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四种优势种革蜱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优势种革蜱超微结构鉴别特征,以期准确鉴别媒介蜱。【方法】本研究以新疆疫区4种优势种革蜱——边缘革蜱D.marginatus、草原革蜱D.nuttalli、森林革蜱D.silvarum和银盾革蜱D.niveus为实验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物种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银盾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边缘革蜱体躯大小、盾板珐琅彩存在差异;银盾革蜱和边缘革蜱的肢节Ⅳ(股节、胫节和后跗节)腹面都具有3个齿状突,而草原革蜱的3个齿状突位于胫节和后跗节,森林革蜱仅后跗节有3个齿状突。此外,这4种优势种革蜱须肢腹面内侧缘刚毛排列、爪垫长度与爪长度之间的比例等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银盾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及边缘革蜱以肢节Ⅳ腹面齿状突和气门板为鉴别特征,结合须肢腹面内侧缘刚毛排列、爪垫长度与爪长的比例等特征,可快速准确鉴别,对新疆地区蜱传疾病综合防控具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东璃眼蜱用家兔喂血后放在30℃、各种湿度和无光条件下观察产卵情况。从宿主体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体重平均为1,321.3±462.6毫克;总产卵数平均为13,392±5,041.4粒;总产卵数/饱血体重平均为10.08±1.33:总产卵重/饱血体重平均为 0.599±0.06;产卵前期平均为 4.9±0.52天;产卵期平均为18.1±2.93天;一天内产卵最多平均为2,173.1±745.8粒;产卵高峰产卵开始后的第3天。饱血体重与总产卵数和产卵天数间以及总产卵数与一天内产卵最多数目间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饱血体重和总产卵数与雌蜱吸血前的体重有关。从宿主体人工摘下未饱血雌蜱的体重为 136—395毫克,其产卵过程中各种相关关系与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相似,但产卵高峰所需天数缩短和体重最轻者(136—155毫克)其产卵前期所需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3.
<正> 蜱是吸血节肢动物,对人、畜的危害很大。其中,有些种类为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现将调查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一、种 类 据初步调查,我国与人、畜疾病有关的蜱类已发现20种。即: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eatus、草原硬蜱I.crenulatus、锐跗硬蜱I.acutitarsus、粒形硬蜱I.granulatus、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日本血啤H.japonica、草原血蜱H.verticalis、长角血蜱H.longicornis、铃头血蜱H.campanulata、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边缘革蜱D.marginatus、森林革睥D.silvarum、中华革蜱D.sinicus、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残缘璃眼蜱H.detritum、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乳突钝缘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特突钝缘蜱O.tartakovskyi、拉合尔钝缘蜱0.lahore-nsis.  相似文献   

4.
蜱类血淋巴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王多  刘敬泽 《昆虫知识》2009,46(2):307-308
建立一种收集蜱类血淋巴的有效方法。饥饿雌蜱切割边缘体壁收集,每只雌蜱可收集血淋巴0.4μL;吸血、饱血雌蜱切割附肢收集,每只饱血雌蜱可收集8.0μL血淋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收集量较大。  相似文献   

