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淡水养殖熊类,如鲩、青、鳙、鲢、鲮、鲤、鲫、鳊等,都在幼小的时候,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特别是鳙及鲢,即在成长以后,还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所以浮游生物对于鱼类养殖上极为重要。选择一个湖泊、水库或池塘养鱼的时候,除了环境条件以外,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生物生科量(浮游生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水生高等植物、野鱼等)的情况。特别是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寡、种类的差别,才能正确掌握家鱼放养的数量及其配搭的比例等关键。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寡,能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放养量和产量。但水中所有的浮游生物,并不是全部对于鱼类是有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 ,使得传统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三倍体鲫鱼和鲤鱼湘云鲫、湘云鲤的优良品质和养殖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传统鲤、鲫鱼相比较 ,湘云鲫 (鲤 )鱼具有 :(1 )生长快 .湘云鲫比普通鲫鱼生长快 2~ 3倍 ,当年鱼苗可长到 0 .5kg/尾 ;湘云鲤比普通鲤鱼快 2 0 %~ 30 % ,当年鱼苗可长到 0 .75kg/尾 ;(2 )不繁殖后代 .由于湘云鲫与湘云鲤均是三倍体鱼 ,不能繁殖 ,可以在任何养殖水域放养而不会产生后代和干扰其它鲤鲫鱼类资源 ;(3)抗逆性强 .湘云鲫和湘云鲤具有耐低氧、低温、耐粗饵、抗病的…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三峡大坝首次成功蓄水到175 m.为了探讨175 m蓄水对库区支流鱼类食物网能量来源的影响,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方法并结合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对小江回水区鲫、鲤、蒙古鲌、鲇、大鳍鳠、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2010年7月),微型藻类是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蓄水后(2010年12月),微型藻类对7种主要经济鱼类能量来源的贡献比例略有下降,而陆生C4植物的相对贡献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对杂食性鲫和肉食性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8% ~54%和32% ~ 50%.蓄水后,鲫和鲇至少有30%的能量来自陆生C4植物.说明三峡大坝的蓄水过程增加了外源性C4植物对鱼类能量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中,鲢和鳙是以浮游生物作为食料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这两种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湖泊和池塘中浮游生物的产量,是保证鲢鱅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江河、湖海众多,海岸线长,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淡水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藻类植物生存。藻类植物与人类之间有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一)藻类植物与渔业的关系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的藻类,都直接或间接是鱼类的饵料,其中尤以小型藻类为佳。所有的鱼苗都以藻类与浮游动物为食,当浮游动物缺乏时,它们就只吃藻类。某些杂食性鱼类也偏食藻类,如(?)鱼(PHoxinus)。非洲鲫鱼、遮目鱼也主要以藻类为食料。当人们对池塘中施加肥料时,藻类能够大量繁殖,如绿球藻目(纤维藻、栅藻、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6.
斑(鱼祭)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us(Temminck & Schlegl)是我国近海习见经济鱼类之一。因为它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以浮游生物为食等特点,适宜与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混养,所以是海水鱼类养殖的优良品种,为我国港养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倪正泉1965;顾昌栋1958;陈大刚1974等)。关于斑(鱼祭)形态、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有关繁殖习  相似文献   

7.
应用甲基睾丸素诱导莫桑非洲鲫雄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控制莫桑非洲鲫(Tilapia mossambica)的过盛繁殖和充分利用雄性非洲鲫生长快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甲基睾丸素诱导莫桑非洲鲫,使遗传上的雌鱼转换为功能上的雄鱼。 本文着重研究口服甲基睾丸素诱导莫桑非洲鲫雄性化效应与剂量、时间、鱼体大小的关系,试图找出口服时间短、用药少、经济低廉的技术措施,为大面积推广单性养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中,鲢和鳙是以浮游生物作为食料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这两种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湖泊和池塘中浮游生物的产量,是保证鲢鳙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使用施放肥料的方法来增加鱼池中的食料基础以提高鱼产量的工作,在国内和国外的养鱼业中,已积累了不少的实际经验和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试验工作。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在鱼池中投放各种有机肥料来提高鱼的产量,例如:浙江菱湖的渔民在  相似文献   

9.
稀有鮈鲫与其他模式实验鱼类基因组大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有(鱼句)鲫 (Gobiocypris rarusYe et Fu)是我国特有的小型实验鱼类,具有性成熟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率高等特点1,已在生态毒理和鱼病学等研究中得到应用,显示了它作为实验鱼类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一. 绪言我国池塘养鱼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饲养的种类有鱿(草鱼),青、鲢、鳙、鲤、鳊、鲮等,通常称为“家鱼”,而生长在池塘里的其它鱼类如刺鳅(Mastacembelus aeuleatus),黄鳝(Monopiterus albus),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白鲦(Hemiculter lauciscu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鳑鲏(Rodeus sp.),纹石鲋(Acanthorhodeus sp.),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鲇(Para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鳜(Sinipercachuatsi),塘鳢(Zleotris potamophila),鰕虎(Gobius hadropterus)等叫做"野鱼"。这些野鱼中,有些种类是众所周知要吃“家鱼”的,特别在年幼时期;其余的种类,虽不吃“家鱼”但要夺取“家鱼”的食料。此外鱼池里还生长着不少对“家鱼”不利的水生生物如水蜈蚣(一种龙虱幼虫)、蚂磺、蝌蚪、青泥苔(几种星绿藻的俗称)、水网藻、鳋的幼虫和雄虫,鲺的卵块以及病原菌等。渔农在实际工作中早就体会到清除它们的重要性,所  相似文献   

