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卧床前后压力感受性反射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数据表明长期失重以后立位耐力降低可能与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有关。本文比较了两组被试者15天低动力卧床前后的立位耐力。以血压调节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两种不同方式卧床前后单纯立位和下身负压加立位时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并用颈部加压及下身负压对中枢调节功能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严格的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下降及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改变明显大于半日平卧半日倚坐者。而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紊乱,是卧床后立位耐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从这种考虑为基础,作者提出了改变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血液分布,调整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可能是预防心血管失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面模拟失重实验方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载人航天事业已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但航天员对失重的适应和返回地球后的再适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航天失重环境下航天飞行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及对抗措施,仍是航天医学的重要课题。在地面上无法创造长期的失重环境,但根据失重对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可实现地面模拟失重实验。本文概述了地面模拟失重的人体实验、动物实验概况,为更好开展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载人航天已变成了现实。这不仅是空间旅行,而且也对现代生理学、医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失重”对机体的影响,是科学家们最注意的问题之一。早在六十年代前,就有人报告过在失重时可观察到下肢变得软弱无力.其后,从生物火箭、失重飞机和失重水槽试验以及其它实际观察得知,短期失重,即使几秒、几十秒钟的失重,对人体生理、心理、工作能力等方面会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有些影响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或锻炼,人体完全可以适应,这就  相似文献   

4.
我国载人航天已经进入中长期飞行阶段,失重是航天员在长期的航天飞行和空间驻留时面临的一种极端的航天特因环境,除了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还极易诱发神经精神功能紊乱,包括反应、判断、决策等认知功能减退。由于航天飞行的特殊性,在地面采用实验模拟航天失重,探究失重对机体的影响,并找到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从失重效应模拟实验方法出发,综述模拟失重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即将运行的空间站要求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航天飞行引发的心血管功能及循环系统调控改变直接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和工作效能,其中失重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目前人们对短期航天飞行机体的生理变化及适应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对长期失重所致的心血管变化规律、特征以及相关生理效应发生机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相应的心血管保护措施仍有待完善.阐明及解决上述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失重/模拟失重条件下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适应特征及相关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空间站长期微重力环境的心血管效应、现有心血管保护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为我国面向空间站任务长期航天飞行的心血管保护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失重是主要空间环境因素之一,人体及航天器会携带细菌到太空。失重会造成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表型改变,出现增殖、毒力、生物被膜和环境抵抗力等方面的改变。而且,失重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被细菌感染机会增加。文章就失重对细菌的影响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失调的外周效应器机制假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及其同事曾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时的血液头向转移和重新分布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模拟失重下心肌与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联系20世纪90年代空间研究与地面模拟研究最新进展,多们认为,除血量减少因素外,心血管系统的两个主要效应器-心肌和动脉血管平滑肌,在失重时发生的适应性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失重或模拟失重环境中,机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大脑作为"中央控制器",其基本功能是控制运动、感觉、认知、情感和记忆等。大脑功能受损将直接影响航天任务的完成,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因此,失重或模拟失重对大脑的影响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综述了失重或模拟失重对大脑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并且从其对神经系统、血管的影响说明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解决失重对大脑功能造成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遥感反演植被理化参数的光谱和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彦  田庆久  耿君  王磊  栾海军 《生态学报》2016,36(3):883-891
植被理化参数是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等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是获取区域及全球植被理化参数的重要手段,但光谱和空间尺度效应的存在,限制了源自不同遥感传感器植被理化参数产品的统一应用。阐述了遥感反演植被理化参数光谱尺度效应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主要从光谱波段位置和波段宽度两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同时,从遥感反演植被理化参数的空间尺度效应产生原因、空间异质性描述方法和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总结了遥感反演植被理化参数光谱和空间尺度效应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并指出光谱和空间耦合效应的研究将是一大趋势,而在生态学等领域形成的尺度效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坐位下体负压舱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体负压试验是10多年来推广使用的一种新试验方法,它可人为地定量改变正常血容量和血液的分布,目前已在航空医学中广泛应用。下体负压已被作为:评定心血管除适应作用的方法和促进恢复由于失重后引起的生理功能变化,生理学研究引起模拟出血的方  相似文献   

11.
