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自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桦木科江南桤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圆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2.535.0μm,平均为31.5μm。赤道面观近扁球形,极面观为四角形或五角形。光学显微镜下,4—5孔,孔的结构特殊,内、外层到孔边分离,形成显著的孔室。在光切面看,外层在孔处加厚,孔间带状加厚。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萌发孔沿赤道排列,为短萌发孔,萌发孔长轴3.2μm,短轴为1.5μm,其长轴约为短轴的2倍。外壁厚为2.0μm,外壁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外壁纹饰在光学显微镜为不明显的颗粒排列为细条纹,扫描电镜下为微刺。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壁分为明显的四层,即: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内层;覆盖层有刺状纹饰等。同时研究了江南桤木花粉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江南桤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得出江南桤木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为利用地层中桦木科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该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安徽大学校内水池中眼子菜科植物菹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1.0-29.0 μm,平均为24.5 μm.无萌发孔.光学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外壁厚约4.1μm,两层明显,外层较内层厚.在扫描电镜下花粉表面具粗网状纹饰,网脊窄.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为三层组成,即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外壁内层不明显.覆盖层不连续,为半覆盖层;柱状层小柱发达;基层较厚.同时研究了菹草花粉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菹草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得出菹草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为利用地层中眼子菜科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徽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月份开花的25科41属47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超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et S. F. Yin),大小为1.71(1.28-2.30)μm,最小的为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大小为0.83(0.58-0.97)μm;花粉最大的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L.],大小为93.8(85.0-100.0)×61.1(51.3-70.0)μm;最小的为草绣球[Cardiandra moellendor f fii (Hance) Migo],大小为11.1(9.5-12.5)×8.8(7.5-10.0)μm.萌发孔主要有单沟(8.3%)、3-4沟(18.8%)、多沟(8.3%)、3-4孔沟(58.3%)、散孔(4.2%)、无萌发孔(2.1%)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刺状(12.5%)、细网状(33.3%)、粗网状(16.7%)、颗粒状(25.0%)及无明显纹饰(12.5%)等类型.同时研究了其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7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大别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这些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极Barrow地区几种冻原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中一美合作协议,研究北极巴罗地区2000年以来气候和环境变化史,张青松和唐领余于1998年5—6月到阿拉斯加巴罗地区进行了为期4周的野外考察。除湖泊打钻外,还在巴罗地区采集了表土花粉和植物标本。本文是研究北极巴罗(Barrow)地区12种冻原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的形状有球形、近球形、扁球形、茧形和四面体形,其萌发孔有三孔沟,三沟,二合沟以及散孔等类型。花粉具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两种类型。这些花粉的植物体是北极地区常见的植物,分属于10个科,除三种为小灌木外,大多数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这些冻原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恢复北极地区古植被和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对比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枞阳县和安徽大学校园内春季开花的22科30属4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P/E值最大的花粉见于贴梗海棠[Chaenometes speciosa (Sweet)Na-kai],为1.41(1.23-1.79),P/E值最小的花粉见于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13(2.),为0.78(0.71-0.83);体积最大的花粉见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直径为60.8(57.5-65.0)μm,体积最小的花粉见于菱叶绣线菊(Arisaema jacquemontii Blume),为11.5(10.0-12.5)×9.8(8.0-12.)μm.萌发孔主要有3沟(20.5%)、3孔沟(61.5%)、散孔(15.4%),六孔(2.6%)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条纹-穿孔(22.5%)、细网状(27.5%)、粗网状(25.0%)、条纹状(50%)和颗粒状(12.5%)等类型.同时调查了其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得出了这些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该花粉组合信息可用以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春开花的13科19属20种(其中1亚种,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杏(),大小为1.32(1.17-1.60)μm,最小的为旌节花(Stachyuruschinensis Franch.),大小为0.86(0.83-0.89)μm;花粉最大的为北京忍冬(Lonicera elisae Franch.),大小为85.5(75.0-97.0)×73.75(63.75-82.5)μm;最小的为鄂西清风藤[Sabia campanulate Wall.ex Roxb.subsp.ritchieae(Rehd.et Wils.)Y.F.Wu],大小为17.62(15.32-19.68)×14.3(12.51-16.44)μm.萌发孔主要有3-4沟(20%),多沟(5%),3-4孔沟(65%)、散孔(10%)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刺状(5%)、细网状(85%)、粗网状(10%)等类型.同时研究了这些花粉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生态因子.根据这些植物在该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生境,以及开花期间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月积温,得出这些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大别山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层孢粉数据是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等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孢粉数据库推动古环境研究从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实现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探索植被、气候和人类干扰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变。该数据集整合了全国第四纪末期(5万年以来)共372个地层花粉序列,涵盖790个花粉类群,样点分布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领海。数据集包含地层花粉采样点的地名、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数据来源、样品类型、沉积物长度、样品数量、测年方法及测年数量、时间跨度和参考文献,以及每个采样点的花粉含量百分比。数据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采样点集中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森林、温带草原和荒漠以及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在深海到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但集中在海拔2 000 m之下。按照数据来源区分,原始数据样点178个,占47.8%;数值化数据194个,占52.2%。按照样品类型分类,多数样点为湖泊样品(151个)、冲积物/洪积物样品(99个)与泥炭样品(67个),占总样点数的85.2%。年代测定的主要方法为放射性碳同位素手段(占样品总数的93.8%),大部分记录有2–10个测年数据。采...  相似文献   

8.
