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n=6)处理组、假手术+姜黄素(n=6)处理组、胆管结扎(BDL)处理组(n=10)、BDL+姜黄素处理组(n=10),BDL+姜黄素+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n=10)。BDL手术7 d后,假手术+姜黄素组、BDL+姜黄素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腹腔注射;BDL+姜黄素+ZnPP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以及nPP(50 μmol/ kg)腹腔注射;对于假手术组和BDL组,小鼠每天一次腹膜内注射等体积的盐水。整个给药过程持续7 d。小鼠BDL14 d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肝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小鼠肝脏胆囊肿大,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天狼星红染色及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肝脏出现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BDL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胶原蛋白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改善,同时,补充姜黄素后HO-1表达升高(P<0.05);对姜黄素治疗组给予HO-1活性抑制剂ZnPP发现,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BDL所致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姜黄素调节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Sirt1活化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及TGF-β1/CTGF信号通路的影响。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UUO+SRT1720(Sirt1活化剂)组(SRT1720)。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面积;分别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Sirt1及纤维化相关因子Col1、α-SMA、TIMP-1、PAI-1蛋白质和m RNA表达水平;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同时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变化;检测SOD、MDA、GPx、GSH水平以示氧化应激变化。与Sham组相比,UUO组显示肾间质纤维化病变面积显著升高(P0.01);Sirt1水平及活性显著下降;TGF-β1/CTGF水平、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及凋亡水平显著上升;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P0.01)。SRT1720干预能够显著降低UUO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面积(P0.05),同时改善TGF-β1/CTGF水平、纤维化相关因子及凋亡水平(P0.01),显著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水平(P0.01)。以上说明,Sirt1活化剂SRT1720能显著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水平,该作用可能是通过TGF-β1/CTGF信号通路的抑制和氧化应激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朝晖  付平  周莉  唐万欣  柳飞  李静 《四川动物》2006,25(3):632-634
观察5/6肾切除大鼠模型中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证明5/6肾切除可制作理想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5/6肾切除组。随机选取各组中的10只大鼠分别于5/6肾切除术后30、60和90天处死,收集血清与肾组织供生化及病理分析。结果:①5/6肾切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残肾的肾重/体重逐渐增加,到术后90天时,几乎接近假手术组大鼠左肾肾重/体重。③5/6肾切除后,残肾肾小球面积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体积增加,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IS)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肾切除组肾间质和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增加。⑤肾小球面积、GSI、α-SMA表达与血肌酐、蛋白尿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5/6肾切除可以建立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对小鼠肾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UUO组,n=5)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CDT组,n=4);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制备肾间质纤维化模型,CDT组给予羟苯磺酸钙灌胃、Sham组和UUO组给予双蒸水灌胃;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14 d小鼠术侧肾脏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小鼠术后14 d术侧肾脏肾发生显著肾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强(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Sham组:1.00000,UUO组:114.92289,P0.0001)。与UUO组比较,CDT组小鼠术后14 d术侧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弱(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UUO组:114.92289,CDT组:45.33516,P0.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小鼠肾间质Ⅰ型胶原表达从而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6.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慢性肾脏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发展的终末途径,CKD和CRF的治疗效果与肾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探究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了解CKD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目前认为,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效应细胞的激活和局部缺血、缺氧等因素影响各种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肾实质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进展至慢性和终末期肾脏疾病。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核基因转录失调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TGF-β、Wnt、Notch和Hedgehog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肾纤维化的主要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独立或交互作用来调节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就以上信号通路如何响应肾脏损伤进而调节肾纤维化进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52例CK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52例CKD患者中,其中27例为CRF血液透析患者;25例肾功能正常CKD患者。结果:CKD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5.42±61.95)(P<0.01);肾功能正常CKD组和CKD-CRF组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RF组sICAM-1水平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CKD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84.80±19.61/164.08±70.66/54.61±5.48)(P<0.01)。