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NOAA NDVI和MSAVI研究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王宏  李晓兵  李霞  莺歌  符娜 《生态学报》2007,27(2):504-515
利用1982~1999年的NOAA/AVHRRNDVI和MSAVI指数监测了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变化监测。提取植被的1982~1999年NDVI和MSAVI时间序列,利用阈值法和滑动平均法逐年估测植被类型的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日期及长度。对估测的生长季开始、结束时间和长度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得到了18a中植被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日期和长度的线性变化趋势;(2)不同区域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将中国北方13省、区按纬向划分为32~36°N,36~40°N,40~44°N,44~48°N,48-52°N等5个区域。基于最大变化斜率法估测了不同年份的生长季开始、结束和长度;(3)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季的空间变化监测。利用曲线拟合出1982~1999年像元对应的空间位置的植被平均生长季变化,然后讨论了多年平均的植被生长季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利用一次线性拟合分析了这18a的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部分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提前,结束日期推迟,而生长季长度延长,提前或推迟的天数不一,如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寒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而一些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趋势,而是开始日期延迟或结束日期推迟,如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同纬度带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表明,大部分纬度带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生长季结束日期表现出推迟的趋势,整个生长季长度表现出延长的趋势。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空间变化研究表明,青海、甘肃、陕南地区的植被生长季开始较早。新疆天山、东北北部、青海、甘肃的部分地区植被生长季结束较早。东北、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的植被生长季有明显的延长趋势,整个研究区内有一部分地区的植被生长季长度表现出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青蛤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了对青蛤生长的观察和研究,作者描述了青蛤壳长与壳高的关系;壳长和体重的关系;体重(W·g)和壳长(L·cm)的关系式为W=0.2816×L ̄(3.062);青蛤生长7—11月快,1—3月几乎不生长;青蛤生长与潮位关系是低潮位快,高潮位慢。此外还研究了水流、底质、放养密度和个体大小等因子对青蛤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多花白头树(Garuga floribunda var.gamblei)是西双版纳热带喀斯特森林中常见的落叶树种,容易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该研究利用生长环和微树芯两种方法监测了多花白头树在2020—2021年的树干径向变化和木质部生长动态,并分析了树干径向变化和木质部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微树芯法的监测表明,在2020年,多花白头树在3月底开始出现扩大细胞,9月底细胞壁加厚结束;在2021年,多花白头树在4月中旬开始出现扩大细胞,10月中旬细胞壁加厚结束。生长环的监测表明,2020年和2021年的径向生长开始时间均晚于扩大细胞出现时间,径向生长结束时间均早于细胞壁加厚结束时间。多花白头树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木质部生长持续时间大致相同,2020年的木质部生长量((2.87±1.46)mm)也与2021年((2.98±1.02)mm)几乎一致。多花白头树的月径向生长量、扩大细胞区域宽度和细胞壁加厚区域宽度均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水分状况在多花白头树的木质部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细胞区域宽度还与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温显...  相似文献   

4.
植被物候是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感应器,本文基于MOD13Q1 E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滇中城市群2001—2020年的植被物候参数,即生长季开始期、生长季结束期和生长季长度,揭示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城乡差异。结果表明:2001—2020年,滇中城市群植被总体呈现生长季开始期推迟、生长季结束期推迟(每年推迟0.66 d)和生长季长度延长的现象;相较于郊区和乡村地区,城区植被近20年的生长季开始期提前(每年1.05 d),生长季结束期推迟(每年0.91 d),生长季长度延长(每年1.79 d)。在城区-郊区-乡村梯度上,植被物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城区植被平均每年生长季开始期最早,结束期最早,且生长季长度最长,尤其在城区及向外0~2 km范围内变化最明显。随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建成区面积占比的增大,城区植被物候生长季开始期显著提前,生长季结束期显著推迟,生长季长度显著延长。植被各物候期及其持续时间在城区-郊区-乡村梯度上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不同,研究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面积占比对滇中城市群植被生长季结束期的推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热带森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树木的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预测全球变化下热带森林固碳能力的变化。目前对热带树木径向生长以及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微树芯和生长环法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落叶树种楝(Melia azedarach)2021年的年内径向生长和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进行监测,结合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楝的径向生长过程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21年楝的扩大细胞在3月1日(年积日(DOY):60.2±1.6)开始出现,细胞壁加厚在12月11日(DOY:345.4±3.1)结束,年生长量为7.76 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39 mm/d。生长环监测显示,楝在3月18日(DOY:76.6±8.6)左右开始生长,10月13日(DOY:286.4±6.8)生长结束,年径向生长量为(6.25±2.35)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56±0.02)mm/d。楝的径向生长速率与降水(r=0.77,P<0.001)、平均温度(r=0.61,P<0.05)和最低温度(r=0.67,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r=-0....  相似文献   

