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Ig M抗体监测结果,掌握许昌市麻疹疫情动态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五年来采集的658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五年共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399份,阳性率为60.64%。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2—5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集中在<1岁儿童,且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无免疫史的儿童231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57.89%;结论做好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儿童8月龄、18月龄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是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第二代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标准品(简称二代毒性标准品)。方法选用百日咳疫苗生产菌株(编号CS株CMCC58003)进行发酵罐培养,将收获的百日咳菌液灭活后分装冻干后,作为第二代百日咳国家毒性标准品的候选品(简称候选毒性标准品)。以第一代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标准品为标准(简称一代毒性标准品),由4个单位协作标定候选毒性标准品,采用热加速法考察候选毒性标准品的稳定性。结果共获得检定合格的候选毒性标准品1 800支;经4个实验室协作标定,每支二代毒性标准品LPU为21,HSU为41;且稳定性良好。结论候选毒性标准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作为第二代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标准品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估分析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麻疹发病率的变化;随机对辖区内1~12岁健康儿童2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强化免疫前及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l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监测人群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100.00%(216/216),2009年强化组、2010年强化组麻疹IgG抗体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82.08%、87.62%和1958.83、2050.26,均显著高于强化免疫前;2009年强化免疫后麻疹年发病率由强化免疫前五年平均发病率1.71/10万下降至0.22/10万,下降率87.13%,2010年强化后麻疹年发病率再次下降(0.039/10万),下降率82.27%。结论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均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提高了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自1963年麻疹(M)疫苗被批准使用以来,每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数比疫苗使用前下降98%以上。1981~1988年,麻疹发病相对稳定,每年大约3000例。但是,1989~1990年,麻疹发病率上升,超过以前的5倍。据认为这与M疫苗一剂接种,免疫应答不足者的积累有关。为减少此种积蓄,新近建议新入学的大学生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第二剂M疫苗接种。第二剂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则同时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之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鸡西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鸡西市1957~2003年麻疹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57~1966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年平均发病率为1280.03/10万,每年1~6月份发病占病例总数的83.09%,使用麻疹疫苗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4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使用麻疹疫苗后整个流行呈明显下降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1~7岁年龄组,占84.09%,男女性别比为1.27:1。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注册后的国际研究已经明确,用第二代轮状病毒疫苗Rota Teg(RV5,五价疫苗)和Rotarix(RV1,单价疫苗)接种后有增高的肠套叠风险。作者在美国的婴儿中间研究了这种联系。方法:研究用的资料来自列入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的"迷你哨点研究计划"的3个美国健康计划中所登记的5.0-36.9周龄的婴儿,通过程序代码和诊断代码对2004至2011年中期的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麻疹减毒活疫苗检定用Vero细胞代次的稳定性范围。方法用DMEM培养液将Vero细胞137代连续传至173代,检测其细胞活力,并观察Vero细胞的形态,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参考品进行病毒滴定及热稳定性试验。结果 170代以下Vero细胞形态良好,细胞活力在85%以上,麻疹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热稳定性试验的结果:137~169代Vero细胞活力及原麻疹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热稳定性试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170代以上代次的Vero细胞活力及原麻疹减毒活疫苗热稳定性试验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169代以下Vero细胞为检定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最佳细胞代次。  相似文献   

8.
焦条丽夜蛾Aconti graellsi F.是襄阳专区近五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棉花中后期的食叶大害虫。为了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1962年我们在襄北地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部分结果初步整理报导如下。 一、发生规律 1.发生与为害 据1962午观察,焦条丽夜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四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5月下旬及6月下旬;第二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一、四两代主要为害商麻;第二、三两代主要为害棉花;尤以第三代数量最多,为害甚巨。 2.消长规律初步分析 (1)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焦条丽夜蛾卵量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雨量有着一定关系,尤以雨量关系较为密切。由  相似文献   

9.