在预蛹期,高温处理能诱导棉铃虫蛹进入夏滞育。本实验着重就33~39℃的变温下滞育蛹和未滞育蛹的失重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以常温(27℃)下蛹作为参照。研究发现: 在33~39℃的变温条件下,棉铃虫化蛹率显著低于其在常温下的化蛹率,且所化蛹中有63.2%的雄性和10.9%的雌性进入高温夏滞育,其中高温滞育蛹和未滞育蛹分别都轻于正常发育蛹。化蛹后第2日至第5日期间,高温滞育蛹失重量显著低于高温未滞育蛹和正常发育蛹的失重量,分别为3.62、13.30和5.49 mg;蛹期总失重量结果与化蛹后第2~5日间蛹失重量趋势一致,高温滞育蛹、未滞育蛹和正常发育蛹失重量分别为15.60、49.35和26.30 mg。蛹失重动态研究发现高温滞育蛹在夏滞育期间其失重曲线平缓,显著低于高温未滞育蛹和正常发育蛹;高温滞育蛹滞育解除后,其失重曲线与正常发育蛹的失重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棉铃虫夏滞育蛹能通过维持低的代谢水平来度过不利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是现代理论生态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上亦具重要意义。它不仅可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资料代换和正确估计种群数量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有关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多限于农林业害虫,对其它昆虫的空间分布研究甚少。虫草蝠蛾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境内的高山草甸。近年来,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降,远远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因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大有枯竭之势。为挽救这一珍贵资源昆虫,急待尽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压力对鱼体比重和鱼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压力对鱼体比重和鱼鳔的影响廖晓东(湖南省郴州教育学院423000)鱼类是高度适应水生的脊椎动物。能精巧地调节身体比重,让身体在水中处于一种悬浮失重状态,减少能耗,运动灵活自如,是鱼类对水中游泳生活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在鱼类躯体的组织结构中,肌肉、...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摘     
在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的第三次飞行中,10只家蝇充当小“宇航员”,参与了旨在研究失重对寿命和生殖能力影响的飞行实验。家蝇生活周期短,是从事短期宇宙飞行的方便的生物模型。对它们来说,一周的空间生活就算是长时间了。让家蝇在飞船中围绕地球转7天。据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5.
人为热排放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然好  王业宁  陈婷婷 《生态学报》2017,37(12):3991-3997
全球范围的城市扩张和能源消耗,导致人为热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地表热环境,人为热排放与城市热岛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国内外文献总结源清单法、数值模拟法和能量平衡方程等3种人为热估算方法的优缺点,评价人为热研究在城市、区域和全球尺度的主要进展和区别,归纳出现有研究在城市尺度多关注人为热的时间动态变化,区域和全球尺度研究则更关注人为热的空间差异,以及人为热对于全球变暖的贡献和人类的适应对策。从中发现人为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匹配性、研究结果的验证和比较、人为热排放与景观功能的联系、人为热排放强度和周期对气温的影响机制等。根据现存问题提出多学科集成、人为热与景观功能耦合、时空尺度选择、数据获取等4个方面的建议,有助于在理论和方法方面深化和拓展城市人为热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从城乡边缘区规划保育、自然区与乡土物种恢复保护、绿色廊道恢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绿色空间结构-功能研究和管理政策等6个方面,对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基础研究与实践的不同之处,并提出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对我国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与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栓皮栎林下主要丝状真菌的分解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纯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栓皮栎林下凋落物中可培养的 10种主要丝状真菌对群落建群种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和林下主要伴生树种山胡椒 (L indera glauca)叶片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 :在 10种真菌的作用下 ,9周时间内 ,栓皮栎叶片的平均失重率是山胡椒叶片的 2倍 ;两种叶片前期 (前 5周 )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后期 (后 4周 )。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失重率与叶片初始木质素 /氮素、碳素 /氮素的比值成反比。根据每个菌株对每种叶片在前期和后期的重量失重率 (W)、木质素失重率 / W和木质素失重率 /全碳化合物失重率的值的相互关系 ,分解菌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Trichoderma sp.1和 Cladosporium berbarum是对全碳化合物有一定利用能力的分解菌 ;Trichoderma sp.2、 Aspergillus fumigatus、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2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分解能力但偏向全碳化合物的分解 ,是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真菌 ;Chaetomium bostrychodes、Pestalotia sp.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分解能力并偏向木质素的分解 ,但分解能力较弱 ;Aspergillus niger、Penicillium sp.1只在试验分解前期内对木质素、全碳化合物都有一定的分解能力。不同真菌对叶片的分解能力不同 ,即使是同属真菌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航天员太空飞行的时长不断增加。研究发现,航天失重环境可能会使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定变化,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些影响。为探究这些影响的机制并找出合理的对抗措施,使用实验动物建立模拟失重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至关重要,选择与人体组织器官、生理机能和习性相似的实验动物建立模拟失重模型,能更好地帮助相关研究。失重模型应参照能否模拟出由于失重引起心血管骨骼、肌肉等主要系统的变化,来评估模拟失重模型是否成功建立。本文对现有的地面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建立和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是常见的并发症。对褥疮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老年卧床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80位老年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病因、易发部位和护理误区的回顾性研究,结合褥疮新发展理论,总结出老年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具体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给人类及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日趋增大.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和评价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和基础,已成为近年来气候变化领域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不同领域、不同空间尺度上开展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其中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评价对象的脆弱性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脆弱性的概念、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现状、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的综述,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