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们从北京大学获得一株杆菌(2990-6),开始只能生产少量的谷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产量已大为提高。在初期实验时,虽然醱酵条件和醱酵培养基的组成并没有改变,谷氨酸的产量却时高时低,不容易掌握。我们是将细菌从斜面培养基接入前培养基生长18小时后,再取1/50的量接入醱酵培养基中进行醱酵,因此,考虑产量不稳的原因,可能是繁殖菌种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根据研究另外一株(南京土壤研究所28号菌)产生谷氨酸菌种的经验,知道前培养基对谷氨酸醱酵是有一定的影响,沈善炯等的报导中也指出金霉素醱酵工作中前培养基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度嗜盐菌 Halomonas sp.BYS-1的渗透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lomonassp BYS 1是一株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的中度嗜盐菌 ,它能在 0 1~ 2 6mol LNaCl的以苯乙酸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生长。BYS 1在不同NaCl条件下生长时 ,胞内的Na 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它主要通过积累K 、谷氨酸和甜菜碱来调节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当培养基中的NaCl浓度从 0 1mol L上升到 2 0mol L时 ,其胞内的K 、谷氨酸和甜菜碱分别提高了 1 9、 2 4和 1 3 6倍。  相似文献   

3.
富锌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0.2%-0.25%Zn^2+的MRS培养基从发酵酸菜、酸奶中分离出6株具富锌能力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菌株为乳酸菌。采用纸层析检测MRSG培养基培养的6株菌上清液后,初步确定有4株能产γ-氨基丁酸。以此4菌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到540 bp的片段,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证明是谷氨酸脱羧酶基因高度保守区域,初步证明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存在。此4株菌发酵液经HPLC检测和分析后,证实2号菌株能转化谷氨酸钠生成GABA,产量为4.8 g/L,在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Halomonassp BYS 1是一株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的中度嗜盐菌 ,它能在 0.1~2.6mol LNaCl的以苯乙酸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生长。BYS 1在不同NaCl条件下生长时 ,胞内的Na+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它主要通过积累K+、谷氨酸和甜菜碱来调节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当培养基中的NaCl浓度从 0.1mol L上升到 2.0mol L时 ,其胞内的K+、谷氨酸和甜菜碱分别提高了 1.9、2.4和13.6倍。  相似文献   

5.
用浊度法测定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熙年  武标 《生物技术》1994,4(4):36-38
大肠肝菌谷氨酸缺陷型只有在加有谷氨酸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且其生长的细胞密度与谷氨酸加入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正相关,故可以用它作为指示菌来测定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γ-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的Plackett-Burman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地衣芽孢杆菌GIM-P10为试验菌株,采用逐因子实验法确定γ-聚谷氨酸合成考察因素的参考范围,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进行培养基的优化,10个实验因子中筛选到四个显著影响因子:柠檬酸、谷氨酸、K2HPO4和MgSO4·7H2O。另外,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γ-聚谷氨酸的产量与多糖含量呈负向关系,与细胞干重呈正向关系。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发酵产γ-聚谷氨酸可高达21.27g/L,为基础培养基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谷氨酸生产菌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AS1542,经紫外线照射得到一种以油酸为生长促进因子的变异株207。在生物素浓度为0—20微克/升的培养基中,油酸显著促进菌体的生长和产酸。  相似文献   

