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饲养获得赤褐玛绢金龟Maladera renardi (Ballion, 1871) 幼虫,详细描述了3龄幼虫的形态特征。文中列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3种玛绢金龟属幼虫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雅安地区蚊类越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炎 《四川动物》1992,11(1):32-33
1955年至1984年对四川雅安地区25种蚊类越冬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以成蚊越冬者6种;以成、幼虫越冬者1种;以成虫及卵越冬者2种,以幼虫越冬者4种,以幼虫及卵越冬者1种;以卵越冬者2种;无明显越冬期,冬季仍能繁殖发育者9种,各蚊种的越冬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红吸浆虫滞育发生和解除过程中保护酶活力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酶活性测试盒分别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滞育期及滞育解除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保护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幼虫从老熟到进入滞育的初期,3种保护酶的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滞育年周期中,SOD和CAT活力对环境温度的反应相同,即低温促进其活力升高,高温导致其活力下降;POD活力与环境温度和滞育发育有关;整个滞育期间,裸露幼虫和结茧幼虫3种保护酶的活力随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但同期的裸露幼虫活力略高于结茧幼虫;不同滞育年限幼虫3种保护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滞育解除后,3种保护酶的活力均随生长发育进程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鲁亮  吴厚永 《昆虫学报》2002,45(3):380-383
描述了窄板额蚤华北亚种的幼虫形态,并和同属幼虫进行比较。窄板额蚤华北亚种幼虫的形态和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幼虫的形态比较相似,但肛梳刚毛数量可以区分,前者总数超过24根,后者总数不超过20根。再通过与其它5种(亚种)额蚤幼虫的形态比较,发现属于额蚤亚属5种幼虫的大颚齿数一般为5个齿,一龄幼虫的破卵器正面为鞋形;而属于鸟额蚤亚属前额蚤灰獭亚种的幼虫的大颚齿数达9个,一龄幼虫的破卵器正面为球拍形。这些差异可能是亚属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找出区分西方角蝇Haematobia irritans和截脉角蝇H.titillans幼虫龄期划分标准,为准确鉴定两种角蝇各龄幼虫,研究斯氏副柔线虫在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以及制定防控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有效措施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室人工孵育两种角蝇幼虫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虫体长、咽骨体长和咽骨体宽3项指标,利用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角蝇幼虫之间差异,以确定两种角蝇幼虫最佳龄期划分标准。【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角蝇的幼虫均分为3龄,咽骨体是两种角蝇幼虫龄期划分的特征性结构,两种角蝇各龄幼虫相同指标的测量值随龄期的增长呈现出相同的增长规律。咽骨体长是划分两种角蝇幼虫龄期的最佳测量指标,咽骨体宽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两种角蝇相邻龄期幼虫的体长变化范围存在相互重叠,不能准确划分角蝇幼虫龄期。【结论】研究表明通过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幼虫咽骨体的形态特征可简便、快速和准确地鉴定两种角蝇幼虫的龄期。  相似文献   

6.
海月水母是黄渤海沿岸海域的爆发水母之一, 具有复杂的生活史, 目前关于其浮浪幼虫生活史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了24 ℃(夏末)和19 ℃(秋初)两种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存活时间、附着和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两种温度条件下海月水母的浮浪幼虫的最大浮游存活时间为21-28 天。(2)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F = 4.238; P < 0.05), 24 ℃下的死亡率显著高于19 ℃。(3)两种温度条件下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附着率无显著差异(P > 0.05)。(4)温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长度有显著影响(F = 7.153; P < 0.05), 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宽度影响不显著(P > 0.05)。上述研究结果为海月水母早期浮浪幼虫生活史阶段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幼虫均为钩介幼虫,其中前4种为有钩型,后2种为无钩型;6种幼虫的大小、形态有别,并证明种间幼虫的壳钧和壳饰的亚显微形态显然有异。本文还就6种蚌在Simp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与按它们的育儿囊和钩介幼虫类型得到的归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mpson对6种蚌中3种的分类与归类不妥。本文为研究我国淡水贝类的分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建立珠蚌类的自然分类系统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
革蜱未成熟期哈氏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6,29(2):159-16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革蜱属8种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并与其他属5种幼虫和4种若虫的哈氏器进行比较,以阐明其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其中,9种幼虫和8种若虫哈氏器的结构是首次报道。革蜱属幼期哈氏器的囊孔形状、前窝感毛数目及其中孔毛的位置等与其他属不同。东洋区的金泽革蜱与古北区的革蜱种类之间,在孔毛形状、位置和幼虫近端缝孔的位置上有明显差别。而后者中,阿坝革蜱幼虫一般无近端缝孔;网纹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囊孔形状和幼虫的近端缝孔的位置与其他种类不同。但其余几种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以及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龄期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120.48头、185.18头;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60.60头、86.95头。在相同猎物种类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玛草蛉2龄幼虫;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黄玛草蛉2龄幼虫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均高于甘蓝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从1972年开始,我们对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三年来在大田共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共12种(寄生蜂10种,寄生蝇2种)。已知学名的五种:①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爪哇沟姬蜂Isotimajavensis;②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③寄生于三化螟卵的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④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⑤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广大腿蜂 Brachymeria obscurata。  相似文献   

11.
