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伞藻的再生实验在有关性别决定等问题里,我们只介绍了基因对遗传性格发育的一般概念。至于具体地某一种生物、某一个基因如何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支配了某一种或许多种遗传性格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却提得很不够。这虽说是遗传学与胚胎学的边缘问题,但对于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基本问题,因为胚胎学家不解决这种问题就永远不掌握器官及个体发育的根本原因,而遗传学家不去研究它,也永远不会知道基因在  相似文献   

2.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个体发育在多细胞,尤其是高等动植物方面,与单细胞的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里发育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专门研究这个过程的科学叫作胚胎学。实际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个体发育并不以由胚胎发育到成体为终结,因为有许多性格到了生物的老年才能发展出来。所以在这方面要使胚胎学与遗传学结合更好,就必须把生物的生老病死以及繁殖现象包括进去作为个体发育的基本内容。这一点在生活史较短的生物中是容易的,但在高等动物则比较困难;这也说明因为什么在高等动物中关于这上面的资料是特别缺乏的。  相似文献   

3.
遗传学的定义有三个问题是所有科学都要解答的:第一,研究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和第三,为了什么而研究?而一个科学的基本内容也就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建立和充实起来。遗传学在生物科学中对“研究什么”这样的问题一向是明确的。既名之“遗”,又名之为“传”,按其字意来说它本来就是研究父母亲的一代怎样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的“法外交换”染色体上交叉结的形成与同样染色体的局部互换一般认为是普遍的,有秩序的和正常的染色体的交换。此外还有所谓“法外交换”(名词是苏联学者Серебровский首次提出的)也需要在这里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这些变化牵连到染色体本身的结构,从而在遗传方面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因子从原有的结合变为新结合的问题,而是更重要的,甚至导致到物种分化的问题。这类变化作为自发的现象,在自然界被我们所研究的还不太多,但是自从细胞遗传学家开始运用 X 线放射等方法来促进这类变化  相似文献   

5.
十八与十九世纪的植物杂交工作在十九世纪的末年1900,荷兰狄夫瑞(Devrie),德国考运思(Correns)和奥国切尔迈克(Tschermak)三个植物学家,从过去有关植物杂交的文献中,同时异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发现开始了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历史. 孟德尔论文的发现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由于有人本着好奇的心意来发现它的,而是因为这三个植物学家正在研究像孟德尔所研究的问题,在他的论文中,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就是  相似文献   

6.
变异与突变自然界最普遍现象之一应该说是变异,因为我们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生物。当然变异的程度有大小,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因此,它人为的或多少近于武断的分类是连续变异与不连续变异;而以往有些人就认为只有不连续变异是来自突变。大家知道,达尔文在解  相似文献   

7.
基因的直线排列本讲座的第五篇文章中曾提及香豌豆与玉米的连锁遗传并且从玉米染色体的局部交换上面还提供了连锁遗传细胞学上的根据。实际上,有关连锁遗传解释最早的线索还是来自果蝇遗传的研究。应该说伴性遗传问题的提出是第一次具体地把遗传因子安插到一个固定的染色体上面。没有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理论基础,想把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的自由分配上一文所谈的同样染色体的分离现象,一方面满足了孟德尔因子分离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不同对的染色体在分离时期,是否也符合两对或多对因子的自由分配?在原则上,不同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是各自为之,互不相扰,这是完全可以想像的.就以一对染色体来说,父原与母原染色体根据分离律是要分开的,但是分开后究竟那一个到甲,那一个到乙配子是没有一定的.一对染色体是如此,那末,两对或三对以及多对染色体也自然是如此了.那就是说:第一对染色体的如何分离,不会影响第二对的如何分离,更不能说前者对后者起着制约作用,把某一些染色体一定分配到某个配子里面去.相反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对的染色体互相配合的  相似文献   

