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庆大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814(Gm~r,Km~r)和链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griseus No. 45(Sm~r,Lm~r)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以抗性为选择标记,选出了融合体。其融合频率在10~(-3)—10~(-4)之间。在电镜条件下,观察了原生质体融合的详细过程,测定了融合体的产抗生素能力,其中一株融合体F106的抗生素产量比亲本菌株814高58%。用羧甲基纤维素薄层对发酵液层析表明,有一个融合体的发酵液比亲本菌株814多一个组份,但没有测出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3.
电场诱导棘孢小单胞菌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诺霉素(Micromomicin,MCR)产生菌棘孢小单胞菌(Micromonosporaechinospora)为出发菌株,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链霉素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和热处理致死,通过单亲致死原生质体融合,以链霉素为选择条件选出融合株,经摇瓶发酵并结合薄层层析扫描(ThinLayerCharamotography,TLC)分析,筛得4株MCR百分含量高于亲株的融合子,MCR百分含量达到90%,效价1076u/ml,分别比亲株提高15%和11%。 相似文献
4.
福堤霉素产生菌小单孢菌sp.SIPI 4812原生质体的再生及其产量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堤霉素产生菌——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sp.SIPl4812为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0.05%以上甘氨酸能抑制它的孢子发芽,适当培养的菌丝体在含有消色肽酶和溶菌酶的溶菌系统中可分离原生质体达109/ml以上,该菌的原生质体在营养成分相对贫乏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补充高渗剂)上再生,再生频率可达5%以上。再生菌落的产量分布较自然分离分散,其中一株达到原株生产能力的280%。 相似文献
5.
对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原生质体分别用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进行诱变、融合,用庆大霉素进行抗性筛选、再生后得到高产菌株;经摇瓶连续10批次发酵考查,平均发酵单位在2200±U/ml;又经5L发酵罐连续发酵考查7批次,产量平均1900±U/ml。产品质量符合药典。 相似文献
7.
温度在50℃-80℃时,于20min内,对由新鲜斜面制备的橄榄星孢小单孢菌M-41的孢子悬浮液做耐热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0℃时,对该菌株的孢子生长培养无影响,如超过此温度,则存活孢子数量减少。与此同时,研究了孢子的热处理效应,发现经4℃贮存1个月后的菌株斜面的孢子,在平板培养中可形成的菌落数仅为原孢子总数的1/10,此时大部分斜面孢子处于休眠状态,但当这孢子在50℃经15min和60℃经5min加热处理后,在平板上可形成的菌落数则分别增加6倍、4倍,表明这些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休眠孢子,可应用热活化处理去激活孢子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8.
依尼奥小单孢菌抗性基因sisR的克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西索米星的依尼奥小单孢菌中克隆高抗性新基因sisR,借助计算机设计PCR引物,从西索米星的产生菌依尼奥小单孢菌的染色体DNA中,经PCR扩增获得DNA序列长度不等的DNA片段。将这些DNA片段克隆至pUC19载体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从中筛选到5个抗西索米星的转化子(其中一个命名为sisR)显示对西索米星的高抗性(超过1000μg/mL)。经DNA测序并通过互联网Biast比对,确认对该抗性负责的DNA片段是一个未见报道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9.
