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水黾肠道中分离并筛选到1株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酵母菌株SM3,经初步鉴定为Candida carpophila菌。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菌株产GSH的最佳培养基成分:3%蔗糖为碳源,0.2%(NH4)2SO4为无机氮源,0.8%酵母浸粉为有机氮源,K2SO40.3%,KH2PO40.6%,MgSO40.15%。单因素实验表明其较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5%,培养时间36 h,摇床转速200 r/min,温度32℃,pH 6.0,装液量为20/250 mL。优化后GSH产量可达159.35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05.27%。  相似文献   

2.
解钾微生物是能够在土壤或纯培养条件下,将含钾矿物如长石、云母等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矿物态钾分解,并产生水溶性钾的微生物。利用以钾长石粉为唯一钾源的硅酸盐细菌选择性培养基,采用梯度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对番茄土壤中的钾细菌进行筛选。利用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钾细菌培养液中可溶性钾的含量,筛选高效解钾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GenBank比对,同时利用clustalx和MEGA 4.0等相关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解钾能力最强的菌株K02进行鉴定,初步鉴定该解钾菌为胶质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K02菌株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菌株K02最佳培养基组分以解钾复筛培养基为基础,其碳源、氮源及无机盐以可溶性淀粉1%、酵母膏0.2%、K_2HPO_40.05%为最佳;菌株K02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基装量为50 mL/250 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接菌量为5%,这一结果为解钾菌肥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绍兴鉴湖附近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产阿魏酸酯酶(ferulic acid esterase,FAE)的菌株FD-8,通过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形态对比和ITS/18S rDNA分子生物学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溜曲霉,命名为Aspergillus tamarii FD-8。FD-8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浸提物,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2℃和5.0,最适产酶条件为32℃、pH 6.0,发酵周期为120 h。在最适培养基中、分阶段控制pH培养条件下,FAE比酶活达到231.34 mU/mg。去淀粉麸皮可诱导FAE的合成,在发酵48 h添加20.0 g/L去淀粉麸皮,FAE最高比酶活可达到573.61 mU/mg,比对照提高1.48倍。  相似文献   

4.
付域泽  焦帅  张乃锋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12):5184-5193
【背景】人类和动物消化道内栖息着极其复杂和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群落分布在肠道的不同位置并执行着特定的功能。近年来,产丁酸菌逐渐成为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产丁酸菌主要为产芽孢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对肠道健康有重要意义。【目的】从反刍动物瘤胃中筛选出产丁酸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进一步优化其培养条件,从而提高产丁酸菌的丁酸产量。【方法】以绵羊瘤胃内容物为样品,运用稀释涂布法进行产丁酸菌的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 design试验相结合,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筛选菌株在梭菌增殖培养基(reinforced clostridium medium,RCM)中的最佳产酸培养条件。【结果】经过筛选鉴定得到的菌株为梭菌属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CB),命名为拜氏梭菌R8(CB.R8)。对拜氏梭菌R8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该菌株在接种量为1.22%、温度为38.45℃、pH6.08和培养时间为64.67h的条件下丁酸产量为2.48g/L。【结论】筛选到1株拜氏梭菌R8,该菌能够在RCM培养基中生长并代谢产生丁酸,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酸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卉  刘俊  贺伟 《工业微生物》2008,38(1):49-52
利用马丁-孟加拉红培养基由20份土壤样品和2份植物病叶样品中分离出57株真菌,分别对其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各菌株发酵液抑制莴苣种子发芽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脱落酸产生菌NX-53,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其产酸条件进行了优化,该菌株产脱落酸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如下:葡萄糖25g/L,维生素B11.25mg/L,谷氨酸单钠盐3.0g/L,MgSO4·7H2O 0.2 g/L,KCl 0.5 g/L,CaCO3 5 g/L,KH2PO4 0.8 g/L,FeSO4·7H2O 0.5mg/L, ZnSO4·7H2O 2.5mg/L,CuSO4·5H2O 4mg/L,250mL摇瓶装液量50mL,28℃、150r/min培养7d.优化条件下菌株NX-53的脱落酸产量可达276 mg/L.  相似文献   

