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造模方法致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形态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皮肤缺损组(QS组:剪皮),糖尿病组(DM组:STZ+剪皮),糖尿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MJJ组:STZ+剪皮+金葡菌),糖尿病加激素组(DMJS组:STZ+剪皮+激素注射),糖尿病加激素加异物组(DMYW组:STZ+剪皮+激素注射+异物埋置)。糖尿病模型稳定后每周测量血糖1次,每日称量体重、观察疮面情况、测量创面面积。12 d后处死,石蜡包埋肉芽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DMJJ组前5d愈合速度快于其余组(P0.01);DMYW组的愈合时间延长,DMYW组愈合率显著偏低,与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2 d其余组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DMYW组愈合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结论注射激素大鼠表现出中医\"阴证\"证型特点,糖尿病加激素注射加异物埋置复合因素造模法能使大鼠创面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阴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致命的重要原因。但是糖尿病肾病的致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无疑可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包括诱发性、自发性和转基因等多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变化等多个方面与人类糖尿病肾病具有相似的特征。应用这些模型有助于开展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发病机理、相关药物的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术后28 d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术后存活率60%;手术组LVEF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手术组的LVSP明显下降(P〈0.05),±dp/dt显著降低(P〈0.01),而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瘢痕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比较两种动物模型在成瘤率、肿瘤生长状况、死亡率以及动物一般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SD大鼠组、Wistar大鼠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均未见转移;但SD大鼠组肿瘤成瘤时间较长,且部分肿瘤有自愈倾向,而Wistar大鼠组则未出现类似情况。结论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性状更接近于人的脑胶质瘤,因此更适合探索和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而SD大鼠的肿瘤由于性状类似转移瘤,且有自愈倾向,不适合作为上述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 CCD)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糖尿病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 DC)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对于分析糖尿病心肌病的机制、早期诊断以及改进和优化治疗,心脏功能评估起到重要桥梁作用,而糖尿病动物模型直接或间接反映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良好的研究载体。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动物模型心脏功能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构建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通过多种指标比较评价不同模型的差异和各自特征。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的开放性创面基础上施加不同因素,分别为:皮肤缺损组(皮损组)、皮肤缺损+激素干扰组(皮损+激素组)、皮肤缺损+激素干扰+菌感染组(皮损+激素+菌组)、皮肤缺损+异物组(皮损+异物组);实验期间测量大鼠的体重,观察其活动状态及创面愈合情况,第14天取材,进行溃疡组织局部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免疫器官脏器指数、血液白细胞水平、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总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皮损组大鼠创面愈合较快,皮损+激素组的“难愈”现象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皮损+异物组前期新生肉芽颜色灰白,但后期肉芽生长速度较快,而皮损+激素+菌组创面出现黄脓、肉芽组织生长速度较慢的特征;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皮损+激素+菌组、皮损+异物组的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明显;与皮损组比较,其他3个模型组表现出脾指数增加、白细胞水平增加、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且皮损+激素+菌组的总蛋白...  相似文献   

7.
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动物模型。方法选取Wistar雄性青年大鼠与老年大鼠各30只。各组分为常氧对照组及间歇性缺氧组,每组6只。实验中抽取气体用于气体成分分析,测氧仪监测吸入气氧浓度,在缺氧终点测定右室肥厚指数、右室压力以了解缺氧对右心的影响;取肺、肾组织石腊包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随缺氧时间延长,出现右室肥大、肺动脉高压。②肺组织学观察:肺血管壁增厚、肺泡间隔增宽;肾小管上皮水肿变性。结论通过模拟间歇性缺氧机制成功建立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成模标准,建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应用STZ造成大鼠糖尿病(FBG≥16.7mmol/L)后应用中药造成中医阴阳两虚;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瘀气滞证候模型。结果(1)造模后出现饮水增多、尿量增多、生长迟缓、身体消瘦、拉尾排便、排尿等糖尿病大鼠共同特征。阴阳两虚组大鼠还出现大便干燥、舌红等征象;阴虚热盛组大鼠出现大便干燥、舌红等征象;气阴两虚组大鼠出现精神萎糜、倦怠懒动、舌胖大,少津;血瘀气滞组大鼠还出现背毛减少、臀部毛色枯黄、性情暴烈、易激惹、捕捉时叫声频繁、抵抗力大、攻击行为频繁、大便质稀色深、舌质暗等血瘀气滞气滞的症状。(2)实验室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应用传统的糖尿病造模方法与糖尿病病证特点和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相结合,研制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霉素 (STZ)腹腔注射的方法。结果 模型大鼠有高血糖 (18 78± 1 97)mmol L、高甘油三酯血症 (10 95 4± 5 5 4 )mmol L、高胆固醇血症 (2 4 4 2± 0 74 )mmol L、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 (0 937± 0 2 6 )mmol L、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不低于正常对照组的体重。结论 这是一种类似人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type 1diabetes and a subchronic treatment with cyclohexanonic long-chain fatty alcohol, 3-(15-hydroxypentadecyl)-2,4,4-trimethyl-2-cyclohexen 1-one (tCFA15) on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including aspartate, glutamate, glutamine, GABA, glycine, taurine, alanine, serine, threonine, and arginine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hippocampus and striatum. Levels of glutamate, threonine, taurine, alanine, arginine, and the ratio of glutamate/glutamine were altered region-differently in the brain of diabetic rats. However, tCFA15 region-specifically antagonized the changes in taurine and arginine levels and the ratio of glutamate/glutamine. The alteration in glutamate/glutamine ratio may indicate tha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type 1 diabetes have abnormalities of neuron-gria interaction in brain.  相似文献   

12.
