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及研究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既可研究了解它们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及生理意义,又可研究探讨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以及菌群失调症等方面的病因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条件致病微生物及所谓“非病原性真菌”所引起的感染明显增多,以及某些真菌及真菌毒素与人类肿瘤病因关系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因此,对正常人体真菌丛的研究既有医学上的理论意义又有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人灵长类接触人类或受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肠道寄生虫与宿主关系失衡,这种影响造成肠道寄生虫感染,进而增加肠道寄生虫种类和荷虫量。为检验生态旅游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和承载是否有影响,本研究收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投食群和野生群粪便样品,采用福尔马林乙酸乙酯沉淀法,共发现5种肠道寄生虫:阿米巴原虫(Amoeba),鞭虫属(Trichuris sp.),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钩虫(Hookworms)。结果显示,投食群的阿米巴和蛲虫的荷虫量高于野生群;蛔虫在投食群和野生群均有发现,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鞭虫和钩虫只在投食群中发现。投食群部分肠道寄生虫具有高荷虫量和新增的两个种类是由于非人灵长类直接或间接与人类接触(生态旅游等)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是一类微小的鞭毛虫 ,寄生于人体的有 3种——杜氏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在其发现之前 ,临床上发现其致病已有数百年历史。在印加前期陶制人佣上所绘的鼻咽病灶 ,据鉴定就是美洲利什曼病。 1898年 ,一俄国军医已作过精确描述。这 3种原虫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危害最大。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脾、骨髓和淋巴腺等细胞之内 ,虫体圆形或卵圆形 ,只有 4 .2μm× 2 .8μm大小 ,它能引起黑热病 ,又名黑热病原虫。其生活史有 2个阶段 :一个阶段寄生于人体 (或狗 ) ,另一个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微生态学家、中国微生态学创始人康白教授最近撰文明确提出“正常微生物群是一个新的人体生理学系统”。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新观点 ,这一新理论的出现将为微生态学和生理学增添新的内容 ,对未来医学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的层次、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所处的环境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功能、人体微生态系统的调控等问题加以论述 ,供大家参考。1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生理学是当代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内容 ,它是以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还不可能得到人体寄生虫病发病率的精确数据,这些传染病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据估计各种原虫和蠕虫蔓延的年发病率见表Ⅰ。虽然获得性免疫可能没有或者不明显,但被研究的所有寄生虫事实上均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通常可诱导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介导免疫。这些应答为各种血清学诊断试验提供了依据。此外,免疫应答一些寄生虫感染中有保护作用,这一事实也提示了发展免疫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人体寄生虫有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三大种类,其感染可见于全身大部分组织器官,亦可与眼部组织相互作用。寄生虫可寄生在眼球、眼眶软组织及睫毛根部等部位,致盲率较高。眼睛可与外界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且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增多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佩戴人数增加,眼部寄生虫感染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中能寄生于人眼,并导致眼部病变的几种典型寄生虫(棘阿米巴、刚地弓形虫、猪囊尾蚴、曼氏裂头蚴、结膜吸吮线虫、蠕形螨、蝇蛆、阴虱)进行介绍,并针对其最新病例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形成了微生态平衡。这种平衡对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营养作用、抗病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种平衡一旦失调则会使动物体出现相应的病变。因此,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剂或微生物产物调整或  相似文献   

8.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正常微生物与动物体内环境、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具有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生命科学分支。在目前的《兽医微生物学》的“绪言”中,微生物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微生物学还包括免疫学,甚至还包括寄生虫学,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在人体内以寄生态和致病态交替活动。破坏人体九大系统,十一种腺体,使人产生各种疾病,可分为;1机械破坏性致病.2营养消耗性致病。3毒素致病。4占位性致痛。5致敏性致病。6免疫紊乱性致病。影响人类的寿命、健康、智商、繁衍。  相似文献   

