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性繁殖是动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关于这一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在对模式动物线虫、果蝇以及人类自身的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中,几个关键的基因已经被克隆,其分子特征和作用机制也得到详细的阐述。通过对性别决定基因的比较发现,在性别决定过程中其下游调节因子较上游更为保守,在进化途径中出现较早。现就近几年动物性别决定进化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性的进化:起源和维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苑  贺林  徐晋麟 《生命科学》2002,14(4):197-200
有性繁殖是真核生物生命周期的一个普遍特征。然而,在解释有性繁殖的这种普遍存在时却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包括雄性的双重损失和重组负荷等。那么,有性繁殖是如何起源和维持的?人们提出了许多可能解释的假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作者就众多的理论做一个简明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廷华 《生命世界》2007,(11):24-29
动物世界中,时时发生着进化的选择,也处处闪现出经济学的灵光。在婚姻行为中,动物应用经济学的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彩礼动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雌雄双方都要付出时间、精力和营养物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性别与进化的关系:阐述了性别是进化而来的;论述了性别分化对生物机体和人类文化进化的推动作用,以及文化进化对未来性别的再进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经济学无处不在,包括动物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是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然后是雌雄异体的性转变(包括性逆转和改变子代的性比),最终为雌雄异体的异体交配。  相似文献   

6.
李难 《生物学通报》1989,(4):1-2,39
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通讯。通讯信号的建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进化的过程中 ,动物对声波振动的感觉逐步形成了专一的听觉感受器官。听觉器官最早出现于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 ,但节肢动物听觉感受器与感受触觉器没有明显的界限。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水生的鱼类出现了内耳 ,在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中出现了中耳 ,内耳也逐渐复杂化形成了原始的基底膜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听觉器官达到了发育的最高点 ,也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听觉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逃避捕食者、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等 ,对人类来说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关键。1 无脊椎动物的听感觉器官无脊椎动物中只有节肢…  相似文献   

8.
罗正仁 《生物学通报》1989,(12):12-13,9
动物性别控制在畜牧、养殖业中都具重要的经济价值,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中重要的生物学环节。本文就目前用于动物性别控制的一些方法和原理作一简要的概述。控制个体发育的条件动物的表型性别可以由改变个体发育条件加以控制。 1.控制发育的温度鳄鱼后代的性别完全由胚胎发育的温度所决定。鳄鱼没有异形的性染色体,受精卵在30℃下,发育起来的全是雌性;在34℃以上,孵化出来的却是雄性;  相似文献   

9.
一、性别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动物性别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动物雌雄生殖细胞,特别是动物精子的差异而讲行的。高等动物的X 型精子与 Y 型精子不论在形态结构、重量密度、表面膜电荷的电量分布及电性,还是精子的抗原免疫性、运动速度和活力以及耐酸碱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精子形态结构的差异哺乳动物分裂中期细胞的性染色体,一般 X 比 Y 要大。如牛的 X 染色体表面积为7.85微米~2,Y 染色体为3.47微米~2,性染色体大小的差异造成了精子形态的差异。X 精子头部大而且比较圆,体和核也较大;Y 精子头部小而且比较尖,体和核比较小。此外,精子的大小还受  相似文献   

