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檀离体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幼嫩茎段为实验材料, 通过对启动培养、增殖、生根培养及移栽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 初步建立了白檀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白檀外植体最适灭菌方案为0.1%升汞3分钟, 无菌苗获得率达81%; 最适初代启动培养基为1/2MS+30 g∙L-1蔗糖+8 g∙L-1琼脂, 出芽率达86.83%; 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1 6-BA+0.02 mg∙L-1 IBA+30 g∙L-1蔗糖+8 g∙L-1琼脂, 增殖系数达3.57; 最适生根培养基为WPM+0.5 mg∙L-1 IBA+0.5 mg∙L-1 NAA+20 g∙L-1蔗糖+2 g∙L-1 AC+8 g∙L-1琼脂, 生根率达93%; 炼苗后, 移入园土:草炭土=1:1 (v/v)的基质中, 成活率达83%。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蕈树叶芳香精油化学组分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 I)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并运用二种体外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蕈树叶精油以倍半萜烯类为主(占62.39%),主要特征成分为双环大根香叶烯(10.71%)、(E)-丁香烯(9.96%)和α-依兰油烯(8.92%)。该精油具有中等程度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可能与精油中的酚类物质5-羟基白菖莆烯(2.97%)以及醇类物质1-表橙椒醇(3.12%)和(Z)-白檀油烯醇(2.12%)等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开发木本油料植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德国、欧盟和美国制定的生物柴油标准制定了以碘值、十六烷值和脂肪酸组成等参数作为植物油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四条标准,即51<十六烷值<65、碘值<115、亚麻酸<12%和十八碳四烯酸<1%、碳链长度为C12-C22,对国产118种种子含油量超过30%的木本油料植物进行评估,共筛选出53种木本油料植物的种子油可作为发展生物柴油最适合的原料。其中油茶、杏、无患子、臭椿、白檀、海州常山分布广,是值得推广种植的生物柴油植物。富油大科山茶科和无患子科植物的种子油一般都适合发展生物柴油,而富油大科樟科、松科和卫矛科植物的种子油不适合作生物柴油原料。我国各省区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能源树种,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白檀种子油脂及油渣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并对油的食用价值和综合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檀油是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半干性油,既可作为工业用油,而且可能成为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域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新的木本食用油。  相似文献   

5.
芳香堆心菊(Helenium aromaticum)全株具芳香气味, 且头状花序仅含管状花, 是研究菊科植物花香和花型的良好材料, 但目前尚缺乏对其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为建立高效的芳香堆心菊离体再生体系, 以叶片、茎段和下胚轴为外植体, 进行25组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配比的不定芽诱导研究。结果表明, 以芳香堆心菊叶片为外植体, 培养基为MS+ 0.2 mg·L-1 NAA+1 mg·L-1 6-BA+0.2 mg·L-1 TDZ, 培养20天后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 丛生芽的诱导率为62.10%; 将不定芽接种于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16天即可生根, 且生根率为63.33%; 生根后继续培养14天现蕾, 开花率达93.33%。此外, 研究表明芳香堆心菊的再生受外植体来源、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影响。2,4-D不利于芳香堆心菊不定芽的诱导, 适宜浓度的6-BA和TDZ组合能有效促进芳香堆心菊不定芽的形成。研究初步建立了芳香堆心菊组织培养条件下的离体再生体系, 为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还可用于后续有关菊科植物花香和花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较大降水事件的人工固沙植被区植物水分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探究较大降水事件后两种常见人工固沙植物柠条与油蒿的水分来源差异,分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茎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并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对植物水分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沙坡头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83δ18O+5.64(R2=0.91).降水δ18O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生长季前期与后期δ18O值相对较高,生长旺盛期δ18O处于较低水平.浅层土壤水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δ18O值变幅减小且呈减小趋势.在降水后第一天,柠条和油蒿分别对40~80与20~60 cm土层土壤水利用比例较高,利用比率分别为56.1%和56.4%.降水一周后,柠条与油蒿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浅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柠条和油蒿对0~40和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2.5%和10%.表明在较大降水事件后,柠条和油蒿会通过调整水分利用策略来积极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湖南省5个地区6个居群白檀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9条ISSR引物对6个居群的149份白檀样品PCR扩增检测到12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3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6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64,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873,居群之间产生较大的遗传变异(Gst=0.5215,Nm=0.4588),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白檀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51.0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8.9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UPGMA聚类分析将6个白檀居群分为3大类:大围山和龙山居群为一类,岳阳和道县居群组成另一类;衡山居群单独成一类,聚类原则跟地理位置不一致,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凋落物的生产和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受到大气氮沉降的深刻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氮沉降对灌丛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归还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因此选择亚热带分布广泛的杜鹃灌丛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模拟氮沉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CK, 0 g m-2 a-1)、低氮(LN, 2 g m-2 a-1)、中氮(MN, 5 g m-2 a-1)和高氮(HN, 10 g m-2 a-1)。