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昕  丁良霞  李建霞  许崇梅 《广西植物》2016,36(9):1046-1051
看麦娘属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的重要类群,中国分布有8种。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电镜,对中国看麦娘属7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含叶鞘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看麦娘属叶鞘下表皮长细胞的形状呈长筒状或短筒状,深波状弯曲的细胞壁,脉间短细胞密布,单生或对生,形状多为新月形或椭圆形,脉区硅细胞为椭圆形,平行形或低圆屋顶形的气孔器,看麦娘属叶鞘下表皮特征高度一致,分类价值不大。(2)看麦娘属植物叶下表皮和叶鞘下表皮的显微结构存在很大不同,看麦娘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状或短筒状或长菱形,平周壁平直或不明显弯曲,脉间区短细胞分布或无,脉区刺毛密布,脉间区有或无刺细胞的分布,平行形的气孔器,脉区分布的硅细胞多为长方形边缘呈波状弯曲。看麦娘属植物叶下表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脉间区长细胞的形状及平周壁的弯曲与否,脉间区短细胞出现或无,脉间区刺细胞的分布数量以及气孔器的列数。7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的分类检索表据此列出。依据叶表皮微形态划分的组与根据外部特征划分的组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由于该文仅研究了7种,叶表皮微形态对于看麦娘属的分类意义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对沟稃草属及其近缘属共14属20种2变种植物颖片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沟稃草属颖片脉间长细胞长筒形或短筒形,细胞壁波状弯曲,显著增厚;脉间短细胞单生,脉间栓细胞近圆形,脉间硅细胞缺失;脉上硅细胞单生,近圆形,有气孔器,气孔副卫细胞平行形至低圆屋顶形;脉上、脉间刺毛常见,有钩毛,无微毛,有乳突,无大毛。(2)根据颖片微形态特征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沟稃草属与早熟禾族植物聚为一支,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沟稃草属置于早熟禾族中。(3)沟稃草属与拂子茅属、野青茅属植物相距较远,颖片微形态证据不支持将沟稃草属作为广义拂子茅属的成员,其应该单独成属。  相似文献   

3.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孕花外稃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璞  陈守良  钟文怡   《广西植物》1990,10(2):107-114+179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禾本科菰属及其有关9属14种3变种1变型的孕花外稃顶端及其芒基部的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基本符合E.E.Terrell与W.P.Wergin的研究报道,但我们不仅种类收集齐全而且增加研究了与菰属有关的属种,及菰属下的一些变种及混淆种,更有利于探讨菰属的系统位置及其演化关系。菰属以其稻型的双胞微毛与硅质体应隶属于稻族。又根据它们所具硅质体形状及硅质乳突的数量,除揭示它为单性花一支与稻属、假稻属、水禾属等两性花一支在稻族中存在平行演化现象外,也揭示了在菰属中共有4种、2亚种,其中以菰最为原始。  相似文献   

4.
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剪股颖属植物14种及1变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剪股颖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形,副卫细胞为平行形,脉上常见刺细胞,脉间有刺细胞或无或偶见,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脉上硅细胞大多为结节形.(2)种间叶表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间长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平直与否,气孔器分布的列数,脉间短细胞的有无,脉间刺细胞的有无,表明叶下表皮的差异可以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3)叶下表皮微形态的证据不支持山东剪股颖(Agrostis shandongensis F.Z.Li)作为玉山剪股颖(A.infirma Büse.)的异名处理,支持山东剪股颖和昆嵛山剪股颖(A.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 F.Z.Li)的成立.并对昆嵛山剪股颖重新命名为[A.soza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F.Z.Li & C.M.Xu].  相似文献   

