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目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应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测定其中的不同形态磷, 探讨了该湖泊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该湖泊遭受的磷内源负荷比较大, 磷污染严重; 沉积物中TP含量在2338.63-2954.98 mg•kg-1, 平均为2671.37 mg•kg-1; 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Fe-P>De-P>Ca-P> OP>Al-P>Oc-P>Ex-P, 分别占TP的53.9%、28.7%、8.8%、6.2%、1.2%、0.9%、0.3%; 生物有效磷含量为1583.59 mg•kg-1, 占TP的59.28%; 沉积物中TP与Fe-P极显著相关, Oc-P与Ca-P和OP与Ca-P均相关, 而TP与Ex-P、Al-P、Ca-P和OP相关性较差, 说明沉积物中TP含量主要来自于Fe-P。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小型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武汉东湖沉积物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武汉东湖的沉积物中氮(N)的平均含量上层(0—10厘米)为14.2毫克/克(干重,下同),下层(10-40厘米)为12.0毫克/克。磷(P)的平均含量上层为0.87毫克/克,下层为0.62毫克/克。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垂直和平面分布上的差异,上层高于下层,水果湖区高于其它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溶解氮的浓度高,平均为儿.52毫克/升,主要以氨氮的形态存在,占总溶解氮的61.3%。总溶解磷的浓度较低,平均为0.113毫克/升,其中正磷酸盐占55.8%。间隙水中氮和磷的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季和秋季的浓度高,冬季和春季浓度低。除氨氮外,间隙水中氮和磷的浓度比底层湖水中氮和磷的浓度高,但一般不超过5倍,表明沉积物和湖水之间溶解的营养物质交换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3.
太湖春季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太湖春季不同湖区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分布特征研究,探讨了间隙水中磷的释放对上覆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态磷(P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是太湖水体中主要的磷形态,占总磷的58%~95%。不同湖区沉积物间隙水磷的剖面变化可能与生态特征及水动力引起的沉积物-水界面的扰动强度密切相关。湖心和西部沿岸沉积物扰动强烈,致使间隙水中磷含量向上逐渐降底,而梅梁湾和贡湖间隙水磷的垂向变化不大。东太湖和竺山湖沉积物界面间隙水中磷含量偏高,可能是由于表层沉积物的有氧环境使Fe2+被氧化固定下来,并促进了总磷(TP)和溶解态活性磷(DRP)的扩散释放。总体而言,间隙水中各形态磷具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的趋势,其中DRP的扩散潜力最大,竺山湖沉积物-水界面DRP扩散通量高达11.42mg.m-2.d-1,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的复苏生长对DRP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厦门市石兜-坂头水库中悬浮颗粒物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相关性。研究表明,2个库区悬浮颗粒物中的磷主要存在形态为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分别为77.9%~87.5%和81.2%~88.1%。从各形态的含量来看,2库区均为Fe/Al-PCa-POP,其中Fe/Al-P浓度分布整体呈现从近岸边至库心处逐渐降低的趋势,Ca-P受空间变化影响最小。石兜-坂头水库悬浮颗粒物中各形态的磷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水体中蓝藻、绿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与悬浮颗粒物中的Fe/Al-P、Ca-P、IP浓度均呈正相关,与OP浓度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保安湖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保安湖沉积物中氮(N)的含量平均为5.20mg/g,平面分布以桥墩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中磷(P)的含量平均为0.75mg/g,平面分布以扁担塘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的平均含量为3.63mg/L,无机氮中以氨氮的含量最高,占总氮的57.2%;间隙水中总磷的含量平均为0.098mg/L,磷酸盐占总磷的50.0%.间隙水中氮和磷含量的平面分布差异不明显。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湖水中含量高,但除氨氮外,一般不超过5倍,表明湖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之间营养交换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6.