结果显示:CK、LN、MN和HN 4种处理下,群落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1936.54±358.9)、(2541.89±112.5)、(2342.97±519.8)、(2087.22±391.8) kg/hm2,LN、MN和HN处理样地的凋落量分别比对照样地高出32.68%、21.16%和7.93%;凋落叶、花果、凋落枝和其他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分别为75.75%、15.09%、7.70%和1.45%,不同浓度氮处理下各组分的凋落量均高于对照样地;凋落物组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凋落叶在10—11月份达到峰值,凋落枝在10月份达到峰值,花果凋落物则在5月份凋落量最高,不同氮处理下凋落物的季节动态基本一致;白檀凋落叶分解速率显著高于杜鹃,二者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5.08—11.11 a和7.69—17.65 a,施氮使白檀凋落叶分解周期比对照样地缩短18.18%—54.28%;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元素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P元素表现为富集模式。研究表明,氮添加能够促进群落中白檀凋落叶分解及N、P元素的释放,说明施氮可以调节凋落叶养分释放模式,对灌丛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山苍子芳香油防治蚕豆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康  杨长举 《昆虫学报》1984,(2):173-181
用山苍子芳香油拌种防治蚕豆象成虫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50公斤蚕豆拌油300克两,12天后成虫死亡率达95.8%。在22—28℃下,用200ml/m3的山苍子油薰蒸8天,成虫死亡率达100%,其LC50为59.6ml/m3,LC95为134.9ml/m3。3月份在20℃下,山苍子油薰蒸成虫的LT50为177.8小时,LT95为707.9小时;在25℃下薰蒸,LT50为86.6小时,LT95为334.9小时;在30℃下薰蒸,LT50为50.1小时,LT95为141.2小时;在36℃下薰蒸,不到24小时成虫即全死。山苍子油毒杀幼虫的效果较差。此油平时可供人们药用和食用,也不影响蚕豆发芽。  相似文献   

10.
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异性及其氮调控机制是近年来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热点,对荒漠植物光合最大净光合速率季节动态及其叶氮影响,特别是叶氮分配对最大净光合速率调控机制的了解仍非常有限。2018年5—10月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对当地主要建群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进行生长季原位观测,测定其叶光合光响应曲线(A-PAR)、CO2响应曲线(A-Ci)和叶氮含量,结合环境观测数据,分析A-PAR关键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的季节变异和叶片氮分配相关参数对Amax的调控。结果表明,油蒿叶片Amax在生长期季节变异系数(Cv)为14%,在完全展叶中期,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有最大值11.82μmolCO2 gN-1 s-1,此时叶片氮素在光合系统中的分配比例最大,Amax有最大值29.48μmol CO2 m-2s-1,油蒿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压榨牡丹籽油产率及油品质量,并为进一步探索低温压榨牡丹籽油的可行性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本实验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适温压榨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实验误差小,最终得到适温压榨制备牡丹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压力4.6 MPa、进料速度1 600 g·min-1、压榨温度73℃、含水率4.6%;所得最大出油率为23.11%,残油率为7.0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36%,其中亚麻酸含量为40.71%、亚油酸含量为27.25%、油酸含量为22.40%、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7.23%、硬脂酸为1.60%。牡丹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白檀在湖南地区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遗传变化程度,对湖南地区6个白檀天然居群的189个个体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389),居群间的平均方差分量为52.60%,居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为37.03%,说明在白檀形态性状多样性分布上是居群间多样性程度大于居群内,即居群间的形态变异是白檀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居群的表型性状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主成分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11个表型中树型因子是主要形态变异因子,年降雨量与树型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他表型变异受遗传的影响可能大于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物理压榨法制备牡丹籽油的方法,且对制备出的牡丹籽油和市售牡丹籽调和油进行了α-亚麻酸(ALA)含量检测以及对两种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的α-亚麻酸含量为43.12%,牡丹籽调和油α-亚麻酸含量为29.99%;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29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51倍;对Fe2+还原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3.62倍;清除-OH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44倍。说明牡丹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08-313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09%,其中油酸含量为26.84%,介酸含量为2.41%、亚油酸含量为46.25%、皮诺敛酸为14.59%;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6.5%、硬脂酸为3.41%。松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丙二醛含量为0.41 mg·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松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 ‘814’和‘湘油15’两个品种为研究对象, 探寻在两个CO2浓度(自然CO2浓度: 400 μmol·mol-1和高CO2浓度: (800 ± 20) μmol·mol-1)和两个氮素水平(低氮和常氮)处理下, 欧洲油菜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以及根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1) CO2浓度升高提高欧洲油菜韧皮部汁液可溶性糖含量, 施氮条件下‘814’在抽薹期达到0.29%, ‘湘油15’在盛花期达到0.25%, 其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CO2浓度处理。