11.
鳡鱼(Eloptchthys bambusa),又称黄尖、竿鱼、横杆子,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迅速,性猛贪婪,在全国各地水域都有分布,对经济鱼类的养殖,危害较大。据《水生生物学集刊》1959年3期报道,鳡鱼在14毫米长的鱼苗期就捕食其它鱼苗,以后即会以鱼类为主要食料。由于鳡鱼的肠管较短,消化、排泄迅速,所食的鲢鳙等经济鱼类及骨骼很快被  相似文献   

12.
淡水枝角类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角目(Cladocera)是一类常见的低等甲壳动物,棣属鳃足亚纲(Branchiopoda)。它是淡水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淡水养殖鱼类如鲩、鲢、鳙等鱼苗的主要食料之一。因此,我国养鱼者常大量养殖它,作为鱼苗的天然饵料。苏联也非常重视淡水枝角类的  相似文献   

13.
水体中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粗成及数量的多寡,对于渔业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有些主要的经济鱼类(如草鱼、鳊、鲤、鲫等)是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作主要的食料,也有很多产粘着性卵的鱼类(如鲤、鲫、鲶等)要把卵产在水生植物上;一些高等水生植物的多寡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有些高等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4.
水体中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的多寡,对于渔业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有些主要的经济鱼类(如草鱼、鳊、鲤、鲫等)是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作主要的食料,也有很多产粘着性卵的鱼类(如鲤、鲫、鲶等)要把卵产在水生植物上;一些高等水生植物的多寡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有些高等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对于鱼类却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调查了解流域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于正确地估价水体生产力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年6-8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凡纳滨对虾低盐(2-3.2)养殖塘调查取得的数据, 分析了混养鳙和银鲫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养殖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1) 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5门32属48种, 其中蓝藻门16种, 绿藻门20种, 硅藻门5种, 裸藻门5种, 隐藻门2种, 主要优势种为螺旋藻Spirulinasp.)、湖泊鞘丝藻(Planktolyngbya limnetica)和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等。(2) 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22.7 mg·L−1)要低于仅混养银鲫的(32.6 mg·L−1)和单养对虾的(34.0 mg·L−1), 其中混养鳙和银鲫与仅混养银鲫的蓝藻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6.4%与45.1%, 要低于对虾单养池塘的68.1%。(3) 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群落相似度在中、后期较高,而仅混养银鲫的虾塘在后期相似度变化较大。因此, 混养适当密度的鳙和鲫能够改善虾塘藻相, 防止藻过度增长, 促进养殖期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17.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和湖南湘阴县东湖渔场在红鲫(♀)和湘江野鲤(♂)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四倍体鱼,目前已连续繁殖14代(F3-F16),已形成一个四倍体性能代代相传、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群体,这是世界上唯一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鱼[1—2]。利用四倍体鱼与二倍体白鲫、二倍体鲤鱼杂交,可获得生长快、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的不育三倍体湘云鲫、三倍体湘云鲤[3],并已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异源四倍体鲫鲤雌性个体产生的二倍体卵子具有两套染色体,在没有染色…  相似文献   

18.
鲫角(Carassius auratus L.)在湖北地区称“喜头”。武昌县志说:“鲫俗名喜头鱼,盖喜头为吉,吉音近鲫”。喜头的俗名原由是如此。梁子湖鲫鱼的产量较高,是湖泊经济鱼类之一。它的个体虽不大,但肉味鲜美,甚为人们所喜爱。鲫鱼在我国淡水水域中分布非常广阔,这和它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鱼类是人类食物蛋白质来源之一,测定分析鱼类肌肉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无疑能确定某种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我们实验室对黄鳝(Monopterus aibus)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sis)进行了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初步测定,企图为科学地评价鱼的营养价值和人工配合鱼饵料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禁渔     
<正>现在要想保护长江鱼类,需要禁渔10年以上,之后等时机成熟时再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方式捕捞,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禁渔对我国水产品供应没有多大影响,因为我国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而长江捕捞仅占全国水产品总供应量的千分之一。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生活有白鲟等一百多种特有珍稀的鱼类。此外,长江鱼类还是我国淡水养殖(尤其是四大家鱼)的优良种质来源。四大家鱼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