5.
蒙古冰草外稃微形态特征的变异式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新明  云锦凤  高艳春  卢小良  李秉滔 《植物研究》2002,22(2):168-172,T002,T005
采用电镜扫描技术对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6个天然居群和2个栽培品种的外稃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外稃的微形态特征存在有14种变异类型,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从这些变异的分布格局来看,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的个体间,居群间的分化并不明显,反映出了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对国产羊茅属21个种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羊茅属叶下表皮属于典型的狐茅型。长细胞长筒状或短筒状,细胞壁波状弯曲,少数细胞壁平直;短细胞单生或对生,方形、椭圆形或新月形;气孔器少见或1列至多列,副卫细胞平行形到圆屋顶形;刺细胞常见或少见;脉上硅细胞方形、椭圆形、新月形或长方形边缘波状弯曲。许多结构细胞在羊茅属内存在较丰富的变异。(2)对羊茅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UPGMA的聚类分析,结果分成了2个分支,其中分支Ⅰ的植物叶下表皮几乎无气孔,刺细胞常见,且分支Ⅰ由羊茅亚属植物组成;分支Ⅱ的植物叶下表皮气孔常见,气孔器1至多列,刺细胞少见,且分支Ⅱ由长花序亚属、宽叶亚属、贫芒亚属植物组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飘拂草属植物果皮微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莎草科飘拂草属4组18系42种1变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作了系统描述。研究表明,飘拂草属植物在纹饰类型,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种间差异,具有分类学意义。根据纹饰及微形态特征的不同,支持将褐鳞飘拂草和知风飘拂草各自作为独立的种。依照果皮纹饰的差异,飘拂草属可分为4种类型(1)瘤(疣)-网状复合纹饰;(2)瘤(疣)状纹饰;(3)网状纹饰;(4)脊-疣状复合纹饰。其中(1)和(3)类型的纹饰根据网脊曲直不同各自又可分为2个亚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剪股颖属植物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木里剪股颖Agrostis muliensis和柔毛剪股颖A.eriolepis作为柔毛剪股颖A.pilosula var.wallichiana的新异名;将大药剪股颖A.arisan-montana,var.megalandra并入阿里山剪股颖A.arisan-montana。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早熟禾属20种、6亚种及2变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 以明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早熟禾属植物中的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早熟禾属植物的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状或纺锤形,少数短筒状,细胞壁波状弯曲或近平直;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气孔器多数常见,副卫细胞平行形至低圆屋顶形;脉上具有刺细胞或缺如,脉间刺细胞多为缺如;脉上硅细胞单生或对生,椭圆形、肾形、新月形、近方形、长方形边缘波状弯曲或结节形;部分早熟禾属植物叶下表皮存在冠细胞。(2)早熟禾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在长细胞的形状及其细胞壁的弯曲与否、短细胞的有无及其形状、气孔器的分布与副卫细胞的形状、刺细胞的分布、脉上硅细胞的形状、冠细胞的有无这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为该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叶表皮微形态证据支持高原早熟禾、细叶早熟禾作为草地早熟禾亚种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海南莎草属(Cyperus Linnaeus)15个种1个变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该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的存在;副卫细胞为高圆屋顶形、圆屋顶形、圆屋顶至三角形或三角形;(2)根据保卫细胞的形态将海南莎草属分为两大类型即保卫细胞两端明显加厚型和保卫细胞两端不明显加厚型;(3)海南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莎草属种间叶下表皮的长细胞形态、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形态、气孔长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本属种间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989/990 primers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a newly isolated Theileria sp. in Xinjiang Province of China. The target DNA fragments of the complete 18S rRNA gen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newly isolated Theileria spp. was inferred based on the 18S rRNA ge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Theileria sp. belonged to the cluster of Theileria ovis. Moreover, the findings were confirmed by T. ovis species-specific PCR. An expected 520 bp fragment of T. ovis DNA was obtained from 25 out of 320 (8%) field blood samples, and blood of an experimental sheep infested by 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 collected in Xinjiang. The infection rate of T. ovis was 78% (25/32) in Xinjiang province. The investigation did not find T. ovis positive samples from the fiel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other twelve province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 ovis is prevalent in Xinjiang province of China and its transmission vector is H. anatolicum anatolicum.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采自中国西北部新疆博格达山区哈熊沟森林公园的鸡皮衣属和泡鳞衣属地衣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南方鸡皮衣(Pertusaria australis Vian)和北极泡鳞衣(Toninia arctica Timdal),并描述了二者的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化学成分特征,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照片.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豚草是一种重要的入侵杂草,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是豚草的专一性天敌。研究这2种天敌在永州的种群动态及其对豚草的控制效果,可以为永州豚草的防控及这2种天敌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豚草大面积发生区域,人工释放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调查这2种天敌在释放区和扩散区的种群动态和对豚草的防治效果,以及这2种天敌在扩散区的越冬情况。【结果】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的扩散能力强。释放1个月后,在释放区,广聚萤叶甲各虫态及豚草卷蛾虫瘿均被发现。整体上,随时间延长,广聚萤叶甲各虫态虫口密度先增后减,而豚草卷蛾虫瘿密度呈逐渐降低趋势。释放2个月后,在距释放区边缘10 km的豚草发生区,发现了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且成功建立了种群并顺利越冬。释放区豚草株高几乎没有增加,且叶片最终被取食精光,几乎全部死亡;扩散区豚草株高略有增加,最终近75%叶片被取食。【结论】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可在永州成功建立种群并安全越冬,还能自行扩散,可持续控制野外豚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及文献考证,订正了华南吊灯花属(Ceropegia Linn.)植物,将狭瓣吊灯花(C. angustilimba Merr.)从吊灯花(C. trichantha Hemsl.)的异名中予以恢复,提供了二者的形态描述,确认华南地区记录的柳叶吊灯花(C. salicifolia H. Huber)实为剑叶吊灯花(C. dolichophylla Schltr.)的错误鉴定,并提供了后者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5.
蓝昭军  范明君  黄小林  赵俊 《生态学报》2016,36(19):6091-6102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鱼骨(Hermibarbus labeo)和间鱼骨(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鱼骨8个水系及间鱼骨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鱼骨与间鱼骨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鱼骨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鱼骨和间鱼骨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鱼骨和间鱼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鱼骨与唇鱼骨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鱼骨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鱼骨和间鱼骨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鱼骨和间鱼骨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鱼骨种群、间鱼骨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献中记载的尖叶蛇根草(Ophiorrhiza hispida Hook.f.)以及采自中国鉴定为该种的标本均实为近簇花蛇根草(O.pseudofasciculata Schanzer),在此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被子植物2新记录种——团花密花藤和珠芽秋海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首次报道了发现于云南德宏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团花密花藤(Pycnarrhena pleniflora Miers ex Hook.f. Thomson)和珠芽秋海棠(Begonia gemmipara Hook.f. Thomson)。结合原始文献、模式标本及其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补充描述,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