结论:sICAM-1水平在慢性肾脏病中明显升高,CRF组病人sICAM-1水平低于CKD肾功能正常患者,提示透析过程中可能有sICAM溢出,吸附并丢失入透析液中(1),或可能是肾纤维化为主的病变使sICAM-1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i R-200c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和TGF-β1/Smad3通路的影响。方法 45只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UUO组、UUO组、UUO+agomi R-200c组,每组15只。假UUO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UUO组和UUO+agomi R-200c组通过结扎左侧输尿管建立的肾纤维化模型,手术后第1、7、14d两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agomir-200c尾静脉注射。第21d后处死全部小鼠,取血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取小鼠梗阻侧肾脏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肾组织mi R-200c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3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mi R-200c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Scr、BUN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评分升高,肾胶原容积分数(c VF)增加,肾组织中TGF-β1、Smad3及α-SMA水平明显升高。与UUO组比较,UUO+agomi R-200c组小鼠肾组织mi R-200c的表达明显增高,血清Scr、BUN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评分下降,肾胶原容积分数减少,肾组织中TGF-β1、Smad3及α-SM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上调mi R-200c能够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减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小管损伤指标和间质纤维化程度随顺铂造模剂量的改变,为研究从AKI到CKD进展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顺铂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按5、7、10 mg/kg顺铂腹腔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构建模型。处死小鼠后,留取标本进行相关检测。检测血浆肌酐和24 h尿蛋白排泌量来评估小鼠肾功能;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尿液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以评估肾小管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CD3阳性T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以评估肾脏纤维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注射顺铂浓度的升高,小鼠肾脏损伤越明显,其中10 mg/kg顺铂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顺铂高剂量组小鼠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浆肌酐浓度和24 h尿蛋白排泌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显著,肾组织KIM-1表达显著上升(P0.05),尿NAG水平升高;肾组织浸润的CD3阳性T细胞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增多;肾组织天狼星红染色阳性胶原纤维区域显著增多(P0.001),胶原I和α-SMA表达也明显增多(P0.01),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结论反复注射4周10 mg/kg顺铂可诱导小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可为研究AKI向CKD的转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mg/kg/d),大剂量治疗组(160mg/kg/d)。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以STI57180、160mg/Kg灌胃。分别于术后第8,11d分别处死各组小鼠6只。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定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左肾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均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治疗组α-SMA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显著减轻UUO小鼠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下调α-SMA和PCNA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和鉴定由溴化乙锭(EB)诱导的无线粒体DNA(mtDNA)宫颈癌ρ~0HeLa细胞系,探讨mtDNA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含50ng/ml溴化乙锭、100μg/ml丙酮酸钠和50μg/ml尿嘧啶核苷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HeLa细胞。低剂量EB连续诱导60d后,采用营养缺陷鉴定、PCR和WesternBlot鉴定无mtDNA的ρ~0HeLa细胞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ρ~0HeLa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测定ρ~0HeLa细胞增殖曲线。[结果]经溴化乙锭诱导60d,可以培养出具有尿嘧啶核苷依赖性的无mtDNA宫颈癌HeLa细胞系。普通PCR和qPCR结果均显示,低剂量EB诱导60d的ρ~0HeLa细胞中mtDNA完全缺失。WesternBlot结果显示,HeLa细胞中能表达核编码的NDUFA9蛋白,也能表达线粒体编码MT-ND1蛋白。而ρ~0HeLa细胞中已无MT-ND1蛋白表达,但核编码的NDUFA9蛋白能够正常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ρ~0HeLa细胞内部分出现空泡改变,线粒体嵴被破坏。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ρ~0HeLa细胞系生长速度显著低于正常HeLa细胞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mtDNA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建立,为后续研究mtDNA突变和线粒体功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对高脂饮食大鼠胰腺组织炎症状态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the normal diet group as the control,NC组,n=10)和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group,HFD组,n=20)。喂养16周,当两组大鼠体重出现显著差异后,将HFD组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单纯高脂组(high-fat diet group,HFD组,n=10)和EGCG干预组(HFD+0.32% EGCG,EGCG组,n=10);干预16周。留取血清及胰腺组织,检测每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岛中CD68^+巨噬细胞数目及TNF-α表达;应用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CD68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HFD组大鼠体重、FFAs和FINS水平与HOMA-IR指数均明显升高,胰岛中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胰腺CD68水平及TLR4、TRAF6、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表达明显上升;EGCG干预的HFD大鼠体重、FFAs和FINS水平、HOMA-IR指数、胰岛巨噬细胞浸润、胰腺CD68水平、胰腺TNF-α和IL-6表达的升高不如HFD大鼠明显,与NC大鼠接近;三组大鼠FBG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GCG干预的HFD大鼠TLR4表达水平较HFD组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EGCG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胰岛中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TNF-a及IL-6表达的上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该作用并非通过TLR4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对卵巢癌的标准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卡铂和紫杉醇的联合化疗。