2) CO2浓度对韧皮部汁液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无论施氮与否, CO2浓度升高使‘814’的游离氨基含量降低; 而‘湘油15’ CO2浓度升高促使其在低氮条件下含量升高, 在常氮条件下则降低。3)根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均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 且欧洲油菜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根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一株新分离的云芝栓孔菌Z-1应用于木质素降解及染料脱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一种非结晶性的复杂三维网状酚类高分子聚合物,被认为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抗降解的天然屏障。探索并开发高效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资源已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焦点。本研究对新分离的一株具有潜在木质素降解能力的菌株Z-1开展了系列研究。首先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Z-1鉴定为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平板定性检测初步表明云芝栓孔菌T. versicolor Z-1具有较强的产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能力。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时,T. versicolor Z-1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13.38%和26.43%。酶活检测分析表明该菌主要是通过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降解木质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GC-MS)对云芝栓孔菌T. versicolor Z-1降解后木质素残渣结构以及代谢物的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该菌对木质素的强降解能力,并表明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途径包括酚醚键的断裂、芳香环侧链氧化裂解以及芳香环开环反应等。此外,该菌还对多种芳香类染料展现出了强的脱色能力,其中对刚果红、孔雀石绿和考马斯亮蓝R-250 3种染料的脱色率达到100%。本研究表明云芝栓孔菌T. versicolor Z-1具有应用于工业化木质素降解与芳香化合物类染料脱色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油,通过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以其中一种化学成分α-松油醇为代表,分别采用培养皿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反枝苋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油的产率为0.04%,经GC-MS分析,在桉树油中共检测到92种化学成分。在培养皿条件下,α-松油醇对反枝苋的发芽和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量达到每皿5 和7.5 μL时,抑制率均达到100%。盆栽条件下,α-松油醇处理过的土壤会显著影响反枝苋的出苗率、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浓度达到1.6 μL·cm-3时,抑制作用最大,其化感响应指数分别为-0.51、-0.62和-0.44,抑制率为51%、62%和44%。  相似文献   

18.
小果蔷薇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心毅   《广西植物》1989,9(3):271-274
从贵州的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花制备净油。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了34个化合物。占净油的93.75%。主要芳香成分为苯甲醇(46.26%).丁香酚(10.02%),苯乙醇(9.17%),肉桂醛(6.87%),苯丙酸乙酯(4.11%)。芳樟醇(3.76%),苯甲酸乙酯(3.19%),柠檬醛(2.07%)等。该油具有特殊芳香。适用于调配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香精,具有增香、定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红松籽仁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优化高速匀质-微波辅助提取红松籽油的工艺,考察了匀质速度、匀质时间、液料比、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对红松籽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红松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匀质速度12 000 r·min-1,匀质时间120 s,液料比20 mL·g-1,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50 min。在上述条件下,红松籽油最优提取率可达60.3%。利用GC-MS对得到的红松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皮诺敛酸、亚油酸、反-13-十八碳烯酸、顺-13-十八碳烯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55%,其中松籽油所含有的特异性不饱和脂肪酸-皮诺敛酸含量可达13.65%。此外,对该工艺提取得到的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及理化性质进行了评估,发现红松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其IC50值为0.095 4 g·mL-1。此外,红松籽油过氧化值和酸值较低,碘值较高,表明红松籽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油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芳香棱子芹种子的萌发特性,为芳香棱子芹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芳香棱子芹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的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贮藏时间等条件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发芽实验研究了温度、光照、pH、贮藏时间等因素对芳香棱子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芳香棱子芹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发芽率可达79.50%;(2)芳香棱子芹种子在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发芽率没有差异;(3)其对pH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但在pH6~8范围内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4)其种子不适宜长期贮藏,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5)300 mg/L的赤霉素对芳香棱子芹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达到最高,分别为81.4%和4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