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与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我们在福建省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开展棘胸蛙人工养殖研究过程中多次野外调查结合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对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从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天敌等三方面作一补充报道,并着重从准备工作、饲养管理工作和繁殖管理工作等三方面,介绍我们养殖棘胸蛙获得初步成功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养殖     
棘胸蛙(RanaSpinosaDaviel)又名石林鸡、棘蛙、石鸡、坑蛙、山鸡、石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分布在我国四川、贵州、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多生活在海拔150~1000m,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覆...  相似文献   

4.
人工驯养棘胸蛙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历时三年人工驯养棘胸蛙的繁殖研究中发现,静水或水势平缓的水域内,棘胸蛙不能繁殖;营养不良、环境噪杂对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有很大抑制作用。促进棘胸蝗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繁殖,必须提供流水及流水直接冲击到的浅水层产卵附着物;保证繁殖亲蛙充足的营养及足够的活动空间;保持繁殖场所安静荫凉和隐蔽。  相似文献   

5.
棘胸蛙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饲养要求,并报道其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棘胸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25.15±0.22℃恒温条件下观察了棘胸蛙的正常胚胎发育。根据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生理特征及胚胎行为的出现,将棘胸蛙的胚胎发育划分为27期,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约234h.胚胎发育期间的总积温(总热量)为5887℃。卵的受精期1.5h。卵裂期历时29h33min,原肠形成期历时16h42min,器官形成期共历时186h86min。  相似文献   

7.
1988—1989年利用雄蛙活体取精、雌蛙活体挤卵的试验,对棘胸蛙卵子实行人工授精37次,成功率达100%。卵子受精率和孵化率达90%以上。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杀蛙取精方法,而且探索了棘胸蛙人工授精及受卵的孵化技术。通过试验得知,秋后对棘胸蛙注射蛙脑垂体液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的效果是极差的,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六盘水境内的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与棘腹蛙P.boulengeri的肝、肠、胃、肺等4种组织中的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两种蛙酯酶同工酶共有10条带,其中双团棘胸蛙EST同工酶有9条带,棘腹蛙EST同工酶有7条带,两种蛙EST同工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同种蛙不同组织的酯酶(EST)同工酶迁移率、表达强度也不同.双团棘胸蛙酯酶同工酶酶谱较棘腹蛙的复杂.  相似文献   

9.
有关棘胸蛙(Ranaspinosa)蝌蚪的饲养方法,邓春华(1987)、杨伟国(1990)分别作为扼要介绍,而对于提高蝌蚪成活率的研究尚无报道,本文将综合我们的试验方法、结果以及由此而得出的提高棘胸蛙蝌蚪成活率的方法。一、试验方法 (一)蝌蚪来源 1、野外捕捞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蝌蚪。 2、野外捕捞卵进行人工孵化获得的蝌蚪。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系利用pH6.4以下弱酸性泉水、无氯自来水及不同浓度的NaCl液稀释棘胸蛙精液,观察精子的活动力。实验证明,泉水和无氯自来水可保持精子良好的活力,并持续7个小时,是良好的稀释液。精子在NaCl溶液中活力差,与溶液浓度呈反相关,棘胸蛙的人工授精不宜在该溶液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虎纹蛙、黑斑蛙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知渊  来雅萍  陈文静 《四川动物》2005,24(1):5-8,F004
应用Giemsa染色法对棘胸蛙、虎纹蛙和黑斑蛙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各形态参数测定,并对各类细胞作了图示和描述。结果表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例有一定属和种的特征,并与其生长环境和进化地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棘胸蛙繁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棘胸蛙繁育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棘胸蛙有不滴水不产卵的习性,通过营造滴水环境可以诱导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60粒;另外,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使棘胸蛙卵的孵化率和蝌蚪的变态率达96.1%和96.8%.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双团棘胸蛙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勇  叶辉 《动物学研究》2009,30(6):662-670
对云南省84个县(市)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地理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历史记录与本次调查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了云南双团棘胸蛙地理分布图。结果表明,双团棘胸蛙在云南广泛分布于迪庆州以外的15个州(市)71个县(市),分布海拔为1 400~2 600 m,年平均气温为11.54~18.50℃。根据双团棘胸蛙分布受海拔和年平均气温限制的特点,采用DIVA-GIS 5.2软件,得到云南省双团棘胸蛙可能分布区图。该图可以预测双团棘胸蛙在云南的潜在地理分布,为在云南对该物种的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宝根  叶容晖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2008,28(12):6371-6378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呜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呜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呜叫行为在06:00—07:00,13:oo~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6月研究了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输卵管繁殖期间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棘胸蛙输卵管结构町分为粘膜上皮层、固有层、浆膜层.产卵前,输卵管管壁最厚,固有层中的单管状腺充满胶质;产卵后,输卵管管壁变薄,固有层腺体细胞缩小,粘膜层在产卵时比产卵前明显增厚;产卵前和产卵后浆膜层无明显变化,产卵时厚度明显变薄.本研究为探讨棘胸蛙的分类学地位和棘胸蛙的人工繁殖性能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条件下,棘胸蛙蝌蚪的浮头病,幼蛙料皮病,成蛙白的发病率高达85%以上。本文系对致病因子进行调查、检测、系统研究的结果研究。分析结果:病害发生是由多因子相互构成的。在人工条件下水温升高到25℃以上,水体溶氧量(DO)低于4.9mg/L,水体存在硫化氢(H2S)气体,水质受病源菌、寄生虫、化学物质污染等是构成致病主因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各因子得到改善与协调,达到接近野生蛙栖息环境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虞鹏程 《四川动物》2000,19(3):163-164
叙述了赣东北山区越冬后的棘胸蛙蝌蚪栖息地生物因子,为棘胸蛙人工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按活蛙取精进行人工授精的要求,利用蛙脑垂体液,绒毛膜促进腺激素,肾上腺素分别注射雄棘胸蛙,对促使其排精的作用了对比观察。结果说明,蛙脑垂体液有明显地促使雄排出优质精液的作用,奏效快,持续时间长,实用价值很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均不理想,不宜用于棘胸蛙的人工排精。  相似文献   

19.
棘胸蛙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endocrine cell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aa spinosa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treptavidin-peroxidase method) using eight gut hormone antisera.The 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duodenum,fewer in the oesophagus,stomachus cardiacus and rectum.The gastrin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The somatostatin immunoreactive cells occured mainly in the stomach,frequent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The pancreatic polypeptide immunoreaetive cells were found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stomachus cardiacus,and rarely in the rectum.No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ntisera to glucagon,substance P,growth hormone and calcitonin,but there were glucagon and substance P mucosal nerve plexus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and both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Acta Zoologica Sinica 49(6):858-864,2003].  相似文献   

20.
采集了云南宁蒗和四川盐源县交界泸沽湖的刘氏棘蛙Paa liui地模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与形态上相似的双团棘胸蛙P. yunnanensis、多疣棘蛙P.verrucospinosa、察隅棘蛙P. chayuensis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刘氏棘蛙作为一个独立物种不存在,分布于泸沽湖的刘氏棘蛙为双团棘胸蛙的一个地理居群,应作为双团棘胸蛙的同物异名进行归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