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从Morris等(1954)把生命表方法引用到昆虫自然种群的研究以来,生命表方法逐渐发展成为研究昆虫种群动态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在农作物害虫、果树害虫、储粮害虫和卫生害虫的研究上广泛的应用(尹汝湛,1980:Harcourt,1969)。1973年以来,中山大学等在广东四会县大沙公社进行了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7年的试验结果,原来为害严重的水稻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粘虫Leucania separata、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生物型的监测及其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褚栋  张友军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08,45(3):353-356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并包括许多生物型,其中B型和Q型是入侵性较强的2种生物型。文章着重介绍近年来在烟粉虱生物型的监测及其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这2个生物型均已入侵我国,其中多数地区烟粉虱是B型烟粉虱,局部地区有Q型烟粉虱并呈现不断蔓延趋势。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B型烟粉虱的入侵来源具有多元化,而云南地区Q型烟粉虱来源比较单一。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影响室内种群的遗传结构,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于RAPD、ISSR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种群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比B型烟粉虱的高。今后加强烟粉虱入侵生物型的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动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揭示烟粉虱的灾变机制及其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新  尤民生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95-1397
1 引  言生命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昆虫种群系统的研究 .目前常见的生命表有 3种类型 :第 1类是以年龄组配的生命表 ;第 2类是以虫期组配的生命表 ;第 3类是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8] .其中 ,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以其便于分析昆虫生命表中的各作用因子重要程度 ,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作为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已被广泛关注 .人们对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7] .随着杀虫剂的广泛应用 ,在组建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过程中 ,药剂作为一个作用因子已越来越常见 ,以生命表技…  相似文献   

4.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aius)广泛分布于全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属于农业上的重要害虫。烟粉虱体内的内共生菌有助于其扩散传播,提高其寄主适合度,但其体内的内共生菌大都为次生内共生菌,很难进行体外培养,因此,加大了其内共生菌研究的难度。【方法】采集我国部分地区的烟粉虱种群,然后利用基于mt DNA 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种群生物型鉴定,再用内共生菌的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含有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种群,确定个体含内生菌类型后,采取继代饲养方法建立种群。【结果】经鉴定烟粉虱的生物型为Q型(MED隐种),经过5代种群筛选后,可以建立稳定遗传的含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Rickettisa massilia菌的烟粉虱种群。【结论】通过本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含有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Rickettisa massilia菌的烟粉虱种群。该方法对研究烟粉虱与体内内共生菌、植物三者之间以及烟粉虱体内某几种内共生菌之间的互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明确烟粉虱体内Rickettisa菌的作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aius)广泛分布于全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属于农业上的重要害虫。烟粉虱体内的内共生菌有助于其扩散传播,提高其寄主适合度,但其体内的内共生菌大都为次生内共生菌,很难进行体外培养,因此,加大了其内共生菌研究的难度。【方法】采集我国部分地区的烟粉虱种群,然后利用基于mt DNA 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种群生物型鉴定,再用内共生菌的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含有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种群,确定个体含内生菌类型后,采取继代饲养方法建立种群。【结果】经鉴定烟粉虱的生物型为Q型(MED隐种),经过5代种群筛选后,可以建立稳定遗传的含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Rickettisa massilia菌的烟粉虱种群。【结论】通过本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含有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Rickettisa massilia菌的烟粉虱种群。该方法对研究烟粉虱与体内内共生菌、植物三者之间以及烟粉虱体内某几种内共生菌之间的互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明确烟粉虱体内Rickettisa菌的作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棉花生境面积变化及其破碎化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种群的作用规律,为合理利用作物布局进行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国际流行的微景观试验模型系统(Experimental model landscape system,EMLS)进行试验设计,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研究了棉花生境面积变化(20%、40%、60%、80%和100%;其他为玉米生境面积)及2种极端破碎化(完全连通C clumped:H=1.0;完全破碎F fragmented:H=0.0)下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各因素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棉花生境面积及其破碎化单独作用时均对烟粉虱种群数量无显著影响,而取样时间则有显著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也没有受到取样时间与棉花生境面积、取样时间与破碎化以及三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但是,棉花生境面积与破碎化的互作效应则存在年度变化,2014年无显著作用,2015年显著影响烟粉虱种群。当棉花生境面积较小(20%)或较大(80%)时,破碎化程度高,烟粉虱种群数量少;棉花生境面积中等(40%和60%)时,破碎化程度低,烟粉虱种群数量少。