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报告检测H2O2/Fe2+所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 羟自由基氧化反应后, 邻二氮菲-Fe2+的A536明显下降, 且△A536与邻二氮菲, FeSO4及H2O2呈量效关系, 随反应时间延长, △A536依幂函数规律上升. 此法试验结果表明, 甘露醇, 抗坏血酸及硫肥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Mg2+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线粒体F1F0变化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心肌线粒体F1F0-复合体呈现抑制而对F1-ATPase无抑制,这表明ADM可能是通过膜脂起作用的,适当浓度Mg2+能降低ADM对复合体的抑制.经 31P-NMR和标记荧光探针NBD-PE,DPH,MC-540以及内源荧光等的测定,结果表明ADM可能首先通过诱导F1F0膜脂形成非双层脂结构,继而影响了膜脂的堆积程度和流动性,进而引起F1F0-复合体酶蛋白构象的改变,最终导致酶活力的降低.Mg2+则可能由于与ADM竞争与心磷脂的结合,而对ADM引起F1F0的变化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以烟草悬浮细胞 BY 2 为材料,在烟草悬浮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10、0.15、0.20 mmol·L-1AlCl3,以等体积去离子水处理的悬浮细胞液为对照,并依据前述实验结果选择0.15 mmol·L-1 AlCl3,分别添加5 mmol·L-1 DMTU(H2O2 抑制剂)、20 μmol·L-1CaCl2、15 μmol·L-1 LaCl3(Ca2+通道抑制剂)和50 μmol·L-1 ATP设计多项处理,分析胞外ATP(eATP)对铝离子(Al3+)胁迫引起的植物细胞死亡及其胞内H2O2、Ca2+的影响,以揭示Al3+胁迫下植物调节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扩展对eATP功能的认知。结果显示:(1)随着 AlCl3 胁迫浓度的提高,细胞死亡水平和胞内H2O2水平上升,而胞内Ca2+和eATP水平则逐渐降低。(2)外援施加H2O2抑制剂 DMTU(二甲基硫脲)和Ca2+能够有效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而Ca2+通道抑制剂LaCl3(三氯化镧)则加剧了AlCl3胁迫下的细胞死亡。(3)在AlCl3胁迫下对细胞添加外源ATP,能够缓解AlCl3胁迫下胞内H2O2水平上升和Ca2+水平下降的同时,并显著降低AlCl3胁迫导致的细胞死亡。研究表明, Al3+以剂量依赖的模式提升细胞死亡和细胞内H2O2的水平并降低胞内Ca2+和eATP水平,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受到H2O2和Ca2+水平变化的调节,eATP可以通过调节H2O2与Ca2+水平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推测Al3+胁迫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而破坏了细胞内H2O2和Ca2+之间的协同关系,外源ATP对Al3+诱导H2O2上升的缓解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提升了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溶胶发生系统模拟PM2.5颗粒的发生,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欧美杨107(Populus euramericana Neva.)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成分NH+4和NO-3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欧美杨能够有效吸收PM2.5中的NH+4和NO-3。轻度和重度污染下,欧美杨叶片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均于处理后第1天达到峰值,之后,轻度污染下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迅速降低以后趋于稳定,而重度污染下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缓慢下降至趋于稳定。轻度污染下的欧美杨叶片的15N含量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峰值,15N(NH+4)的含量为0.11 mg/g,干重,15N(NO-3)的为0.14 mg/g,干重,之后15N含量迅速下降至趋于稳定。重度污染下的叶片15N含量在处理第1天迅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至处理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15N(NH+4)的含量为0.11 mg/g,干重,15N(NO-3)的为0.13 mg/g,干重。处理7 d后,欧美杨不同组织器官吸收或通过再分配获取的15N含量存在差异。轻度污染下,细根对NH+4和NO-3的吸收量最高,树皮、叶柄、叶片次之,髓最低。而重度污染下,叶片对NH+4和NO-3的吸收量最高,细根、叶柄、树皮次之,髓最低。欧美杨各组织器官中NH+4和NO-3的含量均表现为重度污染大于轻度污染,且两种污染程度下的欧美杨各组织器官对NO-3的吸收均大于对NH+4的吸收。重度污染下,欧美杨茎木质部对15N(NH+4和NO-3)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Nitroge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最大,其次为髓,叶片最小;欧美杨各组织器官中的15N分配率表现为叶片细根叶柄树皮粗根茎木质部髓。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植物吸收PM2.5的机制及有效利用植物降低颗粒物污染、净化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通道阻断剂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技术发现,锌离子可诱发爆发波放电(BD),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对BD无效应,而钙通道阻断剂——Ca2+则可使BD消失,Cd2+可使[65Zn2+]i量减少。以上结果说明,Zn2+诱发BD的产生机理很可能是Zn2+代替Ca2+通过钙通道进入胞内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血红蛋白A2现象的发生机制,我们对“红细胞HbA2”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红细胞HbA2”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它含有两种血红蛋白成分:一种相当于HbA,另一种很可能是溶血液HbA2。其单向二次电泳结果也证明,它是由溶血液HbA2和HbA所组成。结果初步说明,盘红细胞中HbA2可能与HbA结合存在。两者可能有相互作用,也许这是产生血红蛋白A2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具有脱除空气中CO2能力。从光生物反应器构型、进气流速、混合传质,及微藻光合/呼吸速率等方面,探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脱除空气中CO2效果,提出了时间离散化和集中参数法两种分析方法。