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松单木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红兵  郝占庆 《生态学杂志》1999,18(3):19-22,31
1引言生长模型是定量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有效手段。它既可对林木生长作出现实的评价,也可用来预估将来各测树因子的变化;既是编制修订各种数表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各种措施实施的依据。在林学上,生长模型主要包括单木生长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其中单木生长模型是林...  相似文献   

2.
水稻伸长生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地上部诸器官的伸长生长,可以分为3个阶段和两个过渡期.器官在前期的凹型曲线生长为加速生长(定为第1阶段),中期的直线生长为等速生长(第2阶段),后期的凸型曲线生长为减速生长(第3阶段);每两个阶段临界处均存在特殊的生长过程,前面的定为第1过渡期,做变加速生长,后面的定为第2过渡期,做变减速生长.组成器官的各个细胞的伸长生长,也可以分为前期凹型曲线阶段、中期的直线阶段以及这两个阶段临界处的过渡期.运用类比原理推断;细胞在凹型曲线阶段,其原生质的膨压大于壁压,而且这两个压差始终维持稳定,这就使细胞做等加速生长;细胞经过过渡期的变加速生长过渡到直线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膨压大小与壁压相等,这就使细胞以过渡期最末的生长速度做等速生长;最后壁压大于膨压,而且这两个相差压会阻止细胞的“惯性”生长直至停止生长,其结果产生减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玉米幼苗叶片生长部位和瞬时生长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植物生长不但需要知道生长的部位,更需测定其生长速率。过去曾用“等距线条或方格”、“水平显微镜”、“生长自动记录仪”以及直接度量生长器官等方法,测定植物生长部位和生长速率。本文介绍另一种测定玉米等单子叶植物叶片生长部位及生长速率的方法。 1.叶片生长部位的测定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4.
基于NOAA NDVI和MSAVI研究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王宏  李晓兵  李霞  莺歌  符娜 《生态学报》2007,27(2):504-515
利用1982~1999年的NOAA/AVHRRNDVI和MSAVI指数监测了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变化监测。提取植被的1982~1999年NDVI和MSAVI时间序列,利用阈值法和滑动平均法逐年估测植被类型的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日期及长度。对估测的生长季开始、结束时间和长度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得到了18a中植被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日期和长度的线性变化趋势;(2)不同区域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将中国北方13省、区按纬向划分为32~36°N,36~40°N,40~44°N,44~48°N,48-52°N等5个区域。基于最大变化斜率法估测了不同年份的生长季开始、结束和长度;(3)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季的空间变化监测。利用曲线拟合出1982~1999年像元对应的空间位置的植被平均生长季变化,然后讨论了多年平均的植被生长季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利用一次线性拟合分析了这18a的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部分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提前,结束日期推迟,而生长季长度延长,提前或推迟的天数不一,如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寒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而一些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趋势,而是开始日期延迟或结束日期推迟,如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同纬度带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表明,大部分纬度带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生长季结束日期表现出推迟的趋势,整个生长季长度表现出延长的趋势。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空间变化研究表明,青海、甘肃、陕南地区的植被生长季开始较早。新疆天山、东北北部、青海、甘肃的部分地区植被生长季结束较早。东北、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的植被生长季有明显的延长趋势,整个研究区内有一部分地区的植被生长季长度表现出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3种四照花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3种四照花的苗期生长规律,对1a生大花四照花(Cornusflorida)、香港四照花(C.hongkongensis)和东京四照花(C. hongkongensis subsp. tonkinensis)幼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拟合的Logistic方程生长模型(R~20.98,P 0.01),可将3种四照花苗期的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3个时期。其中,生长盛期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55.23%~59.06%和59.46%~60.71%。大花四照花的年生长积累均大于2种东亚类常绿四照花,而香港四照花和东京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相似;大花四照花的生长初期和生长盛期的启动时间早于2种东亚类四照花,但持续时间最短。3种1 a生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地径和苗高呈现出异速生长现象。这为四照花栽培推广、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佳妮  杨保  秦春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0):3505-3511
在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2017和2018年2个生长季内、2个海拔(2010和2330 m)油松的径向生长,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 2018年6月的干旱事件使得油松径向生长速率减慢,生长量减小;而7—8月的降水使油松的径向生长重新激活。2018年油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发生在6—8月,相比2017年延长一个月。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在不同海拔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生长季早期干旱对树木径向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季中后期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该区的气候重建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8月的气候要素对树轮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短吻舌鳎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短吻舌鳎的生长规律、生长特性及雌雄之间的生长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龄的短吻舌鳎处于生长期。在生长速度上,1-2龄生长速度最快。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在生长方式上,1-2龄体长、体高、体厚的生长基本同步,3龄,体高、体厚生长更快,到4龄。以体厚生长最快;生长方式不同,使不同年龄鱼的体型不同。3-4龄鱼比1-2龄更宽厚;在同一年龄组中,雄鱼不仅显著地小于雌鱼,而且比雌鱼更细长、侧扁,用多项式来描写短吻舌鳎的生长过程,并求出生长拐点年龄为2.35龄。  相似文献   

8.
