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6月,我们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测定了白族和纳西族群体中苯硫脲(prc)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t的频率。调查对象为15—20岁、身体健康、父母同族的中学生。测定时以6号液(1/20,000)为味盲界限。  相似文献   

2.
用阈值法对新疆伊犁的锡伯族1121人和蒙古族679人的苯硫脲尝味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锡伯族中味盲率为19.98%,味盲基因频率为0.4470,平均尝味阈值为8.53±1.25;蒙古族中味盲率为15.17%,味盲基因频率为0.3895,平均尝味阈值为8.10±1.49。味盲率、平均尝味阈值和味盲基因频率在锡伯族男女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蒙古族中,味盲率与味盲基因频率分布男女间差异显著(P<0.01)。在上述这两个民族中,少年组的味盲率高于成年组。对同一受试者的ABO血型与卷舌能力也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阈值法对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1274人,哈萨克族2080人的苯硫脲尝味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维吾尔族中味盲率为15.23%,味盲基因频率为0.3902,平均尝味阈值为6.97±2.87;哈萨克族中味盲率为18.12%,味盲基因频率为0.4257,平均尝味阈值为6.44±2.94。经显性检验,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味盲率,平均尝味阈值和味盲基因频率在同一民族男女间无明显差异,在维吾尔族和哈萨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七个民族苯硫脲味阈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阈值法测定了新疆地区七个民族共4259人(10—60岁之间、相互无血缘关系者)的苯硫脲(PTC)味阈值。以4号测定液算起为味盲者,味盲频率分别为:柯尔克孜族152人中的64人(42.1%)、哈萨克族1089人中的374人(34.3%)、乌孜别克族112人中的34人(30.4%)、塔塔尔族39人中的11人(28.2%)、维吾尔族2271人中的630人(27.7%)、锡伯族371人中的76人(20.5%)和汉族225人中的20人(8.9%)。柯尔克孜族应属于 PTC 味盲的超高频型,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和塔塔尔族属高颊型,锡伯族属中间型,汉族属低颊型。味盲频率应为味盲纯合子(tt)频率,由此算出了隐性基因(t)和显性基因(T)频率以及尝味杂合子(Tt)和尝味纯合子(TT)等基因型频率。味盲频率除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男性多于女性外,在其余五个民族中未见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河北青少年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方法采用阂值法测定1203名汉族学生对苯硫脲的尝味敏感性。结果味盲率为4.738%,味盲基因频率为0.218,尝味基因频率为0.782。  相似文献   

6.
汉族人群中三种物质尝味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余多慰  朱红阳 《遗传》1991,13(5):30-32
以苯硫腺(PTC) 糖精(Saccharin)和乙酞水杨酸(Aspirin)分别对同一汉族群体进行味14测定,结果表明苯硫脉与塘精的苦味感受无正相关性,糖精味盲率4.55%,隐性味盲基因频率为0.2132,x2检验r>0.05。乙酞水杨酸的酸味盲存在,味盲率31.07%,隐性味盲基因频率为0.5574,x2检验P>0.050糖精与乙酷水杨酸测试中男、女性味盲率无显著性差异。乙酸水杨酸的男、女性尝味能力经t测验无显著差异,糖精测试中则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苯硫脲味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硫脲味盲属于隐性遗传,基因型为 tt,苯硫脲味盲在各种族人群所占的比例不同。我们用阈值法调查了新疆七个民族苯硫脲味盲的分布,并计算了味盲与尝味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味盲在各族人中的比例大约如下:维吾尔族28%,哈萨克族34%,锡伯族20%,汉族9%,柯尔克孜族42%,乌兹别克族30%,塔塔尔族28%。味盲和尝味者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之间以及汉族与其他六个民族之间在统计学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苯硫脲味盲的调查,可为人种学及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基本数据;可作为双生子、亲子鉴定的参考资料之一;可用于研究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和普米族的红细胞血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春杰  张卫红 《遗传学报》1995,22(4):252-257
调查了云南纳西族和普米族各104人的ABO、NMSs、Rh和P血型系统。结果表明,ABO血型系统中,纳西族和普米族有较高的基因频率r,分别为0.6082和0.6882,且基因频率p=q,纳西族均为0.1959,普米族均为0.1559。MNSw系统中两个民族都表现m〉n、s〉s,Ms〉Ns、MS〉NS,其中纳西族的基因频率在国内报道的相应值中是比较高的,且NS为零。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维吾尔人两种物质味盲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5月,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测定了维吾尔族群体中糖精(saccharin)和乙酰水杨酸(acetosal.aspirin,APS)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调查对象为10~21岁,身体健康,父母同族的大、中、中学学生。糖精测定时以2号液(254×10-2mol/L)为味盲界限,乙酰水杨酸测定时以2号液(0.85×10-2mol/L)为味盲界限,具体阈值分布情况见表1。用阈值法,在维吾尔族群体中糖精测试者512人,其中男241人,女271人,味盲总数30人,占调查人数的5.86%。乙酸水杨酸测试者340人,其中男186人,味盲75人,占40.4%;女154人,味盲引人,占…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湖北省汉族大学生苯硫脲(PTC)味盲基因频率,采用阈值法,对湖北郧阳医学院853名(男419、女434)汉族大学生的苯硫脲(PTC)尝味敏感性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Hardy-Weiberg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尝味能力与民族、地理位置以及某些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民族中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阈值法对中国15个不同民族的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7495人。结果表明,味盲基因(t)的频率以撒拉族为最高(0.3989),其余依次为鄂温克族(0.3886),甘肃回族(0.3586),藏族(0.3521),朝鲜族(0.3445),蒙古族(0.3279),广东回族(0.3259),苗族(0.3216),东乡族(0.3206),达斡尔族(0.3193),羌族(0.3129),汉族(0.3113),鄂伦春族(0.3030),保安族(0.2953),彝族(0.2635),而以黎族的频率为最低(0.2150)。各民族间味盲百分率差异是极显著的(p<0.01),各民族总计中尝味平均阈值在男、女之间也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男、女受试者中的味盲率则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710名(男328人,女382人)新疆蒙古族进行了糖精和乙酰水杨酸尝味能力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蒙古人群中的糖精味盲率为4.648%,没有尝味能力的隐性基因频率为0.2156,具有尝味能力的显性基因频率为0.7844,平均尝味阈值为8.009 ±1.34(0.108mol/L)。乙酰水杨酸的尝味阈值分布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双峰一谷分布,表明该性状是单基因决定的性状,谷底7号液(3.00X10-4mol/L)是味盲的界限,味盲的峰值在1号液(1.7X10-2mol/L),尝味者的峰值在11号液(1.25X10-5mol/L),味盲率为90.282%,。经x2检验,男、女性的味盲率元显著差异(P>0.90),表明决定乙酰水杨酸尝味能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对该基因的显隐性等特点尚需通过家系分析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对25个民族进行了PTC尝味能力 的调查。-8'0 1984年7月我们对尚未进行PTC 尝味能力调查的黑龙江满族进行了苯硫服味盲 频率的调查,同时也对黑龙江蒙古族进行了调 查。  相似文献   