【结论】烟粉虱种群对棉花生境面积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而生境破碎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 Chapin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等农业害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昆虫,对烟粉虱的发生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本文从日本刀角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猎物种类、生活史、田间种群动态以及行为学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日本刀角瓢虫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日本刀角瓢虫与诱集植物的联合应用技术、人工饲养和大量繁殖技术以及对味源的识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可以为研发生物防治技术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性重要害虫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B型烟粉虱是近二十年来入侵世界各国并暴发成灾的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近年来, 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研究表明,其成功定殖、扩散、暴发与其对入侵地区的土著烟粉虱种群和其它昆虫种群的竞争取代有关;竞争取代包括生态位竞争,生殖干涉,其危害寄主对其它昆虫的影响等方面。B型烟粉虱抗药性的形成也是这种生物成功入侵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生态环境(包括寄主植物、气候因子、越冬场所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最后本文还探讨了B型烟粉虱入侵机制研究动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的一类共生菌,可以引起宿主生殖行为的改变.烟粉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已有的研究表明烟粉虱中存在Wolbachia的感染,但所检测到的感染率不高,并且迄今在烟粉虱中所检出的Wolbachia均属于B组群.该研究从我国河北、新疆、北京、山东、浙江、广西、海南、广州和福建采集到18个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基于ITS1 rDNA克隆测序鉴定了烟粉虱的生物型,然后采用自行设计的Wolbachia 16S rDNA及wsp基因的专用引物对所采集到的烟粉虱种群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烟粉虱自然种群中都存在Wolbachia感染,同时还发现B/Q生物型烟粉虱中主要感染A组群Wolbachia,而非B/Q生物型烟粉虱中存在大量的超感染现象.该研究显示烟粉虱自然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率比预想的要高得多,而分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能是影响Wolbachia感染率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烟粉虱实验种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6±1) ℃,相对湿度(75±1)%,光照L∶D=16∶8]研究了烟粉虱在新疆棉田主栽品种新陆早8号、新陆早16号、新陆早17号、中棉35号、抗5和岱80棉花品种上的存活率、产卵量和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力(rm)、平均世代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殖力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形态大小、发育历期、存活率及产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比较烟粉虱种群在6种棉花品种上的世代存活率和繁殖力,其在新陆早16号上发育速度最快、产卵量最高,而在抗5上各种生命参数相对较低.新陆早16号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棉花品种,其次为中棉35号,抗5是烟粉虱种群最不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施用钾肥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0,30,60,120和240mg/L5种钾肥浓度处理黄瓜植株,测定不同处理黄瓜叶片的含钾量及相应处理上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种群的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黄瓜叶片含钾量不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大,30mg/L钾肥溶液处理的黄瓜叶片含钾量最高。在上述5种钾浓度处理黄瓜植株上,烟粉虱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4,0.17,0.17,0.15和0.13,净增殖率R0依次为47.79,111.55,115.18,61.96和49.58。因此,黄瓜叶片中含钾量高有利于烟粉虱的种群增长。讨论研究结果对生产上烟粉虱种群调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供氮水平对番茄苗期Q型烟粉虱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栽培管理中,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对该害虫采取生态防控措施日益得到重视。以Q型烟粉虱为研究对象,根据温室大棚内9次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调查和番茄苗期5项农艺指标测量,结合主成分分析、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氮素-番茄-Q型烟粉虱"互作角度开展生态防控措施研究,旨在探明番茄苗期的烟粉虱成虫种群发生数量与氮素水平关系。结果表明:3个氮水平(高氮1134 mg·L^-1,标准氮945 mg·L^-1,低氮756 mg·L^-1)下的5个番茄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全氮含量)最大值基本呈现高氮>标准氮>低氮的规律;调查的9次烟粉虱虫口数量在最大峰值时的高低排序为高氮>标准氮>低氮。主成分分析表明,3种氮素水平下叶绿素相对含量是影响烟粉虱成虫虫口数量的主要因子。线性回归与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氮素水平下的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与虫口种群数量相关性较高。氮营养是影响植物和烟粉虱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氮水平下番茄长势较好,Q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居多;作物叶片全氮含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可作为检测Q型烟粉虱种群发生消长的生态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42-1644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它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影响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 本研究于2010-2011年采用当年秋季和翌年春季两个特定时间调查取样的方法, 组建了天津、 北京和辽宁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 这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数量在今后几年均将呈增长趋势, 但不同地区的增长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地区白蜡窄吉丁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趋势指数I=12.9997), 其次是天津地区(I=12.4388), 这两个地区的寄主植物相同, 均为绒毛白蜡。增长最慢的是辽宁地区(I=3.6394), 其寄主植物为水曲柳。