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0-174
通过分析云南南部的水、热条件及植被分布,讨论了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认为云南南部的季雨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在干季基本上是落叶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符合Schimper (1903)定义的热带季雨林植被,并考虑它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经向地带性植被,与该地区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雨林一起共同构成云南南部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云南南部的石灰岩山坡分布的过去被认为是季雨林的森林植被,尽管也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具有落叶成分,但它在群落外貌上与典型的季雨林不相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明显不同于该地区非石灰岩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分布上亦是在石灰岩低山沟谷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水平地带性植被带之上,根据其生态外貌、植物区系组成和生境特点,我们建议用“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称呼这类石灰岩山地森林类型,在性质上属东南亚热带北缘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云南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广西植物》2018,38(8):984-1004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3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19个群系,后者包括12个群系。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2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后者包括3个群系。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该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2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石灰岩山森林植被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洪  朱华  李保贵   《广西植物》1997,17(2):101-117
石灰岩山森林是组成西双版纳地区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石灰岩山的特殊生境,绝大部分石灰岩山森林与非石灰岩山森林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样方调查,将本区现存的石灰岩山原生植被分为3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即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和热带山地矮树林。石灰岩山的季节性雨林是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仅分布于潮湿的沟谷和阴坡,森林高达30m以上,乔木层具有3层结构。根据生境和乔木层落叶树种的多寡,可将其分为湿性季节性雨林和干性季节性雨林2种类型。湿性季节性雨林以番龙眼为标志,落叶树在乔木种类和重要值上均低于10%。干性季节性雨林以毛麻楝,轮叶戟为标志,落叶树在种类和重要值上均占10%~30%。本文认为,本区石灰岩山的季节性雨林在性质上与非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相同,尽管二者在群落的区系组成上有所差异。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主要分布于山坡中部,森林高度通常为20~25m,乔木层具有2层结构。根据落叶树种的多寡可将其分为热带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和热带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等2个类型。季节性常绿湿润林高约20m,森林常绿或有少量落叶树种,以多脉桂花,易武栎及尖叶闭花木为标志和优势。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高20~25m,落叶树在乔木种类上占30%~6?  相似文献   

4.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历史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供探讨。结果表明:(1)尽管针对我国热带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群落特征等都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对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分类体系仍存在争议。(2)尽管我国的热带森林都处于季风气候区带内,但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并不只是受季风影响,而是气候带、关键气候因子、地形、土壤反馈和物种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即非典型性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云雾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热带季雨林植被型包含4种植被亚型[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半落叶(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石灰岩(石山)季雨林]。(4)阐明了上述热带森林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在我国各省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未来有必要对人工恢复后的热带森林进行评估和植被类型划分。综上所述,该文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期为今后基于不同地区开展热带森林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华 《广西植物》2019,39(1):62-70
大陆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植被研究情况鲜为人知,至今仍无系统研究资料。该文依据数次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介绍了东南亚植被的研究情况和文献资料以及对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的分类和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大陆东南亚地区在植被分类上包括七个主要的陆生及湿地的森林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风林(季雨林)、干旱刺灌丛/萨王纳植被。其中,针叶林植被型包括温性针叶林和热性针叶林二个植被亚型;针阔混交林包括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二个亚型;热带雨林植被型包括热带低地常绿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地半常绿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及泥炭沼泽森林四个植被亚型。该文还对大陆东南亚地区植被研究历史、植被分类系统、类型特征及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献溥  孙成水 《植物研究》1990,10(1):111-117
在世界热带范围内,石灰岩地区的分布面积并不很大,因此对于热带石灰岩地区森林群落的研究并不很多。Chin See-chung在其研究马来西亚石灰岩植物区系的专著中,曾指出石灰岩森林是马来西亚三大森林类型之一。Whitmore在其远东热带雨林一书中,也对石灰岩地区森林作了简略的论述。中国的热带位于亚洲热带的比缘,我们称之为比热带。这个区域在植物区系区划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区的一部分,大面积石灰岩山地集中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那里还保存有一定面积的原生性森林。由于所在地气候、土壤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中越边植物区系省,原生性森林类型为石灰岩季节性雨林。长期以来,由于过分的采伐已使得森林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恶化,森林更新困难。因此,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管理,大力进行荒山造林,以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分下列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热带珍贵树种——擎天树北移引种抗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才华   《广西植物》1993,(2):193-193
<正> 擎天树(Shorea chinensis)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闻的北热带季雨林地带,在广西,生于海拔250—750米的石灰岩及带钙质的砂页岩山地,是我国典型的热带常绿高大稀有珍贵的龙脑香科植物。自五十和六十年代,我区林业和植物科学研究工作者先后在龙州、都安、巴马、那坡和大新、田阳等地发现了这一野生珍贵树种以来,不少地方都积极进行引种试验,但多局限于北热带季雨林地带内,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引种试验还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9种植被亚型象甲科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巧 《生物多样性》2006,14(1):73-78
2004年3–4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山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温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松林、热性竹林等9种植被亚型中象甲科昆虫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运用震落法采集标本853号,隶属于18亚科52属96种。跳象亚科个体数量最多,隐喙象亚科种类最丰富。季节性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中不仅物种数最丰富,狭适种和稀有种也最多。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及季节性雨林个体数量最丰富,落叶季雨林及半常绿季雨林最贫乏。9种植被亚型中象甲群落极不相似。季节性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云南热带季雨林及其与热带雨林植被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4):463-470
