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世界》2010,(9):77-77
<正>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近日提取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乃伊"冰人奥兹"的DNA,并对其进行解码。科学家希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找到"冰人奥兹"的后代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的成长是科学家学术思想的成长。每种新的或修改的主意是从外界实际事物反映到科学家头脑中产生的。历史学家承认这一点,反映在科学文献中如“孟德尔定律”“达尔文主义”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著名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一般描述为定型不变的,如所谓“达尔文1859”或“Watson和Crick1953”。事实上许多大科学家的学术思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2008,20(2):217-217
2008年3月6日,欧莱雅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十周年大型庆典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仪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法国巴黎的总部隆重举行。近四十位历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获奖者出席了庆典,签署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宣言并共同承诺将长期致力于为推动女性从事科研事业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可以将断裂的神经纤维重新接合起来并促使其再生长愈合的新型手术方法。不过科学家说 ,该方法尚须在动物身上继续进行试验才可应用于临床。据德新社报道 ,上述研究由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 ,由罗伊特林根和蒂宾根两地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参与研究的施洛斯豪尔教授介绍说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神经断裂后无法重新接合生长 ,但他们在研究中使用某种特殊的微小“导管”先将断裂神经的两端接合 ,尔后再促进其各自重新生长并最终接合。但科学家没有透露有关“导管”的具体信息以及促进神经组织生长的相关机理等。科学家们表示 ,这…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免疫学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表彰三位免疫学家“发现先天性免疫激活新机制”和“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要点新闻     
《生命世界》2005,(11):7-7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发现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之争     
淮沙 《植物杂志》2010,(3):26-31
1994年8月19日,世界上唯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量子化学家莱纳斯·鲍林,以93岁高龄病逝家中。这位曾被爱因斯坦誉为“真正的天才”、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20位科学家之一的学者,却也曾遭到诸如“江湖医生”、“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聚焦中国     
《生命世界》2007,(3):9-9
我国科学家解密抑郁症,我国科学家找到自由调控植物发育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以及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以表彰他们创造性地应用物理化学分析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分析测定的研究。其中芬恩和田中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法” ,维特里希则是开创了“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4,(21):I0003-I0004
美国科学家成功利用4名天无阴道或阴道异常患者的自身细胞在实验室培育出“人造阴道”,并在这些女性身上完成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1.
《植物杂志》2010,(12):70-70
近日,科学家从一种被称为沙塔蠕虫的生物中发现了一种“超级胶水:这使得人类在向研发“顶级胶水”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科学家们设想的“顶级胶水”能够黏合人体破裂组织和破碎骨骼,却不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2013,(12):1149-1149
有着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2013年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十周年。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36位院士组成,共有114个单位和22名专家推荐有效候选人192人。  相似文献   

13.
提出并分析“实验的参观者”角色及其学习模式的低效性,举例分析将其转化为“实验的设计者”角色的益处。有利于学生领悟科学家提出问题、寻找证据、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成能力培养和知识迁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使用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未来,科学家有望使用人体细胞构建出更复杂的系统,用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作为欧盟“分子计算机”项目的一部分,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科学家在哥德堡大学施特芬·霍曼教授的领导下,进行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团队使用酵母细胞制造出了合成电路,细胞之间可通过基因调控进行连接。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波士顿市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已研制成功了血红蛋白的一种代用品。这种代用品称为“Oxyglobin”。它是由科学家从牛血中提取出血红蛋白,并经过纯化和处理,使其化学性质保持稳定后制成的。目前,“Oxy-globin”已投入首次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6,41(10):7-7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新株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齐俊生博士课题组,在导师李怀方教授的指导下,经过6年的努力,从“海岛棉”中分离、克隆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黄萎病基因“At7”,并导入到“陆地棉”,从而培育出高抗黄萎病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通报》2003,38(4):26-26
国家“973”计划“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曹谊林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 ,近年来 ,针对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国际性难题和关键性问题 ,我国科学家已经在软骨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并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在人体内构建出软骨组织 ,开创了软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的先河。摘自《科学时报》2 0 0 3年 3月 10日我国率先成功构建人体内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8.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破译了一种致命的细菌“0 157:H7”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图谱。在人类的肠道中寄生着百余种埃希氏杆菌属的大肠杆菌 ,其中只有几种是有害的 ,“0 157:H2 ”就是其中的一种。“0 157:H2 ”能在牛肉末和未熟透的汉堡包中大量繁殖。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在汉堡包中首次发现并筛选出“0 157:H7”菌株 ,今年 2月又绘制出它的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并将它与一种无害的近亲品种“K - 12”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 ,这两种细菌享有相似的基因主干 ,这些基因的位置大致相同。整个“O157:H7”基因序列中共有 1387个…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5日17时30分许,2020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正式揭晓,美国科学家Harvey J.Alter,英国科学家Michael Houghton及美国科学家Charles M.Rice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黄禹锡四面楚歌,他说他想“当一名纯粹的科学家”。按理说,他本来就应该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为什么这却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