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人体内若干汞化合物能杀灭一些寄生虫及细菌,但其毒性较高,其中二价汞的毒性远高于一价汞化合物,有机汞化合物由于较难离解成汞离子而毒性也因之较低。鱼类的寄生虫或细菌是否可以用汞化合物抑制,是否有兴趣的。鱼病治疗中不必如治疗人类疾病时要用到静脉或肌肉注射,汞化合物毒性的顾虑可能也因之较少。  相似文献   

2.
汞影响细菌生长,利用这种微生物过程,来研究二价态汞化合物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的综合效应,可以评价影响汞毒性的离子因素(如pH和配位体种类及浓度)的作用。利用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水牛栏湖(BuffaloPound Lake)沉积物中分离的一株荧光假单胞菌,试验者确定了pH和配位体种类对汞的毒性反应(即50%抑制浓度[IC_(50)])方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含水的二价汞化合物的形成有关。此外还确定了不同汞盐的毒性受其离子特性的影响。在给定pH值的条件下,汞的乙酸盐  相似文献   

3.
不同汞化合物对水稻、小麦的影响及作物对汞的吸收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5种汞化合物(HgS,HgO,CH_3HgCl,HgCl_2,C_8H_8O_2Hg)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物对汞的吸收、积累。结果表明,C_8H_8O_2Hg对作物的危害比HgCl_2和CH_3HgCl大,HgS的危害最轻。不同汞化合物对水稻蒸腾作用的抑制程度看出,C_8H_8O_2Hg的毒性大,HgS的毒性最小;抑制小麦光合作用的程度看出,HgCl_2的毒性大、HgS的毒性小。不同汞化合物处理的土壤中,水稻、小麦的含汞量是随着汞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以C_8H_8O_2Hg处理的土壤,作物吸收的汞最多,转移到地上部的汞最多,HgS处理的土壤,汞转移到地上部最少;小麦吸收的汞大部积累在根中,地上部(茎叶)的含汞量显著比水稻少;各处理的土壤总汞含量与水稻的含汞量相关性显著。土壤中的HgS、HgCl_2可以转化为CH_3HgCl,并转运到植物体各器官。 本试验是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土壤用不同浓度不同汞化台物处理。 用的“称重法”测定了水稻的蒸腾作用。用FQW-CO_2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了小麦的光合强度。用F-732测汞仪测定了水稻、小麦不同器官和土壤中的总汞含量。用巯基棉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甲基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中存在一类抗汞细菌,操纵子Mer中的MerRTPA参与细菌抗汞的调控、转运及还原。汞通过MerTP所表达的蛋白由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经还原酶MerA将其还原为毒性小的可挥发的金属汞。细菌抗汞基因的形成有着古老的起源,基因间的整合、转移进化形成了Mer操纵子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抗汞细菌对汞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及专一性,可利用此特性对汞污染环境进行修复,也可作为分子遗传操作中稳定的抗性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中存在一类抗汞细菌,操纵子Mer中的MerRTPA参与细菌抗汞的调控、转运及还原。汞通过MerTP所表达的蛋白由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经还原酶MerA将其还原为毒性小的可挥发的金属汞。细菌抗汞基因的形成有着古老的起源,基因间的整合、转移进化形成了Mer操纵子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抗汞细菌对汞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及专一性,可利用此特性对汞污染环境进行修复,也可作为分子遗传操作中稳定的抗性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6.
蓝细菌对不同形态的汞具有很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能够改变环境中的汞浓度,影响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时,蓝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经过蓝细菌富集的汞更容易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蓝细菌对汞的耐受机制,主要包括:(1)在细胞壁外合成胶质鞘隔离汞;(2)通过与自身化合物结合钝化汞的毒性;(3)利用自身抗氧化机制修复汞对细胞的损伤;(4)利用自身酶转化汞的形态降低毒性;(5)与抗汞细菌共生抵御汞。基于此,本文展望了蓝细菌汞耐受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及利用蓝细菌进行汞解毒和污染修复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汞及其化合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化学化工工业、金属工业、医药业、核工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在环境方面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生物修复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有效手段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抗汞菌株高效的筛选及分离方法就至关重要。本综述主要围绕微生物修复进行展开,详细地总结了抗汞细菌以及真菌的具体筛选思路以及方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指出抗汞真菌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汞甲基化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小兵 《生态学杂志》2013,32(3):755-761
汞甲基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将无机汞(Hg)转化成最高毒性的甲基汞(MeHg),通过生物富集以及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造成人类甲基汞暴露.本文综述了水环境中汞甲基化细菌的种类、系统发生、甲基化机理、甲基汞生成的空间位置和影响因素.水环境中汞甲基化主要发生在海洋、海湾、河流和湖泊的厌氧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是主要的汞甲基化细菌,它们的种类、群落结构和分布制约了甲基汞的生成,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汞甲基化的生化机理的研究表明,甲基汞可能产生于不同的代谢途径,但是对于汞甲基化机理仍没有一致的认识.沉积物中汞甲基化细菌的分布影响甲基汞生成的空间位置和甲基化率.因此,水环境中的地球化学因素影响甲基化细菌的分布、甲基化率和甲基汞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烷氧乙基汞化合物(ROC2H4HgX)的比较抑其茵活性及其分子结构与抑其菌活性的关系,用培养基法测定其对其菌最低抑制浓度。所用化合物有甲、乙、丙及丁氧乙基汞的氯、醋酸、五氯酚、硫氰酸、对硝基酚及糖精的化合物二十四种和戊及己氧乙基汞的氯、醋酸及五氯酚化合物六种。试验菌种为黑曲霉(Aspergillu,niger)、米曲霉(A.Oryzae)、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及拟青霉(Paecilomyces sp.)五种。从最低抑制浓度的数据表明,烷氧乙基汞化合物的抑填菌活性随碳链?甲基至丁基而增加,大于丁基则下降或不增加。化合物分子中的负性基团(X)部分,对于一些其菌虽然多少有一定的抑其菌活性顺序,以对黑曲霉最为明显。但对于不同的真菌负性基团表现不同的活性,因此对于不同的 真菌负性基团亦必然有不同的活性顺序。烷氧乙基团对汞原子的活性有影响,对负性基团的活性也可能有影响。如对于一‘种真菌负性基团表现良好的活性顺序,就可以说烷氧乙基团对于负性基团的影响是恒定的。但如烷氧基团对负性基团的活性的影响不一致时,就不容易希望负性基团在不同的烷氧乙基团时有相同的活性顺序。  相似文献   

