变化,结果发现,在去除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特别是创伤局部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对成纤维细胞的反馈作用后,放创复合伤组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力,贴壁力和粘附力均显著弱于单纯创伤组,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则显著增加,这些细胞表明,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成纤维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使其参与组织修复能力显著受抑,这是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为种子细胞分别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向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 并且和Ⅰ型胶原膜复合后移植修复裸鼠皮肤创面, 观察以自体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的可行性. 研究发现, 将分离纯化的BMSCs接种于表皮细胞诱导体系中, 3天后细胞即发生形态改变, 汇合成表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状;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张力原纤维、黑色素小体和透明角质颗粒; 诱导分化细胞表达表皮细胞表面标志CK19和CK10, 且CK19的诱导分化效率达到60%, 表明诱导分化的细胞大部分为表皮干细胞; 通过检测细胞诱导前后紫外线照射诱发的凋亡状况, 证实诱导后的细胞具有抵抗紫外线照射的功能; 另一方面, BMSCs在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体系作用下, 超微结构观察到细胞外胶原微纤维的沉积, RT-PCR证实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分泌Ⅰ型胶原的功能; 放射免疫法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还具有分泌细胞因子IL-6与IL-8的功能, 其最高分泌量分别为115.06 pg/mL和0.84 ng/mL. 体内移植实验也证实, BMSCs与生物支架材料复合后具有明显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BMSCs具有向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潜能, 以及作为种子细胞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的可行性, 并且自体来源的BMSCs构建的皮肤组织无免疫排斥风险,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细胞生长、移行及创伤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的一员,由间质细胞合成并分泌,能特异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对脊椎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通过PCR从人的肾组织cDNA文库中克隆分离获得了KGF-2的cDNA,表明该因子在成人肾中有表达.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用于生物学功能研究的结果显示:KGF-2在体外不仅能够促进角质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且对其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还对细胞的移行具有影响.在动物实验中,KGF-2能促进皮肤切除产生的伤口愈合,提示该蛋白质可以作为创伤治疗或辅助用药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5.
Dai SS  Xiong RP  Yang N  Li W  Zhu PF  Zhou YG 《生理学报》2008,60(2):254-258
本文旨在探索腺苷A2A受体在颅脑创伤、皮肤创伤及放射损伤复合创伤中的作用差异.分别观察和检测野生型小鼠、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以及给予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治疗的小鼠在皮肤创伤、放射损伤复合创伤后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颅脑创伤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伤侧皮层脑含水量、脑脊液中谷氨酸浓度.结果表明,CGS21680促进外周组织伤口愈合,却加重颅脑创伤模型的神经功能损害,这与其促进谷氨酸释放有关.相反,A2A受体基因敲除显著延迟小鼠皮肤创伤及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模型的伤口愈合,而在颅脑创伤模型中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产生保护效应.本研究初步证实,A2A受体激活促进谷氨酸大量释放可能是其在中枢损伤与外周损伤产生作用差异的机理之一,这为将来临床应用A2A受体激动剂减轻外周损伤,而用A2A受体拈抗剂减轻颅脑损伤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外模拟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研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s)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对阐明PMSCs促进糖尿病足等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离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 hKCs),添加50~100 mmol/L葡萄糖,建立高糖损伤模型。利用CCK-8检测损伤hKCs与PMSCs共培养前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凋亡胞数量,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速度,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以反映细胞的形态和运动能力。结果发现,原代hKCs为大小均一的铺路石样细胞,在模拟高血糖环境(50 mmol/L、100 mmol/L D-葡萄糖)时,细胞出现扁平、增大、增殖能力下降等衰老特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率低,迁移区域稀疏。与对照组相比, PMSCs共培养组在高糖条件下hKCs生长速度快,增殖率高,凋亡率低,迁移覆盖面积较大,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形态发生间质样转变。以上结果说明, PMSCs不仅能够抑制高糖引起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同时促进其增殖和迁移,为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Wnt信号通路对成纤维细胞Rat-1生长及表型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J  Zuo J  Wu QF  Xia BL 《生理学报》2005,57(4):505-510
