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2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院念珠菌病原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从住院患者分离到的328株念珠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念珠菌种类主要为白念珠菌(68.6%)、热带念珠菌(13.4%)和光滑念珠菌(7.9%);念珠菌来源以下呼吸道为主(82.3%),其次为泌尿道(5.2%)、血液(4.0%)和肠道(3.4%)等;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性较低(0.0%~7.1%)。结论医院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对白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念珠菌属开展耐药性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临床病区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749例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主要病区为ICU。从标本的来源看,痰标本中真菌检出率最高,占61.1%。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只有3.6%。结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广泛,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增多,耐药菌株增多,部分治疗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329株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深部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唑类药物作为当前临床抗真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其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临床深部真菌分离株耐药性增强、感染菌种发生变化^[1]。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状况、分析真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感染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引起泌尿系感染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用沙保弱培养基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用API20CAUX生化系列,药敏用ATBFUNGUS药敏板。结果427株真菌中前5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1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69株、伪热带假丝酵母菌38株、克柔假丝酵母菌27株、光滑球拟酵母菌23株。5-氟胞嘧啶、两性霉索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0.2%、90.2%、89.2%、73.8%、71.4%和62.9%。临床感染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引起泌尿系感染的真菌广泛存在,但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索B、制霉菌素敏感率较高;唑类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 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39株,18.4%)和血液科(20株,9.4%)。检出的212株念珠菌除一株近平滑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株,其余均为两性霉素B的野生株。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超过90%。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的前后96 h内,G试验的阳性率为73.7%。结论本院念珠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在经验用药时需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G试验对念珠菌血症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7.
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住院病例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536例,占检出病原菌的8.37%。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9.37%;毛霉菌与曲霉菌的感染次之,分别达到16.79%和13.62%。呼吸内科、老年内科和ICU病房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其次为泌尿道。真菌对酮康唑、咪康唑和益康唑耐药率相对较高,对5一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相对敏感。结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物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住院肿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73株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3%,真菌种类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74.6%);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5%;对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为0~6.5%;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2.5%~25.0%。临床分离的真菌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标本,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应积极治疗,合理利用抗真菌药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院内150例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院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真菌,用TAB Expression鉴定仪鉴定,E—test抗真菌药敏试纸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0株真菌共有14个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5.3%。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院内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产生一定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念珠菌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念珠菌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培养阳性结果(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及临床资料。结果212例患者中共分离出念珠菌256株,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为71.7±14.2岁。其中白念珠菌101株、热带念珠菌76株、光滑念珠菌31株占分离株的前3位,前3种念珠菌占总分离菌的81.2%。内科检出的菌株中以白念珠菌为主,菌株外科检出中以热带念珠菌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非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敏感性较差,其中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在外科及ICU的耐药问题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念珠菌尿路感染内科、外科主要菌株不同,内科以白念珠菌为主,外科以热带念珠菌为主。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敏感性最低,且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在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表现得更为严重。临床上内科经验性治疗可首选氟康唑,对于外科及重症患者建议应考虑首选两性霉素B和/或氟胞嘧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年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51.9%(321/618),MRSA感染高发主要科室为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MRSA检出率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84.1%)、ICU(76.3%)、呼吸内科(61.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67.3%,检出率82.4%。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100%敏感,对氯霉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药物都保持了65%以上的高耐药率。结论对重点科室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等措施是控制并减少MRSA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州市中心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10株,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48株(分离率5.9%)。标本来源主要来自ICU室,其次呼吸科,大部分来自痰液标本(约占89.2%),年龄段以中老年人比率最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彬他坐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耐药率为33.7%~58.2%;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30.0%。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0.4%、91.7%和2.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达100.0%。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相比,耐药情况更严重,其中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显著高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P〈0.01);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呈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尚敏感,但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象更严重。应重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人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象山县中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分离出的126株铜绿假单胞菌(包括21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主要分布情况:痰占80.2%,尿液占11.1%,脓液占7.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升至5%,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升至33%。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较弱,且明显弱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加强动态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785株深部真菌用YBC鉴定卡鉴定到种,用ATB-FUNGS试剂盒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785株真菌中自色念珠菌占72.2%,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分别占17.2%、8.7%、1.3%。呼吸科、心内科、新生儿科、血液科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1%、13.5%、13.1%、12.1%;785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3.2%、85.2%、87.4%、30.5%、61.8%、45.4%。结论儿童深部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785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性较高,它们仍然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而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36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6株鲍曼不动杆菌来自痰液、伤口分泌物、中段尿、静脉血及大便,分别占58.96%、30.92%、5.49%、4.34%、0.29%。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10.4%。结论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迁,可合理指导用药,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年来我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各类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计369株,其对多黏菌素B无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6.81%~22.7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32.47%~73.3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上治疗该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血培养标本用Bact/Alert-120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和Vitek60鉴定仪进行血培养及鉴定,药敏用K-B法,用Whonet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3 680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细菌348株,阳性检出率为9.4%,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分离出189株,占54.3%,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15.5%,肺炎克雷伯菌占12.4%;革兰阳性菌138株,占39.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1%;链球菌占6.6%.血培养中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较为敏感.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是血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而产ESBLs菌株、MRSA、MRCNS耐药严重,提示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眼病的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526例感染性眼病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送检病原体标本的培养阳性数共为157例,培养阳性率为29.8%。其中细菌标本134例(占85.3%),真菌标本21例(占13.4%),阿米巴2例(占1.3%)。阳性标本的年龄分布≤l岁的标本数最多且全部为细菌感染;共培养鉴定出细菌20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5.6%,革兰阴性杆菌占15.5%。培养的细菌中,淋球菌比例最高,占18.4%,且均来自1岁以下幼儿。1岁以上幼儿最常见为表皮葡萄球菌(17.9%)。培养阳性细菌中,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的药物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培养阳性的真菌中,对那他霉素敏感性最高。结论儿童感染性眼病致病因素和病原菌的分布与成人相比,均有所不同,所以眼科医师要更深入全面了解其病原菌的分布和敏感性药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