8.
具胶原蛋白酶活性铜绿假单胞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成都皮革厂等堆积废弃毛皮、皮革的场所采集土样,通过以明胶为主要基质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初筛,获得95株有明胶酶活性菌株。挑选其中28株明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牛皮消化试验,有12株菌能在48h内完全消化小牛皮。以Ⅲ型酸溶性胶原为底物,测定了12株菌发酵培养液中胶原蛋白酶活性,确认这12株菌都具有胶原蛋白酶活性,酶活力基本相同,约10-16U/mL。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BIOLOG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这12株菌分为两类,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aginosa)和火神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ogei)(结果另发表)。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胶原蛋白酶粗酶性质进行了研究,其酶活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7.5,可以被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和EGTA部分抑制,不能被PMSF抑制。对铜绿假单胞菌产胶原蛋白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不仅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和金属离子影响产酶量,而且发酵工艺对胶原蛋白酶的产生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所知生物素对L-谷氨酸的产生有显著影响。目前谷氨酸产生菌还不能适用于含过量生物素的薯干等粗制原料,除非在生长的一定阶段流加表面活性剂或青霉素。此外,国外还有采用油酸缺陷型以及其它营养缺陷型变异株的报道。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温度敏感型变异株,可在生物素过剩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缺乏固氮活性的浑球红假单孢菌谷氨酸合成酶突变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合细菌浑球红假单孢菌601菌株,经过NlG诱变获得谷氨酸缺陷型204菌株。生化分析表明,突变株204缺乏谷氨酸合成酶活性(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话性比亲株低,用放氢和乙蛱还原法未测出固氮酶活性。此外,突变株204不能在多种氮源上生长,例如:氨、尿素、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和腺嘌呤,表现出氮素代谢上多效缺陷的表型。从含氨基础培养基或充氮气的低限培养基上分离回复子,自发回复突变频率均为2×10一·回复子的固氮酶和GS活性恢复到亲株的水平,同时重新获得利用上述各种氮源的能力。胞内游离氨基酸库分析表明,突变株的谷氨酰胺含量是亲株的16倍,外源谷氨酰胺加入培养基也抑制固氮活性。从上述结果推论,浑球红假单胞菌具有对固氮酶调节高度敏感的反馈系统,它随代谢中间产物而变化,胞内谷氨酰胺的含量是固氮酶活性反馈调节的关键成份。  相似文献   

11.
一株γ-聚谷氨酸合成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合成菌PGS-1,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富含谷氨酸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可大量合成γ-聚谷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26 g/L,不同于大多文献报道的微生物合成的γ-聚谷氨酸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该菌株合成的γ-聚谷氨酸分子量较低(3×105-4×105 kD),分子量分布较窄,可适用于低分子量要求的应用领域,如作为药物的控缓释载体,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聚γ-谷氨酸高产菌的选育与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1为出发菌株,经过三轮紫外线诱变和一轮硫酸二乙酯诱变得到了聚γ-谷氨酸高产突变株枯草芽孢杆菌W003,摇瓶液体发酵的聚γ-谷氨酸产量由出发菌株的10.9 g/L提高到20.5 g/L.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聚γ-谷氨酸的合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优化的培养基配方,经36h液体发酵,聚γ-谷氨酸产量可达到45.3 g/L.  相似文献   

13.
研究谷氨酸醱酵生产味精,从选种到培养条件的研究过程中,谷氨酸测定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希望能够有准确而简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中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能够产生细胞外的D-谷氨酸多肽和D-谷氨酸聚合夹膜,因此选出的产生谷氨酸的菌种也有可能是产生D-谷氨酸的。这样就要求在进行谷氨酸定性、定量分析的同时还要测定旋光。可是在刚开始选种和条件培养的时候,谷氨酸的含量很低,要单独测定旋光,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受到产量低的限制。微  相似文献   