运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气升式柱型光生物反应器脱除CO2的数学模型,模拟了藻液中溶氧浓度(DO)、p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进气CO2浓度影响,预测并验证了光照条件下出气CO2、O2浓度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所提出的模型对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微藻的高密度培养,及CO2去除能力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以及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38表达(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442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和163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IV/AIDS组扩增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耐药分析,检测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HIV/AIDS患者HIV-1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HIV/AIDS组442例HIV/AIDS患者中376例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HIV-1耐药35例,耐药率9.31%(35/3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HIV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传播、注射吸毒、高HIV病毒载量是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HIV/AID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前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HIV-1耐药率,传播途径、HIV-1病毒载量与HIV-1耐药有关。CD8+T细胞表面CD38过表达与HIV/AIDS 患者CD4+T T细胞的过度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细胞壁崩溃酶-Driselflse短时间处理水霉(Saprozegma ferax)菌丝,pH5.0时可使原生质从菌丝亚顶端喷出,pH6.0~8.0时则不导致该现象发生;适当浓度EGTA的存在,可提高pH5.0时酶解引起的原生质喷出频率、使pH6.0~8.0时生长菌丝的顶端原生质也喷出、并且喷出多发生在菌丝最顶端;外加CaCl2.不抑制菌丝顶端原生质的喷出,排除了Ca2+抑制酶活性的可能。随后的跟踪观察显示,长时间以缺Ca2+培养介质培养菌丝,同样能够导致菌丝顶端原生质喷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培养介质中Ca2+和H+对菌丝完整性的维持起调节作用,细胞壁上的Ca2+可能参与了水霉菌丝细胞壁物理特性的修饰。  相似文献   

10.
Zn2+参与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n2+在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显著.结合新近的研究资料,着重从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结构及构象、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四个主要方面来反映Zn2+与遗传调控的相关性,并阐述Zn2+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PKCγ过表达诱导C3H10T1/2细胞生长失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NA重组构建蛋白激酶Cγ(PKCγ)亚类的重组质粒并经基因转染技术和DNA印迹、蛋白质印迹与PKC活性分析,获得了过表达PKCγ的C3H10T1/2细胞——NCP4.NCP4细胞生长速率提高,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表明,NCP4细胞G1期百分率下降,S期和G2+M期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血清依赖性明显下降,贴壁依赖性降低,在软琼脂中形成小集落,出现部分转化表型.进一步检测,首次观察到NCP4细胞中癌基因c-sis表达明显增强,这可能是NCP4细胞血清依赖性下降的分子机理之一.实验表明,在正常C3H10T1/2细胞中PKCγ的过表达可直接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并可诱导出现部分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硫对蚕豆叶片H2O2累积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SO2熏气处理后,蚕豆叶片中H2O2的累积与膜脂过氧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低浓度SO2处理引起叶片中H2O2轻微累积,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较高浓度SO2引起H2O2含量增加,同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也迅速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O2处理蚕豆叶片H2O2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y=3.5298+0.0163x,r=0.9397。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蛋黄磷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新型物理分离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天然蛋黄粉中的磷脂.在40MPa,先去除蛋黄粉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再萃取磷脂.结果显示,磷脂纯度为95%,N/P比值为1.003,λmax=214nm,薄层层析显示磷脂着色点清晰,并去除了绝大部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此法操作简单、产品质量高、安全和不污染环境,还可得到天然纯蛋黄油和蛋白.  相似文献   

14.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CO2、CH4、N2O排放及其环境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德才  张蕾  刘强  荣湘民  张玉平  田昌 《生态学报》2015,35(11):3615-3624
采用土柱室内模拟的方法,通过添加0%、0.5%、2%、4%、6%、8%生物黑炭于土壤中,测定土壤CO2、CH4、N2O排放通量,探讨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CO2、CH4、N2O排放及其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模拟土柱培养期内,施用生物黑炭能显著增加CO2排放,且生物黑炭添加百分数(x)与CO2累积排放量(y)之间满足线性方程:y=12.591x+235.02(R2=0.834,n=24);当生物黑炭添加量达到2%及以上时,基本抑制了CH4的排放和显著减少土壤N2O排放,并显著减少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当其达到4%以上时,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降幅更大并趋于稳定,但施用少量生物黑炭(0.5%)可显著促进N2O排放,对减少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并无明显效果。生物黑炭表观分解率随其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少,生物黑炭添加比例越高,积累于土壤中的碳越多,从投入生物黑炭量与固碳量和减排比角度综合考虑,农业生产中推荐生物黑炭施用量为20 t/hm2,其固碳减排效果俱佳。  相似文献   

15.