以比生长速率时间曲线为基础的生物群体生长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一个描述限制性环境条件下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比生长速率(μ)是时间(t)的函数。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多种生物或生物细胞群体生长的延迟期、指数期和稳定期。该模型参数少,模型参数生物学意义明确,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9.
苦楝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为进一步做好苦楝种源筛选和良种选育工作,该文对不同产地苦楝实生苗生长性状和各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苦楝苗期生长规律。以15个产地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苗高、地径、复叶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用Logistics方程对生长节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苦楝苗高、地径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及复叶相关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2)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且均存在2次生长高峰,与苗高生长高峰出现时间相比,地径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较晚;(3)Logistic拟合方程的R2为0.976~0.994,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苦楝的生长节律;(4)总体上地径速生期较苗高速生期长20~30 d,北方产地苗高和地径进入速生期和结束速生期的时间均早于南方产地,速生期苗高和地径累积生长量均超过总生长量的60%;(5)各生长指标均与纬度负相关,苗高、生物量及复叶面积与经度正相关,其他指标与经度负相关。综上结果表明,苦楝为全期生长型树种,各生长性状在产地间达显著差异水平,生长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以纬度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速率和季节物候。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中部,属于热带喀斯特生境。由于土层浅薄,土壤保水能力极差,植物生长更容易遭到受到季节性干旱气候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的树木径向生长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利用高精度树木生长仪连续两年监测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中落叶树种苦楝(Melia azedarach)的树干径向变化,并与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径向生长开始、结束以及持续生长的时间在年际间存在差异。与2018年相比,2019年苦楝生长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较晚,且年生长量较小,这可能是与2019年雨季开始较晚且在生长季早期经历了严重的高温干旱有关。苦楝的径向日生长量与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了在苦楝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在干旱年份(2019年),苦楝的日生长量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热带喀斯特生境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树木适应季节性干旱气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0%, 植物生长对于水分变化的响应在此区域更为敏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目前关于这两者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实验研究, 但具体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以幼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计改变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的野外控制实验, 探究空气加湿与土壤加湿对幼龄樟子松生长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1)与对照相比, 空气加湿使饱和水汽压亏缺(VPD)降低了20.5%, 空气加湿和土壤加湿使土壤湿度分别增加了23.4%和21.3%。2)空气加湿显著增加了叶片密度, 土壤加湿显著加粗了枝条直径, 空气与土壤共同加湿对叶片和枝条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结合加湿处理对径向生长的影响及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发现, 土壤加湿可直接促进树干的径向生长, 空气加湿对径向生长的显著促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VPD降低的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空气加湿显著提高了土壤湿度。该研究揭示了半干旱地区幼龄樟子松生长对大气水分和土壤水分改变的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K12不同生长时期培养液和溶浆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细菌中也存在类似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与细胞的信息交流(如群体感应)。本实验提取了大肠杆菌不同生长时期的培养液和菌体经超声波破碎后得到的溶浆,发现它们可使其自身迟缓期缩短,生长加快,而且不同时期的培养液和溶浆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同。这可能与存在于细菌中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罗布麻茎的生长速度与地区类型,气温,发育阶段,病害等都有关系。东部类型茎的增长主要受发育阶段的限制,西部类型极易因受病害影响而停止生长。观察分析看出:在气温10℃-25℃范围内,茎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主茎高度增长的高峰期常在平均气温20℃-30℃之间。栽根萌发的麻株与多年后的实生株,茎生长速度随气温上升而加速,但由于根茎内贮有较多养分,出土后生长迅猛,在5月中旬前后,即气温20℃左右时便可达到增长高峰期。每旬增长10-20cm左右。若发育进入花期则不再增长。