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15%秋水仙素和0.002mol/L 8-羟基喹啉的混合液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萌发种子的根尖预处理3h,室温条件下用1%果胶酶和1%纤维素酶酶解1.5h,得到清晰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染色体数目为32条,具有1对随体,为2B核型,染色体核型组成公式为2n=32=30m(2SAT)+2sm,染色体长度组成公式为2n=2L+18M2+8M1+4S.  相似文献   

2.
以五叶草莓等6种野生草莓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公式分别为:五叶草莓2n=2x=14=12m+2sm、黄毛草莓2n=2x=14=8m+6sm、绿色草莓2n=2x=14=10m+2sm+2st、东北草莓2n=2x=14=8m+6sm、森林草莓2n=2x=14=6m+8sm、西南草莓2n=4x=28=16m+12sm,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类型均为"2A"型。供试6种野生草莓的进化顺序可能为:五叶草莓、绿色草莓、东北草莓、黄毛草莓、西南草莓、森林草莓。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沙鞭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沙鞭不同居群的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沙鞭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 = 2x = 46。(2)染色体有正中部着丝粒(M)、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和亚端部着丝粒(st)4种类型,且中部着丝粒类型数量最多。(3)沙鞭不同居群核型公式存在差异。(4)核型类型有1A、2A、1B和2B型4种,染色体平均臂比介于1.29 ~ 1.62,长度比为1.73 ~ 2.68。(5)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5.96% ~ 59.95%,核型对称性较高,进化程度较为原始,其中37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34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6)沙鞭6个居群聚为两类,37居群单独聚为一类,其他所有居群聚为一类,表明37居群与其他居群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沙鞭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为以后沙鞭的系统进化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奠定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木兰科属间核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原始木本被子植物木兰科中的木兰属Magnolia、木莲属Manglietia、含笑属Michelia、 合果木属Paramichelia、观光木属Tsoongioderdron、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 8属代表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各属代表种的核型公式如下:夜合Magnolia coco 32m+4sm+2st(2SAT);灰木莲Manglieatia glauca 32m+4sm+2st(2SAT);合果木Paramichelia baillonii 34m(2SAT)+2sm+2st(2SAT);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32m+6sn(2SAT);拟单性木 兰Parakmeria omeiensis 56m+16sm+4st(2SAT);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32+4sm(2SAT)+2st (2SAT);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28m+4sm+6st(6SAT);白兰 Michelia alba 34m+4sm(2SAT)。作者对木兰科核型进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铁线莲属(Clematis L.)为毛茛科大属之一,具有重要的园艺与药用价值。为探讨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演化规律,揭示属下组间及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铁线莲属21个类群的根尖进行处理、压片,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及核型分析,同时利用Ward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狭裂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卷萼铁线莲、中印铁线莲、钝萼铁线莲的染色体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铁线莲属21个类群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16(2n=2x=16),除中印铁线莲外其他类群均具随体;长瓣铁线莲、钝萼铁线莲、芹叶铁线莲、褐毛铁线莲、C.flammula、毛果扬子铁线莲的染色体为“2B”型,其他类群染色体为“2A”型;铁线莲属核型不对称系数在60.29%~63.79%之间;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表现的较为原始,种间核型存在广泛变异。综上结果表明,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应由二倍体向多倍体演化后通过多倍体的二倍化过程产生非整倍体方向演化。铁线莲属染色体的演化主要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通过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式实现,通过产生杂合染色体、加强核型不对称性、染色体类型改变以及随体染色体的变化四种途径进化。同时,核型特征在分组水平与物种水平上的划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说明核型分析可为铁线莲属下组一级分类提供一定的线索。该研究结果为铁线莲属植物系统分类、遗传演化与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香雪兰(Freesia hybrida)6个品种的根尖为研究材料进行核型分析以揭示其核型特征,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品种间的相似性并探讨可能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雪兰6个品种均为四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44。