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正>从远古起,人类就有了对蛇的恐惧记忆,并代代相传。毒液致命,望而生怯蛇之所以让人害怕,是因为有些蛇能分泌出致命的毒液,能让人瞬间毙命。这些让人闻风丧胆的蛇  相似文献   

2.
蛇之最     
最毒的蛇是海蛇(Hydrophis belcheri),它的毒液比澳大利亚盾尖吻蛇(Oxyuranns scutcuatus)的毒液厉害100倍。这种海蛇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外的台莫尔河的阿西莫暗礁附近最常见。而一条眉尖吻蛇每次分泌出的0.109克的毒液,就足以使21万8千只老鼠当场一命呜呼!在斯里兰卡,许多人死于毒蛇之“口”.大约平均每年有800人之多,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其中97%的人是被那些普通印度  相似文献   

3.
海蛇古今谈     
蛇属于爬行类动物,分布很广,陆地、江河、海洋,都有它的踪迹。它长相古怪,尤其是毒蛇,能咬人致命。至于某些海蛇,据科学家证实,它的毒液比陆生眼镜蛇的毒性还大,因而在人们心目中更加神秘可怕。那么,究竟海蛇从何而来?生活在何方?有何奇特之处?很值得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4.
据柏林出版的大型画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设”1952年11—12月号载,德国(Dessan)血清厂拥有一个养蛇场,其中有80条沙毒蛇,10条普通毒蛇,一条响尾蛇和一条眼镜蛇。它们都是欧洲、北美和非洲最毒的蛇,人被咬了就会死的。这个机关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改变了毒蛇可怖的毒液,成为医学上治疗许多疾病的必需用品。例如沙毒蛇的毒液可以治风湿症和坐骨神经痛,响尾蛇的毒液可以治癫癇症,眼镜蛇的毒液可以治关节炎和神经炎。(Derssan)养蛇场每月约产五克毒蛇的毒液。将乾的毒液冲淡了1000倍以后才能应用于医药上。“挤液”的过程也是危险的。每月可挤三次,要赤手进行,需要很高的技巧,因为蛇的头非常脆弱,容易受伤,进行时使蛇躺在一块玻璃板上,头小心的靠着玻璃,并且握住蛇的颈部。当蛇的嘴张开时,即置容器于两颚之间,因此毒液就由齿内流到玻璃上来。这种工作是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对爬行动物很感兴趣。(苏秋鹏节译)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蛇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有关蛇的意识形态和蛇类的物质产品。我国蛇文化是十分丰富和绚丽多彩的。远古时侯,蛇无足而行,蛇能吞“象”,蛇的致命毒液,无一不被先民视为神的意旨,是不容许有任何侵犯的,蛇因而被奉为图腾祭祀膜拜。这种遗风至今在台湾高山族人中依然如故,五步蛇被视为鼻祖,他们自诩是五步蛇的后裔,在大量艺术珍品中,还可观赏到人面蛇身的五步蛇和五步蛇花纹所作的各种标志。据许慎《说文解字》云:闽是东南粤蛇神,福建简称闽,跟闽族人以蛇为图腾密切相关。今天福  相似文献   

6.
眼镜蛇奇闻     
会喷毒液的眼镜蛇会喷毒液的眼镜蛇有两个属:眼镜蛇属和唾蛇属。早在1827年爬行动物学家鲍伊撰写的有关马来射毒眼镜蛇的论著中就已提及。直到1943年布杰才弄清楚了这种特殊的自卫行为的机制。他指出,这种能喷射出3米远毒液的蛇,都有一套自卫模式:皮兜撑开,身体竖起,然后张大嘴。  相似文献   