10.
单性生殖动物的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莉  桂建芳 《动物学研究》2002,23(4):329-334
传统的观念认为,单性动物由于失去了重组机会,必然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终将绝灭。但是已被发现的近50种单性脊椎动物不仅没有因失去基因的重组和交换而绝灭,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有害突变积累和较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之间的矛盾和在缺乏遗传重组情况下的进化机制是特别引人关注的重大生物学问题。简要论述了单性动物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存在历史及其进化途径(突变、三倍化、异精雌核发育生殖方式和异精效应及生殖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同号文 《化石》2004,(2):30-33
人类驯化和家养动植物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一万多年前。2002年Diamond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章认为,对动植物的驯养是人类在过去13000年的历史中所取得的最重要进步。从某种意义来讲,人类社会的真正兴起与动植物的驯养是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家养,首先是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境中克隆植物的繁殖倾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克隆植物在林下、草原、荒漠、冻原、农田和水域等6种不同类型生境中的繁殖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克隆植物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之间的权衡关系及相对重要性随水分、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在环境条件严酷地区,克隆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种群更新中的相对重要性有所增加。对两种繁殖方式的生态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综述了有关二者权衡关系的研究成果及影响二者权衡关系的部分因素。从研究手段上对克隆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昌鱼—研究脊柱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久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和生活在约5亿年前的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相似。由于文昌鱼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它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近100多年来,文昌鱼作为研究对象曾数次受到动物学界青睐或冷落,大约10年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文昌鱼研究,又激发了动物学家对文昌鱼的研究兴趣,又一次出现在文昌鱼研究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样生物可能是环节动物样动物和最早的脊椎动物之间的进化中间体,因此,文昌鱼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好像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原处,在被忽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占据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心舞台的位置,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14.
动物及其肠道菌群的协同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自身合成一些关键营养物质的能力缺失,转而依赖体内的共生物来完成相应功能,如动物体内共生细菌能帮助宿主从食物中提取营养物质,并能合成一些关键代谢反应的化合物。结合国内外在动物及其肠道菌群的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1)动物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功能的协同进化研究;(2)动物行为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3)共生肠道微生物在人类或动物自身消化食物、营养获取、健康和疾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部分水产养殖动物性别控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的性别是受遗传或环境等因素控制的。自从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后,还发现了许多其他与性别控制和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由于海水养殖动物的性别控制技术在遗传育种和生产中十分重要,因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性别控制的基因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鱼类、锯缘青蟹、海龟和海胆等水产养殖动物性别控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半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泰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和珠芽栽培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繁殖体的叶形和珠芽所发生的变化与实验用的播种材料有关,珠芽发生频率与叶形变化呈正相关;(2)半夏倒苗既是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一种有效的无性繁殖方式;(3)半夏有性繁殖是属于同株异花传粉类型,但与无性繁殖相比,有性繁殖在种质繁衍上仅起着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中microRNA 的保守性和进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icroRNA 是一类长度约为22 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 在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 在转录后过程调控基因表达. miRNA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各种功能, 如发育时序调控和细胞分化、神经发育等. miRNA 在各种后生动物中具有保守性, 而且多个关键类群的出现皆伴随着大量新miRNA 的产生, 这些现象都表明miRNA 与动物的系统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从miRNA 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在后生动物中的分布格局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调控功能3 个方面论述了miRNA 的保守性, 并结合miRNA 的发生和发展历程, 探讨了miRNA 在动物进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物内温性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内温性进化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包括内温性动物概念的由来、特点和起源的选择因子。内温性起源的选择因子包括8个模型:热生态位扩展模型、恒温与代谢效率模型、降低个体大小模型、姿势改变模型、增加脑大小模型、有氧呼吸能力模型、双亲行为模型和同化能力模型。其中后3个模型较为重要。有氧呼吸能力模型认为,选择提高支持物理运动的最大呼吸能力,而增加的静止代谢作为其相关反应而得以进化。该假说得到种内研究数据的支持,而种问的数据并小完全支持。双亲行为模型是指在鸟兽类中,内温性是对双亲行为选择的结果,因为内温性为双亲控制抚育温度提供了保证。同化能力模型认为,在鸟类和兽类中内温性进化由以下两个因素所推动:①子代出生后双亲行为加强;②为支持每日总体能量高速消耗所需,动物内脏器官能力增强而导致的较高维持消耗。  相似文献   

19.
真洞穴生物(troglobites)对洞穴环境的适应包括体色变化(因缺乏色素导致无色或白色)、视觉和听觉退化(眼退化和听觉器官退化或消失)、触觉敏锐(附肢和触角具有更多的感觉神经元、附肢显著延长等)、产卵量少和孵化率高(洞穴内可摄取的食物量少,洞穴环境条件稳定、天敌少、每个卵的营养物含量高)以及洞穴生物代谢率小,体型较大,寿命长,发育历期长等。这一系列适应性特征是真洞穴动物共有的,被称为洞穴形态共征(troglomorphicsuite),  相似文献   

20.
MicroRNA对多细胞动物复杂性进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中华  陈良标 《遗传》2010,32(2):105-114
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个碱基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miRNA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如发育时程调控、细胞分化、凋亡、肿瘤以及病毒抵抗等。然而,除了在个体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系统发生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基因表达模式的不同被广泛地认为是物种内和物种间表型差异的根源,动物物种间miRNA的保守性和多样性研究提示miRNA对物种间表型差异以及动物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miRNA产生过程和作用机制,重点探讨了miRNA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从miRNA的进化速度、miRNA表达的时空特异性、miRNA作用靶位点变异以及miRNA基因的扩增与丢失4个方面论述miRNA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对多细胞动物发育复杂性进化的影响,推测miRNA在多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驱动了复杂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