14.
甘肃、青海十个民族中苯硫脲尝味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让  阎玲  彭宝珠 《人类学学报》1988,7(4):353-358
本文用Harris和Kalmus改良阈值法对甘肃、青海两省汉、回、东乡、保安、藏、裕固、蒙古、撒拉、土、哈萨克等十个民族共计7008人进行了测定。以三号液为味盲界线。结果表明:l)各民族味盲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保安族味盲发生率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各民族中发现的仅高于黎族的民族;味盲总发生率与日本人相近。2)各民族总计中男性与女性味盲百分率无显著差异,但尝味阈值女性显著低于男性。3)色觉异常患者与尝味能力的关系与国内外其它学者结果不同,即味盲率和尝味阈值与色觉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15.
云南纳西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族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次在国内采用本室改进的高分辨率的基于内含子的PCR-SBT分型方法,检测云南纳西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在60例纳西族个体中共检出37种HLA-DRB1等位基因,其显著特点是等位基因的类型检出较多,频率分布比较平均,除12021(17.50%)外其他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8%,其他较常见的等位基因(>5%)还有1404(7.50%),1504(5.83%0,04051(5.83%0,08032(5.83%),09012(5%),03011(5%)。这几种中频等位基因共占可检出等位基因的35%,与12021一起共占52.49%,其中DRB1*0305、0438、1123、1132、1310、0812为首次在我国人群中检出,并且在世界各地人群中也比较罕见。以纳西族和世界各地人群的HLA-DRB1频率进行了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纳西族明显属于中国南方族群,未显示出其族源来自北方的痕迹。根据遗传数据,并参照民族学、历史学研究,对其民族起源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满族、蒙古族的苯硫脲味盲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对25个民族进行了PTC尝味能力的调查。1984年7月我们对尚未进行PTG尝味能力调查的黑龙江满族进行了苯硫脲味盲频率的调查,同时也对黑龙江蒙古族进行了调查。满族的调查群体是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小阿拉街小学、富裕县塔哈乡大高粱小学、富裕县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市维吾尔族的糖精味盲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requencyofTaste-blindnessGeneofSaccharininUygurofTurpanAbudulaBakhy(DepartmentofBiology,XinjiangUniversity,Urumqi830046)有关糖精(Saccharin)味盲性状的研究不多,且无定论。1991年;南京师范大学余多慰等研究了汉族人3种物质的尝味能力,得出肯定结论,认为糖精味育是存在的,它跟苯硫脲(PTC)味盲性状一样,是隐性遗传。70年代,刘鸿权等作过新疆维吾尔族苯硫脲(PTC)味盲的遗传学分析。但维吾尔族糖精味盲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阈值法测试了新疆吐鲁番市维吾尔族的糖精尝味能力,并分析其基因频率。1对象和…  相似文献   

18.
1476例回族苯硫腺味盲频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苯硫腺(phenylthiocarbamide; PTC) 尝味多态性有种族及民族差异,国内曾报告过 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体资料[1I-41, 1985年10月, 我们在西安市莲湖区测定了回族的尝味能力, 计算群体中PTC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 并与同一地区的汉族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回族群 体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类苯硫脲(phenylthiocarbamide;PTC)尝味多态性有种族及民族差异,国内曾报告过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体资料。1985年10月,我们在西安市莲湖区测定了回族的尝味能力,计算群体中PTC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并与同一地区的汉族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回族群体进行比较分析。 调查对象为随机选择的回族中小学生1,476人,其中男715人,女761人。年龄7—  相似文献   

20.
陆舜华  栗淑媛  郑连斌 《遗传》1994,16(5):29-29
TheGeneFrequencyofTaste-blindnessforPTCofKoreanandHuiNationalitiesinInnerMongoliaLuShunhuaLiShuyuanZhengLianbinLiXiaohui(DcpartmcntofBiology,InnerMongoliaNormalUnivcrsity)(MiddleSchoolofHuiNationalityofHuhehot)我们采用Harris和Kalmus改良阈值法,对居住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朝鲜族和呼和浩特市的回族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苯硫豚(PTC)味育基因频率调查.受试者共计1214人,其中朝鲜族525人,回族689人,年龄卜19岁,其父母均为同一民族.调查结果如下:1阎值分布朝鲜族和回族的**c味阈分布曲线均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