7.
因为蛇多数生活在南方温热地区,所以不少人以为青海地区没有蛇的分布。其实,不但有,而且还有毒蛇——高原蝮蛇(Agkistrodon strauchii Bedriaga)呢! 这种毒蛇全长不过30~60厘米,头呈三角形,体色乌灰,背上有无数条波形的横纹。高原蝮蛇的毒液很毒,有人将2.5ml的毒液注入成年健康的兔子的体内,经过3~4小时以后,兔子就死了。所以对高原蝮蛇要小心防备。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蛇,许多人怕它,且不说人被毒蛇咬伤后会致命,光是它的形态就够令人生畏的啦.而我,却喜欢它.我把它当作一种虫.可不是嘛,古人就称虎为大虫,蛇为长虫.孩提时,我不知捉过多少次蛇.小伙伴对我又喜又怕.喜欢我捉蛇给他们看,可又怕我把蛇弄到他们身上.捉蛇,是我的一种乐趣.捉蛇并不容易.发现了蛇,不一定能捉住它.蛇行动利索,横行或上坡有时可追捕,下坡滑行速度很快,你想捉它很不易,就是打它也难.它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一旦发现人追,它会拼命就近进洞或利用隐蔽物掩蔽.有一次,我发现一条三尺多长的花蛇,当我追上抓住尾部时,它的头部已进洞,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反而给它拉进  相似文献   

9.
毒蛇咬伤和毒虫咬(螯)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孝慎 《蛇志》2001,13(4):33-34
我院自 1 991年至今 ,诊治各类毒蛇咬伤 1 986例 ,毒虫咬 (螯 )伤 1 0 0多例。根据 1 0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毒蛇咬伤和毒虫咬 (螯 )伤的鉴别诊断体会如下。1 有毒蛇与无毒蛇的鉴别1 .1 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 ,无毒蛇不具有毒腺 ,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 ,位于头部两侧 ,眼的后方 ,包藏于颌肌肉中 ,能分泌出毒液 ,当毒蛇咬物时 ,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 ,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 ,注入被咬伤对象的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则无这一功能。1 .2 毒液管 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 ,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 ,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1 .…  相似文献   

10.
和七一  余晓东  柳建平 《四川动物》2007,26(2):255-257,I0002
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Rha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具有已知蛇类中罕见的颈背腺及其毒液。肉眼观察发现腺体呈珠球状,8~13对腺体呈平行排列,腺体间隔分布;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腺体上无开口,无合成毒液的细胞器;实验表明毒液有神经毒性,对小白鼠的半致死量(LD50)为97.99mg/kg,SDS-PAGE电泳呈现4条蛋白条带。虎斑颈槽蛇中国大陆亚种颈背腺毒液很可能作为一种特殊辅助防御系统,增强DuvemoY腺毒液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区地处皖南山区,气候温和,自然条件适宜蛇类生长,蛇类种群繁多。其中以虎斑颈槽蛇分布较广,在我区黄山、青阳、祁门、东至等地均为优势种之一,主要生活于山区、丘陵、平原,常出没玉米地、路边、菜地、水沟边及近水、潮湿的草地等。曾有文献报道,该蛇颈部可分泌毒液,也有临床报道该蛇咬伤人案例发生[1]。我院近年来每年收治毒蛇咬伤患者近100例,但唯一收治1例虎斑颈槽蛇毒液致伤眼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蛇的秘密     
一、蛇可怕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蛇,特别是毒蛇,是十分可怕的,不少人见蛇生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但是,鲁迅先生却说:“人真是可怕的,不管怎样毒的蛇,都能够把它捉到,囚在铁笼里,供人治病和满足腹之欲。”的确,人是万物的主宰者,蛇就得俯首就擒,“乖乖”地为人民服务,至于那些怕蛇的人,只是由于对蛇还不了解的缘故。自古以来,蛇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吧。二、蛇的祖先蛇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十分悠久,它比人类的资格要老得多。翻开蛇类家谱,它们的老祖宗就是具有“四脚蛇”之称的古代蜥蜴。蛇的进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迭纪。当时的原始蜥蜴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地穴,它们为寻找食物昼夜穿棱在林木地穴中。较大的躯体,靠四足爬行不利于疾走,反成为累赘,若没有四肢,更利于快速穿行。  相似文献   