微藻固定CO2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气中CO2 浓度升高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概述了高效固定CO2 微藻藻种的筛选和培养方法 ,分析了微藻固定CO2 的无机碳利用形式和浓缩机制 ,讨论了高效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目标 ,简要介绍了微藻 (酶 ) 膜生物反应器集成新技术。并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进一步探索微藻固定CO2 有关机理的基础上 ,构建高效固定CO2 的转基因微藻 ,开发高效膜生物反应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16.
Smac/DIABLO在过氧化氢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Smac/DIABLO在过氧化氢(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2O2 (0.5 mmol/L)处理C2C12肌原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核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DNA抽提及琼脂糖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状带,利用细胞成分分离后蛋白质印迹分析H2O2是否导致Smac/DIABLO从线粒体释放,采用Caspase检测试剂盒及蛋白质印迹分析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转染Smac/DIABLO基因,观察Smac/DIABLO过表达对H2O2所致的C2C12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处理1 h后,Smac/DIABLO从C2C12肌原细胞线粒体释放入胞浆,2 h更明显;H2O2处理4 h后,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12 h达高峰;H2O2处理24 h后,C2C12肌原细胞显示特征性的凋亡形态改变,凋亡核百分率明显升高,DNA电泳出现明显“梯状”条带.与单纯过氧化氢损伤组相比,Smac/DIABLO高表达的C2C12肌原细胞经过氧化氢损伤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凋亡核百分率的升高、“梯状”条带的出现均更明显.结果表明,H2O2可导致Smac/DIABLO从C2C12肌原细胞线粒体释放,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肺腺癌A549/DDP细胞周期变化及其多药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Fura-2/AM标记药物敏感的肺腺癌细胞A549和抗顺铂药物的肺腺癌细胞A549/DDP两种细胞胞内游离Ca2+,用碘化丙锭(PI)标记细胞DNA,检测其胞内Ca2+的变化及两种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抗药性细胞株A549/DDP胞浆内游离Ca2+的浓度仅为药物敏感细胞株A549的1/3左右,同时前者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后者明显增强,而且细胞周期也明显缩短.当用BAPTA-AM和EGTA或A23187和Thapsigargin处理细胞以降低或升高其胞内自由Ca2+浓度时可改变细胞的生长周期,二者也呈现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对顺铂产生耐药性的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胞内Ca2+浓度的降低,可能影响细胞的增殖,缩短细胞的生长周期,特别是影响起决定作用的G1期,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特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大气中CO_2的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是制定节能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对比非采暖季与采暖季北京市四环路(阜通东大街-京密路)路旁及距离道路100 m绿地中不同高度大气中CO_2浓度,并利用Keeling plot方程结合Iso Source软件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不同季节CO_2变化特征及定量估算其来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CO_2中具有差异显著的δ~(13)C值,其中:土壤呼吸(-18.92‰)植物呼吸(-23.40‰)燃煤废气(-24.10‰)机动车尾气(-28.14‰)天然气废气(-33.34‰)。路旁和绿地的大气CO_2浓度在采暖季中分别比非采暖季中高26.2%和41.2%,路旁与绿地的大气CO_2浓度在非采暖季中差异显著而采暖季中无明显差异。在非采暖季中,CO_2浓度在6:00和20:00时较高,路旁大气CO_2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绿地大气CO_2浓度在8 m处最高,日变化明显。在采暖季中,CO_2浓度与车流量有相似的日变化趋势,在8:00和19:00时较高,路旁和绿地处大气CO_2浓度都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路旁和绿地的大气CO_2来源差别明显,非采暖季中路旁大气CO_2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而绿地中大气CO_2主要来自于土壤和植物呼吸,在采暖季中路旁及绿地中大气CO_2的来源差别较小,主要来自于燃煤废气和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9.
川楝素是我国学者从驱蛔中药中分离、鉴定的一个三萜化合物,已证明具选择地影响神经递质释放,有效地对抗肉毒中毒,促进细胞分化、凋亡,抑制肿瘤增殖,抑制昆虫发育和取食,影响K+、Ca2+通道活动等多种生物效应. 综述了证明川楝素抑制多种K+通道,选择地易化L型Ca2+通道和进而升高胞内Ca+浓度的研究资料,并对川楝素产生这些生物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和磷脂酶A2等电点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数学方法计算了胰岛素等9种蛋白质的等电点,结果表明计算值同实验测定值比较吻合,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还预测了49种磷脂酶A2的等电点.这一预测结果不仅对这类酶的分离纯化有一定参考价值,也有助于了解磷脂酶A2同功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