以依纽小单孢菌HP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位于西索米星3′,4′-双脱羟基酶基因sisI上下游序列的两端同源交换臂,在两臂之间添加抗性筛选标记ermE基因,并在该基因上游加入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以强化筛选标记.将该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质粒pKC1139,构建重组质粒pFD57.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后,经接合转移导入依纽小单孢菌中,经抗性筛选得到两株阳性菌株,命名为HP-I-1和HP-I-2.经PCR验证和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DNA上.依纽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实现了对该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炭样小单孢菌JXNU-1广谱抗生素产物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验室自行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研究了该菌株广谱抗生素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茵产生的抗生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但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酵液通过离心、过滤的预处理过程后,抗生素可吸附到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经2 mol/L的NaCl溶液洗脱除杂,再用20%的乙醇洗脱,可得抗生素产物,且在20%的乙醇溶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可大大提高抗生素的洗脱效率.抗生素的酒精--盐洗脱液经减压浓缩去酒精、透析除盐后可得抗生素的水溶液.该抗生素水溶液经纸层析分析仅检测到单一活性斑点,HPLC分析表明其纯度达到99%以上.所得抗生素在Molish反应,Benedict反应扣二苯胺反应中均呈现阳性,紫外吸收具有典型的核苷类物质的光吸收特征,推测该抗生素为一核苷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是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研究揭示该菌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基因组DNA测序,利用SOAPdenovo软件组装,人工PCR修补基因组部分缺口,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注释,得到基因组精细图,相关序列已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XSX00000000。【结论】研究为揭示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产生机制及其抗菌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对进一步研发其抗生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省丽江地区的高寒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两株小单孢菌Y81—917和Y81一558。它们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基内菌丝体蓝色。产生蓝色可扩散色素。孢子单个着生,表面皱褶。细胞壁化学组分II型。它们与所有已知的小单孢菌都不同,认为是小单孢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玉龙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yulongensis n. sp.),菌株Y81-917为模式株。 相似文献
14.
15.
头孢菌素C产生菌产黄顶孢霉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ui产生的纤维素酶,不颓硫醇类化合物预处理,可直接裂解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得到大量原生质体。不同批号纤维素酶活力相差很大,需比较采用。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用玻璃纸平板培养法培养,培养时间为40—48h。纯化后原生质体悬浮液用渗透压处理后分离计数,可计算非原生质体形成的菌落数,从而统计再生频率约为0.7—2.5%。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观察到不同于孢子再生的生长延缓现象,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仍保留亲株的菌落形态及合成头孢菌素C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核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蛋白。方法:通过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JXNU-1菌体生长期(36h)和产物合成期(108h)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结果:基于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共鉴定出炭样小单孢菌总蛋白质2390个,差异表达蛋白172个,在产物合成期(108h)表达上调76个、表达下调96个。通过蛋白GO和COG注释等功能分析,筛选出12个与抗生素合成密切相关蛋白和5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利用iTRAQ技术筛选出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抗生素合成相关蛋白,为阐明该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省程海采集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许多耐碱小单孢菌株,并对26株菌进行了细胞壁化学分析?其中9株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L-二氨基庚二酸及甘‘氨酸。 相似文献
18.
棘孢小单胞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ATCC 15837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稀有放线菌,能够合成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卡奇霉素(calicheamicin, CLM)。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棘孢小单胞菌ATCC 15837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其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本研究首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棘孢小单胞菌ATCC 1583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等分析。使用Velvet软件进行组装拼接得到77个Contigs,GC含量为72.36%,基因组大小约为7.69 Mb。序列已提交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NGNT00000000)。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一株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卡奇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胞菌ATCC 15837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基本特征,预测了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为后续的进一步代谢调控与合成生物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 (M. purpurea) 在培养36h时添加15μg/ml的青霉素,对培养至48h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复合处理,置培养箱中37℃培养5~8d待长出菌落后再用紫外线照射叠加处理,获得一高产菌株N-14。试管发酵生测效价1913u/ml(对照625u/ml);摇瓶发酵培养120h达2178(u/ml),比对照(1243u/ml)提高75.2%;并进行了5L发酵罐发酵培养,发酵过程中测定了发酵液还原糖、总糖、氨基氮、pH、菌体浓度等代谢参数,探索了适合N-14的培养条件,连续5批次生测效价平均1967u/ml,较对照1171u/ml提高了68%,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γ——亚麻酸生产菌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2%的溶壁酶加4%的蜗牛酶,从深黄被孢霉的菌丝中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同时对菌丝的培养时间,渗透压稳定性,酶解系统和酶解温度等因素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从而获得了制备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并对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进行了再生实验,其再生率为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