10.
大米草对有机汞的耐性、吸收及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米草对营养液中氯化甲基汞(MeHgCl)毒性的临界浓度为15 uml/L,是烟草的3倍.氯化甲基汞处理后,植株体内有机汞总量在增加,而营养液中有机汞总量在减少,无机汞总量则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米草可以吸收有机汞,将有机汞部分地转化为无机汞,并且无机汞较多地积累在植株的地下部,同时有一部分通过扩散或分泌进入营养液中.大米草对汞的积累作用和把有机汞转化为无机汞的转化作用在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汞污染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捷  赵文  张鹏 《生物学杂志》2011,28(3):74-76,83
综述了汞污染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影响因素。水环境中汞主要以元素汞、无机汞和有机汞3种形式存在。藻类吸附汞主要分为胞外的快速吸附和胞内的缓慢富集,在安全浓度内,金属汞对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增大,抑制藻生长或致死。汞进入藻体细胞后,藻类为了存活会产生一系列保护机制。藻类对汞的排斥和排出作用可能就是对汞耐性的一种重要机制。藻类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少汞进入藻类细胞,以及通过与其他物质结合汞使其排出胞外。温度、pH、生物学因素等影响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并就藻类对汞耐性和适应机理、利用藻类修复和监测重金属污染、藻类响应汞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保护机制等未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蓟运河下游河段中抗汞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受汞污染的蓟运河下游河段的抗汞细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定了好氧异养细菌和抗汞细菌的数量,试验了它们的抗汞能力,鉴定了抗汞细菌的种类。结果表明,好氧异养菌和抗汞细菌的生态分布与河水、底泥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好氧异养菌量决定于COD和BOD_5,河流中抗汞细菌的生态分布决定于异养菌量和汞污染的程度。河水中抗汞菌量与异养菌量之比值低于底泥。抗汞菌量还随季节而变,春季高于秋季。 从本河段分离的抗汞菌经鉴定属于13个属,主要有Pset: domonas和Bacillus,它们分别占总抗汞菌株数的35%和28%。其他菌属有Achromobacter、Alcaligenes、Proteus、Escherichia、Entero-bacter、Aeromonas、staphylococcus、Brevibacterium、Kurthia、Clostridium、Athrobacter,其中大多数细菌的生理特性为接触酶阳性,代谢葡萄糖,利用葡萄糖酸盐和柠檬酸盐,还原硝酸盐。它们能抗5—30ppm的氯化汞,而抗醋酸苯汞的浓度仅为0.03—3ppm。然而驯化后一些芽孢杆菌抗汞浓度提高到200—300ppm。当氯化汞初始浓度为250—300ppm时其转化率可达96—93%。  相似文献   