6.
玉米幼苗叶片生长部位和瞬时生长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植物生长不但需要知道生长的部位,更需测定其生长速率。过去曾用“等距线条或方格”、“水平显微镜”、“生长自动记录仪”以及直接度量生长器官等方法,测定植物生长部位和生长速率。本文介绍另一种测定玉米等单子叶植物叶片生长部位及生长速率的方法。 1.叶片生长部位的测定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7.
红松单木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红兵  郝占庆 《生态学杂志》1999,18(3):19-22,31
1引言生长模型是定量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有效手段。它既可对林木生长作出现实的评价,也可用来预估将来各测树因子的变化;既是编制修订各种数表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各种措施实施的依据。在林学上,生长模型主要包括单木生长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其中单木生长模型是林...  相似文献   

8.
水稻伸长生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地上部诸器官的伸长生长,可以分为3个阶段和两个过渡期.器官在前期的凹型曲线生长为加速生长(定为第1阶段),中期的直线生长为等速生长(第2阶段),后期的凸型曲线生长为减速生长(第3阶段);每两个阶段临界处均存在特殊的生长过程,前面的定为第1过渡期,做变加速生长,后面的定为第2过渡期,做变减速生长.组成器官的各个细胞的伸长生长,也可以分为前期凹型曲线阶段、中期的直线阶段以及这两个阶段临界处的过渡期.运用类比原理推断;细胞在凹型曲线阶段,其原生质的膨压大于壁压,而且这两个压差始终维持稳定,这就使细胞做等加速生长;细胞经过过渡期的变加速生长过渡到直线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膨压大小与壁压相等,这就使细胞以过渡期最末的生长速度做等速生长;最后壁压大于膨压,而且这两个相差压会阻止细胞的“惯性”生长直至停止生长,其结果产生减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窦薇  宛新荣 《兽类学报》2000,20(3):212-216
通过对Richards方程数学属性的分析表明,该方程具有变动的拐点值,因而在描绘兽类多种多样的生长过程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依据其方程参数n取植的不同,Richards方程包含了Spillman,Logistic,Gompertz以及Bertalanffy方程。为了评估Richards方程对兽类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作引用10组哺乳动物兽类生长数据,将它与一些经典的生长模型如Spillman,Log  相似文献   

10.
3种四照花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3种四照花的苗期生长规律,对1a生大花四照花(Cornusflorida)、香港四照花(C.hongkongensis)和东京四照花(C. hongkongensis subsp. tonkinensis)幼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拟合的Logistic方程生长模型(R~20.98,P 0.01),可将3种四照花苗期的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3个时期。其中,生长盛期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55.23%~59.06%和59.46%~60.71%。大花四照花的年生长积累均大于2种东亚类常绿四照花,而香港四照花和东京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相似;大花四照花的生长初期和生长盛期的启动时间早于2种东亚类四照花,但持续时间最短。3种1 a生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地径和苗高呈现出异速生长现象。这为四照花栽培推广、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苏引种黄连与主产区黄连生长及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原产子川鄂等省的中国传统药材黄连引入江苏后生长和质量方面的对比。江苏各地引种黄连生长状况良好,理化鉴别和显微化学观察与主产区相一致,生物碱含量接近主产区,引种区黄连生产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子去种皮后,种子萌发和禾苗的生长速度减慢,成熟期推迟,分蘖本性丧失。根系受到抑制的程度比地上部分更为严重。B族维生素不能而葡萄糖可以恢复根系的正常生长,米糠提取液则可以恢复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试验林分树高生长划分为5个生长类型,按不同生长类型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杉木施肥后2年生长期的树高年生长量表现为,生长类型好的群体对施肥有更好的持续促进高生长效应;生长类型差的群体,在施肥量相对少时高生长持续效应不明显,当施肥量较大时能有较好的树高年生长量持续生长效应。不同生长类型杉木胸径年生长量对施肥量的响应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好的生长类型比差的生长类型有更好的胸径年生长量效果,施肥量相对不足时,差的生长类型群体胸径年生长持续效应逐渐衰退,好的生长类型对施肥有更好的持续促进生长效果,施肥量大对胸径年生长有更好的持续促进作用,与树高生长表现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遗传品质好的杉木群体对立地适应能力越强,有更好的耐瘠薄能力和更好的年生长量。施肥措施对不同遗传品质生长类型杉木树高与胸径年生长量都有较好的促进效应,能有效恢复与提高杉木低产林分生长,为杉木低产与小老林林分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曾有过不少报道(1,2,3,4)。植田(5,6)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稻苗生长作过实验观察,发现在单色光中以橙色光对稻苗最有效,其次是蓝光;而红光、绿光和紫色光对稻苗生长没有效果。近来,原城隆·西川(7,8,9) 采用红、绿、蓝、紫和无色等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在保持透过单色光能量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稻苗,结果表明:在红色薄膜下能促进稻苗伸长生长,而在绿色、紫色或在蓝色薄膜下伸长被抑制。作为稻苗素质指标之一的茎叶重/株高比,在蓝薄膜下生长的稻苗比值高,红薄膜下生长的稻苗比值低。他们在室外生长箱内培育稻苗13天后揭掉薄膜解除光处理后测定稻苗的表观光合强度以蓝薄膜下生长的稻苗为高。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他们的光处理实验是保持在平均光的辐射量为363卡/厘米2 ·日下进行的,而且又是透过各色薄膜内的辐射量保持大致相等的条件下得出的结果。至于在昆明自然光照条件下,水稻育苗期间太阳辐射量平均有447卡/厘米2 ·日的条件下其效果如何呢?尤其当阳光透过各种有色薄膜辐射量很不一致的情况下其结果又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然特点和我国当前薄膜育秧的实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光照透过不同颜色薄膜,光质对稻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稻苗的素质及其光合生理性状。  相似文献   