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其肾脏损害规律。方法用STZ65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方式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饲养14周,期间观察大鼠血糖、尿糖及一般情况变化,实验结束时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取肾作病理及超微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白蛋白明显升高,出现肾脏肥大,病理显示明显的肾小球、肾小管病变。结论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表现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害,可以用作糖尿病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动态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5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bw)体重腹腔1次注射造模,分别于69、、12月时处死取眼球,采用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DR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呈多样性改变,以12月DR出现的小动脉硬化尤为严重。结论糖尿病大鼠生存期的延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良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微血管密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用于肠黏膜处理研究的大鼠代膀胱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2组,实验组以4cm末段小肠重新构建大鼠膀胱,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1月测量代膀胱容量,代膀胱内黏液残留量,观察代膀胱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分泌功能等。结果术后1月,实验组大鼠膀胱容量增加(P〈0.01);黏液残留量:0.907±0.193g;代膀胱黏膜对水、K^+、NH4^+表现为吸收,对Na^+、Cl^-、HCO3^-表现为分泌。结论此模型适用于肠黏膜处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简便方法。方法麻醉后,用大镊子固定暴露牙龈,再用眼科弯剪对两侧牙齿周围牙龈划割剥离,每天喂10%的白砂糖水和白砂糖水浸泡的软饲料。结果两周后出现牙周袋,三周后动物蜷曲少动,牙周袋加深,牙周袋有食物残渣,触之易出血,牙槽骨呈弹坑状吸收至根尖,并且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变。白细胞数量增加,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普及,实验周期短,2~3周即可形成典型牙周炎,并可见牙周袋形成,模型稳定,个体差异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可以在大鼠不同部位同时生长,体积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种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93%-100%),且种植物组织形态相似。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但皮下种植更简单,更直观,可减小损伤,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经济、稳定、可靠的模型。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经胸4~5椎间隙,直视下向头端于硬膜外腔置入经拉撕等处理后的临床用硬膜外导管,采用椎旁肌肉缝扎导管,皮下隧道预留缓冲长度等方法固定导管。48 h后大鼠硬膜外腔注入美蓝100μL/kg,尸检鉴定模型成功和药液的分布范围。结果置管48 h后的成功率为85.8%,硬膜外腔的感染率为0,导管脱出几率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经胸4~5椎间隙直视下头端置管建立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并具有损伤小、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费用低及周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理想的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方法参考文献改进3种大鼠高脂配方,并制成高脂乳剂给大鼠灌胃,14d后眦内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结果三种高脂配方均不同程度的使大鼠血清中脂代谢紊乱。结论高脂配方3可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格列本脲的药动学考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适宜性。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灌胃给予10 mg/kg格列本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格列本脲在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分别是84.784 min,255.427 min;Cmax分别是0.259 mg/L,0.910 mg/L;CL分别是0.092 L/min/kg,0.019 L/min/kg;AUC(0~720min)分别是509.523 mg/L.min,1528.280 mg/L.min。结论格列本脲在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有显著性差异,但此结果与文献不一致,此模型可能不适合考察药物在II型糖尿病病态下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