13.
甲基汞是一种强亲脂性、高神经毒性的有机汞化合物,可以通过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造成人类甲基汞暴露。环境中甲基汞的产生主要是厌氧微生物所调控的无机汞的甲基化。主流观点认为厌氧微生物对汞的甲基化是一种细胞内反应,因此,甲基汞的产生速率不仅与环境中具有汞甲基化能力的厌氧微生物的存在与活性相关,同时也与无机汞在微生物细胞中的跨膜运输过程有着重要联系。要明确无机汞经微生物甲基化的机制,就必须了解无机汞被微生物细胞生物吸收的过程,即无机汞在微生物中的跨膜运输路径。目前研究认为该过程主要有Mer抗汞操纵子转运体系、被动扩散、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4种路径。本综述主要围绕无机汞被微生物细胞生物吸收的这4种路径展开,将系统介绍科学界对这4种路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指出无机汞经促进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到微生物细胞内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稻田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作为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已被我国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及美国环境保护署等多个国家(机构)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汞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其中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无机汞可在适当环境条件下被转化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进而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证实,稻田土壤是重要的甲基汞产生场所,稻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甲基汞"源"。汞污染区稻米富含甲基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些地区,居民食用稻米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由此所导致的人体甲基汞暴露风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汞污染区稻米甲基汞污染事件被频频报道,稻田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前人有关稻田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包括:(1)稻田生态系统汞污染现状;(2)稻田土壤汞的甲基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水稻对汞的吸收、富集机理;(4)居民食用稻米导致的甲基汞暴露的健康风险;(5)对缓解稻米甲基汞污染问题所可能采取的措施。最后,对目前的研究缺陷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至今仍占非洲、南美及东南亚许多发展中国家人、畜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而病毒病的发病率及所造成的损失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一位。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细菌、寄生虫所致的传染病虽有药物可治疗,又因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杀灭寄生虫的药物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等等原因,以致在使用上和疗效上都受到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生产预防病毒病的疫苗及预防细菌病的菌苗(统称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一、国外对疫苗研究和开发的情况传统的疫苗有通过减弱或钝化病原体的毒力,以及将其灭活来创造一种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力但不致病的微生物,用这些微生物制成疫苗,即所谓的弱毒苗和灭活疫苗;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16.
蓟运河汉沽地区河泥中汞的微生物甲基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的生物转化作用的研究开始于60年代末,Wood等(1968)研究了生物甲基化的机制,认为汞甲基化有酶和非酶两种作用,甲基化作用是通过甲基钴氨素中的甲基转移来完成的。瑞典生物学家Jensen和Jernel(?)v(1969)提出在湖泊底泥里微生物有形成甲基汞的功能,汞甲基化的速度与底泥里的微生物活动有密切的相关性。由此,微生物汞甲基化作用得到人们的注视,Yamada等(1972)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匙形梭菌(Clostridium cochlearium)的汞甲基化作用。Vonk等(1973)发现在通气条件下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使氯化汞甲基化形成少量的甲基汞。Fagerstr(?)m和Jernel(?)v(1972)曾报道,通气条件下汞转化过程中甲基化的主要产物是一甲基汞,厌氧条件下汞甲基化的产物大部是二甲基汞。但是,人们总是认为甲基化的主要产物为一甲基汞,而二甲基汞形成的数量则很少(Iverson等,1978)。这些汞化合物在水体中引起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从文献上知道有些有机汞杀菌剂如谷仁乐生(Kostoff,D.,1939),氯化乙基汞(Kostoff,D.,1940),磷酸乙基汞(Sass,J.E.,1937),醋酸苯汞(Sass,J.E.,1938)等具有加倍植物染色体数的作用。我們用上述四种药品和一种新的有机汞杀菌剂——富民农(或称富民隆),测驗了它們对黑麦和水稻发芽种子的影响。从这些药品对种子幼根根端的肿大情况看来,其中以富民农的效果最为突出。据我們所知,在文献中尚未报导过富民农对加倍植物染色体数的作用。因之关于这一药品对黑麦根端細胞有絲分裂的影响,对  相似文献   

18.
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汞化合物对红细胞膜作用的光谱变化,观察了膜蛋白的荧光和磷光,膜上DPH的荧光偏振和ANS与红细胞膜的结合,以及他们与汞产生红血球溶血的关系。 在5P7.5缓冲液中红细胞膜蛋白的荧光随HgCl_2 Hg(AC)_2和PCMB的浓度加大而降低,表现为快和慢双相变化的过程,其淬灭作用的大小为HgCl_2>Hg(AC)_2PCMB,这是由于膜上形成了不发荧光的R—Trp—Hg~ 络合物以及能量从Trp转移到R—S—Hg~ 络合物上。HgCl_2对膜蛋白磷光的作用也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但磷光/荧光比则是增加的。标记红细胞膜的DPH偏振度是随HgCl_2浓度增加,表明膜流动性是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降低。标记膜上的ANS的荧光强度随HgCl_2和Hg(AC)_2的浓度加大而增加,这是由于ANS与膜的结合数随汞离子浓度加大而增加的缘故。上述各种变化是与汞离子对红血球溶血的作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将肿瘤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激素等导向物质与毒性分子如动植物毒素、放化疗药物、细菌毒素等用化学方法偶联起来或用基因融合的方法将各自的基因连接起来表达融合蛋白,制成具有特异靶向特性及细胞毒性作用的导向药物,即所谓“生物导弹”,可以选择性地杀伤相应的抗原相关细胞或受体相关细胞,对其他无关细胞则较少或无影响。这项技术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自体免疫病和慢性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池塘饲养的鱼类中,草鱼常患寄生虫性的鳃瓣病。根据我所鱼病学组的研究,草鱼鳃上寄生虫种类有十余种之多,指环虫也是鳃瓣病主要病原体之一。到目前为止,草鱼鳃上的寄生虫,绝大多数可以用百万分之0.7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剂(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比例为5:2)或者用百万分之2的醋酸亚汞水溶液。浸洗1-3小时来杀灭。只有指环虫还缺乏有效的药剂来杀灭它,因此找出防治草鱼指环虫的药剂在养鱼生产中有—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