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通过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无虫瘿枝条的石蜡切片,使用番红-固绿染色,比较向川安瘿蜂虫瘿与无虫瘿枝条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由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组成。其中,保护层分为两层,外层是薄壁组织,内层分布许多散生的维管束,石细胞成群分布;营养层由具较大细胞核的营养细胞组成。无虫瘿枝条由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髓组成。另外,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无虫瘿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存在差异,虫瘿的保护层存在大量的维管束,木质化程度较高,而无虫瘿枝条的木质化部分主要集中在次生木质部。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向川安瘿蜂虫瘿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提供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记述中国瘿蜂科纹瘿蜂属1新种:锥栗纹瘿蜂Andricus henryi Pujade-Villar,WangGuo sp.nov,该种致瘿于壳斗科的锥栗上,并首次发现其寄瘿瘿蜂为栗客瘿蜂Synergus castaneus Pujade-Villar,BernardoViggiani,2013。本文报道该新种的鉴别特征、分布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板栗瘿蜂是我国板栗主要害虫,虫瘿是该害虫危害产物.在自然状态下,虫瘿的形成和发育性状在个体间差异显著.本文对栗瘿蜂在直观上容易识别和观测的虫瘿的形成及其形态、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虫室数和虫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瘿质量近似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1712,峰度系数1.3853,个体质量最大和最小相差15.5倍,体积相差6.4倍.虫瘿质量(X1)、体积(X2)与瘿内虫室数和虫数(Y)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813,R22=0.874,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板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为处暑红>蜜蜂球>二水早.天敌主要是中华长尾小蜂,虫瘿寄生率72.7%,幼虫(虫室)寄生率24.06%.  相似文献   

4.
栗瘿蜂虫瘿形成及发育与发生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栗瘿蜂是我国板栗主要害虫,虫瘿是该害虫危害产物.在自然状态下,虫瘿的形成和发育性状在个体间差异显著。本文对栗瘿蜂在直观上容易识别和观测的虫瘿的形成及其形态、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虫室数和虫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瘿质量近似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1712,峰度系数1.3853.个体质量最大和最小相差15.5倍,体积相差64倍。虫瘿质量(X1)、体积(X2)与瘿内虫室数和虫数(Y)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813,R2^2=0.874,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板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为处暑红>蜜蜂球>二水早。天敌主要是中华长尾小蜂,虫瘿寄生率72.7%,幼虫(虫室)寄生率24.06%。  相似文献   

5.
栗瘿蜂在贵州的发生及相关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正权  王先华 《昆虫知识》2011,48(6):1860-1863
本文首次报道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在贵州铜仁的发生为害情况,详细记述栗瘿蜂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栗瘿蜂在瘿内的生活习性。2009年4月-2010年8月调查,在铜仁市桐木坪乡卜口村栽种的366.67hm2板栗中,株被害率达100%,当年新梢被害率达41%。该虫1年发生1代,3月底至4月初虫瘿出现,5月中旬虫瘿达最大,化蛹高峰期为5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出瘿高峰期为6月15-22日。成虫孤雌生殖,产卵栗芽内,以幼龄幼虫在栗芽内虫室越冬。大龄幼虫有极强的耐饥性和耐旱性。用粘虫胶对成虫进行防治,有较好的防效,也使天敌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相似文献   

7.
虫瘿是植物受致瘿昆虫产卵和取食等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虫瘿组织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鉴定和比较向川安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成瘿枝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虫瘿的脂肪含量均高于成瘿枝,虫瘿的4种单宁和4种黄酮物质的含量均低于成瘿枝,这支持营养假说;虫瘿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成瘿枝,部分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成瘿枝,这不支持营养假说。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瘿蜂科犁瘿蜂属Diplolepis Geoffroy 5种,其中包括3新种,即黄腹犁瘿蜂Diplolepis flaviabdomenis sp.nov.,湖南犁瘿蜂Diplolepis hunanensis sp.nov.和小腹犁瘿蜂Diplolepis mnoriabdomenis sp.nov..详细描述新种并附图,编制了中国犁瘿蜂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和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系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异枝跗瘿属隶属膜翅目瘿蜂总科,是寄生的枝跗瘿蜂科成员。该属目前分布于中国及邻近国家。本研究发现2新种:红背异枝跗瘿蜂Heteribalia miltopronotum sp. nov.和四川异枝跗瘿蜂Heteribalia sichuanensis sp. nov.,报道了已知种H. divergens Maa(1949)的新分布区和生物学习性。并提供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栗瘿蜂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了栗瘿蜂在重庆对板栗的为害情况,它的生活习性、田间数量变化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描述了各虫态的识别特点,并讨论了对该虫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玲  朱道弘  刘志伟  杨筱慧 《昆虫知识》2013,50(4):998-1005
Wolbachia为节肢动物等的细胞质共生细菌,能对宿主的繁殖模式进行调控,包括诱导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雌性化及雄性致死。本文采集了分布于美国的4种瘿蜂,利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其Wolbachia的感染进行了PCR检测,证实了栎结瘤瘿蜂Callirhytis punctata Bassett和摇鼓栎瘿蜂Dryocosmus palustris Osten Sacken体内具Wolbachia共生,感染率分别为60%和36%。栎结瘤瘿蜂和摇鼓栎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64 bp和561 bp。栎结瘤瘿蜂与摇鼓栎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为94%。栎结瘤瘿蜂与同为栎瘿蜂族的Andricus solitarius(strain 1)和Neuroterus macropterus,及客瘿蜂族的Synergus crassicorni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其他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介于79%99%之间。在NJ系统发育树中,栎结瘤瘿蜂与栎瘿蜂族的A.solitaries(strain 1),N.macropterus和B.pallida,以及客瘿蜂族的S.crassicornis的Wolbachia同属一分支,而摇鼓栎瘿蜂与栎瘿蜂族的麦氏安瘿蜂的Wolbachia聚集在同一分支。除客瘿蜂族的Ceroptres cerri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群之外,其他瘿蜂感染的Wolbachia均属于A群。此外,本文采集的栎结瘤瘿蜂和摇鼓栎瘿蜂营有性生殖,说明Wolbachia的共生并不诱导其营产雌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12.
枝跗瘿蜂科(Ibaliidae)是1个小科,仅含1个属,即枝跗瘿蜂属(Ibalia)。其生活习性与瘿蜂总科(Cyinpoidea)的其他已知科显著不同,所有种类均寄生蛀干为害的树峰科(Siricidae)幼虫。是控制这类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因子,为一类很有益的天敌昆虫。澳大利亚曾从欧洲引入本科种类防治危害当地松树非常严重的辐射松钢青树蜂(Sirex  相似文献   