6个品种的核型公式不同:‘Gold River’为2n=4x=44=33m+11sm,‘White River’为2n=4x=44=1M+34m+9sm,‘Castor’为2n=4x=44=35m+9sm,‘上农红台阁’为2n=4x=44=32m+12sm,‘Pink Passion’为2n=4x=44=38m+6sm,‘Red River’为2n=4x=44=37m+7sm。核型参数因品种而异,其中,‘Castor’在相对长度范围和臂比范围上均为最广,‘上农红台阁’核不对称系数最大。6个品种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00%~60.07%,核型类型均为2B,进化程度中等,处于由对称至不对称的过渡阶段,其核型进化的趋势大致为:‘Pink Passion’→‘Red River’→‘Gold River’→‘White River’→‘Castor’→‘上农红台阁’。聚类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15时可将所有品种分为两类,第一类包含‘Gold River’‘上农红台阁’和‘Castor’; 第二类包含‘Pink Passion’‘Red River’和‘White River’,其核型参数的差异可作为香雪兰品种分类和鉴定的辅助依据,为其细胞学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部分中国野生百合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野生百合6个种、20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野生百合20个居群中有1个居群的染色体数为2n=22,其他19个居群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2)20个居群中有4个居群含有B染色体,有12个居群含有数目不等的随体。(3)核型类型中有17个为"3B"型,2个为"3A"型,1个为"4B"型。(4)20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在77.16%~83.83%之间,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臂比值介于1.85~3.07之间;同一个种下面的不同变种或居群的核型变异也较大。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百合不同种或居群的遗传多样表现在染色体数量、是否含有B染色体、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的排序位置、随体的位置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鹅观草属4个种核型与进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蔡联炳  冯海生 《植物研究》1999,19(3):268-272
报道了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4个种的核型,即中华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8m(2SAT);裸穗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4m+4sm(2SAT);缘毛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2m+6sm(2SAT);缘穗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4m(2SAT)+4sm。4个种核型的共征和自征反映了形态划分中共属分种的合理性。尤其通过核型不对称性和相对进化程度的分析,表明中华鹅观草最原始,缘穗鹅观草最进化,裸穗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演化居中;狭颖草系高级于缘毛草系。核型不对称性所表示的进化程度似乎与系间颖芒的发生,种间花序的增长变粗、外稃芒的延伸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进化关系,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结果显示:苦豆子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36;染色体类型有中部着丝粒(m)和近中部着丝粒(sm)2种,除甘肃武威的居群3含有sm型染色体外,其余居群的染色体均为m型;染色体平均臂比为1.19~1.37,长度比介于1.72~2.19,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4.30%~57.17%;核型类型有1A、3A和2B三种;苦豆子居群3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居群19(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聚类分析显示,苦豆子6个参试居群聚集成A和B两大分支,分支A又可分为C和D两亚支,其中居群5(甘肃武威)和居群13(内蒙古阿拉善盟)聚为C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3单独聚为D亚支,与C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分支B又可分为E和F两亚支,居群19和居群43(内蒙古鄂尔多斯)聚为E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17(宁夏银川)单独聚为F亚支,与E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0.
苍术属植物6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苍术属植物6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苍术属植物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4条,核型公式分别为:保康居群2n=2x=10m+12sm+2st、商洛居群2n=2x=14m+10sm、岳西居群2n=2x=12m+12sm、英山居群2n=2x=14m+10sm、信阳居群2n=2x=14m+8sm+2st、神农架居群2n=2x=8m+10sm+4st。除了英山居群苍术核型为2A型外,其他的均为2B型。表明英山苍术是6个居群中比较原始的类群,而其他居群进化程度较高。同时根据6个居群的核型分析和Q型聚类结果可知,英山居群罗田苍术与商洛居群北苍术着丝粒核型相同,聚为一小类,再与信阳居群北苍术聚为一大类,认为将英山居群罗田苍术与其他苍术划分开来作为一个新的变种不合适;保康和岳西居群均为南苍术,聚为另一类,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北苍术作为苍术的一个变种,支持罗田苍术与南苍术、北苍术共同构成苍术属的一个分支——苍术复合体。神农架苍术居群单独聚为一大类,与其他居群的苍术亲缘关系较远,可能与其海拔高、生境复杂及与其他居群基因交流有限而导致遗传隔离有关,其他5个居群聚为另一大类,表明其遗传亲缘关系比较近,基因交流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形态学的显著差异,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白花苜蓿(Alfalfa with Cream flower)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苜蓿材料在染色体核型方面有显著差别,白花苜蓿和黄花苜蓿都是随体染色体,其中,黄花苜蓿有2条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分别为:紫花苜蓿2n=4x=24m+8sm、黄花苜蓿2n=4x=24m+6sm+2T(SAT)、白花苜蓿2n=4x=24m+8sm(SAT)。