麻疹是可用麻疹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人类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其N、H基因存在着很高的核苷酸替代率。目前正是全球控制和消灭麻疹的关键时期,为监测和评估病毒蛋白抗原性和核苷酸潜在的变异,研究麻疹疫苗的病毒基因稳定性,探讨疫苗的保护效果,本文主要就麻疹病毒N、H蛋白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国2008—2012年连续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的批签发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其麻疹疫苗的总体质量。方法通过对送检样品的资料审查和关键项目的实验室检定,采用趋势分析法对病毒滴度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回顾麻疹疫苗质量的整体情况。结果中国麻疹疫苗整体质量较好,批签发通过率为98.6%。疫苗关键指标数据稳定,病毒滴度100%符合国家标准,其中8批疫苗病毒滴度由于超过警戒线企业主动撤检。结论中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质量稳中有升。国家疫苗批签发程序对确保上市疫苗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趋势分析在批签发中的应用更加严格保证了上市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并采集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RT-PCR法扩增麻疹毒株血凝素蛋白(H)及核蛋白(N)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99-1和浙江02-2株与沪191株之间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7.3;儿童免疫后血清对浙江02-2株的麻疹中和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为15.03,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GMT为68.12);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100.0%;与沪191疫苗株的H基因和N基因相比较,分离株与其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5.5%~95.7%和95.9%~96.3%。从基因进化树显示,1999~2003年浙江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属于H1基因型,但与疫苗株沪191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上已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比较病毒学组织(ICV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组织的国际脊灰和麻疹疫苗与免疫讨论会,于1992年1月7~12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ICVO(蒙特利尔)主席E.kurstak教授和WHO的EPI主任R.Kim-Farley博士主持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260位专家与会。会议交流了有关分子监测,脊灰和麻疹的流行病学、诊断、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策略,重组疫苗、联合疫苗,疫苗质量控制及改进疫苗安全和效力研究等72篇优秀论文。 有关专家就控制和消灭麻疹和脊灰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发表了纪要。现将本次会议的重点内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并采集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RT-PCR法扩增麻疹毒株血凝素蛋白(H)及核蛋白(N)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99-1和浙江02-2株与沪191株之间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7.3;儿童免疫后血清对浙江02-2株的麻疹中和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为15.03,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GMT为68.12);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100.0%;与沪191疫苗株的H基因和N基因相比较,分离株与其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5.5%~95.7%和95.9%~96.3%.从基因进化树显示,1999~2003年浙江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属于H1基因型,但与疫苗株沪191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上已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的长期稳定性。方法 对保存于-20℃的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进行外观、水分含量、病毒滴度检测,并对2011—2021年的麻疹参考品滴度进行趋势分析。对2家企业的使用结果进行分析,与参考品的协作标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检测,参考品的外观检查符合规定,参考品中水分含量为1.48%;使用10余年的滴定结果显示,麻疹疫苗国家参考品的滴度在4.70~5.20 lgCCID50/mL之间,均在质控范围内。年度均值在4.95~5.10 lgCCID50/mL之间,年度检测的标准差在0.09~0.15 lgCCID50/mL。趋势分析显示,参考品滴度稳定,以标示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家疫苗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出相同趋势。结论 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能够为国内相应疫苗的质控、签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荔湾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22例,5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21.68/10万、4.67/10万、0.56/10万、0.56/10万、3.01/10万;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41.89%;病例大部分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特别是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39.82/10万;本地人口病例56例,占25.23%;流动人口病例166例,占74.77%.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194例,占87.39%.结论 流动人口发病是广州市荔湾区麻疹报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是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合理掌握“麻疹疫苗禁忌症”,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3—2018年许昌市麻疹(measles)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对2013—2018年许昌市麻疹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许昌市2013—201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46,P<0.05);东城区、鄢陵县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不同县市区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9,P<0.0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时间集中在冬春季(1—4月);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9、P=0.249,P>0.05);年龄分布以0~5岁组儿童发病最高,以>8~17月龄组的儿童最多;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303例麻疹报告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209例,其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免疫史人群继发感染麻疹;许昌市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正常运转,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自2015年以来均达到国家2/10万的标准。结论 6年来许昌市麻疹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运行正常。需继续加强含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定期查漏补种,提高麻疹及时接种率;同时继续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是消除和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鉴于婴儿麻疹死亡率高,故人们考虑在12月龄就开始接种是否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方法:70名儿童在6、9或12月龄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在5~10岁时对麻疹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行了评估。结果:分别在第6、9或12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第一剂次,在5~10岁麻疹T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为11.4(SE1.3)、10.9(SE,1.5)、14.4(SE2.1)。其中在6月龄时接种疫苗的儿童,存在被动抗体(PAS)的那些儿童体内中和抗体浓度[几何平均滴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疾病流行特征的影响,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郑州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病例大幅减少,2011年较2010年病例数减少90%;全年病例散发,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出现;病例构成仍以1岁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为主;城区发病高于农村。结论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致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菊苣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以菊苣叶片为外植体,经第一代和第二代体细胞再生获得再生植株,分别对再生植株提取DNA,从12个引物中筛选了2个多态性好的引物,对第一代和第二代体细胞再生植株进行RAPD标记.结果:菊苣第一代体细胞无性系没有发生DNA多态性变异,第二代体细胞无性系在分子水平发生了1条DNA多态性变异.结论: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鉴定菊苣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和遗传变异,为菊苣快繁和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各地已普遍采用麻疹免疫接种的方法,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美国从1963年批准使用麻疹疫苗以来,现在麻疹病例数已减少90%以上,麻疹后脑炎病例也相应减少。然而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部地区还有麻疹暴发。引起暴发的原因何在?是否与接种后历时较久、抗体下降有关?接种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