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南农二号"菜用大豆(Glycine max)荚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品质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1.5%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豆荚的呼吸强度、蒸腾失水、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较低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较高的叶绿素、Vc及还原糖含量,提高豆荚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促进木质素合成,减少豆荚腐烂发生,从而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2.
外源Me-JA 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 (Me JA)处理对菜用大豆荚贮藏期间衰老与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和 10 μmol/L浓度的Me JA处理可以降低豆荚呼吸强度、乙烯产生和O- ·2 的生成 ,保持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减少荚内O- ·2 的积累 ,保持豆荚中Vc和叶绿素含量 ,并显著地提高豆荚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木质素的含量 ,减少腐烂的发生 ,从而延长贮藏期。但是 ,用 10 0 μmol/L的Me JA处理会促进豆荚衰老 ,增加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涂膜对番荔枝冷藏期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番荔枝果实在冷藏(15℃)期间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变化过程延缓,果实腐烂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柑橘精油(0.25%、0.75%、1.5%)和壳聚糖(0.25%、0.75%、1.5%)复合处理对橄榄(Canarium album)果实采后生理和耐贮性的影响,以鲜食橄榄品种(系)‘檀香’、‘梅埔2号’为材料,对采后贮藏期间的腐烂率、褐变指数、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内源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筛选橄榄果实复合保鲜剂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柑橘精油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橄榄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褐变指数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呼吸作用,保持较高的内源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和POD、APX活性。因此柑橘精油及壳聚糖处理能够有效延长橄榄果实的保鲜时间,提高耐贮性,其中以1.5%柑橘精油和1.5%壳聚糖组合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壳聚糖(NCMC)处理玉米开花期果穗,发育中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民(GDH)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明显增强,而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离体玉米籽粒酶提取液,酶液中GDH活性明显提高。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果穗,其发育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和成熟种子中贮藏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这都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羧甲基壳聚糖(NCMC) 处理玉米开花期果穗,发育中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 、谷氨酸脱氢酶(GDH) 及谷丙转氨酶(GPT) 活性均明显增强,而蛋白水解酶活性下降。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离体玉米籽粒酶提取液,酶液中GDH 活性明显提高。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果穗,其发育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和成熟种子中贮藏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这都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富士’苹果叶片为材料, 采用刺伤接种法, 比较了苹果树腐烂病菌强致病菌LXS080601和弱致病菌LXS081501侵染对寄主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菌株侵染后, 叶片MDA、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 接种LXS080601叶片MDA含量快速上升, 最大增幅为141.15%, 而接种LXS081501叶片的MDA含量变化较小, 增幅仅为1.16%-16.24%, 但后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增幅分别高达158.12%和113.57%, 显著高于接种LXS080601的处理。同时, 两菌株均能诱导叶片内4种防御酶活性的升高, 但LXS081501诱导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LXS080601, 说明不同致病力腐烂病菌对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MCP对冷藏食荚豌豆衰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0.5、l和2μL/L的l-MCP处理对l℃贮藏食荚豌豆衰老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和2uL/L的1-MCP处理可有效抑制食荚豌豆呼吸、乙烯释放和超氧阴离子(O-2)生成,同时保持豆荚中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和叶绿素、抗坏血酸(AsA)含量,减少豆荚中MDA、纤维素含量的积累和豆荚腐烂指数的增加,延缓了其衰老进程和品质的下降.0.5 uL/L浓度的1-MCP处理对食荚豌豆采后衰老及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被膜对鲜切荸荠褐变的抑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壳聚糖被膜抑制鲜切荸荠切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延缓切片的褐变 ,保持荸荠的食用品质 ,减少腐烂。在 0 .5 %~ 2 %范围内 ,壳聚糖被膜对荸荠褐变的抑制效应随使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树腐烂病菌LXS080601、感病苹果品种‘富士’和抗病砧木‘平邑甜茶’愈伤组织为材料,测定腐烂病菌侵染后,愈伤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LXS080601后,‘富士’愈伤组织的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明显大于‘平邑甜茶’;感病品种MDA含量上升速度快,于接种后3 d增幅为28.02%,且变幅较大,为–0.32%~36.39%,而抗病砧木MDA含量变化较小,仅为–2.17%~7.46%。同时,腐烂病菌侵染提高了愈伤组织内4种防御酶活性,接种后1~2 d,PPO和POD酶活性达到高峰,接种后3~4 d,PAL和SOD酶到达活性高峰;除PPO外,‘平邑甜茶’PAL、SOD和POD酶活性变化均明显高于‘富士’,且整个侵染过程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富士’体内3种酶活性快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平邑甜茶’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体内活性氧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形成,增强了对腐烂病菌侵染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在香蕉果实贮藏保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0%、2.0%)的壳聚糖溶液对香蕉果实贮藏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可明显延缓香蕉果实的软化进程和病情指数的升高;同时维持了果实较低的细胞膜透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UN)的活性。