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行细胞膜的生物化学分析,必先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一般多在一步溶血法的基础上,用高速离心分离制备.由于高速离心机设备目前国内尚不普及,我们尝试在低速离心(4℃,1,200×g,离心45分钟)条件下,进行人红细胞影泡制备.所谓“影泡”,即哺乳动物红细胞溶血去除血红蛋白后,分离到的细胞质膜.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通常真核细胞所含的任何细胞器.经制备,容易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并且材料来源方便,故红细胞影泡是目前研究细胞膜结构功能时常用的一种膜制剂.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的红血球膜在分离的状态下,一般称为“血影”或“基质”。由于:(1)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血球中没有通常真核细胞内所含有的任何细胞器,容易得到纯粹的细胞质膜;(2)可以借助低渗溶血等简便操作除尽细胞内容物获得膜样品;(3)来源方便;因此多年来广泛应用它作为研究细胞膜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红细胞膜蛋白在重量上约占膜总重量的50%。人红细胞膜经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至少可见14条谱带,多则可染21条,其中有12条与膜支架(skeleton)有关。最主要的一种支架蛋白叫影细胞蛋白(spec-trin),它既是红细胞膜支架的基本成份,又是红细胞膜的一种收缩性蛋白。影细胞蛋白首先是Marchesi与Steers利用豚鼠红细胞膜的血影(ghost)为材料,在5%聚丙烯酰胺(含8M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用红细胞血影介导正常肝7sRNA进入肝癌细胞的定位及其对细胞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的影响。装载~(125)I-78RNA的血影与肝癌细胞融合后,放射自显影标本显示7sRNA在细胞内的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也有见于细胞核内。7sRNA进入细胞后对细胞的DNA复制、转录和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法检测肝癌细胞甲胎蛋白合成的结果表明,7sRNA导入晚G_1期同步细胞后继续培养4小时,甲胎蛋白合成减少。由于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用FTIR、CD、微量DSC和STM、AFM等研究重组脂质体,血影和完整红细胞在配体与膜受体相互作用下膜蛋白构象改变以及纳米水平上膜表面蛋白的形貌、结果表明WGA可诱导重组脂质体膜、血影膜和完整红细胞膜蛋白发生一定的不同的构象变化,红细胞及其膜的热力学行为变更,以及红细胞膜表面蛋白的可能交联。  相似文献   

6.
用FTIR、CD、微量DSC和STM、AFM等研究重组脂质体、血影和完整红细胞在配体(WGA)与膜受体(GPA)相互作用下膜蛋白构象改变以及纳米水平上膜表面蛋白的形貌。结果表明WGA可诱导重组脂质体膜、血影膜和完整红细胞膜蛋白发生一定的不同的构象变化、红细胞及其膜的热力学行为变更,以及红细胞膜表面蛋白的可能交联。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Teorell等证实红细胞影泡在等渗条件下能“再封闭”,此后,封闭影泡就成为研究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不对称性及细胞膜对介质的通透性等问题的重要材料。近几年来,红细胞影泡作为一种携带药物或核酸的载体,已初步应用于医药临床或遗传工程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封闭影泡的制备和性质Schwoch和Passow已有评述。他们提出影泡是不均一的。为了分离纯化影泡制剂,Bodemann曾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我们考虑到蔗糖的渗透压效应,改用葡聚糖作介质,对按Steck方法制  相似文献   

8.
细菌菌影(bacterial ghost,BG)是革兰阴性菌在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的作用下形成不含核酸、核糖体等胞质内容物的细菌空壳。这种细菌空壳保留了与天然细菌一样的完整外膜结构,且不具有活菌样的致病作用,可作为疫苗无需佐剂就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菌影内部及外膜上可装载DNA、抗原和药物等异源物质,易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捕获,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递送载体。另外,菌影具有制备简单,易于保存等优点。细菌菌影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天花粉凝集素的固定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天花粉凝集素TKL-Sepharose4B的亲和柱,用来分离其它来源物质中与TKL相互作用的糖复合物,发现从兔红细胞的血影细胞的抽提物中可以得到分子量为62kD,40kD等糖蛋白,这可能就是TKL凝集兔红细胞的分子基础,从人及骆驼,绵羊血浆中也能得到与TKL结合的,分子量不等的糖蛋白,进一步鉴定人血浆TKL结合物中含有α1-抗胰蛋白酶等,为从血浆中分离这些糖蛋白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方法,在寻找天  相似文献   

10.
邓燕玲 《蛇志》2015,(2):177-179
<正>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源自于有核红细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如天青B、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等)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故名网织红细胞[1]。一个多世纪以来网织红细胞的测定在贫血的诊断、疗效评估、鉴别诊断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  相似文献   

