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台湾产R.sauteri(=Pseudorana sauteri)和R.multidenticulata两个种和产于大陆的趾沟蛙属及其它近缘属物种进行了对比研究。由于台湾两个种的蝌蚪体腹面有吸盘,既不同于林蛙属Rana,也不同于趾沟蛙属Pseudorana和水蛙属Hylarana,而类似于湍蛙属Amolops的蝌蚪,但与后者的成体和蝌蚪又明显不同。因此,将上述台湾两个种从Rana中分出,建议定为  相似文献   

2.
刘伯  白秀娟  马辉 《四川动物》2006,25(2):354-356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是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在休眠期间林蛙死亡率高达31%,且以优良种蛙较多.利用自动控温水族箱模拟林蛙越冬,揭示这个阶段林蛙的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土螨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i,而R.semiplicata和R.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4.
应用资料收集法和实地调查法,调查、评估并分析了东北林蛙养殖区域自然生态变化趋势、东北林蛙养殖业从业人员行为的影响及养殖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开展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区域几乎全部是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林蛙半人工养殖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中林蛙的数量,进而将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生态状况的影响有利有弊,并存在不确定性;林蛙养殖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或行为倾向,既有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保护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当地自然生态保护的隐患.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林蛙资源本底调查,坚持对林蛙半人工养殖区域自然生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统一林蛙半人工养殖区域各经营活动的经营权,研究制定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规范,引导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等.  相似文献   

5.
林蛙蝌蚪与幼蛙的人工饲养王宝贵,王建军,付立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136100)林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所以人工孵化饲养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养蛙业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工作。但饲养的方法不当,就会造成大量的蝌蚪死亡,或者长期不变态。...  相似文献   

6.
李明会  周伟  潘晓赋  张庆 《四川动物》2007,26(2):386-389,I0007
根据对滇蛙(Rana 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标本外部形态比较和野外观察结果,滇蛙和昭觉林蛙的雌雄性比大约在1:1之间,而它们的形态特征、栖境与习性、繁殖时间等均存在分化。昭觉林蛙更适应陆地生活。昆明地区的滇蛙和昭觉林蛙的繁殖策略不同,滇蛙的繁殖在3—7月,昭觉林蛙的在9—11月。昭觉林蛙选择在冬季繁殖,可以避开与其它蛙类的繁殖竞争,但其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林蛙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谢锋等2000)。高原林蛙背部多为灰褐色或棕红色,疣粒色略浅,其周围褐黑色,体侧散有黑色或红色斑,四肢具黑色横纹,雄蛙腹面多为粉红色或黄白色,雌蛙为红棕色,多无斑(费梁等2012)。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缺氧、强紫外线环境中,为维持个体生存及栖息地适应,高原林蛙皮肤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特异性变化(米志平等2016,张湑泽等2018)。  相似文献   

8.
昆嵛林蛙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昆嵛林蛙(Rana kunyuensis,Lu et Li2002)是新近在山东文登昆嵛山发现的蛙科(Ranidae)蛙属(Rana)林蛙群(Wlld-frogs)的一新种。我们在23.7-26.0℃的条件下,观察了其胚后发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蛙胚后发育可划分为19期,历时约49d。唇齿式多为Ⅰ:1-1/Ⅲ、少数Ⅰ:1-1/Ⅱ:1-1,为昆嵛林蛙这一新种的确立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本林蛙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调查是在贵州省绥阳县内进行,此区分布的日本林蛙系日本林娃指名亚种(及Ranajanponica janponica),属主要农田蛙类之一。过去国内曾有文章对青蛙、沼蛙、泽蛙和中华大蟾蜍的食性作过报道,但对于日本林蛙的食性分析报道较少。为了摸清日本林蛙的有益程度,提供对其进行人工驯养的理论依据以及保护措施,我们对212只日本林蛙的食物组成进行了解剖分析,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种林蛙核型及银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蛙又称棕蛙(brownfrog),是广布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一个自然类群,约有28种,我国记载达10种(谢锋,1995)。国内对2n=26的林蛙染色体研究报道主要有李树深等(1981,1982)、王子淑等(1983)、陈文元等(1983)、韦今来(...  相似文献   

11.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条件下环境水分对中国林蛙幼体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vid)主要生活于东北地区的森林中。由于过量捕捉和当地生境的破坏,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处于灭绝的边缘[1,2]。因此,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积极意...  相似文献   

13.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我国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对中国林蛙属动物进行了DNA水平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测定了中国林蛙属7种15个样品,侧褶蛙属2种2个样品Cyt b基因长约360bp片段的序列。对这些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1)中国林蛙甘肃种群与东北种群序列差异较大,但尚难根据序列差异来判断它们是不同的亚种还是不同的物种;(2)7种林蛙中,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桓仁林蛙最远;(3)支持将昭觉林蛙,镇海林蛙,峨眉林蛙和长肢林蛙归入日本林蛙种组Rana japonica group。  相似文献   

14.
辽宁蛙科一新种:无尾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5.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棘胸蛙养殖     
棘胸蛙(RanaSpinosaDaviel)又名石林鸡、棘蛙、石鸡、坑蛙、山鸡、石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分布在我国四川、贵州、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多生活在海拔150~1000m,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 ,主产东北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 ,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在南方能否养殖呢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我们在苏州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1 引种种蛙的引进可以在秋季中国林蛙下山冬眠时进行 ,在东北 9月中旬到 10月下旬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都可以采集到种蛙 ,向南方运输种蛙可以在 10月下旬进行 ,也可以将秋季采集的种蛙在东北存放到 12月份待南方气温较低时再进行。从我们过去的经验看 ,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新疆地区中国林蛙中亚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方法]分别于新疆7个地方采集了4种蛙类共53个个体,对线粒体12S RNA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经过拼接和比对,得到长度为893 bp片段的序列,4种蛙类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其中,中国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遗传变异程度高,而中亚林蛙的遗传变异很低。各群体总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67 88,总固定系数Fst为0.871 56,总基因流Nm为0.04。中国林蛙与中亚林蛙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58,与中亚侧褶蛙之间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137,与阿尔泰林蛙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34。聚类分析显示中国林蛙和阿尔泰林蛙聚为一支,中亚林蛙和中亚侧褶蛙聚为一支。[结论]新疆地区的中国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中亚林蛙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各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1月在沈阳市辽中区蒲河湿地公园(41°30′55″ N,122°78′30″ E,海拔30 m)采集到2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对蛙属19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其与韩国及中国山东文登昆嵛山分布的韩国林蛙(R. coreana)遗传距离最近,并在最大似然树中聚为一支,应属种内关系。综合形态分析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韩国林蛙,系辽宁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本次发现将辽宁省分布的蛙属物种增至5种。  相似文献   

20.
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形态差异及其潜在的适应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比较解剖学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了采自1997年8月-2000年9月的滇蛙(♂16,♀14)和昭觉林蛙(♂17,♀17)标本的外部形态、肌肉和骨骼。结果显示,两种蛙的皮肤颜色不同;滇蛙的鳞骨比昭觉林蛙的发达;滇蛙雄性个体具声囊,而昭觉林蛙则无;滇蛙和昭觉林蛙的肱三头肌、股三头肌和胫部的肌肉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昭觉林蛙的四肢骨骼较滇蛙的细长,腰带坐骨结节较突出,髋臼也较大;两种蛙头部扩大的骨骼不同;滇蛙腹直肌具腱划4条,昭觉林蛙5条。两种蛙的这些形态差异与其栖息的小生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