13.
蛇毒是由蛇产生的用于致猎物于死地的巨毒物质,是大自然神秘莫测地在它们身上调制而成的"礼物",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型毒液,其中神经性毒液主要由一种非洲树眼镜蛇分泌,溶血型毒素主要由蝰蛇(蝮蛇)和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中的成员跃登舞台亮相者不少,爬行动物中度其粉墨生涯者则廖廖无几。其中,南宋时在杭州曾有人让几只不同大小的乌龟,当众表演叠罗汉的节目,此事至今被传为美谈,不过,更使人感兴趣的,恐得算是蛇了。因为蛇远人而栖,本身就使人感到神秘,从而使它更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5.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蛇"字:"蛇,它或从虫。"本义指会摆尾游行之虫。更早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则道出了蛇的两面性:"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确实,每每提起蛇总让人又爱又怕。爱它,因为它有着优美的身形、玲珑的曲  相似文献   

16.
IsmailM宾萍  胡万达 《蛇志》2003,15(4):79-79
在地理学上 ,沙特阿拉伯和中东地区包括亚洲的土耳其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以色列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 ,伊拉克 ,伊朗和前苏联共和国的南亚地区。蛇的动物区系包括在北非、欧洲和中亚常见的种类 ,向东就有亚洲热带特征的蛇种渗杂。提出了这个地区的毒蛇的分类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的分布 ,讨论了不同蛇种蛇伤的流行病学、毒性的病理生理学和毒素的临床特征。强调了蛇咬伤受害者的处理包括急救、住院治疗 ,根据症状和体征的线索 ,可以有助于鉴定致伤蛇种和能否用抗蛇毒血清治疗。评价和批评了传统的处理方法 ,例如局部切开吸出毒液、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世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在四川东南部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流。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人们把蛇当作神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的传说。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对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样,而尊称为‘钱串子’、‘金串子’。他们忌食蛇肉,特别忌讳看见蛇交媾,蛇吞蛇,生怕不慎引来灾祸。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土家人认为,‘蛇咬三世冤,虎咬对头人’,蛇不咬与它无仇无冤的人。在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石堤崖棺中,曾发现  相似文献   

18.
李金荣  蓝海  黄晓军  陈远辉  吴卯斌 《蛇志》2007,19(3):202-205
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具有沟牙和管牙的蛇视为毒蛇,然而,近年来发现游蛇科中的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颈棱蛇、赤链蛇等既无管牙,也无沟牙,却频频发生这类蛇咬伤人后引起中毒的事例,甚至出现被咬伤致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的事件。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蛇虽没有沟牙和管牙,但却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这类蛇与毒腺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明显粗大,上颌牙与上颌骨、横骨连接牢固,毒腺里的毒液可顺着粗大的上颌牙流入伤口,因此,应视为"后毒牙类毒蛇"。  相似文献   

19.
以蛇为生     
在印度南部沿海地区,有一个人口十万的依罗拉部落,其中的数千名依罗拉人都是捕蛇好手。他们特有的捕蛇技艺使得这块早年蒺藜丛生的森林地带变成了今天的马德拉斯市,曾一度以印度发达的蛇皮出口中心而享有盛名,仅在1966—1967年期间,蛇皮的出口多达一千万张。印度政府考虑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1976年宣布禁止出口蛇皮。由于这一禁令大量减少了依罗拉人的收入,反倒使得他们为了谋生而对蛇类大肆狂捕滥捉,每年损失的蛇多达数百万条。由于吃老鼠的蛇类急剧减少,结果老鼠大量繁殖,鼠害异常猖獗,吞噬了大量的农作物和仓库里的粮食。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捕蛇必须严格限制,以保持生态平衡。可是以捕蛇取皮为生的依罗拉人的收入怎样才能得到保障呢?毒蛇的毒液是印度三个大型实验室用来生产抗毒素的重要原料,需求量很大。因此,  相似文献   

20.
蛇毒液产生的周期分为活跃期和静息期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毒腺分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蛇咬物排毒或人工取毒后其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是分泌细胞中合成毒液所必需的,其中分泌细胞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drenoceptor,α-AR)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oceptor,β-AR)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简要介绍在毒液产生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分泌细胞的变化,重点阐述了刺激α-AR和β-AR在引起毒液合成开始时所介导的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最后简单探讨了其它刺激蛇毒腺引起毒液产生的可能因素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