紫花苜蓿与白花苜蓿的染色体具有89%的相似性,只是在紫花苜蓿7号染色体和白花苜蓿15号染色体存在随体有无的区别;黄花苜蓿染色体具有独特性,显著区别于紫花苜蓿和白花苜蓿,但从其19号染色体来看,参与了紫花苜蓿或白花苜蓿的构建;白花苜蓿15号随体染色体与黄花苜蓿25号随体染色体和紫花苜蓿7号染色体有高度的相似性,但也存在随体有无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酸、碱、盐胁迫环境下种植4种进口紫花苜蓿,检测幼苗形态指标,分析其对逆境因子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耐酸能力表现为:金皇后>飞马>阿尔冈金>维多利亚;耐碱能力表现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耐盐能力表现为:飞马>金皇后>阿尔冈金>维多利亚;耐盐碱能力表现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研究结论为探索紫花苜蓿的抗逆性并依据其不同的抗逆性特点,在我国因地制宜,分别选择合适的土壤种植,发挥其最大生产性能,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核型分析及B染色体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安徽蚌埠地区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该入侵种的染色体数为2n=50,各染色体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均为中着丝粒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为1.72,全套染色体未见随体,核型公式为2 n=50=38 m 12 sm 6 B s,核型类型为较对称的2A型。首次报道了存在于体细胞中的异于常染色体的6个B染色体,这些B染色体在不同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数目,并讨论了B染色体的存在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新生境中具有入侵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钠猪毛菜、准噶尔猪毛菜、小药猪毛菜和薄翅猪毛菜等4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已报道的12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钠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2n=2x=18=12m+6sm,准噶尔猪毛菜、小药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8=18m,该3种均属于1A型;薄翅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54=50m+2sm+2st,属2A型;(2)12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核型比较结果证明,猪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9,钠猪毛菜、准噶尔猪毛菜和小药猪毛菜均为二倍体,薄翅猪毛菜为六倍体,钠猪毛菜和准噶尔猪毛菜具有随体.准噶尔猪毛菜、小药猪毛菜、薄翅猪毛菜属植物的核型均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苜蓿种质资源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用群体标记法对来自甘肃省的16个苜蓿品种的DNA进行RAPD扩增,旨在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品种特异性引物用于进一步的品种鉴定。依据16个苜蓿品种间的Roger’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其选育背景紧密相关,供试的16个品种被划为4个类群,其中,匍匐型品种Jindera与其他直立型品种差异显著,自成1个类群,引进品种和甘肃省内具有国外种质来源的育成品种被划为同1类群,而甘肃地方品种聚为2个类群。10个RAPD引物中有4个引物OPE4、OPE5、OPE6和OPE7分别检测到5个品种甘农3号、甘杂27、Jindera、陇东和Algonuin的特异性条带,可进一步用于开发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品种鉴定工作。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利用RAPD标记研究苜蓿系谱发育关系和选择杂交亲本应采用群体标记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药用植物东方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体积等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对染色体的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方蓼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相对长度组成2n=22=10M2+12M1;核型公式为K(2n)=2X=22=20m+2M;全体染色体总长19.16μm,长臂总长10.93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7.00%,属于"1A"型,全体染色体总体积为20.30μm3。结论:东方蓼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核型、体积等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7.
苜蓿高含硫氨基酸蛋白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高含硫氨基酸蛋白基因转入苜蓿,成功地诱导转基因植株再生,转化植株生长和发育良好,苜蓿子叶外植体是较理想的转化受体。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是苜蓿移栽成活率高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RAPD技术分析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DNA的多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从不同抗旱性的紫花苜蓿品种中挑选抗旱性强的、抗旱性中等的和抗旱性弱的品种各三个,提取叶片基因组DNA,相同抗旱性苜蓿品种DNA等量混合构建三个池DNA。采用RAPD技术分析不同抗旱性混合DNA的多态性,并筛选出标记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13组260个随机引物经五轮筛选,得到48个引物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池DNA扩增结果产生多态性,多态性引物占18.5%。其中5个引物能够稳定标记池DNA多态性,且特异性明显。表明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