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ya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MajiyaChumvi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2.
Polygrapta一名是1946年Novojilov建立的叶肢介化石Estheria的一个亚属,属Limnadidae科,产自苏联哈坦加地区晚二叠世鞑靼阶米萨依拉帕组。主要特征是壳椭圆形一卵圆形,初生壳小,背缘直。壳面由许多紧密排列的小点联接组成的单枝或分叉的射线状装饰,线脊间布满小点。共包括10个种。1954年Novojilov将Polygrapta改为属级,并建立Polygraptinae新亚科,包括Polygrapta,Pteriograpta,Cyclograpta,Rhombograpta和Opsipolygrapta五个属,隶属于Bairdestheriidae科。  相似文献   

3.
叠饰伪转叶肢介(Difalsisca)的特征是初生壳大,背缘末端的后背角反弯曲,装饰为小针网状,在壳的后腹部生长带上有叠网状装饰。新属与伪转叶肢介属(Falsisca)的区别就是具有叠网状装饰,其他特征均相似。叠饰叶肢介科(Diestheriidae Zhang et Chen)是1976年建立的。主要特征是在壳表面原有的网、线和线网状装饰之上又叠覆一层更大的网状物,称为“叠网状装饰”,它主要分布在壳的后腹部生长带上。本科包括叠饰叶肢介属(Di-estheria Chen,1976),新叠饰叶肢介属(Neod-  相似文献   

4.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6,45(2):175-181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 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 ya 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 Majiya Chumvi 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 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5.
论非洲叶肢介科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3,42(4):590-597
叶肢介化石生长线下缘锯齿状构造曾作为非洲叶肢介科(Afrograptidae)分类的主要特征,通过扫描图像,从比较解剖学研究入手,揭示了现生与化石叶肢介壳瓣的锯齿构造是由于分布于生长线的一排刚毛,基部关节脱落而形成的;分析了生长线刚毛的形态是属于长针形的轴刚毛,主要司触角功能;在5科18属现生叶肢介中,至少3科7属32种具有生长线刚毛,22属化石叶肢介有锯齿构造;作者认为这一构造被视为非洲叶肢介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不合适的,壳瓣的放射褶或粗瘤构造在高级分类上更重要,进而对该科的含义进行了厘定;从壳瓣具有多条放射褶这一构造特征来看,它与小叶肢介超科(Estheriellioidea)的成员在发生关系上比较密切,小叶肢介超科可提升为亚目(Estheriellidea),包括小叶肢介超科和非洲叶肢介超科,是中生代初兴起的一个类群。在白垩纪中期消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叶肢介科的成员以个体大,生长线粗凸,其上有一排圆瘤,最后几条生长线在后背缘微微反弯曲,生长带宽而平,发育有大网状或线脊状装饰为特征。其个体之大,是叶肢介动物群中的佼佼者。该科原包括4属:Sinoestheria Chang,1957,Ganestheria Bi and Xie,1982,Stanleyviella Chen and Shen,1982及Sentestheria Wang,1981。通过对分类依据及构造特征的厘定,认为Sentestheria应划归于Nestoriidae。新建立2个属:Wanestheria(安徽叶肢介)及Brazilestheria(巴西叶肢介)。该科的地质历程较短,分布于晚侏罗世(Kimmeridgian)至晚白垩世(Coniacian-Santonian)。目前只见于中国、非洲及巴西。本文讨论该科与其它古似渔乡叶肢介类的关系。根据保存十分完好的Ganestheria的标本,对该属具有加厚的脊状背缘及背缘刺的特征做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23,62(2):301-308
香溪叶肢介亚科(Xiangxiellinae)以壳瓣胎壳较大、壳上具有一条或两条短脊为特征,包括两个属:原单脊叶肢介属(ProtomonocarinaTasch,1962)和香溪叶肢介属(XiangxiellaShen,1976)。该亚科化石广布于世界各地,最早出现于我国晚石炭世,三叠纪末消失。本文建立的新属叉脊叶肢介(Dicerestheriagen.nov.),以胎壳上具有两条呈“人”字形向前后分叉的、粗壮的短脊为特征,与香溪叶肢介的构造特征最为接近。推测新属壳瓣胎壳脊的形成与闭壳肌附着引起的壳瓣变异或与生态环境变化有关。化石产于江西抚州崇礼县礼陂煤矿,上三叠统安源组徐坊段。湘赣一带安源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属于滨海、近海、沼泽沉积区,产半咸水类型的双壳类,时代认为卡尼及早诺利期。植物化石Ptiozamites–Anthrophyopsis组合是诺利期的代表,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滨海环境生长的群落。因此推测新属是一个生活在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近海沼泽环境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松花江粗强壳叶肢介 (Cratostracussonghuajiangensis)的正模标本进行扫描电镜研究 ,发现原来没有描述的生长线下缘锯齿状构造 。  相似文献   