罗布麻在陕西关中地区茎干生长不高,历年多在1m左右,与新疆野麻田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其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 基于此, 该研究通过监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的径向生长, 研究樟子松生长日动态规律、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探讨河北塞罕坝地区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此外, 以往研究树木生长大多数基于树轮年代学, 缺少短期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研究。该研究利用径向生长记录仪监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内樟子松连续3年(2016-2018)的树干径向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由于树干的水分吸收与蒸腾作用, 樟子松树干径向昼夜变化呈现季节性规律, 可划分为4个阶段: 春季萌动期、夏季生长期、秋冬交替期和冬季休眠期。塞罕坝樟子松树干径向生长开始于每年4月初; 4月初至5月中旬为水分恢复阶段; 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快速生长阶段; 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缓慢生长阶段; 10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 并有树干径向收缩现象。以一天为时间尺度, 在快速生长阶段(5月初至7月中旬)樟子松径向生长主要受空气温度的影响; 缓慢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降水量、空气温度均影响樟子松径向生长。以15天为时间尺度, 温度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显著。结果显示樟子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为未来樟子松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时间节点, 同时在极端低温与干旱的情况下, 为半干旱地区樟子松的生长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结晶紫测定细胞生长的方法,在96孔板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GR2H6中,建立了胰岛素促细胞生长活力的测定体系。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周期短及便于大量样品分析测试的优点。利用该方法研究了胰岛素B链C端延长与缩短的类似物和胰岛素侧链氨基对胰岛素促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胰岛素B链C端在胰岛素的促生长活性中有重要作用;B链29Lys氨基对促生长活性也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引种研究表明,秃杉幼苗生长缓慢,苗期生长为双峰倒“W”形,春秋两季速生,盛夏趋于停滞。幼树造林初期生长缓慢,3年后加快;5—10年速生,生长量已接近或超过原产地。季节生长:春末夏初(5—6月)速生,6月出现峰值,盛夏遇高温减缓,生长呈单峰倒“V”形。树高昼夜生长:夜间>白天;阴雨天>阴天>晴天。引种地气温,相对湿度,净日照时数是影响幼龄秃杉生长的重要气象因子。秃杉幼树年生长与观察年树龄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y= a+bt表示;季节生长与观察月份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y=a+blnt表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构建了太白红杉的生长模型,模型中主要考虑了植株自身大小(胸径和冠幅比)、竞争状况和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三类因子的作用。结果发现,太白红杉近2年生长量与植株自身大小、竞争状况和海拔因子有较高的相关性;坡度、坡向与生长量的相关性较小,但其综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白红杉的生长。所构建的生长模型充分考虑了太白红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高的回归优度(r=0.938,P<0.001),能很好地预测其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大样本调查法对下、中、上坡的厚朴林分高与胸径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下、中、上坡的厚朴高生长分别分布于4.3~14.1 m、4.0~15.3 m、4.3~14.5 m,胸径生长分布分别是5.0~21.5 cm、5.0~19.6 cm、5.1~18.2 cm。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对下、中、上坡林分个体高与胸径生长进行分类,表明不同坡位多样性生长类型分布基本一致,平均值与相邻1σ区间生长类型占群体权重的86%。受不同坡位立地条件影响,林分高与胸径生长平均值存在差异,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由遗传多样性与生长性状适应性分析可知,不同生长类型生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整合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学来研究昆虫发育与变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 《昆虫知识》2007,44(3):319-322
成熟动物(昆虫)个体大小主要由生长持续时间和生长速度2个因素所决定。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协同调控昆虫发育变态,并决定昆虫生长持续时间;胰岛素、营养和细胞接触抑制等生长死亡信号及其传导途径控制细胞分裂、长大、分化、死亡,并最终决定昆虫的生长速度。最近研究成果表明,蜕皮激素信号和胰岛素信号相互影响,对昆虫个体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脂肪体和营养代谢把这2条信号传导途径整合起来。科学家将会整合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学,抓住生长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2个关键因素,并以营养代谢和脂肪体为切入点来研究昆虫的发育变态。  相似文献   

20.
以预制的ZnO晶种层为基底,采用化学溶液生长法,在不同生长液浓度(Zn2+)条件下生长ZnO纳米棒,对制备得到的ZnO纳米棒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XRD和SEM表征,分析水浴生长法的生长液浓度(Zn2+)对ZnO纳米棒的影响机理,发现在生长液浓度(Zn2+)为0.05mol·L-1时生长得到的ZnO纳米阵列空间取向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