15.
藻类中多糖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藻类中提取多糖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以时间和多糖浓度为影响因素,了解不同藻类中多糖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对其量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温度在37℃,多糖浓度在0%~2%,双歧杆菌数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多糖浓度继续升高,则反而下降。结论 不同藻类中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很好地促进双歧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下番茄苗的生长和营养元素积累(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NaCI胁迫下番茄植株生长速率和营养元素积累均下降,但两品种的根冠比没有改变。不同品种番茄植株的生长和根冠部元素的积累对NaCI胁迫的响应有异。100mol·L(-1)NaCI处理下,K+积累与植株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Ca+、Mg(2+)的积累与生长速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气候和竞争对刺槐径向生长、抗性和弹性的影响,使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河南省民权和济源不同密度刺槐的生长年表,确定不同密度刺槐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利用胸高断面积增量变化获得干旱事件前后不同密度刺槐的干旱脆弱性,旨在确定气候和密度对刺槐径向生长和干旱脆弱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不同密度刺槐的径向生长无显著差异,随着树木的生长,高密度刺槐的年轮宽度和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开始显著低于低密度(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季的标准化植被蒸散指数、降水、相对湿度、温度和饱和水汽压亏缺是影响刺槐生长的重要因素。路径分析结果显示降水和温度是年尺度上影响刺槐生长关键因素。受干旱事件的影响,刺槐的年轮宽度和BAI均下降,低密度刺槐恢复力、弹性、相对弹性均显著高于高密度(P<0.05),在第1次干旱事件发生后,不同密度刺槐均恢复生长,但无法恢复到干旱前的生长水平。在多次干旱事件后,高密度刺槐相对弹性趋于或小于0,表明受多次干旱影响,其生长不能恢复到干旱前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济源刺槐在经历3次干旱后仍保留一定的弹性,但民权高密度刺槐在第2次干旱事件后相对...  相似文献   

18.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植物细胞延伸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植物细胞延伸生长的关系,参与酶及影响酶活和延伸生长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孵化期间鹌鹑蛋各成分的水分变化及胚胎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孵化期间鹌鹑蛋中黄和蛋白的含水量变化呈互补性,即蛋黄含水多时,蛋白含水量少,蛋黄含水少时,蛋白含水量多,但人孵前蛋黄含水同出壳时剩余蛋黄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孵化期间胚胎含水是逐渐减少的,第9日龄前胚胎生长缓慢,第9日龄后胚胎呈直线生长,湿重的生长模型为Y=0.0004X^3.59(r=0.99,P〈0.01),干重的生长模型为Y=0.00002X^4.1084(r=0.99,P〈0.01)。  相似文献   

20.
鸭绿江香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2年对鸭绿江香鱼耳石日轮与生长进行了研究。人工受精卵胚胎发育后期和前仔鱼期连续剖察表明,受精后约96小时胚体听囊内出现一对矢耳石,孵出后第2天耳石上出现第一个日轮,之后每天形成一轮。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测定了幼、成鱼矢耳石的形态、直径、日轮数及其间距变化。耳石短径(v, μm)与鱼体长(x, mm)呈线性关系, 75尾幼、成鱼的关系式为y=3.28x+248.30。以耳石日轮数推算其产卵孵化期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耳石日轮数(D)可用孵化后日数(N)减1表示。日轮间距有规律性变化,与鱼体生长发育和生态条件密切有关。依据日龄和相关体长体重资料进行了香鱼生长特性研究,用生长方程描绘的生长速度曲线和生长拐点(位于283日龄)等均较客观地反映了其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