另外, 通过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生命表和排除控制指数可以看出, 天津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种群数量排除控制指数EIPC=1.5382), 对种群数量变动的贡献最大; 北京地区的是啄木鸟(EIPC=1.4515), 而辽宁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卵跳小蜂Oobius agrili Zhang et Huang的寄生作用(EIPC=1.47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寄主植物的差异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同时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因此, 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培育抗性树种和人工繁育优势天敌等方法对该虫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邻作模式下番茄田间烟粉虱的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于云南省昆明市选取与西葫芦、黄瓜、玫瑰等作物邻作的番茄田及单作番茄田为研究样地,通过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采用四分位法对不同作物邻作的番茄田间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番茄单作田间烟粉虱种群数量最高,雌成虫达26.69头?叶-1,雄...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对四种蔬菜寄主的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利用趋避作用防治烟粉虱的可能性,进行了3方面试验:1)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对黄瓜、花椰菜、油菜和莴苣等4种蔬菜的寄主选择性; 2)互喷烟粉虱不同嗜好的寄主植物汁液对其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3)不同间作方式对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供试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嗜好程度为花椰菜>黄瓜>油菜>莴苣。喷施莴苣和花椰菜汁液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均有显著影响,喷施莴苣原液后,花椰菜和黄瓜上的成虫数分别减少79.6%和87.4%,花椰菜上的着卵量减少84.3%;喷施花椰菜原液后,莴苣上的成虫数和着卵量分别增加82.4%和79.2%,表明不同蔬菜中的内含物是引起烟粉虱对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原因。在黄瓜中间作莴苣可使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数平均减少76.5%;间作花椰菜时,通过诱集作用,也可使黄瓜叶上的成虫数平均降低69.7%。这些结果为利用喷施蔬菜汁液和间作方式控制烟粉虱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崔洪莹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1):38-42
掌握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温室内种群动态过程和早春扩散规律,是从源头治理大田烟粉虱的关键。通过对京冀地区烟粉虱冬季温室(番茄)种群动态调查发现,烟粉虱在温室的发生呈现先逐渐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对早春扩散的调查表明,其大棚内的寄主植物为番茄、甜瓜、黄瓜、豆角、冬瓜,5月中上旬为华北烟粉虱从大棚向外扩散高峰期,以在大棚周围(0m)处的数量最多,且随着距温室虫源距离的增加,虫口密度逐渐减小,烟粉虱从虫源大棚逐渐向外扩散。根据其种群动态和扩散规律,建议在5月中上旬重点在大棚周围控制烟粉虱,以防止其对外扩散。  相似文献   

18.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蔬菜烟粉虱Bemisia tabaci防控的重要措施,研发有效的非化学措施防控烟粉虱是蔬菜绿色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苏椒15号(感性品种)和新苏椒五号(抗性品种)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对象,通过在辣椒上喷施茉莉酸甲酯,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烟粉虱发育历期、存活率、消化酶活性和田间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取食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辣椒后烟粉虱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存活率明显下降。其中取食感性品种辣椒和抗性品种辣椒的烟粉虱发育历期分别延长7.66 d和9.66 d,存活率分别下降10.5%和9.89%;取食感性品种辣椒的烟粉虱主要是延长卵期、4龄若虫期和伪蛹期,而取食抗性品种辣椒的烟粉虱各历期均延长。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烟粉虱体内消化酶的活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取食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辣椒后烟粉虱的消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取食感性品种辣椒和抗性品种辣椒24 h后,胰蛋白酶活力分别较对照下降了61.86%和45.0%,糜蛋白酶活性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7.29%和40.11%。大田辣椒上喷施茉莉酸甲酯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但在抗性品种和感性品种上烟粉虱的校正虫口减退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延缓烟粉虱的发育速率,降低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对田间烟粉虱种群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评价斯氏小盲绥螨Typhlodromipsswirskii(Athias—Henriort)在我国日光大棚中对黄瓜上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控制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斯氏小盲绥螨以烟粉虱为猎物的试验种群生命表,以及在日光大棚中释放斯氏小盲绥螨控制黄瓜上的烟粉虱所取的防治效果。斯氏小盲绥螨取食烟粉虱的卵、成虫、若虫、伪蛹能完成世代并能正常产卵。在19—35℃范围内总产卵量25—41粒/雌,产雌率60%-62.68%。在(20±1)℃,(25±1)℃,(30±1)℃,(34±1)℃温度条件下斯氏小盲绥螨净增殖率(心)分别为12.6160、22.1021、17.4500、16.7463;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865、0.1528、0.1535、0.1690。在大棚黄瓜上应用结果表明:释放斯氏小盲绥螨与目前大棚中的常规化学防治比较,生防区能有效地控制烟粉虱成虫、卵、若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根据斯氏小盲绥螨和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大棚黄瓜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笔者提出了在日光大棚中应用斯氏小盲绥螨控制黄瓜上烟粉虱的策略:在黄瓜生长的整个期间释放2—3次斯氏小盲绥螨,每20-25d释放1次,苗期每株释放20—25只,后期每株释放25~50只,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生防园每季减少农药使用次数5次。  相似文献   

20.
江苏扬州地区蔬菜烟粉虱寄主调查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2—2003年对江苏扬州地区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寄主植物、危害,及主要蔬菜上的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寄主植物10科39种(变种),主要分布在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菊科等蔬菜上,其中以黄瓜、豇豆、花菜和长茄发生较为严重;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发生在6月上旬至11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随着蔬菜的种类、季节和年份的不同,田间烟粉虱的发生为害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