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的细胞增殖、侵袭、细胞周期进展、血管生成及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卵巢癌中最常发生改变的细胞内途径。本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在卵巢癌增殖和进展中的影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治疗应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足底电击建立大鼠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和优势。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足底电击(FSS)组和避水应激(WAS)组。NC组每天放入模拟应激箱中1 h不予刺激;FSS组每天置于电击箱中1 h,给予电击刺激,刺激电压为40 V,刺激频率为20次/min,每次1 s,共5 min;WAS组每天给予1 h避水应激;造模期为10 d。观察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和排便情况,用腹壁回缩反射(AWR)检测内脏敏感性,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F、ACTH、CORT、5-HT浓度和结肠组织5-HT浓度。结果 (1) FSS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明显高于WAS组和NC组(P<0.05),结肠黏膜无明显病理性损伤。(2) FSS组大鼠血清CRF、ACTH、CORT、5-HT浓度和结肠组织5-HT浓度均较WAS组和NC组明显升高(P<0.05)。(3) FSS组大鼠排便量明显高于WAS组和NC组(P<0.05),其粪便含水量明显高于NC组(P<0.05),而且其大鼠排便量和粪便含水量数值稳定。结论足底电击造模法可建立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且优于避水应激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肥胖大鼠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炎症通路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16周后,将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HFD组与EGCG组继续喂养16周,检测相关代谢指标,测定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并进行油红染色评估肝脂质聚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肝脏中TLR4和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mRNA水平;蛋白质印记检测其肝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EGCG明显降低大鼠肝脏甘油三酯浓度及脂质聚集、TLR4和TRAF6 mRNA水平,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论EGCG抑制肥胖大鼠肝组织中TLR4通路以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谱系障碍(austim spectrum disorder,ASD)近来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动物模型出发探索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必然趋势。国内对本病的认识及动物模型研究相对滞后,国际上ASD动物模型可大概分为基因遗传模型、特发性动物模型及调控环境因素动物模型三大类,其中基因遗传模型较多,但研究针对性过强;特发性模型中的BTBR模型及调控环境因素模型中的丙戊酸诱导模型能够较好地呈现ASD典型临床症状及部分病理学特征,为当前主要应用模型。ASD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符合结构有效性、表面有效性、预测有效性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硕士研究生通过参与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可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建立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提高综合能力,从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积极弥补。硕士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提升其综合素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通过巨噬细胞在肺气肿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小鼠分别烟雾暴露8、16、24周建立肺气肿模型,有创小鼠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参数;收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共染,分析肺泡结构破坏、β2m表达及其靶细胞情况。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人重组β2m刺激48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模型组小鼠肺泡腔明显扩大,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肺泡弦长(mean linear intercept, Lm)和肺泡破坏指数(destructive index, DI)均明显增加(P<0.05);BALF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巨噬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共染显示肺气肿组小鼠肺组织β2m表达上调(P<0.05),且可与巨噬细胞共定位。体外用人重组β2m刺激THP-1巨噬细胞可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6、IL-8的产生(P<0.05)。结论上述数据表明β2m可能通过上调巨噬细胞炎症因子产生从而参与肺气肿的发病过程。研究为未来肺气肿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老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TC)皮肤症状的观察和鉴定,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皮肤型狼疮的小鼠模型。方法观察TC小鼠出现皮肤症状的年龄,对比同龄小鼠与C57BL/6小鼠的皮肤症状,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及抗ANA抗体,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病理学症状。结果 2/3的TC小鼠出现毛发脱失、皮肤溃烂等症状,其病变最早发生于40周龄,皮肤病变的狼疮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和抗ANA抗体滴度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狼疮小鼠角质层缺失,上皮层连续性中断,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狼疮小鼠在40周后会出现皮肤病变,显示该小鼠可作为一种研究慢性皮肤型狼疮的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20.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肿瘤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LncRNA在人类肿瘤研究方面的功能更加显著。基因间LncRNA(LincRNA)-重编码调控因子(ROR)作为一种新型LncRNA,其作用机制在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报道。我们就LincRNA-ROR在肿瘤中的相关调控机制以及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以便对其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