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剑河革东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中水母状化石属种单调,仅发现1属1种贵州拟轮盘水母钵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Zhao et Zhu,1994),但却有丰富的生态现象.近40%的标本与腕足类、三叶虫、金臂虫、棘皮动物或遗迹化石Gnrdia共存,是目前全球水母状化石中罕见的丰富生态现象.其中65件贵州拟轮盘水母钵盘体上、下或周围出现了背、腹壳分散保存的腕足类,说明腕足类与贵州拟轮盘水母钵共同埋藏;1块标本的丛状触手中还包裹有腕足类,说明丛状触手不是类似于植物根系的固着器.这种现象还证实贵州拟轮盘水母钵不是固着而是浮游生活的,其与腕足类壳瓣共存,主要是浮游的贵州拟轮盘水母钵死亡后沉落海底与腕足类壳瓣重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刘冠邦 《古生物学报》2004,43(3):447-447
最近,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的生产干事J.K.Page博士来信告知Guizhouella和Brachysomus(刘冠邦等,2003)两属名分别已被杨式溥(1978)在描述贵州下石炭统的腕足类和Schoenherr(1823)在描述鞘翅类昆虫时首先使用了。因此,作者建议以新属名Guizhoueugnathus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部泥盆纪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进行。早期著作中以康尼克(DeKoninck)、达维生(T.Davldson)和凯赛(F.Kayser)为重要。但这些著作中,多是记述一些零星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大都购自药铺,化石产地不明,因而对地层意义不大。1931和1938年,先后出版了葛利甫(A.Grabau)和田奇瓗的“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纪腕足类的研究基础。解放以后,王钰(1955—1956)又补充描述了南方泥盆纪的若干腕足类新种。然而,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几乎大部限于南方,即印度太平洋这一古动物地理区。而对于中国北部的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系统研究。仅有日本学者矢部长克(Yabe)和杉山敏郎(Sugiyama)(1940,1942)以及王钰(1955)报导过极其零星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贵州紫云晚二迭世瓣鳃纲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二迭统在贵州紫云地区几乎全为海相石灰岩沉积,总厚达475米,仅在中下部夹有45米厚的砂岩、页岩层。1959年王钰、盛金章等根据(竹蜒)、珊瑚、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划分本区上二迭统为四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泥盆纪地层研究最早始自贵州,丁文江等对该区泥盆系的分层,在华南泥盆系分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贵州泥盆纪生物群却研究得很差,许多重要的门类如腕足类、珊瑚尚缺乏系统描述。在地层方面,对于海相中泥盆世早期沉积的特征、分布一直不清楚,至于贵州西部泥盆系的发育情况更无正式报导。1959年以来,地质部第四普查大队对贵州境内的泥盆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新动物羣,并确立了一些新地层单元。本文所描述的这批重要化石,即由第四普查大队金晓华、刘朝安等最早发现,继由北京地质学院实习队和笔者等,分别于1960—  相似文献   

6.
滇西施甸中泥盆世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建军 《古生物学报》1996,35(3):366-379
对滇西施甸县何元寨组腕足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地质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根据腕足类个体生态和岩相等研究结果,识别了同时异地两个腕足类群落,它们分别是施甸何元寨Atrypa-Gypidula-Schizophoria群落和施甸由旺Athyrisina-Athyris群落,前者生活于水深30m淤泥质底;后者生活在水深30—60m淤泥质底。与邻区贵州、广西和湖南同期腕足类对比结果说明,滇西腕足类缺乏上述地区土著性分子,这证实滇西与扬子地块之间在中泥盆世有一大洋隔离;但两者共有一些特提斯海分子,又说明两者共同接受了西特提斯海水的侵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腕足类材料采自安徽中部巢湖南岸高林村塘埂(插图1)五通群擂鼓台组上部的一层粉砂质粘土岩中,其下紧伏富含Cyclostigma cf,kiltorkense Haughton等植物化石的地层,向上距离含大量腕足类Eochoristites neipentaiensis Chu,Ptychomale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的金陵组灰岩层16.5m。与腕足类共生的还有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以及少量植物化石碎片。所有腕足类化石个体微小,属种单调,但保存尚好,属种组合颇具特色,在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和研究腕足类的古生态方面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贵州安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四种寄生和钻孔真菌,即寄生团菌孢(新属、新种)Sorosporonitesparasiticus(gen.et sp.nov.)内孢贵州丝菌(新属、新种)Guizhounema endosporicum(gen.et sp.nov.)和两种未定名称的菌丝化石。它们保存在钙藻——裸海松藻类的体内和(竹蜓)、腕足类(?)的钙质骨骼内。有些标本保存得相当精美,是寄生在海藻体内真菌化石的首次记录。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研究古代的寄生现象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证据。它表明,真菌寄生在藻体内的生态现象的发展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叠纪。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奥陶纪珠角石类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四川和云南一带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含有丰富的笔石、三叶虫、头足类和腕足类等化石,其中头足类以内角石类和直角石类十分繁盛为主要特征。珠角石类则十分稀少。瑞德(Reed,1917)曾将云南施甸的一块标本鉴定为珠角石Actinoceras cf.bigsbyi Bronn.由于标本保存很差,是否确属珠角石,尚有存疑。俞建章、郭鸿俊(1951)曾记述过四川酉阳一种Ormoceras suanpanoides(Grabau),但层位不十分肯定。陈均远(1974)发表了贵州湄潭等地一个珠角石新属种Meitanoceras subglobosum,嗣后,笔者(1978)也描述了一个新种Meitanoceraszhenganense。此外,在中南地区奥陶纪地层中也有极个别珠角石类的发现,如湖北兴山县产有Armenoceras coulingi(Grabau)。  相似文献   