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 对热带季雨林的解释和运用是不一致的, 特别是易于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混淆。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 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之间的一个植被类型。云南的热带季雨林在分布生境、生态外貌特征、植物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构成上, 均与热带雨林有明显区别, 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几大河流开阔河段两岸和河谷盆地, 其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乔木一般仅有1至2层, 上层树种在干季落叶或上层及下层树种在干季都落叶; 在生活型组成上, 季雨林的木质藤本相对较少, 大高位芽植物及地上芽植物很少, 但地面芽植物很丰富, 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也相对丰富; 在叶级和叶型特征上, 季雨林植物的小叶和复叶比例相对较高, 分别占到24%和44%; 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 季雨林的热带分布属合计也占绝对优势, 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相对较高, 约占到总属数的30%,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属的比例也较高, 约占总属数的12%。季雨林的地理成分更为多样性, 起源与发展历史也更复杂和古老。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的植被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由于地形的作用,水热条件差异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地带性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其他为落叶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及灌丛、草原等;沿海岸还有红树林及砂生植被。人工植被中的经济林发达。根据本岛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分布等特点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一致性,在“华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的基础上,将本岛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地带,4个植被区和9个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了植被的改造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2.
广东季雨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雨林是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地区,在干季或多或少,甚至全部落叶的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向热带稀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应归属于经向地带性植被,而非纬度地带性植被。并且,在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也不会有季雨林发育。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榕树+香蒲桃+野苹婆(Ficus microcarpa+Syzygium odoratum+Sterculia lanceolata)群落等类型不是季雨林,而是热带季节雨林,属广义的热带雨林范畴。  相似文献   

13.
岗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它以保护北热带石灰岩山地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保护区位于广西龙州县中北部和宁明县西北部,地处东经106°46′28″~107°04′19″,北纬22°13′56″~22°33′19″。它由三块大小不等的地块自西北-东南向排列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森林植被类型齐全,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蓟马(Thrips)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和优势种群。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蓟马的特点是种类少,种群密度高,分布广;热带山地雨林中的蓟马则种类多,种群密度低并出现热带雨林的特有种,热带常绿季雨林中蓟马的特点介于上述的两者之间;山顶苔藓矮林中蓟马种类少,种群密度低。目前已鉴定的56种蓟马,具有东洋区昆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结合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树木死亡个体的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等。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样地有86.5%的树种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死亡个体占个体总数的14.4%;死亡个体的聚集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小径级个体死亡与周边邻体和环境的关联性较大;竞争是影响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云林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内树木死亡并非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而是树木本身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季风对亚洲热带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洲是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也是热带植物分布距离赤道最远的地区。揭示季风对热带植物迁移与进化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东亚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亚洲地区夏季盛行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季风。历史上,季风盛行的时间与早期被子植物在东南亚群岛、华夏古陆起源的时间大致吻合,季风可能促进了被子植物的快速分化与扩散。季风是热带植物得以向北扩散到我国滇黔桂交界区和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根本原因,并导致了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季雨林、干旱河谷稀树灌丛或草原、海南岛西部滨海稀树草原等特殊植被的形成。亚洲的三大夏季风在高山纵横、大河奔流和石灰岩地貌密布的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一带交汇、叠加,使之成为一些典型热带类群的物种多样与特有种分布中心。这可能是中国-缅甸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季风可能促进热带植物的进一步北迁,增加中国南方植物区系的热带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植被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植被以热带山地雨林为主,在沟谷地形环境中分布着更具雨林特色的块状热带山地沟谷雨林。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山峰处,局部分布有山地苔藓林或山顶矮林。本文通过植被类型的划分、群落分析,讨论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环境条件、外貌结构、种类组成等特点,初步调查记述了长臂猿行为与森林植被的关系。 保护区内仍属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优良的森林环境为长臂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条件,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该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类人猿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研究,不仅对植被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而且对长臂猿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作为植物群落生态学与高级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结合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分类是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或属性对植物群落进行划分,是植被生态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研究内容。热带林由于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物种数量导致了其分类更加困难。本文根据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主分量分析(PCA)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该地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21个样地共分成3组:热带低地雨林(样地9—12)、转化型季雨林(样地1—8)和热带季雨林(样地13—21)。PCA和DCA排序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低地雨林与海拔和凋落物厚度呈正相关,而热带季雨林与坡度和岩石裸露度呈正相关,转化型季雨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PCA和DCA中则有所不同。DCA排序结果同时也表明,转化型季雨林是介于热带低地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间的一种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20.
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猕猴的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跟踪观察法对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的猕猴种群的食性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猕猴主要选择季雨林或次生季雨林为其觅食场所,栖息地植物的地理分布和种类直接影响其食性,猕猴对植物各部位的采食频度随植物生长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