14.
以乳糖发酵短杆菌ATCC13870作亲株,经诱变处理,在添加L—谷氨酸(GA)的培养基中筛选L—脯氨酸产生菌。在GA存在下选出了L—脯氨酸的高产菌株TA—20,该菌株的试管培养L—脯氨酸的积累量是:在不添加GA时,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红树林地区老鼠簕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其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依莉  王蓉  洪葵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025-0032
【目的】比较不同红树林地区的老鼠簕内生放线菌的地理分布,了解内生放线菌与其所处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从5个不同地点的红树林采集老鼠簕全株植物,采用9种分离培养基,从植株不同部位分离内生放线菌,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属,用添加不同NaCl浓度的ISP 2液体培养基进行耐盐度测试,用无氮基础培养基进行固氮活性测试。【结果】共分离得到内生放线菌52株,其中从叶、茎和根部分别获得5株、2株和45株,花和果中未分离到。52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小单孢菌属(47株),链霉菌属(3株),疣孢菌属(1株)和继生菌属(1株)。48株菌表现出耐盐或嗜盐特征,其中18株最高耐盐度20%,4株不能在无盐条件下生长,12株菌可在含有3.3%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4株菌可在无氮培养基下生长。【结论】对47株内生小单孢菌的地理分布分析表明,老鼠簕内生小单孢菌的类群因不同地理位置有很大差异。耐盐和固氮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了老鼠簕内生放线菌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艾丁湖中度嗜盐苯酚降解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含酚废水属于极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筛选具有生物学降解能力的嗜盐菌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从新疆艾丁湖盐湖中分离筛选能够降解苯酚的中度嗜盐菌,了解盐湖中度嗜盐苯酚降解菌的多样性组成和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的盐浓度条件下,分离得到166株嗜盐菌,通过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降解活性筛选后得到45株阳性菌,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这45株菌分别归类到3个门,5个科,9个属。其中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是优势菌,占总量的68.8%,其余菌分布于Bacillus、Gracilibacillus、Pontibacillus、Halobacillus、Marinococcus和Halomonas属。在含100 mg/L苯酚的液体培养基,经过10 d培养后,这45株菌降解效率为1%~17%。本研究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嗜盐微生物种质资源,极具进一步发掘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废糖蜜由于含有大量生物素,如直接用作谷氨酸发酵原料只能使菌体徒长而不产酸,因此必须进行处理,以除去生物素,或者采用生长抑制剂的方法,才能得到正常的谷氨酸产量。有文献报道在生物素过量的培养基中添加某些表面活性剂可以达到正常的谷氨酸产量,这引起了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型真菌是重要的食品和药物资源,可产生包括必需氨基酸在内的多种营养成分。谷氨酸是食用大型真菌中呈现鲜味的重要功能分子之一,是衡量食用菌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目的】基于伞菌目中谷氨酸合酶同源基因的保守性,对大型真菌中含有谷氨酸的菌株资源进行筛选,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的挖掘及谷氨酸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伞菌目中已报道的25株谷氨酸合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谷氨酸合酶保守的外显子区域设计了2对简并引物GS Ag_les F1/R1和GS Ag_les F2/R2,并将其用于对伞菌目13个科的65株大型真菌进行PCR筛选。另外,还采用异硫氰酸苯酯衍生化的方法结合LC-MS和HPLC对这65个菌株产生的谷氨酸进行定量分析,进而评估该筛选方法的筛选效率。【结果】获得筛选引物的筛选效率为86.2%,并且引物GS Ag_les F1/R1的筛选效率明显优于GS Ag_les F2/R2。优化后的伞菌目大型真菌谷氨酸发酵培养条件为:LMM培养基,28℃、200 r/min,2—4 d。结合PCR和HPLC的分析结果评估该引物筛选的真阳性率为81.5%,应用范围涉及伞菌目的口蘑科、泡头菌科、伞菌科、丝膜菌科、粪伞科、离褶伞科、侧耳科、鬼伞科和鸟巢菌科9个科。【结论】本研究获得的筛选引物在伞菌目产生谷氨酸的菌株筛选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谷氨酸生产菌株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筛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γ-聚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γ聚谷氨酸的生产菌株yt10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此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进行复合诱变,获得1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突变株连续传代10次,发酵性能稳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组成,在最优条件下,γ聚谷氨酸的平均产量可达28.5 g/L。  相似文献   

20.
以野生菌株ATCC14067为出发菌株,经诱变处理后得到一株SG抗性突变株,其明显特点是:在硫酸铵的培养基中培养,能够得到多量的谷氨酰胺,但却生成微量的谷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