构建Wnt-3a的真核表达拽体并稳定转染人鼠成纤维细胞Rat-1,建立Wn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的细胞模型,以探讨Wnt信号通路激活对咳细胞的牛K以及某些表型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时,Rat-1细胞形态表现为细胞长度的增加,其折光性以及呈绳索状的成束密集排布:MTT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稳定转染后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进入G2期的细胞增多,细胞增殖分裂能力增强:Transwell小窄迁移实验证实转染组的细胞迁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划痕实验表明,稳定转染后的Rat-1细胞在划痕后伤口愈合时问显著缩短。结果提示:体外Wnt信号通路的激沂能够引起成纤维细胞某些表型改变,并促进细胞增殖,加速体外伤口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在鹿茸再生早期角柄断面伤口无疤痕愈合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比分析了BMP 2 和BMP 4在正常皮肤及茸皮中的表达及分布差异,同时利用添加外源性蛋白分析了BMP 4对鹿真皮成纤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原代培养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几乎为100%;(2) BMP 2和BMP 4强烈表达于茸皮中新生毛囊的毛基质细胞中;(3) BMP 4可促进鹿真皮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4) BMP 4可促进鹿真皮毛乳头细胞成团。以此推测BMP在鹿毛囊形成及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显示,胎龄小于14 d的小鼠胎儿皮肤能够实现无疤痕创伤愈合。深入研究胎儿无疤痕愈合的分子机理,对于伤口护理方法优化与创伤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已有数据库进行不同胎龄的小鼠皮肤组织转录组深入挖掘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在线数据库中寻找适合无疤痕愈合研究的基因表达谱芯片(GSE71619),其中包含胎龄14 d(E14)、胎龄18 d(E18)和6周龄成年鼠(W6)的皮肤组织样本。分别将无疤痕愈合(E14)与疤痕愈合皮肤组(E18+W6)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获得了4 654个DEGs(|log2 FC|≥1,P<0.05)。通过维恩图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确定了228个候选基因,并分为4个不同的Cluster。进一步重点分析了Cluster 3中涉及的基因:对于E14组,上调基因主要与促进伤口愈合的组织重塑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形成功能相关。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确定了17个属于胶原家族和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揭示了ECM的重塑和成纤维细胞活化在早期妊娠胎儿无疤痕愈合模式中的重要性,并筛选出可能的关键基因,为无疤痕伤口护理和创伤、医美领域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化学腐蚀性组织工程皮肤检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以牛I型胶原为支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为细胞来源,构建化学腐蚀性检测用组织工程皮肤模型。选用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the Interagen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ICCVAM)制定的体外测试化学品腐蚀性最小执行标准中的8种化学品为检测物质。在检测实验中,8种化学品(固体10mg、液体25μl)分3min、1h局部接触组织工程皮肤模型表面,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相对细胞活力值作为判定腐蚀性的标准。结果表明,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检测模型结构完整,含有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能准确判断7种化学品的腐蚀性。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可以作为检测工具用于化学品腐蚀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ed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是人体活性最强的促纤维化刺激因子之一,它广泛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作为伤口修复和组织再生的刺激物,TGF-β1在许多纤维化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瘢痕疙瘩是一种异于普通瘢痕的纤维增生性良性真皮肿瘤,其起源于皮肤的创伤,是组织愈合过程失调的结果。其特征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存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尤其是胶原蛋白的过度积累。在这个过程中,TGF-β1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TGF-β1影响调节瘢痕疙瘩的形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及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学改变。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创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只,实验组创后置海水中浸泡30min。观察2组创面的愈合生长状况。观察伤口局部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愈合过程中伤口修复细胞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0±1.0)d,而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4.3±0.8)d;两组在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上以及修复细胞增殖能力上存在差异。结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迟,加重创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延缓肉芽组织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IL-33/HMGB-1在胎鼠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伤口愈合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注射PBS组、注射重组蛋白IL-33组和重组蛋白HMGB-1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DAB和苏木精复染方法检测IL-33/HMGB-1的表达及定位;结合Axiovision软件计算MOMA-2阳性巨噬细胞、波形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密度;通过Masson''s三色染色评估伤口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和愈合情况。