6.
麦角固醇产生菌Torullopsis famata优化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2株产麦角固醇的酶母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麦角固醇产量较高的酵母菌(无名球拟酵母Torullopsis famata),并对其产麦角固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角固醇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以蔗糖及复合氨源(黄豆粉+NaNO3)为C、N源,温度28℃,pH5.5,装量250ml三角瓶装20ml,时间96h。麦角固醇的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1.80%,平均产量可达74mg/100ml。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大学食用菌废弃料中分离出7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经过初筛与复筛,筛选到一株絮凝剂高产菌F00,初步确定属曲霉属(Aspergillus),并对其产生絮凝剂的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从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根系分离到的一株真菌进行rDNA ITS序列片段扩增、测序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该真菌的培养条件进行筛选。从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表明该真菌为红木色孔菌(Tinctoporellus epimiltinus)。通过与不同地域的红木色孔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域红木色孔菌菌株的ITS1-5.8S-ITS2序列总长度为488~560 bp, GC总含量为46.72%~48.04%,序列总变异率为4.09%,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和0.005 85,表明红木色孔菌在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设置不同的碳源、氮源、C/N、温度、pH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条件进行筛选,发现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酵母膏,C/N为25∶1,温度为30℃,pH值为7.0,培养基为PDA或松针培养基。本研究结果可为正确理解红木色孔菌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为该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培养条件,提高菌体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NaCl浓度0.75%、温度35℃、pH6.5时菌体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菌体产量,为后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慧  曹曦  王鑫彤  张菲  王乐  郭雷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0):2475-2481
【背景】目前,海水养殖业中主要利用抗生素来防治哈维氏弧菌等病原菌,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或滥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既环保又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海水产品共生微生物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并确定其合成抗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方法】利用沙氏和2216E培养基,以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海水养殖动物中分离真菌和细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微生物发酵液抗水产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活性;通过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筛选发酵培养基的种类及盐度确定培养条件。【结果】从海蚌、白虾、海蛎子等9种样品中分离出微生物52株,其中真菌30株、细菌22株;筛选得到2株具有抗哈维氏弧菌活性的真菌菌株;其中一株活性菌株HLZ-3被鉴定为塔宾曲霉;菌株HLZ-3合成抗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为4%NaCl的大米培养基,28°C静置培养2周。【结论】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菌株HLZ-3所产抗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木聚糖广泛存在于木质纤维类生物质中,是世界上含量最丰富的半纤维素,利用产酶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进行发酵处理是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化和能源化的有效手段。【目的】通过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酶学特性分析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开发多纤维农林废弃物生产新型多元化饲料添加剂的材料。【方法】利用青藏高原土壤筛选产木聚糖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区域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C70种属,对其所产酶的酶学特性及该菌的生长规律和产酶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菌株XC70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菌株XC70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5.0,70°C,温度低于50°C时稳定性较好,具备一定的耐酸性,Na+和K+对木聚糖酶活力具有促进作用(P0.05),在发酵54 h后菌体量和上清液酶活力大小均达到高峰。经过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后确定了该菌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蛋白胨7 g/L,玉米秸秆50 g/L,KCl 4 g/L,培养基初始pH 4.0,28°C,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2%。在此发酵条件下,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 489.33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3倍多。【结论】从青藏高原土壤中筛选获得的菌株XC70具有一定的产木聚糖酶能力,其所产生的酸性木聚糖酶可用于降解多纤维物质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6S rDNA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实验室前期从油污土壤中分离的产表面活性剂菌株1098-3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过单因子实验初步确定了其产生表面活性剂的最适条件:37℃,初始pH7.0,转速200 r/min,培养基配比为可溶性淀粉2.5%,胰蛋白胨1.5%,氯化钠0.3%,磷酸二氢钾0.5%,氯化钙0.004%,硫酸铵0.6%,硫酸镁0.07%,酵母粉0.06%,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20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表面张力由69.3 mN/m降至34.3mN/m,此时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相对浓度(RBC)为500.  相似文献   