9.
遗传因子与性格表现孟德尔学说的发现,在20世纪初期,掀起了遗传学研究的高潮.在植物方面,狄夫瑞、考运思与切迈克等自然是占风气之先,工作最有成就.例如,狄夫瑞很快地从各种不同种子植物的研究中,发现了十一个具体的实例,一致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律是适用的.植物学家如丹麦的纠汉森,英国的达巴夏、毕芬(Biffen)和赫思提,德国的鲍尔(Bauer),美国的易思提(East)和爱莫森(Emerson)等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0.
性别决定中的染色体机制雌雄两性的分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现象之一:高等动植物自不待言,就是低级生物如微生物也存在着性别的问题。单就高等动物来说,两性分化在个体发育上所影响的不仅是少数或表面的性格而是大量的并涉及到内外整体的性格。而且这些性格还不单纯限于形态解剖方面,在生理和行为方面也都有明显的表现。所  相似文献   

11.
经典时期的细胞学生物细胞的发现是在十七世纪的中纪;在这个时期,显微镜在生物学上的使用已逐渐普遍.英人胡克(Hooke)在1665年用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栓是第一个看到了细胞的人.但是当时对细胞的看法是错误地强调了细胞壁的重要性.直到十九世纪的初纪,细胞学家才开始注意细胞里面有生命的物质,并且认识到作为一个由原生质所组成的活体,细胞的形态呈现极大的多样性.虽然在1781年已有人看到过细胞核,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通过布郎(Brown,1831)的研究,才肯定它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在整个细胞形态上细胞核还是比较一致的.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1839年德国施莱登(Schleiden)和比国的施旺(Schwann)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材知识网络中是两条线的汇集点:一条线涉及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等知识点;另一条线涉及遗传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获得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使其“生物遗传”方面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了。明确本课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有助于确定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殷康俊 《生物学通报》1996,31(11):26-26
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殷康俊(安徽省铜陵有色铜山矿中学247127)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方式上与性别相联系。在生物的性状中,还有限性性状和从性性状,这两类性状的遗传分别叫限...  相似文献   

14.
结构突变基因突变只代表着一种突变,另外一种是所谓结构突变。结构突变与基因突变的不同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发生突变生物个体的染色体起了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多少与法外交换有关。换句话说,基因突变与结构突变主要区别是前者在染色体上我们找不到变化而后者却由于染色体上超了变化而产生的。早在 X 线放  相似文献   

15.
根据讀者的需要,我們将每期刊登一些有关不同学派对遺传和变异的理论,以及他們对有关问題的不同看法的文章。由于时間仓促,本期轉载了李继耕同志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过的文章(轉载时,略经作者修改)和方宗熙同志新写的一篇(他的另一篇比較全面的介紹摩尔根学派的理論的文章——《什么是摩尔根学派的遺传学說》,发表在人民日报1961年6月15日)。希望讀者踊跃投稿——編者。  相似文献   

16.
17.
冯昌全 《生物学通报》1994,29(5):25-25,35
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冯昌全(四川省岳池县教研室638350)动物有XX-xy型、ZW-ZZ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性。那么,植物也有这些特性吗?本文就植物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供参考。(一)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决定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 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使学生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2.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使学生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3. 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关性知识及近亲婚配危害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说,从合子到配子的通径b等于,从配子到合子的通径a等于(此处F和F′分别为当代配子之间和前一代配子间的相关系数)。但这些公式不能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对所有位于X染色体上的伴性基因而言,异配性别XY的个体实际上不是双倍体而是单倍体。C.C.  相似文献   

20.
吕宝忠 《遗传》1984,6(2):32-33
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说,从合子到配子 的通径。等于‘i-+-F"-,从配子到合子的通径 -V 2 。等于‘/一二二(此处F和F'分别为当代 ’“ 142(1+F)·-..,_-一,一,二产__._ 配子之间和前一代配子间的相关系数)。但这些 公式不能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对所有 位于X染色体上的伴性基因而言,异配性别XY 的个体实际上不是双倍体而是单倍体。C. C. Li(李景均)在1935年版的“Population Genetics" 一书中〔21探讨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