13.
记述剑盾狭背瘿蜂属Prosaspicera Kieffer 2新种:天目剑盾狭背瘿蜂P.tianmunensis sp.nov.和福建剑盾狭背瘿蜂P.fujianensis sp.nov.以及2中国新记录种:异剑盾狭背瘿蜂P.confusa Ros-Farré,2006和东方剑盾狭背瘿蜂P.orientalis Pujade-Villar,2006,提供了中国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瘿蜂科分类研究概况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瘿蜂科中国分类研究的进展,同时首次记述瘿蜂科草瘿蜂族Aylacini Ashmead的2新纪录属:菊瘿蜂属Aulacidea Ashmead.1897和近菊瘿蜂属Isocolus F(o)rster.1869及1新种,何氏菊瘿蜂Aulacidea hei sp.nov..新种被详细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板栗瘿蜂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板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tsu)是我国板栗的重要害虫。邹钟琳于1956年在江苏望亭发现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近年来河北、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省均有发生,在江苏已遍及各板栗产区,东进林场1962年因此虫为害板栗产量较1960年减80%。 此虫在日本已作过研究(鸟居,1956;Kajiura,1955;田村,1961;Nakamura,1964,等),我国尚少见报导,笔者将二年来观察所得整理于后,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布拉迪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 boulardi的生物学特性,明确该寄生蜂寄生对寄主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形态成像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发育历期和寄生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后寄主黑腹果蝇发育历期以及蛹期体长和体重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卵期平均为0. 98±0. 22 d,幼虫期为10. 22±0. 57 d,雄虫蛹期为8. 09±0. 19 d,雌虫蛹期10. 07±0. 30 d,雌蜂平均比雄蜂约晚2 d羽化。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黑腹果蝇2龄幼虫后,黑腹果蝇幼虫出现明显的黑化包囊反应,幼虫发育显著延缓,蛹长和蛹重也显著降低。【结论】布拉迪小环腹瘿蜂是黑腹果蝇的专性寄生蜂。本研究的结果为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大陆的林匙胸瘿蜂属及其2新种:华燕林匙胸瘿蜂L.huayana sp.nov.和光林匙胸瘿蜂 L.laotudingzila sp.nov..  相似文献   

18.
枸杞瘿螨姬小蜂Cirrospilus eniophyesiYang(新种)是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Keifer的重要天敌,以幼虫在虫瘿内取食枸杞瘿螨的成虫和若虫。在(25±1)℃下,该蜂完成1个世代需16~21d。成虫寿命及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关,取食10%蜂蜜水的雌虫寿命为(6.94±0.67)d,雄虫为(5.14±0.49)d。不进行补充营养的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96±0.27)d和(1.06±0.29)d;补充10%蜂蜜水和水可显著提高产卵量,每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9.13±6.12)粒和(23.14±3.16)粒,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的第2天。成虫羽化时间多集中在6:00~8:00am和4:00~6:00pm,羽化当天即可交尾。枸杞瘿螨姬小蜂自然种群消长与寄主虫口密度相关,在6月底7月初寄生率达到83.3%。  相似文献   

19.
蔡小阳 《昆虫学报》1988,(4):439-441
水竹瘿蚊协Orseolia sp.属双翅目,瘿蚊科。此属为Kieffer和Massalongo于1902年所建立,目前在东洋区已知二十一种,本虫是我国水竹Phyllostachys conesta Rehdie 上发现的新害虫。1983至1984年在益阳县曾大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竹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栎空腔瘿蜂Trichagalma acutissimae(Monzen)自然种群的时空数量变动规律及不同生态因子对其种群发生数量的影响,为该虫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6年,采用系统调查方法,调查栎空腔瘿蜂的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坡位、坡向、海拔等生态因子对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虫瘿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1)坡位、坡向对其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虫瘿发生数量影响不显著;(2)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性世代及无性世代虫瘿数量逐渐下降;(3)幼龄林距离成龄林越远,无性世代虫瘿密度越小;(4)不同年份间无性世代虫瘿数量差异显著;(5)回归分析表明,2012年有性世代虫瘿数量与无性世代虫瘿数量关系为:y=15.80x+46.85,r=0.939,2013年有性世代虫瘿数量与无性世代虫瘿数量关系为:y=2.128x-2.186,r=0.930。【结论】栋空腔瘿蜂在南太行山区有其适宜的分布范围,分布适生区是在海拔500~800m的栓皮栎纯林内;自然状态下,种群向外扩张距离每年不超过1000m;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4月中旬的极端低温是影响其种群数量消退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