13.
固态下酵母自溶可以有效促进菌体内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提高酵母类产品的品质。通过优化自溶温度、自溶时间及自溶促进剂锌离子浓度以获得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对固态发酵物料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α-氨基氮含量和A260/A280等指标的分析来确定固态酵母自溶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自溶温度40 ℃、50 ℃、55 ℃;作用时间12、18、24 h;锌离子添加浓度2、4、8 mg/kg设置L9(33)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固态酵母自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自溶温度55 ℃、作用时间18 h、锌离子浓度2 mg/kg,此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9.31 mg/g、游离氨基酸14.36 mg/g、α-氨基氮10.16 μg/g、A260/A280为1.73。经工艺优化后,可显著提高酵母自溶产物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α-氨基氮的含量,从而明显提高了复合菌培养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苯胺类化合物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生物法处理苯胺类废水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长期受苯胺类化合物污染的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一株能高效降解苯胺的菌株,优化其培养基及降解条件,为苯胺生物修复提供菌株与基因资源。【方法】采用平板法从富集驯化的菌株中筛选出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种,利用单因素筛选实验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结果】筛选到一株苯胺降解菌BA-6,经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BA-6对初始浓度为600mg/L苯胺的日降解率可达98%以上。其高效降解的温度范围是30–37℃,pH范围是6.5–7.5。底物利用实验表明,菌株BA-6具有降解多种苯胺类化合物的能力。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获得一种发酵培养基,活菌量高达3.06×1010CFU/mL。【结论】苯胺降解菌BA-6对苯胺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和环境调节能力,在修复苯胺类化合物的生态污染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产酸茵株50株,从中筛选出一株产广谱乳酸菌素菌株,经鉴定是植物乳杆菌。实验对该菌株产乳酸菌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为:牛肉膏2%,酵母粉0.75%,蔗糖2.5%,柠檬酸三铵0.2%,乙酸钠0.5%,K_2HPO_40.4%,MgSO_4·7H_2O 0.058%,MnSO_4·4H_2O 0.025%;最佳发酵条件为:35℃,初始pH值6.0,添加2%的吐温80。在此条件下,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可达3.15 cm。  相似文献   

16.
[背景]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在淀粉制糖、白酒、黄酒、啤酒和食醋等食品发酵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目的]从高温酒曲中筛选获得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属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产淀粉酶发酵条件优化,为发酵过程提供优良的淀粉酶资源.[方法]取高温酒曲,经过富集培养和可溶性淀粉平板筛选培养基初筛,摇瓶复筛得到高产淀粉酶的菌株;通过菌...  相似文献   

17.
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402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株进行初筛、复筛,筛选到一株生物量较高的二倍体菌株ZY-46(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一株铁富集量较高的二倍体菌株ZY-173(Saccharomyces kluyveri)。然后以它们为出发菌,分别进行单倍体分离、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一株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融合菌株ZYF-15。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融合菌株生物量可达11.2g/L,细胞铁含量达24.5mg/g干细胞,细胞总铁含量分别比原始亲株ZY-46和ZY-173提高了2.6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优化种子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使谷氨酰胺转胺酵产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确定种龄为20-24h,接种量8%左右。发酵培养基含淀粉15g/L、葡萄糖15g/L、蛋白胨25g/L、酵母膏3g/L、无水硫酸镁2g/L、磷酸氢二2g/L,无水磷酸二氢钾2g/L,24-28h添加质量浓度为0.5%的硫酸铵,在10L发酵罐实验中,验证了溶解氧对MTG合成至关重要,确定较适宜通气量1:1.25vvm,搅拌转速300mr/min,最高产酶单位最终稳定在3.2u/mL,放罐时间在44-46h左右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徐静  吴少杰  阎斌伦  魏威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711-1719
【目的】从连云港高公岛沿岸海底泥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黑色素的海洋放线菌。【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HT-18所产的色素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菌株HT-18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单因素对产色素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HT-18所产色素为黑色素。鉴定该菌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最佳产色素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为70/250 mL,温度31°C,发酵时间为3 d。【结论】海洋链霉菌HT-18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产黑色素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土霉素残留对蔬菜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和代谢产物动力学的影响,为评估抗生素残留对蔬菜发酵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霉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挥发性成分和高通量技术测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蔬菜自然发酵过程中,土霉素残留从4.00 mg/L下降到2.53 mg/L;不含抗生素残留的蔬菜发酵含有同型和异型乳酸发酵,而土霉素残留的蔬菜发酵仅含有同型乳酸发酵;同时,其特征微生物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转变为Lactobacillus paratarrginis、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Lactobacillus kisonensis;土霉素残留明显影响了乳酸、柠檬酸、乙酸、香茅醇、3-辛醇、异硫氰酸烯丙酯、乙酸香叶酯、乙烯基硬脂醚和异硫氰酸苯乙酯等代谢产物的含量。【结论】土霉素残留影响了蔬菜乳酸发酵的类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因此应将抗生素残留纳入发酵蔬菜原料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