结瘤量能直观地反映林木的固氮能力,根瘤是植物根系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退耕还林地内林木结瘤可以为林地培肥和经营提供有益的借鉴。以四川省广元、北川、平武和丹棱4个地区退耕地内生长良好的幼龄台湾桤木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结瘤情况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台湾桤木根瘤的外观形态差异不大,结构紧密,呈珊瑚状,直径最小为2mm,最大达到30mm;台湾桤木根瘤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59~132.14g·株^-1;水平分布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50cm,垂直分布集中在0~20cm土层;50.4%~92.5%的根瘤着生在细根(d≤2mm)上,大体积(15~30mm)根瘤多着生在根颈处;单株根瘤生物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皖南山区植物的花粉形态和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安徽省皖南山区广德柏垫和东至利安5月份开花的37科6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对这些植物的生态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和生境进行归纳.进而根据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生态环境条件下分布的植物花粉类型,寻取一定花粉类型综合特征与气候和环境之间可能的联系,为地层孢粉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7 ~10 ℃,0.5~1.5 ℃和4~6 ℃。年降水量仅250 mm 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40 % ;12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花粉,桦属( Betula) 和松属( Pinus)等,在9 .2~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8~6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1、7 月份气温均高于现在2~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100 mm 左右;5.5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主要发育草原植被,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分布于安徽省琅琊山特殊生境条件下的2种特有濒危植物琅琊榆(Ulmus chenmoui Cheng)、醉翁榆(U.gaussenii Cheng)以及广布种白榆(U.pumila Linn.)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琅琊榆和醉翁榆花粉粒扁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上多为近圆形,或为规则和不规则的多边形,萌发孔主要是4—6孔,位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外壁纹饰主要是疣状纹饰。同时研究了采样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3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研究琅琊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两个特有种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槭树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对槭树科2属10种1亚种4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钱属的花粉为3孔沟,槭树属的花粉分为3沟和3孔沟两大类型。研究结果澄清了前人一些片面的看法,并从花粉形态特征探讨了该科各属及类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安徽安庆菜子湖早春开花植物15科22种2亚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对这些植物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进行了调查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域内相同或相似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分布的现代植物各种花粉类型,间接得出一定花粉类型综合特征所指示的现代气候和环境,为利用菜子湖湖泊孢粉资料来研究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榴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石榴科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石榴科的种及变种间的花粉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讨论了石榴的种下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稀为小刺状纹饰,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覆盖层厚。水雍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表现了从小刺状向网状的过渡。该科花粉为远极单沟,覆盖层厚,具小刺等特征反映了其与水鳖科和泽泻目花蔺科的密切联系,而该科花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则与茨藻目植物接近。这一结果支持将水雍科从茨藻目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目处理的观点。此外,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大小、纹饰类型、网眼大小与深浅等方面的差异对种级分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鄂尔多斯六种强旱生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生态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特殊生境条件下强旱生植物的花粉形态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鄂尔多斯地区5月份开花的2科5属6种强旱生灌木刺柄叶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 (Maxim) Cheng f.]、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 Maxim)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近球形至长球形,萌发孔主要是3孔沟,沟狭.外壁纹饰主要是细网状纹饰.同时研究了采样点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5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新疆裸果木亚科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光镜和扫镜电镜对新疆产裸果木亚科3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与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形态有三种类型,裸果木属为散孔类型,治疝草属为三孔类型,拟漆姑草属为三沟类型。具孔类型中,萌发孔边缘界限有不清楚,孔膜不明显,颗粒状纹饰;具沟类型中,萌发沟上有膜覆盖,具颗粒状纹饰。根据花粉形态,编出分属检索表,并讨论了花粉形态在分类中的作用以及各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