10.
安庆栖霞组的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以晚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研究的最为详细,其次是早二叠世晚期的腕足动物,许多古生物工作者发表了论文,给予论述;而对早二叠世早期的腕足动物群研究则较差。1927年赵亚曾首先研究了长江下游栖霞灰岩中的腕足类化石,并报道了“栖霞石灰岩之腕足类化石”8属、10种、3未定种,其中1新种,但时代并未肯定。在我国栖霞组内以珊瑚及(竹蜓)科化石为主,而又比较标准,地层对比较为重要,所以对栖霞组内的腕足类研究就减少了,直至近十多年来才逐渐的对这一地层的腕足类的研究给予重视。笔者将安庆白鹿尖剖面的腕足类化石研究发表,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记述了广西南丹罗富地区塘乡组中的一些腕足类,共计20属26种,包括2个新属,即纳标贝(Nabiaoia)和近戟贝(Perichonetes),9个新种。根据塘乡组腕足类的研究,作者对塘乡组的时代提出了意见,认为塘乡组应与西欧的上埃姆斯阶及艾菲尔对比。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延边地区晚石炭世腕足动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莉  谷峰 《古生物学报》1980,(6):483-491
前言东北北部晚古生代地层及古生物,以往报道不多。1963年,杨启伦、李西昆根据大量地层及腕足类(笔者鉴定)、(?)类(韩建修鉴定)等方面的资料,将延边地区的“图们群”(豆蒲层)划分为上石炭统山秀岭组,下二叠统庙岭组、柯岛组,上二叠统开山屯组。本文报道的腕足类化石采自延吉县开山屯西南10公里之山秀岭地区(东经129°40′,北纬42°37′)山秀岭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独山的猴儿山组龙洞水段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盛产底栖牛物化石.通过对该段地层中所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腕足类等化石属种的详尽分析,再次证实龙洞水段的地质时代仍应属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而不是像某些根据痕迹化石或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那样将它置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4.
首次记载云南镇雄奥陶系顶部尾坝层(赫南特晚期)硅化腕足类,命名其为幼始准携螺贝群落(Eospirigerina putilla Community)。将它与贵州毕节、仁怀观音桥层的德姆贝-褶窗贝群落(Dalmanella–Plectothyrella Community)[赫南特早中期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碳酸盐相浅水代表]比较表明,两者面貌差异显著。确认尾坝层腕足类化石群与中国黔北、赣东北和浙西,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赫南特晚期至鲁丹期的化石同属于晚奥陶世大灭绝后第一个动物群,即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Edgewood–Cathay Fauna)。它与Hirnantia动物群在组成、多样性、优势度、生态分异、生物地理及共生生物等区别很大。大灭绝第一幕发生后,显生宙历时最短、源自高纬海域、适应冷凉水环境的“机会主义者”——赫南特贝动物群“如鱼得水”,广布全球,却在第二幕降临后,整体灭绝,成为两幕之间海洋底栖生物群演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此后,诞生了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它以世界性、延限历程长的减缩型(含复活型)属种占优势,新生属很少,体现...  相似文献   