11.
很早人们就发现,当机体缺氧或失血时,红细胞生成即加速,这是因为在血浆中有一种活性物质,能够刺激红细胞的生成。1948年这种活性物质被命名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后来发现,肾脏是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杰克逊(Jacobson)等人首先观察到,当动物切除双侧肾脏后,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迅速减少,且缺氧或失血时,血浆中也不再出现该物质。临床上,患肾脏肿瘤的病人,有时出现红细胞增多,其血中红细胞生成素也增多。此后,从肾肿瘤组织中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天花粉凝集素TKL-Sepharose4B的亲和柱,用来分离其它来源物质中与TKL相互作用的糖复合物,发现从兔红细胞的血影细胞的抽提物中可以得到分子量为62kD,40kD等糖蛋白,这可能就是TKL凝集兔红细胞的分子基础。从人及骆驼、绵羊血浆中也能得到与TKL结合的、分子量不等的糖蛋白,进一步鉴定人血浆TKL结合物中含有α_1-抗胰蛋白酶等,为从血浆中分离这些糖蛋白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方法。在寻找天花粉植物体内此凝集素的内源受体时,探讨了它可能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根据氧分压的高低与氧气结合或解离。除氧气运输外,红细胞可通过免疫黏附、调节补体系统活性、直接杀伤病原体等机制执行免疫调控功能。哺乳动物与非哺乳动物内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分别具有各自的免疫功能,并且通过多种机制来执行免疫调控功能。随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的不断进展,哺乳动物CD71+有核红细胞已被证实在多种生理与病理模型中发挥着免疫调控功能,在机体正常发育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研究红细胞群体内的异质性,具有免疫特性的免疫红细胞亚群展现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外泌体是一种哺乳动物乳汁中广泛存在的细胞外囊泡,富含生物活性分子,可以将内容物转移到受体细胞。由于其潜在的药物口服递送潜力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乳外泌体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之间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乳外泌体的产量、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异质性、装载效率等。从乳外泌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装载药物和靶向递送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找出现有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为乳外泌体从实验阶段到临床治疗阶段的转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82,(2)
过去,人们认为,蚯蚓之类低等动物由于神经系统不发达,即使身体被切断,也不会产生痛感。但是,瑞典隆多大学 J.阿尔美茨博士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蚯蚓体内有着类似“镇痛药”的物质。博士所发现的是和β-吲(口乃木)酚。这两种物质被称为“天然镇痛药”。在哺乳动物等体内产生,起着止痛作用。他们认为,脊椎动物全都有这种物质及其储藏器。  相似文献   

16.
核膜血影重复蛋白(Nesprins)连接细胞核与多种细胞骨架和(/或)细胞器,在细胞核与细胞骨架定位、质-核间物质运输和动力传导、核膜构建、细胞迁移、锚定和极性建立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核膜血影重复蛋白的发现、编码基因、结构、功能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研究现状,并展望潜在的未来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供了利用低渗透析技术将生物大分子物质牛血清白蛋白、L-天门冬酰胺酶包封入人红细胞影泡制备载体的技术方法,并且比较了PBS、HEPES-EDTA两种缓冲系统制备的影泡载体的性能。发现以后一种缓冲系统制备的载体H-Gs无论在形态、包封率还是在稳定性等方面均比P-Gs有明显优点。为载体应用于实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小鼠模型为例,描述了红细胞在哺乳动物胚胎和成年期发育、分化的一般过程,重点介绍了原始红系造血、定向红系造血、稳态造血和应激造血的概念,同时归纳梳理了关于成红细胞岛和红细胞生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杆状病毒作为优良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载体已在基因治疗、疫苗开发、药物筛选以及基因调控研究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嗜性不够广泛、转导效率和转基因表达水平偏低,以及表达持续时间短暂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突破这个制约的瓶颈成为学者们新的关注焦点。针对以上问题,围绕杆状病毒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肥反应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等7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冬小麦对氮肥反应敏感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中,9430、西农2208、偃师9号和NR9405属于氮肥较敏感品种,小偃6号和矮丰3号属于氮肥敏感性较差品种,陕229居中。小偃6号对氮肥的反应敏感性最差,属于典型的对氮肥反应不敏感型品种。根据对不同品种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的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生长后期(开花至成熟)主要靠同化产物的继续大量形成和转移而影响籽粒产量,可称为“后期同化累积型”;另一类在生长后期则主要靠开花前干物质的转移而影响产量,可称为“后期物质转移型”。偃师9号、西农2208和9430属于比较典型的“后期同化累积型”,而小偃6号属于比较典型的“后期物质转移型”。将不同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氮素累积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对比分析后发现,“后期同化累积型”品种对氮肥反应相对敏感,“后期物质转移型”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差,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后期同化累积型”在生长后期仍需继续从介质中吸收大量氮素,以满足同化需要,而“后期物质转移型”在生育后期主要靠花前吸收氮素转移和再分配以满足花后同化需要,从介质中吸收的氮素有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