乳山湾东流区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迪迪    孙耀    石晓勇  徐林梅    孟伟  姜守轩  宋健中 《生态学报》2008,28(5):2417-2417~2423
对2003年8月在乳山湾东流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的不同形态磷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磷的形态分布与贝类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磷在贝类高密度养殖区含量大于低密度养殖区.养殖区的垂直分布比较复杂,在1~20cm范围含量均出现较大波动,这与贝类养殖活动有关.Fe-P、Al-P含量出现较大波动还与污染程度有关,Or-P还与浮游植物活动有关.养殖区Ex-P、Fe-P、NAIP占TP的平均百分含量大于非养殖区,De-P、Oc-P恰好相反.Ca-P是乳山湾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磷形态,Fe-P 和Or-P是最主要的两种生物可获得磷.TP、Or-P含量在养殖区与非养殖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养殖区Fe-P含量高于非养殖区,3种磷的平均含量一般大于其它海区.非生物可获得磷约占TP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小东林场猎杀14只狍,应用解剖学方法和湿筛法分别对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消化道内食物颗粒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复胃中瘤胃比例最大,占71.3±2.6%,其次为皱胃(11.5士2.2%),瓣胃(9.7士2.3%),网胃(7.6士0.9%0);瘤胃粘膜中,瘤胃前庭区(ACF)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之一,具有最大的乳突密度、乳突长度和粘膜赓面扩张系数,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 0.05 ),后背盲囊区(DBF)次之;网瓣口在狍食物颗粒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消化道食物颗粒分布中,大颗粒食物(>1.00mm)在瘤网胃中的比例为35.06±10.76%,显著高于其在瓣胃、皱胃及其它消化道内的比例(P<0.05),而小于1.00 mm的食物颗粒在瓣胃以下消化道中有明显的增加(P<0.05), 1.00mm为冬季通过狍网瓣口的临界食物颗粒大小。狍为适应冬季食物营养质量下降,通过增加瘤网胃容量、缩小网瓣口来改变消化道形态而增加食物颗粒在瘤网胃内的滞留时间,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充分发酵和分解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产生营养适应性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南四湖两条典型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湖东的泗河及湖西的东鱼河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Ni、Zn、Cu、Pb、Hg、Cd、As、Mn)含量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多种方法解析重金属的来源并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条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尤其是Hg、Zn、Cd富集最严重.泗河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9.
河口潮间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已成为微塑料研究的热点区域.为了解我国典型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微塑料组成和分布特征,本研究以长江口潮间带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4月在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周边的潮间带植被分布区设置8个固定采样站点,对沉积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 表明:长江口潮间带植被分布区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015...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冬季鱼塘水温特征及其预测预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冬季水温对耐寒性较差的热带、亚热带鱼类的安全越冬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鱼塘水温和附近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 ,研究了广州地区冬季鱼塘水温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与气温相比 ,鱼塘水温日振幅较小 ,日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滞后 ,这种特征在逐时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上表现得都非常明显 ;晴天条件下水温的日变化远大于阴天 ;随水层深度的增加 ,水温日振幅逐渐减小 ,位相滞后也愈加明显。水温与气温的交叉相关分析表明 ,水温与当日、前一日、前二日、前三日的气温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与前四日、前五日的关系已不明显。利用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了以气温为自变量的各水层水温预报模型。各模型的回归效果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平均绝对误差均在 0 5℃以内 ,平均相对误差均在 1 0 %以内 ,具有较高的精度 ,可用于冬季鱼塘水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设计--以山东省南四湖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棣  聂晶  王成  张治国 《生态学杂志》2004,23(3):144-148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人工湿地设计理念 ,将两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有机地 ,动态地结合起来 ,设计出一套具有生态恢复和生态净化功能的工程体系。依据对湖区现状调查结果 ,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为主要目标 ,在对湖区进行重点规划的基础上 ,提出了重点地段生态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 ,并对方案的预期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惠州西湖底泥中氮磷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惠州西湖为典型的亚热带城市浅水湖泊.为了调查该湖泊底泥性质了解底泥对水质的影响.2004年8月在惠州西湖5个子湖(南湖、丰湖、平湖、菱湖和鳄湖)采集了6个底泥柱样,对其含水率、烧失量(LOI)、总氮(TN)、总磷(TP)、藻类可利用性磷(AAP)和粒度的垂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子湖中南湖内源负荷最大,底泥中的LOI、TN、TP和AAP含量高于其他湖区数倍以上,表层值较高,表明曾遭受过严重的污染,而其它湖区的垂向变化不明显.底泥成分以粘土、粉砂为主,水体混浊度高可能与底泥粒径较小以及鱼类和游船活动的强扰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Sedimentary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the sediments were studied in Lake Ladoga at altogether 46 sampling sites, representing the full range of sediment types encountered in the lake. Determination of P fractions and physico-chemical analyses were made of surface sediment cores (10–20 cm long, each sampled at 3–4 levels) and in the overlying water. The range of total phosphorus per dry weight of sediment was 0.2–3.3 mg g–1, and that of inorganic P 0.1–2.5 mg g–1. The levels of interstitial soluble phosphorus, range 2–613 µg 1–1 for total P and 1–315 µg 1–1 for inorganic 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issolved P concentration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Diffusive fluxes of phosphate from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were estimated using three independent methods. The estimated range was 4–914 µg P m–2 d–1; the mean value for the whole bottom area, 0.1 mg P m–2 d–1, is lower than previously published estimates. The estimated