15.
广东合浦早石炭世的几个米氏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广东省地质局某煤田勘探队送来一批早石炭世的床板珊瑚化石。这些化石保存极为完好。经鉴定有:Michelinia kwangtungensis Lin(新种)Michelinia dubatolovi Lin(新种)Michelinia hoppuensis Lin(新种)上列三种的标本是采自广东合浦宏德下石炭统维宪阶煤系底部灰黑色泥质灰岩中,与它们一起找到的有数十个维宪期的腕足类化石和数个保存极好之四射珊瑚化石。腕足类经侯鸿飞、常美丽鉴定有:Linoproductus tenuistriatus(Ver.),Echinoconchus elegans  相似文献   

16.
固着器(holdfast)或附着盘(attached disc)是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的两个称谓,用于吸附固着在泥砂质海底或其他动物体上。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与茎连在一起,但其形态构造,特别是功能作用和茎不一样,应作区别于茎的独立器官。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化石十分丰富,大部分属种具有固着器。可分为长茎小固着器及短茎大固着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凯里生物群中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及杷榔动物群中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后者以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ulus)为代表。少数球形球状始海百合固着器与围岩之间存在过渡带,证实寒武纪早期始海百通过固着器分泌胶质固着在基质上的推论。贵州寒武纪始海百合类固着器幼年期大,可能是为了固着器帮助其稳定,成年期相对变小。固着的基质为软泥沙和生物化石腕足类、三叶虫、软舌螺的骨骼碎屑。贵州寒武系始海百合类固着器是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最原始的固着器官,它的特征及固着基质为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固着器及固着方式、固着基质的变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固着器(holdfast)或附着盘(attached disc)是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的两个称谓,用于吸附固着在泥砂质海底或其他动物体上。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与茎连在一起,但其形态构造,特别是功能作用和茎不一样,应作区别于茎的独立器官。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化石十分丰富,大部分属种具有固着器。可分为长茎小固着器及短茎大固着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凯里生物群中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及杷榔动物群中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后者以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ulus)为代表。少数球形球状始海百合固着器与围岩之间存在过渡带,证实寒武纪早期始海百通过固着器分泌胶质固着在基质上的推论。贵州寒武纪始海百合类固着器幼年期大,可能是为了固着器帮助其稳定,成年期相对变小。固着的基质为软泥沙和生物化石腕足类、三叶虫、软舌螺的骨骼碎屑。贵州寒武系始海百合类固着器是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最原始的固着器官,它的特征及固着基质为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固着器及固着方式、固着基质的变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春以来,我所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组,多次在苏南、浙北、皖东南地区进行二叠一三叠系界线的研究工作,从这个地区采获的大量腕足类化石,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赵金科等,1981;廖卓庭,1979,1980)。本文就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掌握的材料(插图1),加以整理研究,予以报道,以利于对该地区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地层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全面了解。本文共记述腕足类1新属,10新种,2新亚种,这些腕足类化石的地层、地理分布详见表Ⅰ。苏、浙、皖三省邻接的宜兴、长兴、广德一带,龙潭组含煤沉积广泛发育。在被当地地质  相似文献   

19.
滇西西部中奥陶统施甸组虽创名很早,但其时代一直有争论,尽管大都是依据其地层中的笔石来确定,但有的学者把它归于早奥陶世Floian期至中奥陶世Darriwilian期,而有的却认为只应属于Floian期至Dapingian期,或是Darriwilian期,甚至是Darriwilian期延至晚奥陶世Sandbian期。施甸组产有许多腕足类,但未经详细研究,其它化石相对较少,笔石详细研究也很晚,三叶虫、棘皮动物、头足类等研究也很少。本文报道了张远志新厘定的施甸组下部的腕足类,共有27属29种,它们可分为Leptellina(Leptellina)和Saucrorthis两个腕足类群落,时代属Darriwilian期中、晚期。另据施甸组下部腕足类与邻区的对比表明,滇西应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属印支地体,西部归滇缅马地体。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地层时代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在时代归属上众说不一,主要是中志留世、晚志留世或早泥盆世之争。据刘发、黄柱熙(1977)的研究,吉林省中部的张家屯组产腕足类Aegiria grayi, Leptostrophia guizhouensis, Farden? laura, Striispirifer cf. acuminiplicatum,S.eudora;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 Coronocephalus sp.,可以肯定张家屯组为中志留世。二道沟组下段产腕足类Isorthis clivos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