在四种处理中,以2%壳聚糖处理效果最好。表明壳聚糖对香蕉果实的贮藏保鲜效应可能与其调控病害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纯氧对采后杨梅果实腐烂的抑制与抗病相关酶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氧对抑制果实腐烂的作用及其与抗病相关酶活性诱导的关系,将杨梅果实采后在5℃用纯氧或空气(对照)处理12 d.结果表明,纯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腐烂发生,贮藏12 d后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达到54%,而处理果实仅为17%.纯氧处理在贮藏前期可诱导杨梅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升高,并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另外,纯氧处理增加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总酚含量,并在整个贮藏期间一直高于对照水平.这些结果表明,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作用与诱导与抗病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温度对采后石榴品种‘净皮甜’果实品质和某些生理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贮藏的石榴,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可以得到保持,果皮的相对电导率和褐变指数升高速率减慢,果实的呼吸速率和腐烂率下降,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贮藏120d的果实品质良好,保鲜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竞成  刘兰花 《生物学杂志》2012,29(3):55-57,91
利用废弃淡水龙虾壳制备得到的羧甲基壳聚糖应用到草莓的保鲜,为如何有效地解决废弃淡水龙虾壳提供了解决途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的草莓腐烂率下降,同时延缓了维生素C水平的下降趋势,其中0.2%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在保鲜过程中,测定草莓果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发现经过处理的草莓在保鲜过程中,其SOD,POD,CAT酶活性明显提高,MDA的水平同时显著下降,结果说明羧甲基壳聚糖的保鲜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肉鸡抗氧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壳聚糖对家禽肉鸡抗氧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作用,采用1日龄黑脚大麻鸡6组各100只进行分组实验,喂食壳聚糖复合剂,测定了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免疫器官指数、腹脂率和料重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种分子量的壳聚糖在较低浓度时能显著提高60日龄肉鸡血清中SOD的酶活力(P〈0.05),但对其他日龄肉鸡血清中SOD酶活力影响不显著;壳聚糖对血清中MDA含量和GSH-PX酶活力影响不显著;实验组的存活率提高,腹脂率和料重比稍有下降。在肉鸡饲养中,壳聚糖是一种潜在的、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涂膜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作为辣椒的涂膜保鲜荆,研究其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可显著降低辣椒的失水率、腐烂指数、丙二醛含量,抑制叶绿素和V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1.25、2.5、5、7.5和10 g/kg的壳聚糖,投喂12 g左右的俄罗斯鲟50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和5 g/kg的壳聚糖可显著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P < 0.05),而当添加量超过10 g/kg时会抑制其生长(P < 0.05);1.25和2.5 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他试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2.5和5 g/kg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壳聚糖添加量超过7.5 g/kg时则会抑制血清溶菌酶活性(P < 0.05);1.25和5 g/kg组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各试验组IgM含量不受壳聚糖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能力,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非特异性免疫为综合评价指标,壳聚糖添加量以2.5 g/kg为宜。  相似文献   

18.
骆驼蓬提取物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处理小麦。研究对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后小麦幼苗的根长、株高和干重增加,根冠比增大;幼苗根系活力增强,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受抑;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叶片SOD、POD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增强,CAT活性降低。根系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黄C(耐寒型)和Mo17(低温敏感型)两种耐寒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幼苗在低温逆境(5 ℃,3 d)下,根、中胚轴和胚芽鞘3个部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及与其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期间,黄C的中胚轴、胚芽鞘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Mo17;黄C的根、中胚轴、胚芽鞘3个部位的CAT、POD活性和Pro含量变化率(其中,中胚轴分别为39.02%、-31.35%和86.86%)均高于Mo17(中胚轴变化率分别为1.86%、-48.67%和12.01%);黄C 3个部位的质膜透性(中胚轴为22.05%)均低于Mo17(中胚轴为29.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黄C低温期间积累的干物质主要与Pro含量有关,而Mo17主要与POD活性有关,玉米幼苗中胚轴对低温反应最敏感,中胚轴Pro含量变化率与玉米耐寒性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20.
以梨果实愈伤组织为材料,对轮纹病原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BBP)和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gena Honcy,MFH)侵染后的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防御酶系活性进行了测定,试图从细胞水平探讨防御酶系活性变化与组织感病进程的关系及其在组织生理防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接种褐腐病菌的组织出现褐变早,腐烂扩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接种轮纹病菌的组织;接菌后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接种褐腐病菌的组织上升程度也远高于轮纹病菌侵染的组织.(2)愈伤组织接菌后120 h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各种酶活性高峰峰值和出现的时间不同;轮纹病菌侵染的组织内各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褐腐病菌侵染的组织,这与其受侵染组织腐烂慢、褐化程度低相对应.研究发现,防御酶系在组织对病原菌侵染的生理防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活性变化与果实防腐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