9.
1962 年, M. J. Copeland 报道了加拿大北极梅尔维尔岛中–上泥盆统梅尔维尔岛组的叶肢介化石。2014 年秋, 作者对馆藏在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模式标本进行了观察、照相, 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的分类特征, 在此予以补充修订。1、壳瓣具有 3–5 条放射脊的翼李氏叶肢介属(Pteroleaia)是梅尔维尔岛泥盆纪最具特色的类型, 与其保存在同一层面上还发现有另一类个体十分微小的棒叶肢介属(Rhabdostichus), 该属与美国中北部及加拿大艾伯塔地区同时代的叶肢介可以对比, 之前这一类型的标本仅见于该地区中–晚泥盆世地层, 其在北极地区的出现为首次报道。同时对归于棒叶肢介科(Rhabdostichidae)的另外两属(Rhabdostichops 和 Archaeositum)的含义进行了甄别, 认为前者建属特征不成立, 后者不应属于该科。2、产于梅尔维尔岛 Dundas 半岛的叶肢介, 个体数量多且密集堆积, 曾被鉴定为 Asmussia canadensis 的那些个体的壳顶都发育有一个细小的、凸起的卵形瘤状构造, 依据这一重要鉴定特征, 其分类位置应属于锥顶叶肢介亚科(Vertexiinae)的犄叶肢介属(Cornia), 从而使这一属的地质历程从石炭纪追溯到中泥盆世。这些化石的修订, 丰富了我们对加拿大北极地区泥盆纪叶肢介面貌的认识, 为研究相关类群的起源、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文中也讨论了李氏叶肢介亚目(Leaiina)三个早期叶肢介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 Pteroleaia (Rostroleaiidae)代表了形态特殊的一个演化分枝, 早仅见于泥盆纪并很快灭绝。壳瓣具有两条放射脊的叶肢介科(如: Leaiidae)被认为是李氏叶肢介亚目的演化主干, 兴盛于石炭纪和二叠纪。广东中泥盆世早期(Givetian)桂头群中的叶肢介组合以 Hepuleaia (Praeleaiidae)为主, 并包含壳瓣具两条放射脊的种类, 该组合是迄今已知李氏叶肢介亚目的最早代表, 这表明该亚目应起源于中国而非欧洲。  相似文献   

10.
叶肢介属节腔动物门甲壳纲,主要由外部两瓣壳和内部的软体部分所组成。自泥盆纪出现以来,一直到现在生活在淡水池塘、沟渠中。叶肢介化石多保存为两瓣壳,其软体部分保存为化石是极为罕见的。1979年,我们在河北滦平县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保存极为完美的叶肢介软体化石,有头部,第二触角,胸腹部体节,尾部,附肢,雄性第1、第2执握肢和雌性卵粒,以及一些幼虫。这一发现,对现生叶肢介和化石叶肢介的分类、化石埋藏条件与沉积环境分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扫描电镜重新研究产自冀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花吉营下白垩统西瓜园组的花吉营丰宁叶肢介(Fengninggrapta huajiyingensis)的正型标本。电镜照相揭示以前光学照相无法分辨的重要分类特征,其中包括:1)胎壳附近窄生长带上的小到中网装饰和密而细的线脊夹小网装饰;2)胎壳附近生长线上的小网装饰;3)靠腹边缘生长带粗壮线脊下端向下接近生长线时膨胀变成三角形"滨生长线瘤"。从而修定丰宁叶肢介的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扫描电镜重新研究产自冀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花吉营下白垩统西瓜园组的花吉营丰宁叶肢介(Fengninggrapta huajiyingensis)的正型标本。电镜照相揭示以前光学照相无法分辨的重要分类特征,其中包括:1)胎壳附近窄生长带上的小到中网装饰和密而细的线脊夹小网装饰;2)胎壳附近生长线上的小网装饰;3)靠腹边缘生长带粗壮线脊下端向下接近生长线时膨胀变成三角形"滨生长线瘤"。从而修定丰宁叶肢介的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3.
沈炎彬  朱彤 《古生物学报》1990,29(3):309-314
中国古生代的叶肢介知之甚少,南方早二叠世的叶肢介迄今尚无正式文献记载。1974年4月,福建地质一团在该省进行煤田勘探时,曾于钻孔中发现叶肢介化石,标注层位为龙潭组。只因化石数量太少,壳瓣保存不完整,产地又不详尽,因此,一直未作报道。之后,福建196煤田地质勘探队王信,在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也找到了这一类型的叶肢介。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亚洲东部对Leaid叶肢介了解甚少。近年来在我国南方中、上泥盆统已有少数报道(张文堂等,1976,Shen Yan-bin,1978,沈炎彬1979),但石炭、二叠纪仍无发现。日本下白垩统的Estheria rectangula Yokoyama(1894),小林贞一(1954),Novolilov(1952,1956,1960)认为它属于Leaid叶肢介。但许多学者仍持否定观点,认为壳瓣上的“放射脊”可能是保存时受挤压所致。由于Leaid叶肢介的分布时限较短,目前仅见于上古生代,壳瓣上具有数条粗稜状放射脊的形态特征又好认,在全世界分布又十分广泛,因此利用其分布以探讨古地理变迁,解释大陆漂移学说,在古生物学的论证方面,是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化石》2001,(4):15-15
小小的叶肢介属节肢动物门内鳃足亚纲。此亚纲多由个体大小不足5毫米虫体组成。其中有个介甲目 ,一般称叶肢介类(Estherians)。这类动物虫体两则披以对称的双瓣壳。壳内显示有节肢型的躯体 ,俗名叫“贝虾”。有如半透明的几个质双壳瓣包着个“水蛋”。虫体分头、胸腹、尾。眼在头的中央 ,胸腹部有施感觉的第一触觉及施行动的第二触觉。触觉与尾部之间有一排多列的附肢或游泳足、生殖肢。化石介壳一般长了3—8毫米 ,极少达25—40毫米。壳形状多为半圆形 ,椭圆形 ,卵形 ,近长方形等 ,是叶肢介分类依据之一。主要分类依据是…  相似文献   