10.
齿龈内阿米巴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龈内阿米巴是Gros氏从人牙垢中首次发现。后由Von Prowazek(1904)作了描述。许多学者认为它是非病源原虫。国内将其列入“罕见”人体寄生虫。但我们对内蒙古医学院口腔科门诊病人及正常人作阿米巴感染与疾病关系调后证明其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并与牙周病有关。为了解其流行与环境关系而对其生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等级森严的非人灵长类群体中,睾酮对雄性顺位维持有着重要作用,且影响着体内寄生虫种类和荷虫量。本研究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雄性短尾猴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成年雄性的等级顺位,测定其粪便中睾酮含量以及寄生虫的荷虫量,探讨雄性等级顺位、睾酮水平与健康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0种肠道寄生虫,包括4种蠕虫、5种原虫和1种螨虫;其中雄性短尾猴个体间睾酮水平(1.00±0.42) ng/g和肠道寄生虫荷虫量(112.44±83.62)EPG均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 H,P<0.05);等级顺位与睾酮水平呈正相关(Spearman, N=8,ρ= 0.326, P<0.05),与肠道原虫类的荷虫量呈负相关(Spearman, N=8,ρ= - 0.345, P<0.05),与肠道蠕虫类的荷虫量无相关性(Spearman, N=8,ρ= 0.065, P>0.05);睾酮水平与肠道原虫类寄生虫的荷虫量呈负相关(Spearman, N=8,ρ= -0.546, P<0.05),与肠道蠕虫类的荷虫量无相关性(Spearman, N=8,ρ= -0.013, P>0.05)。本研究表明高顺位雄性拥有更高的睾酮水平,这不仅对其顺位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对原虫类寄生虫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缨  李艳文 《蛇志》2013,25(1):54-57
肠道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属于原生动物亚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环境中。寄生于人体肠道并引起疾病的常见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等,是引起人体腹泻、腹痛的主要病原体。国内外学者对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等相关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常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我国在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过去严重流行的黑热病、疟疾、丝虫病及血吸虫病等主要寄生虫病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或大部分地区被基本消灭或控制 ,钩虫病、阿米巴痢疾等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亦已明显下降。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 ,人体内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分布及寄生虫病的流行谱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一些过去未被重视或少见的寄生虫感染越来越显示出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就是其中的一类。1 何谓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内部和体表存在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包括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作为基因组学研究的补充和终点,不断增加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中心。原虫作为医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本文将从原虫生活史、致病机理、潜在疫苗以及抗药性等方面对原虫的蛋白质组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到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及人类日常活动的影响,我国大面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高。不同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减少重金属在动物体肠道中的积累是降低重金属危害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显示,一些益生菌能够在体内外环境中有效地结合重金属,但人们对益生菌结合重金属的能力,及其对重金属的肠道修复机理了解较少。本文针对目前镉、铅、铬等重金属对环境与动物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状,分析了各类重金属的污染来源,概括了益生菌在环境与动物体肠道中对各种重金属的修复情况及作用机理,重点考察了益生菌在动物体肠道环境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同时对未来利用益生菌制剂直接减少人体肠道内重金属积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中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对18种75头/只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11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9%,以芽囊原虫(Blaaocyais sp.)、阿米巴原虫感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正>T细胞在小鼠利什曼皮肤病中可能有促进抵抗力或增进疾病的效应。寄生虫特异协助T细胞的转移引起利什曼原虫所致损伤的加剧。目前证明:激活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直接刺激寄生虫生长而涉入此加剧过程。利什曼原虫墨西哥amazonensis原鞭毛虫于体外活化的T细胞上清中培养有其极大的增殖作用。加入重组介素2(IL-2)能重现这个效应。抗IL-2抗体能部分地抵销IL的刺激效应。感染小鼠用IL-2体内治疗,引起损伤的加剧。IL-2治疗后足肉垫的肿胀与损伤处寄生虫的数量多有关。抗利什曼原虫感染发展的环孢素A的保护性效应被IL-2治疗消除。IL-2对体外利什曼原虫的生长有刺激效应,推测IL-2治疗后在体内观察到损伤加剧的部分原因可能与IL-2对寄生虫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可以预料,预防性疫苗是免疫寄生虫学研究中有实践意义的主要成果。目前正在探索的疫苗是分子疫苗,分子疫苗是由一个或多个有足够长度、结构完整的寄生虫天然分子所组成。分子疫苗主要是预防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寄生虫的初次感染或继续感染,亦可预防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其次是降低寄生虫种群在敏感宿主中间的传播率。  相似文献   

19.
对人体寄生虫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测定的研究,国内已有线虫、吸虫和原虫方面的报道。对于绦虫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测定,国外 Goodchild(1957, 1966)和 Bhalya(1985)报道了圆叶目的10种绦虫。假叶目绦虫迄今尚未见报告。本研究以孟氏裂头绦虫成虫和裂头蚴为材料,测定其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以了解该虫生活史中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人体寄生虫感激的调查研究:Ⅰ.虫种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2年选用国际通用的5种检查方法,按地形分片,整群随机等比例抽样,对四川省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44县,196个点。97159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06%,发现26种寄生虫,其中线虫9种,吸虫4种,绦虫3种,原虫10种。平原区感染率和虫种数为89.22%,21种,丘陵片区为80.55%,26种,盆周山地片区为8.06%,19种,川西南山地片区为85.20%,1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