annual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inorganic P flux to Lake Ladoga water is equal to 620 tons of P per year, which amounts to more than 10% of the estimated external P load into the lake. 68% of the total diffusive flux emanates from deep water sediments, which are not exposed to seasonal variation of conditions. In deep lakes, such as Lake Ladoga,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the sediments is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diffusive mechanisms. Wave action and currents as well as bioturbation are probably of importance mainly in shallow near-shore areas. Phosphorus release by gas ebullition and macrophytes is considered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冬季浮游病毒丰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JJ  Zeng JN  Du P  Chen Q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793-799
应用荧光显微计数法,对2006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长江口浮游病毒丰度(virus direct count,VDC)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该海域VDC在2.22×106~9.97×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海B区(122.5°-123.5°E)的表层海域;冬季VDC在1.99×106~2.66×107个·ml-1,高值分布在近岸A区(120.5°-122.5°E)海域,且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夏季VDC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营养盐相关性不显著(P>0.05);冬季VDC与浮游细菌、营养盐含量关系密切,与叶绿素a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1),且两季的分布特征存在不同,此种差异主要与浮游细菌、浮游植物等病毒寄主的分布有关.冬季的营养盐含量也是影响其浮游病毒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济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和累积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济南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内外及不同蔬菜作物的土壤养分差异和频数分布进行比较,分析了日光温室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并对不同蔬菜温室土壤养分与种植年限进行曲线拟合,研究了引起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电导率显著高于棚外土壤,增幅分别为135.3%、475.2%、290.1%、97.7%、188.7%,pH值较棚外土壤降低0.31;各土壤养分的频数分布曲线均呈正态分布.不同蔬菜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各有差别,其中,碱解氮和电导率为番茄>甜椒>黄瓜,有机质和pH为黄瓜>甜椒>番茄,速效磷为黄瓜>番茄>甜椒,速效钾为番茄>黄瓜>甜椒.日光温室土壤有酸化的趋势,但不明显.温室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主要由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累积所致.pH的降低与碱解氮的累积关系密切.日光温室各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累积规律基本一致,1~2年为养分的快速累积期,3~4年的累积速率变缓,以后处于一个稳定水平,整体上表现为土壤系统的动态平衡.除pH的累积为负向外,其他均为正向累积.不同蔬菜温室土壤养分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相关,且可用2次或3次曲线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6.
武汉南湖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及其氮磷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武汉市南湖5个采样点30 cm沉积物柱样中水生植物残体的含量、植物残体的总氮和总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湖中水生植物残体具有较大的沉积量,是一个重要的N、P库;不同采样点之间,水生植物残体的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水生植物残体的TN和TP的垂向分布上,0~5cm段TN为20.230 mg·g-1, 25~30 cm段TN为 20.613 mg·g-1,检测TN 与沉积深度的相关系数为0.5851,P>P 0.05,两者相关不显著;0~5cm 段的TP为2.546 mg·g-1 ,25~30 cm段的TP为 0.634 mg·g-1,上下相差4倍,TP 与沉积深度的相关系数为-0.9507(P<P 0.01),说明两者呈紧密负相关,即沉积年代越早,TP值越低;沉积年代越晚,TP值越高,这与南湖的富营养化过程是一致的.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水生植物残体可作为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一种新的证据材料,其TP值可以作为一个环境变化的指标,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2019年山东省冬小麦关键物候期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静  王晓利  侯西勇  张安定 《生态学报》2021,41(19):7785-7795
农作物物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而影响其质量和产量。基于MODIS EVI遥感数据,提取2003-2019年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以及主要物候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信息,并分析各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9年山东省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集中在一年中的第45-70天、第75-100天、第103-125天、第135-155天;4个物候期的空间分布均呈鲁南早于鲁北、内陆早于沿海的格局特征。区域尺度上,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年际变化率分别为1.56 d/10a、0.65 d/10a、-0.54 d/10a、2.51 d/10a,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像元尺度上,返青期与拔节期变化以推迟趋势为主,呈显著推迟趋势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65%、3.05%,这些区域主要分布于鲁东沿海地区和鲁南内陆地区;抽穗期变化以提前趋势为主,呈显著提前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56%,集中分布于菏泽东北部地区;成熟期变化以推迟趋势为主,呈显著推迟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10.23%,多出现在滨州、德州以及济宁等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农田和冬小麦管理以及农业生态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氮磷营养对夏玉米水分敏感性及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宗明  梁银丽 《生态学报》2003,23(4):751-757
依据盆栽试验数据,采用Jenson模式,研究了黄土区夏玉米的水分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在拔节—抽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对缺水最敏感,拔节前和灌浆—成熟期敏感性小;较高肥力水平使需水关键期水分敏感性指数增加相对较多,而在非水分关键期增加较少。较高的N、P水平增大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中度干旱条件下,N、P肥对Pn的增加幅度大于充分供水时的增加幅度;施用N、P增加了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但土壤水分条件影响了N、P对蒸腾速率的作用;施用N、P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单叶WUE,随水分条件的改善而增加。高N处理的玉米根重均低于相应的低N处理,施P对玉米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度干旱条件下的增幅大于充分供水时的增幅;不同施P处理玉米地上生物量的增幅明显大于不同施N处理的增幅;随水分条件的改善,玉米的根冠比增加,不同水分条件下施N均降低了根冠比,而施P增加了根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