于力 《昆虫学报》1997,40(3):300-302
原石蛾属(RhyacophilaPict.)种类较多[1~3],目前我国已报道过95种成虫(1995)[4],但对幼虫报道很少。原石蛾属的幼虫是不筑巢、自由生活在石质河床及清冷流水体中的种类。该属幼虫下颚须第2节比其它节长;中胸和后胸多无鳃,腹部缺密集的簇状鳃、或有稀疏的鳃或单枝的鳃、或完全无鳃;腹部节间常明显缢缩;第9腹节背板形成骨化的臀板;末龄幼虫体长不超过30mm[5,6]。1987年至1993年作者在长白山区(海拨370~2100m)的多条河流中采获原石蛾属幼虫6种,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现记述长白山原石蛾属6种幼虫于种检索表中。长白山原石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家蝇幼虫肠道细菌对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进而明确肠道细菌的部分功能。方法取3日龄家蝇幼虫,采用细菌传统分离法分离纯化其肠道内可培养细菌并进行分子鉴定,利用这些肠道细菌进行家蝇幼虫爬行选择实验,测定幼虫对不同细菌的选择性;利用这些肠道细菌发酵液与麦麸混合饲养家蝇幼虫,记录家蝇幼虫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参数,分别以LB培养原液与麦麸混合饲养的幼虫为阴性对照,以无菌水与麦麸混合饲养的幼虫为空白对照。结果在家蝇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出9个属10种细菌,分别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别雷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ereziniae)、斯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tuarti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纺锤形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和沙福芽胞杆菌(Bacillus safensis)。其中,除铜绿假单胞菌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外,其余8种细菌对幼虫有显著吸引作用;除铜绿假单胞菌对家蝇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以外,其余9种细菌对家蝇幼虫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霍氏肠杆菌和别雷斯不动杆菌对其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明确了家蝇幼虫肠道细菌的组成,确定了8种家蝇幼虫肠道细菌对其取食有吸引作用,9种细菌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霍氏肠杆菌和别雷斯不动杆菌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家蝇的规模化饲养,以提高养殖效率。铜绿假单胞菌可作为生长抑制剂用于家蝇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 蝇类的分类主要以成虫、幼虫,而以蛹分类还是条新途径。作者于1980年—1981年,对培养而获得的中国常见6种麻蝇蛹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种的麻蝇蛹其大小、颜色、形态特征不相同,一般呈褐色或暗褐色,比三龄幼虫短小,部分幼虫期的形态特征消失、变形,故利用三龄幼虫的形态特征难以鉴定。前气门由三龄幼虫期的前气门骨化而成,位于蛹前端两侧,指状突尚存;蝇蛹体节均匀缩小,部分棘刺及末端  相似文献   

14.
水生昆虫幼虫的种类鉴定是影响水质生物监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我国这方面的形态学鉴定资料极其缺乏。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 4种鳞石蛾成虫及其疑似幼虫的mtDNA COⅠ、Ⅱ及tRNA基因序列 ,发现鳞石蛾成虫与其疑似幼虫的序列歧异度均 <1% ,属于种内差异 ,由此确认了 4种供试幼虫与其对应成虫的联系。研究表明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鳞石蛾类幼虫是可行的 ,为加快水生昆虫的幼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饲养密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柴培春  张润杰 《昆虫知识》2001,38(6):452-455
黄粉虫原是一种仓库害虫 ,由于其幼虫、蛹、成虫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已被作为饲用资源昆虫来开发利用。作为一种群集性的昆虫 ,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受密度影响可分为 2个阶段 ,一是幼虫孵化后 1个月这段时间内 ,高密度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大于低密度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 ;二是孵化 1个月后直到化蛹 ,这段时间低密度的幼虫生长要比高密度的幼虫快得多。密度越大 ,历期越长。但密度对化蛹率没有影响。在幼虫生长过程中 ,各处理组中只有 3 2 0头虫密度处理组的幼虫在生长 1个月后显出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3.2-24.0℃,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5种单胞藻饵料和饥饿对魁蚶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投喂不同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与4种单胞藻混合投喂试验组幼虫的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和壳长均显著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其中球等鞭金藻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投喂单一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组幼虫的生长、眼点幼虫比例与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在饥饿试验中,不同饥饿天数条件下幼虫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生长方面,饥饿1-2d较短时间与一直投喂对照组的幼虫相比较,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壳长的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虫的生长变慢且眼点幼虫比例下降,一直饥饿情况下幼虫的生长基本停滞.研究结果可以为魁蚶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条背萤幼虫水生适应性形态与游泳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条背萤Luciolasubstriata幼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游泳行为的适应。形态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条背萤幼虫存在二态现象。1~2龄幼虫虫体扁平,多毛。有7对呼吸鳃,分别位于腹部第1~7节。3~6龄幼虫虫体扁平呈船形,无呼吸鳃,靠气管呼吸。二者均具有扁平桨状的足、燕尾状尾节及位于尾节末端的圆柱形粘附器官。条背萤幼虫游动时身体腹面朝上,呈仰泳姿态,足向后划水。3~6龄幼虫仰泳时足共有8种摆动姿势。幼虫仰泳时足摆动1个周期所需时间为(0.611±0.16)s。腹部末端可上下左右摆动,当幼虫向前游动时,尾部上下摆动1个周期所需时间为(1.795±0.44)s。幼虫的游泳速度为(0.85±0.16)mh。仰泳中的幼虫改变方向时,头部和尾部同时向身体的一侧弯曲,当头部与尾部呈近90°时,幼虫用力将尾部伸直,此时水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继续推动幼虫转向,幼虫转向的范围为0~90°。条背萤2种类型幼虫呼吸系统的不同决定着幼虫外部形态的差异及游泳行为的不同,而导致这种呼吸系统、形态及运动行为不同的原因很可能是条背萤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18.