5.
蜱类染色体的分带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蜱螨亚纲(Acari)中,首先开展染色体分带研究及组型分析,发现了3种蜱的内多倍体,C分带证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的全套染色体国端丝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血蜱,微小牛蜱染色体的亚微结构,发现日本血蜱的染色体呈凹凸相同弹簧样螺旋结构,螺旋凹陷处相当于光镜下G带深带,螺旋隆起部相当于G带浅带,凹凸程度似乎不加入人类染色体的明显,还报告了草原革蜱,银盾革蜱,缺角血蜱及雌性森林革蜱,雌性日本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贤 《昆虫学报》1987,(2):180-185
辽宁省已知的蜱类共13种, 分属于2科6属.本文依据不同地理景观区内蜱的种类与数量, 并结合其不同生境类型, 对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作了讨论.四个地理景观区内蜱种类与数量情况如下:(1)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与西辽河风沙草原区: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区蜱种类少, 但数量多.草原血蜱为优势种, 草原硬蜱数量较少.西辽河沙地草原区有草原血蜱、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前两种均为优势种.(2)辽西山地疏林灌从区:本区有森林革蜱、长角血蜱、全沟硬蜱及日本锐缘蜱, 前两种为优势种.(3)辽东山地森林及林缘草地区:本区蜱种较多, 林区以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为多见;林缘草地以长角血蜱、森林革蜱为优势种, 另外还有钝跗硬蜱、血红扇头蜱.(4)平原丘陵农区:木区蜱种虽然不少, 但分布局限, 数量小.有长角血蜱、草原血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 波斯锐缘蜱.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21天后的阳性KM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50.0%而分离阳性率都为20.0%。饱血脱落后,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4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0.0%。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33.3%和60.0%。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2天和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4天和6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成蜱后,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CHNM4的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Dermucentor nuttalli Olenev和森林革蜱Dermaeentor silvarumOlenev成虫在实验室中培养,对所获幼虫的形态特征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革蜱幼虫的一些形态变异很大,同一种革蜱采自不同地区或不同雌虫所产的幼虫的个体变异甚至比种间变异还大。所以,前人根据个别地区少量材料所描述的上述幼虫形态特征及所做的检索表,不能广泛适用。作者分析了大量材料后,找出上述两种幼虫较稳定的鉴别特征。根据假头宽和盾板长可以区分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按照肩毛(Sc)和第一对背中毛(Cd1)的长度可以把上述两种幼虫与我国北部分布的其他三种革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常崇艳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9,32(3):300-305
本文报道了用扫描电镜观察革蜱属8种成虫的哈氏器.其中三种成虫(阿坝革蜱D. ahaensis、金泽革蜱D. auratus和中华革蜱D. sinicus)的哈氏器结构是首次报道,并与其他属6种成虫的哈氏器进行了比较,以阐明其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另外,还将这14种成虫哈氏器与各自未成熟期的哈氏器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了同种不同时期哈氏器结构的异同.东洋区的金泽革蜱和古北区的革蜱种类间,在孔毛形状,位置及基盘数目上有明显差别,而后者中,边缘革蜱D. marginatus的孔毛位于近端外侧,草原革蜱D. nuttalli和网纹革蜱D. reticulatus的孔毛位于远瑞外侧,其余种类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血蜱属二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青藏地区收集到一部分蜱类标本,经整理、研究,发现其中有血蜱属两个新种,记述于下。1.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 (Haemaphysalis)qinghaiensis,新种 雄蜱(图1—7) 体长(包括须肢)2.7—2.9毫米(3),宽1.5—1.6毫米。 假头短;假头基宽约为长的1.6倍(包括基突),两侧缘及后缘均直,表面布有稀疏刻  相似文献   

11.
森林革蜱吸血后的体重与产卵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 Olenev吸血后的体重在15.3毫克至800毫克的个体皆可产卵。不同体重各组产卵前期所需的日数无显著区别,但在体重最轻者(15.3—35.5毫克)产卵前期延长。产卵日数、产卵量与体重有关,体重重者产卵期延长,产卵量多;反之,则产卵期短,产卵量少。饱食雌虫单位体重的产卵能力为8.5。  相似文献   

12.
森林革蜱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革蜱(Devmacentor silvarum)是家畜的重要体外寄生虫,常常使动物遭受很大的危害,而且还能传播人畜的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据文献记载能传播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土拉伦斯、牛羊口蹄疫和家畜血孢子虫病等,危害甚大。 为了有效地防制疾病,我们1963—1964年于吉林省马焦虫病流行地区,对森林革蜱生物学进行了现地观察和实验室的培育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茶属一新种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泽乾   《广西植物》1989,9(4):323-326
<正> 灌木,高5米;嫩枝无毛,红色。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厚革质,椭圆形,长10—16cm,宽4—6cm,先端渐尖,叶基部一般阔契形或略钝,无毛,有微小黑腺点,边缘有细齿或只上半部有细齿,齿刻相隔3—8mm,侧脉7—9对,干时主脉上下突起。花1—2朵,顶生或腋生,直径可达9cm;无梗。苞片和萼片不分化,共15片,革质,背被绒毛,由外至内渐变大,最外1片长2mm,宽3mm,最内2片各长1.5—2cm,宽1.5  相似文献   