结果:E15和E18胎鼠未损伤皮肤的基底角质形成细胞核均呈阳性染色;与E15胎鼠相比,E18胎鼠皮肤中HMGB-1和IL-3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处理0 h-48 h,E15和E18胎鼠伤口边缘附近角质形成细胞的核染色呈降低,IL-33和HMGB-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当采取200 ng或400 ng HMGB-1或IL-33处理,E15胎鼠伤口愈合形成疤痕的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疤痕大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创伤后7 d,与PBS组相比,HMGB-1和IL-33处理的E15胎鼠伤口和瘢痕中波形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MOMA-2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和PECAM阳性血管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IL-33/HMGB-1可以促进胎鼠伤口瘢痕的形成,其可能机制包括对成纤维细胞的直接刺激,以及与伤口中血管生成和巨噬细胞募集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牙周膜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decorin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内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的作用,进一步探讨bFGF抑制Ⅰ型胶原的作用机制.发现bFGF刺激牙周膜细胞后能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增殖,bFGF抑制decorin的合成是bFGF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细胞鉴定,探讨优化的分离及纯化方法,为构建表皮-真皮皮肤模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使用两步消化法提取人真皮层,酶消化法提取成纤维细胞后培养数代,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标志物Vimentin,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利用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可见细胞为散在分布的壁细胞,细胞汇流时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细胞在30代内形态保持不变;细胞增殖曲线大体呈S型,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5±0.618)%和(7.83±0.415)%。结论:优化提取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构建2株不同年龄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系,为药妆研究以及重组皮肤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牛骨胶原低聚肽对正常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PF级ICR雄性小鼠24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BCOPs剂量组(0.375、0.75、1.5、3.0、6.0g/kg·BW)。用打孔器建立皮肤打孔手术模型,术后连续灌胃16 d,并在术后第4、8、12、16 d分批处死老鼠,测量不同时间点小鼠伤口剩余面积,检测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 1α)浓度,并进行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牛骨胶原低聚肽组小鼠术后伤口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SDF 1α浓度显著增加(P<0.05)。并且同一时间点HE染色显示,牛骨胶原低聚肽组小鼠皮肤伤口上皮化水平、血管增生及纤维母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牛骨胶原低聚肽具有促进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SDF 1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低功率激光(632.8 nm)照射(Low-power laser irradiation,LPLI)生物组织作为一种无损伤的物理疗法,可以加速细胞生长、血管再生及伤口愈合等过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伤口愈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促进炎性细胞的趋化,增强胶原的合成和沉积,刺激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我们研究发现LPLI可以促进NO的产生,并且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活性阻碍了NO的产生,证明LPLI通过活化ERK调控NO的生成。这一研究将为低功率激光照射加速伤口愈合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上清凝胶对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为临床皮肤创伤提供新的修复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生儿脐带分离出hUC-MSCs并培养,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细胞分化实验以及RT-PCR检测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证明其干细胞特性;收集上清液,进行粗提纯及总蛋白浓度检测,制成凝胶剂,用于小鼠背部损伤模型中创面的治疗;于第2、3、6、8、15 d取样,伤口及正常皮肤组织样品分别用于制备组织病理切片及愈合组织相关因子表达的Q-PCR检测。结果:从新生儿脐带分离出的hUC-MSCs其形态、表面标志物符合干细胞特性,具有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潜能。实验小鼠皮肤创伤后3 d开始可见各组创面逐渐缩小,伤后15 d创面基本愈合;第5、7 d高剂量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伤口愈合程度最高,低剂量组次之,两者都优于对照组。愈合组织相关因子检测表明,伤后第2 d,高剂量上清处理的小鼠伤口组织TGF-β1和Col1a1基因表达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3 d,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从第3 d开始,IL-1β这一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上清凝胶能够提高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牛黄对原代小鼠口腔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试验采用MTT法、氯胺-T法、明胶酶谱分析和酶联免疫反应测定了牛黄对小鼠口腔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金属蛋白酶-2、-9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牛黄能显著抑制小鼠口腔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沉积和金属蛋白酶-2活性,同时也极显著(P<0.01)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产生。结果提示牛黄在溃疡愈合过程中不具生肌作用,可能通过抗炎促进溃疡愈合;其抑制胶原合成的机制可能与极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的成员,即FGF-7,最初是从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成熟KGF为一163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26—28KD。KGF由各种来源的间质细胞分泌,受体分布于上皮细胞,其生物学活性是特异性地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KGF的表达受激素和一些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研究表明,KGF对肺泡Ⅱ型细胞的增殖以及皮肤、胃肠道粘膜和角膜损伤的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