16.
Euestheria jingyuanensis(靖远真叶肢介)命名于甘肃靖远中侏罗统王家山组油页岩段,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侏罗世E.ziliujingensis(自流井真叶肢介)群的重要分子之一,其壳瓣具有典型的小网状装饰。通过对E.jingyuanensis模式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生长带上具有不规则的网状和线状装饰,与同属E.luanpingensis(滦平真叶肢介),E.ziliujingensis等具有细小网状壳饰的种易于区分。E.jingyuanensis常与E.ziliujingensis等种共生,以前认为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层含有E.jingyuanensis,但目前看道虎沟层可能只含有E.luanpingensis。E.jingyuanensis壳瓣装饰超微结构的确定对Euestheria属的分类以及中侏罗统地层对比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罡 《古生物学报》2023,62(3):390-397
通过扫描电镜重新研究产自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三湾上三叠统安源群的近方形安源叶肢介(Anyuanestheria subquadrata Zhang and Chen in Zhang et al., 1976)的模式标本。电镜照相揭示了光学照相无法分辨的重要分类学新特征,其中包括壳瓣背部生长带上的多边形中–大网装饰,以及腹部生长带上的两种装饰类型:每条生长带上部为稀疏纤细的线脊装饰,每条生长带下部中–大网装饰装饰。网状装饰的特征是网壁纤细,网底平浅,印在外膜上表现为彼此濒临的多边形平台。基于以上观察,本文重新修订了安源叶肢介属壳面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叶肢介化石的壳饰有三种基本类型,即针孔型、网格型和线脊型。新属阿巴嘎旗叶肢介(Abagaqiella)的壳饰属线脊型。具有线脊型壳饰的叶肢介化石大致有20多个属,分属于Asmussiidae Kobayashi,1954和Fushunograptidae Wang,1974(=Orthestheriida e Chang et Chen,1975)。Abagaqiella gen.nov.属于后一科。这一科的壳饰特征是:线脊直或弯曲,疏或密,大  相似文献   

19.
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是著名热河生物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甲壳动物,关于它的形态、壳瓣结构及微细纹饰特征的研究已相当详尽,但一直没有关于其软体构造的报道。本文描述的凌源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 lingyuanensis)采自辽宁北票市尖山沟村,产于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尖山沟夹层。这些软体构造包括:头部...  相似文献   

20.
李罡 《古生物学报》2005,44(2):322-325
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永安村东的黑龙江南岸上白垩统嫩江阶太平林场组底部的黑灰色页岩中,产丰富的俞氏链叶肢介(Halysestheria yui)化石。通过对这批化石材料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该种化石壳表在靠背部的生长带上的长线脊间布满小网格装饰。而在光学显微镜下,这种装饰显示为长线脊间偶夹分布于生长带下半部的短线脊,修正了该种化石的特征描述。同时通过该种与青冈链叶肢介(Halysestheria qinggangensis Chen)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区别不大,由于前者命名在先,后者应该是前者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