14.
马立君  陈晓端 《昆虫学报》1991,34(3):292-29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种软蜱和4属8种硬蜱的成虫以及血蜱属3种若虫的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波斯锐缘蜱、中华革蜱和亚洲璃眼蜱3种成虫须肢感器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在硬蜱各属成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类型及形态,基部感毛数目及形态等几个方面.同属各种间差异不大.血蜱属幼期和波斯锐缘蜱幼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以及基部感毛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须肢顶端感毛的内部结构在三种蜱中都可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具两个腔:其一为圆形腔,内有树突;另一为新月形腔,无树突.靠近感毛顶端有通道通向外界.B型感毛在三种蜱中差异较大,其共同点是只具有一个含有树突的腔.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蜱类的内部解剖,国外有许多报道。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始这方面的工作,这将为蜱类组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从而对探讨蜱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对蜱类杀灭机制的研究提供条件。 一、方 法 作者对全沟硬蜱、嗜群血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长角血蜱进行了解剖,解剖方法有两种:即活体解剖和固定后解剖。活体解剖时,可先放少许50%酒精或生理盐水,解剖后用Carnoy’s液固定,会使某些器官看得更清楚。固定后解剖,标本多用Smith-Bouin固定。固定前,固定液需加热至45℃,固定液一经与固定标本接触,则不再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16.
革蜱未成熟期哈氏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6,29(2):159-16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革蜱属8种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并与其他属5种幼虫和4种若虫的哈氏器进行比较,以阐明其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其中,9种幼虫和8种若虫哈氏器的结构是首次报道。革蜱属幼期哈氏器的囊孔形状、前窝感毛数目及其中孔毛的位置等与其他属不同。东洋区的金泽革蜱与古北区的革蜱种类之间,在孔毛形状、位置和幼虫近端缝孔的位置上有明显差别。而后者中,阿坝革蜱幼虫一般无近端缝孔;网纹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囊孔形状和幼虫的近端缝孔的位置与其他种类不同。但其余几种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正> 解剖蜱类,观察其精子,对了解蜱类精子的形态特征和蜱的分类系统都有所借鉴。由于精子极易解体,不便观察,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蜱的精于,其外形和大小清晰可见,还可以观察其运动形式和寿命。 一、材料和方法 三种硬蜱均系实验室饲养,有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Schluget et Schlottke、草原革婢Dermacentor  相似文献   

18.
1983—1984年间,我们在山西省晋中太行山地区的牛、羊、犬三种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体外进行了森林革蜱采集与观察。具体方法是:选牛5头,羊10只,犬3只,每旬采一次,每次采的个体不重复,每次将蜱采净、计算数量。另外,还不定期地捕捉一些草兔、花鼠及禽,进行比较与对照。采获的幼体进行实验室内培养、蜕变为成虫期后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文献摘要     
巴拉索夫()1954,关于饱血的雌性全沟蜱(loxdes persulcatus)从牛体落地的昼夜周期的特性。98(2):317—319。 本文是作者1953年在列宁格勒对牛群进行观察得出的研究结果。这些牛是白天放牧,晚上入圈;但在6月下旬,为了避免吸血蝇类对牠们的侵袭,则改为夜间放牧,白天入圈。雌性全沟蜱在25头牛的叮附部位和吸血情况均在这些牛入圈和出圈时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明确这些雌蜱何时吸饱血和何时从宿主体上  相似文献   

20.
<正> 信息素的研究近年有很大进展,昆虫的信息素现在可以分离,提纯,有些还可以合成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近年的研究工作也表明,蜱螨类和昆虫一样,也产生信息素,尤其在蜱类更为普遍。 蜱类的信息素也有两类,即性信息素(sex pheromonc)和集聚信息素(assembly pheromone)。 性信息素在蜱类中普遍存在,现已发现革蜱,花婢、扇头蜱、硬蜱和牛蜱等属的种类都能产生。雌虫在吸血时释放性信息素,以吸引吸食中的雄虫,硬蜱科的性信息素,可用己烷、戊烷或石油醚等有机溶沼提取,它的成分在多数蜱类为2,6-2氯酚(2,6—dichlorophenol),如在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Latreille).安氏革蜱Dermacentor andersoni Stiles,变异革蜱D.variabilis Say等。有些蜱类雌虫的提取物也含有石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