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全球温带地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是中国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苹果、梨等水果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及威胁。为详细了解苹果蠹蛾的产卵特性,从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作者于2006年在甘肃省山丹县梨果园中对树冠不同高度与朝向的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于2010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对梨树果枝上不同部位的产卵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冠2.5m以上的蛀果率显著高于2.5m以下的蛀果率,树冠东面的蛀果率最高,南面的蛀果率最低;2)在整个果园中,靠近北侧的果树上果实受害程度要高于南侧果树上的果实受害程度,整个果园中蛀果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3)叶片上的卵数最多,占总卵数的73.1%,果实上的卵数次之,占总卵数的14.6%,枝条上的卵数最少,占总卵数的12.2%;4)在产卵的叶片上,卵主要产在叶背面,叶片背面卵量是叶正面的6.65倍。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开展化学防治或颗粒体病毒防治时,应注意充分喷施果树上层树冠,且在对果实进行处理的同时,叶片和枝条也需要充分喷药。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成虫种群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性诱捕器调查了棉铃虫越冬代至 3代棉铃虫成虫种群的种群密度 ,而后用 4种地统计模型拟合其种群的空间结构 ,并分析它们的空间关系 ,其结果如下 :( 1 )越冬代种群在全方位、90°及 1 3 5°方向上空间模型均为线型 ;在 0°及 4 5°方向上分别为球型和指数型 ,模型的参数表明越冬代成虫的空间相关距离为 6.0 1~ 8.0 1空间单位 (单位为 1 0 0 m,下同 ) ,异质系数为 54.60~ 83 .50 ,空间依赖度为 1 50 .0 0~ 1 80 .60。 ( 2 )一代种群在全方位、0°、4 5°、90°及 1 3 5°方向上的空间模型分别为线型、球型、线型、球型和球型 ;模型的种群参数表明一代成虫的空间异质系数是 53 6.0 0~ 588.1 0 ,相关距离为1 6.0 2~ 1 9.0 7空间单位 ,空间取样方差约是 2 60 0。 ( 3 )二代成虫在全方位、0°和 4 5°方向的空间模型均为指数型 ,在 90°及1 3 5°方向的模型均为球型 ;模型的参数表明二代成虫的空间异质系数为 5.56~ 2 5.93 ,空间取样方差是 53 .4 9~ 64 .96,相关距离为 4 .54~ 5.3 3空间单位。 ( 4)三代种群在全方位、0°、4 5°、90°及 1 3 5°方向的模型分别为指数型、球型、指数型、线型和指数型 ,模型的参数表明三代成虫的空间异质系数为 2 91 .93~ 4 93 .67,空间取样方差为 1 1 99.53~ 2  相似文献   

3.
1.羽化 成虫羽化自18时开始,19时较多,20时达到高峰。以江西而言,越冬代自5月8—24 日羽化,5月15日左右为盛期;第一代羽化7月17日—8月3日,7月25日左右为盛期;第二代9月18—30日,23日左右为盛期。  相似文献   

4.