张晓  李秀玲  李新岗  杨立军  陈辉 《生态学报》2013,33(24):7651-7660
以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油松(Pinus tabuleaformis)(2年生球果和新梢)为研究对象,探讨梢斑螟幼虫对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先期虫害诱导寄主防御的抑制作用,以及虫害诱导的负防御机制。结果表明,双萜松脂酸作为油松球果和新梢的主要组成和诱导性防御物质,梢斑螟虫害后球果双萜松脂酸极显著增加,10 d后降低到正常水平;而新梢虫害后,松脂酸显著增加,后随新梢基础含量而增加,10 d后虫害新梢松脂酸显著高于球果。梢斑螟幼虫以小卷蛾虫害球果、健康球果和新梢等部位为食料,均为梢斑螟5龄幼虫下唇腺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4龄和3龄幼虫;且同一龄期,小卷蛾虫害球果中的梢斑螟幼虫GO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新梢和健康球果中幼虫酶活性。研究发现,虫害后萜类防御物质随幼虫GOX活性升高呈下降趋势。梢斑螟幼虫RNA和P含量比较发现,取食小卷蛾虫害球果、健康球果和新梢3种食料,均为梢斑螟3龄幼虫最高,5龄幼虫最小,差异极显著;但同一龄期,3种食料发育的幼虫,其RNA和P含量间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小卷蛾幼虫的先期危害,诱导了寄主防御,但后来的梢斑螟幼虫通过下唇腺GOX抑制了寄主的诱导防御,使其生长率与健康球果和新梢中的幼虫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选择4种可规模化饲养的昆虫——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家蝇Musca domestic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幼虫来饲养穴蚁蛉Myrmeleon sagax(Walker)幼虫(俗称蚁狮),研究这4种饵料对蚁狮生长发育及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其体重增长、相对生长率、化蛹率、蛹重均显著高于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蚁狮,而幼虫历期则比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短;用米蛾幼虫饲养,虽然蚁狮体重增长、化蛹率和蛹重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差异不显著,但其相对生长率却显著低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幼虫历期也比用家蝇幼虫饲养的明显延长。同时食物消化利用的结果显示,用4种饵料饲养蚁狮,它们的近似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以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最高。经分析比较,在4种饵料昆虫中,以用家蝇幼虫每4d喂蚁狮1次的饲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滞育幼虫的蛋白和核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二化螟Chilo supprressalis滞育幼虫的分子特征及滞育期间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本研究应用Trizol法、 总量DNA提取法和蛋白定量试剂盒, 测定了在长光周期16L∶8D和25℃下发育的非滞育老熟幼虫、 在短光周期12L∶12D 和25℃下诱导滞育51 d的幼虫(称为滞育0个月)、 滞育1, 2和3个月幼虫的核酸含量和总蛋白含量; 同时应用试剂盒测定了老熟幼虫、 滞育0, 1和2个月的二化螟幼虫5种保护酶(POD, CAT, SOD, LDH和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滞育幼虫的总RNA含量显著低于非滞育的老熟幼虫(P<0.05), 而滞育1, 2和3个月的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老熟幼虫的总DNA含量显著高于滞育幼虫(P<0.05)。老熟幼虫的RNA/DNA比值较低, 滞育幼虫的RNA/DNA比值较高, RNA/DNA比值随着滞育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滞育期大于1个月的幼虫中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的老熟幼虫(P<0.05), 而滞育1, 2和3个月的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二化螟幼虫体内5种保护酶活性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滞育幼虫中POD, CAT和SOD的活性随滞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 滞育2个月幼虫中的活性最高, 而非滞育老熟幼虫中的活性最低; LDH和ATP酶的活性则相反, 非滞育老熟幼虫中的活性最高, 滞育2个月幼虫中的活性最低。这些结果说明, 总RNA和DNA含量降低、 RNA/DNA比值先升后降、 总蛋白含量升高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是二化螟幼虫滞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