小地老虎成虫的飞翔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昆虫飞翔测试仪等装置,对小地老虎Adgrotis ypsilon(Rottemberg)成虫的飞翔活动及飞翔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种蛾类具有较强的远距离飞行能力;蛾龄与飞翔能力关系密切,7—9日龄蛾飞翔力最强,静风下其累计飞翔时间为34—65小时,累计飞行距离为550—1003公里,全程平均飞行速度为3.5—4.3米/秒;成虫具有明显的昼夜飞翔活动节律,前半夜19:15—22时与后半夜1—5时飞翔活动最为频繁;适宜飞翔的温度为10—30℃,19℃附近为最适飞翔温度;起飞的临界低温约6℃,停飞的临界高温约38℃;光照强度0.41x时飞翔活动开始显著下降,2.01x时则完全抑制飞翔活动;顺风飞翔时,飞翔速度随风速增加而下降,可逆风飞翔的最大风速为4.6米╱秒;幼虫期营养不良或成虫期无补充营养,其飞翔力明显减弱;从成虫阶段营养状况来看,羽化后的前3天是影响飞翔能力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正> 豆象科(Bruchidae)目前已记述有1,400余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就有50种之多,广泛地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地区以及中美和南美等地。我国已记载的重要种类就有10余种,其中蚕豆象、豌豆象和绿豆象等已遍布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严重地影响着豆类的生产和贮藏。今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些种将还会传入。据此,我们务必百倍警惕严防危险种的传入、蔓延和一般性种的检查处理工作。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应对它们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栗山天牛成虫的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成虫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交配、产卵、爬行和飞翔等行为的昼夜节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其取食的高峰期是在晚上18时至20时;交配高峰期为17时至22时;产卵和爬行的高峰期均为19时至22时;飞翔的高峰期为19时至21时.提出了昆虫活跃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成虫的行为习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成虫习性观察表明 ,茶毛虫成虫羽化集中在下午1 4∶0 0~ 1 7∶0 0 ,雌雄蛾比率为 1∶1 40 ,且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1 48d ;羽化的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5 85和 5 1 2d ;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有 2个高峰 ,第一个是傍晚时分 ( 1 6∶0 0~ 2 0∶0 0 ) ,第二个是凌晨0∶0 0~ 4∶0 0 ;雌蛾怀卵量平均为 1 84 69粒至 1 96 47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成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卵巢发育与种群动态和迁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空探照灯诱集草地螟成虫并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结果】研究区域存在草地螟成虫数量突增突减现象; 2015年发生量比2016年多,2015年草地螟8月30日消失,2016年草地螟8月22日消失。2015和2016年草地螟成虫夜间在第2时段(00:10-01:50)、第3时段(01:50-03:30)出现次数多。2015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65. 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7月下旬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此时69. 1%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71. 2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Ⅳ级。2015和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雌蛾中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Ⅲ和Ⅳ级卵巢的比例仍然最高。【结论】2015和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属于外地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形成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9.
注:按近代昆虫分目,直翅目应包括四个目,直翅目、螳螂目、竹节虫目和(虫非)蠊目。可按照以下特征区分:直翅目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挖掘足。螳螂目Mantodea:头部三角形;前胸细长;前足为捕捉足。竹节虫目Phasmida:前胸短;体细长似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atus 成虫及越冬幼虫体型大小的差异,探讨该虫越冬后成虫体型大小和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关系及原因。【方法】于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浙江富阳野外诱捕松墨天牛,通过测量野外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体长、体宽,确定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的差异;松墨天牛越冬幼虫的采集和称重测量明确越冬幼虫的组成和体重大小差异;进而通过对越冬幼虫单头跟踪饲养至化蛹、羽化,确定越冬幼虫体重大小与发育所得蛹和成虫大小的关系,阐明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的原因。【结果】浙江富阳野外诱捕发现,松墨天牛的活动期间很长,从5月中旬到10月初一直能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高峰期在6和7月份。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型差异很大,雌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20.59±0.19和6.59±0.06 mm;雄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19.90±0.26 和6.44±0.08 mm; 雌虫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雄虫,但二者体宽没有显著差异;并且雌雄成虫体长和体宽呈显著正相关。越冬幼虫的头宽测定表明头宽的变化很大,最小为2.20 mm,最大为4.24 mm,经比对越冬幼虫由4龄和5龄幼虫组成;幼虫体重差异大,平均体重为304.2 mg, 介于71.6~858.0 mg之间,其中5龄越冬幼虫显著重于4龄越冬幼虫。进一步将越冬幼虫单管饲养跟踪研究发现,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决定蛹和羽化后的成虫的大小,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由4龄越冬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显著轻于由5龄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结论】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很大,这与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相关;越冬幼虫的体重大小决定了其化蛹后的蛹重和羽化后成虫的体型和体重的大小;造成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松墨天牛成虫扬飞周期长导致的产卵期长而使得天牛发育进度不一致以及寄主不同部位营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双斑截尾寄蝇成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霞  张蕾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8,51(12):1313-1319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 (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和其他鳞翅类昆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但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知之甚少。为了揭示双斑截尾寄蝇的生物学特性,在22℃,光周期16L∶8D的室内条件下对成虫羽化时期,交配持续时间,产卵量和寿命及其与补充营养的关系等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 双斑截尾寄蝇主要在08: 00-10: 00和14: 00-16: 00羽化。雄蝇比雌蝇早羽化1 d,雌蝇羽化后可立即进行交配,但雄蝇羽化1 d后才可交配; 交配持续时间为10~54 min,但多数为20~30 min; 平均产卵量为154.1粒,雌蝇平均寿命26.6 d,雄蝇为10.2 d,雌雄寿命差异显著。取食10%蜂蜜水的平均产卵前期为3.8 d,平均产卵历期为15.4 d; 而且取食10%蔗糖水、葡萄糖水或蜂蜜水之间的成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取食清水或纯饥饿空白对照的;同时,取食补充营养的雌蝇寿命均显著高于取食清水或空白对照的,但雄蝇的寿命则不受补充营养的影响。取食补充营养的雌蝇寿命与产卵量为正相关,即雌蝇的寿命越长,产卵量越大。最后,就这些结果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大帛斑蝶成虫行为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翻艳  李承哲  陈晓鸣  周成理 《生态学报》2015,35(23):7642-7649
在网室内跟踪观察了大帛斑蝶Idea leuconoe成虫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适于大帛斑蝶羽化的温度为≥23℃,羽化主要集中在8:00—9:00,羽化当天蝴蝶极少飞行。羽化第2天开始飞行和觅食,飞行活动最早于7:30便开始有活动,最晚于18:40停止活动,阴天则会推迟开始活动时间,提前结束活动时间。雌蝶日飞行有一个高峰期,在10:00—12:00时段内最活跃,雄蝶则在10:00—12:00和14:00—16:00有2个活跃高峰期。羽化后至产卵前的8d中,大帛斑蝶雌蝶总的飞行次数、时间分别为146次和186.23 min,平均每天飞行次数为18次,飞行时间为23.28 min,单次平均飞行时间为1.28 min;雄蝶总的飞行次数、时间分别为131次和114.43 min,平均每天飞行次数16次,飞行时间为14.30 min,单次平均飞行时间为0.87 min。飞行次数和飞行时间在雌雄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雌、雄虫每天飞行规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蝴蝶种群的飞行次数与飞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飞行次数和单次飞行时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羽化后至产卵前大帛斑蝶雌蝶访花53次,占飞行次数的36.30%;访花时间258.87 min,超过飞行时间139.01%;平均每天访花7次,占飞行次数的38.89%;访花时间32.36 min,单次访花时间4.88 min。雄蝶访花40次,占飞行次数的30.53%;访花时间344.41 min,超过飞行时间300.98%;平均每天访花5次,占飞行次数的31.25%;访花时间43.05 min,单次访花时间8.61 min。访花次数和访花时间在雌雄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虫的每天访花规律有显著差异(P0.05)。蝴蝶种群的访花次数与访花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交配出现在羽化后的第6天,主要发生在12:00—16:00时段内,大部分蝴蝶交配持续时间很长,雌雄蝶均可多次交配。雌蝶最早于交配完第2天产卵,卵散产于叶背,产卵可持续2—3个月。  相似文献   

13.
<正> 稻象甲Echinocnemus sguameus Billberg成虫在南方部分稻区危害水稻稻苗,直接威胁水稻生产。准确鉴别稻象甲成虫的雌雄性别,对于了解其在田间的性比,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江尧桦 《昆虫知识》1993,30(5):303-303
<正> 1991年6月12日笔者在连云港市云台乡妇联河边网捕蜻蜒稚虫时,采得1头足畸形蜻蜒末龄雄性稚虫,经鉴定为马大头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通过饲养羽化为成虫,发现成虫与稚虫的畸形足各有不同,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稻水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国外已有十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为控制该疫情向我国传播蔓延,全国各稻区积极开展了普查监测工作。因稻水象成虫个体小,有隐藏及飞行习性,在初步发生地块,不易查找,而其在稻叶上的为害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正常的斯氏肺吸虫成虫的糖原、核酸、碱性磷酸酶、蛋白质、酯酶等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旨在为研究药物对虫体的作用提供对比性参考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从人工感染斯氏肺吸虫囊蚴三月后的家犬肺脏囊胞内取得虫体,分别固定于10%福尔马林—钙、Carnoy氏液、95%酒精及丙酮中,以石蜡包埋作6微米的连续切片。按Brachet氏甲基绿—派若宁法观察核糖核酸(RNA)及去氧核糖核酸(DNA);Best氏胭脂法及PAS法观察糖元;Gomori氏钙—钴法观察碱性磷酸酶(AKP),汞—溴酚蓝及固绿法显示蛋白质,茚三酮—Schiff氏法显示结合α—氨基蛋白…  相似文献   

17.
【背景】梨花迁粉蝶是园林植物伞房决明、黄花决明、铁刀木上的主要害虫。【方法】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蝴蝶生态园内观察不同时段梨花迁粉蝶成虫的飞行活动与产卵行为。【结果】梨花迁粉蝶成虫的飞行活动与产卵行为密切相关(R=0.9406),飞行与产卵频率都是在上午8:00~11:00较高。梨花迁粉蝶卵多产于第2和第3片复叶,第6片复叶上未发现卵;同时,梨花迁粉蝶卵多产于复叶末端的小叶上,其临近叶片上的卵量逐渐减少;叶片正面和背面的卵量差异不显著;植株新芽、茎秆、花等部位上的产卵量极少;梨花迁粉蝶在盆栽决明和水培决明上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梨花迁粉蝶飞行与产卵有特定的规律,这对于其田间调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光周期14 L∶〖KG-*2〗10 D、温度(27±1) ℃、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樟巢螟雌蛾在光期不求偶,进入暗期后少数个体开始求偶,暗期5 h求偶个体百分率明显增加,暗期6~7 h达求偶高峰期;不同日龄雌蛾的求偶率不同,以2~3日龄雌蛾较高,高峰期求偶率达70%以上;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分为求偶和交配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期5~9 h,交配高峰期在暗期6~7 h,与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一致;樟巢螟雌蛾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1∶1处理的雌蛾交配率显著低于雌雄比1:2处理,但前者的交配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防治飞蝗成虫主要的困难,是因为它已长了翅膀,人工不易捕打。如防治不得法,拖延时间过久,则大部份已产卵,造成下一防治阶段的困难。所以防治成虫的关键;最主要的是要迅速、有效。兹介绍我们去年在秋蝗防治中所用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检查成虫型别:发现大量成虫以后,应随即检查其型别,如系群居型成虫,应特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营造蝴蝶飞舞的景观,本研究以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 Cramer为对象,探究了颜色和气味对该蝶觅食的引诱作用,根据引诱结果设计出一种在蝴蝶放飞后引诱蝴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合适的假花颜色、引诱剂和彩灯颜色。[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颜色和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诱集到青斑蝶的数量。[结果]视觉和嗅觉信号均对青斑蝶的觅食有引诱作用。视觉信号中,5种颜色假花引诱效果最好的是白色(9.0%),其次是黄色(3.7%)和红色(2.0%),粉红(1.7%)和紫色(1.0%)最差。3种灯光对青斑蝶的引诱效果都好于对照,其中引诱效果最好的是7色彩灯(9.3%),其次是粉红色(8.3%)和红色灯(7.0%)。嗅觉信号中,3种蜜源信息引诱剂引诱效果最好的是混合物(1%α-蒎烯+1%水杨酸甲酯+1%1-辛醛)和对照(蜂蜜水),其次是1%水杨酸甲酯,1%α-蒎烯最差。喷洒蜜源信息和蜂蜜水的红色、黄色和白色假花对青斑蝶的平均引诱率比不喷时分别提高了2.38倍、1.91倍和1.97倍,说明青斑蝶在觅食时以嗅觉信号为主,视觉信号为辅。[结论]因此,该引诱装置选择的假花颜色为白色、黄色和红色;引诱剂为1%α-蒎烯+1%水杨酸甲酯+1%1-辛醛的混合物;彩灯为7色彩灯;较好的放飞方式是分多次放飞,每次放飞蝴蝶数量200~250只。该装置制作简便,造价便宜,可重复多次使用,对蝴蝶持续引诱效果较好,适合在网室内和野外蝴蝶放飞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