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微伏T 波电交替增高与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4 月~2013 年 4月收治的68 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直接PCI,且阻塞远端血流均达到TIMI 3级。所有患者于手术后进行了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微伏T 波电交替值。结果:36 例发生NSVT患者较未发生32 例患者最大微伏T 波电交替明显升 高,(68.1± 6.4 vs 31.9± 3.8 μV, P< 0.05)。最大T 波电交替值大于45 μV 预测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2%; 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77%(AUC = 0.84)。经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T 段抬高的程度与非持续室速的发生无关(AUC =0.61)。结论:微伏T 波电交替可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血钾水平以及低血钾发病率的差异;探讨STEMI患者中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血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PCI)患者371例,其中男303例,女68例,平均年龄(56.1±11.7)岁.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对照组)161例,其中男性131人,女性30人,平均年龄(56.8±10.3)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将血钾含量<3.5mmol/l定义为低血钾,比较2组间血钾含量及低血钾发病率.根据直接PCI之前是否发生原发性室颤和持续性室速,将STEMI患者分为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本组数据所指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仅包括直接PCI之前发生的原发性室颤和持续性室速,其中原发性室颤24例,持续性室速11例.比较2组间血钾水平.结果:血钾含量STEMI患者(3.81±0.49)低于对照者(4.03+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01).低血钾发病率STEMI(22.6%)高于对照者(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3,P<0.001).STEMI患者中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急性期存在血钾的下降,我们需要积极纠正低血钾,但低血钾与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无必然联系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首次球囊扩张后早期经指引导管内给予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相关血清指标(CK-MB,cTn I)的峰值,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室性失常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cTnI和CK-MB峰值分别为(46.63±13.77)μg/L和(139.87±35.45)U/L,生理盐水组cTnI和CK-MB峰值为(54.36±12.59)μg/L和(158.34±40.18)U/L,两组比较,P均0.01。MACE事件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经导管早期给予维拉帕米不但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还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捷  陈本发  兰军  邓涛 《生物磁学》2012,(28):5558-5561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tDL-C)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435例冠心病且接受PCI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术后1年随访临床终点,按HDL-C水平分为三组:HDL-C〉1.55mmol/L,HDL-C1.04—1.55mmol/L,I-IDL-C〈1.04/L,比较组间1年临床结果差异,并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PCI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HDL-C水平的更低患者相对年轻(69_3±9.5VS65.5±9.2VS62.8±9.2,p=0.007),同时合并吸烟(14.5%VS13.O%VS24.6%扩0.002)、糖尿痛(23.4%VS27.8%V836.6%,P=0.019)、LVEF〈30%(2.4%VS5.3%VS4.9%’p=0.020),接受急诊PCI比例更高(4.8%VS6.5%VS7.0%d)=0.034);且PCI术后1年死亡(2.4%VS2.4%VS6.3%,p=0.008)、再血管化(20.2%VS21.9%VS25.4%,p=0.022)、再次心源性入院(30.6%VS32.0%VS37.3%,p=0.013)、术后6m内心绞痛复发(20.2%VS20.1%VS22.5%,p=0.038)的比例均更高。结论:HDL-C〈1.04mmol/L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接受PC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的分布特征并探究该抗体是否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各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目从的滴度;提纯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给予正常大鼠,动态监测心电图的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发生频率。结果:β1AA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2.8%,明显高于冠心病对照组(24.0%,P〈0.01)与正常对照组(5.0%,P〈0.01);β1AA可引发正常大鼠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β1从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呈高阳性率,并可致大鼠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石婷婷  徐霞  马梓欣  莫芸  王方 《生物磁学》2013,(27):5319-5322
目的:系统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收集2000年以来,Cochrane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of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TCT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TCT合并的敏感性0.65(95%CI,0.62-0.68),特异性0.93(95%CI,0.92-4).93),阳性预测值8.25(95%CI,5.65-12.04),阴性预测值0.27(95%CI,0.18-0.41),合并SROC曲线下面积AUC=0.889,Q值0.819。HPV合并敏感性0.69(95%CI,O.67~0.71),特异性O.91(95%CI,0.90-0.91),阳性预测值3.93(95%CI,2.99-5.18),阴性预测值0.17(95%CI,0.09~0_31),合并SROC曲线下面积AUC=0.871,Q值0.801。结论: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与HPV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素对小鼠体表心电图和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使用常规的心电图记录方法和膜片钳实验技术,分别记录小鼠体表心电图和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结果:尿素可以使小鼠心率明显减慢(P〈0.01),呈浓度依赖性,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心率分别由给药前的(612±27、615±23、619±26)b·min^-1下降到给药后的(556±29、469±37、378±48)b·min^-1,并且中、高剂量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性心律失常;尿素对小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钠电流分别由给药前的(8.76±0.91、8.87±1.01、8.77±0.96)nA降低到给药后的(7.32±0.68、5.69±0.64、4.58±0.57)nA,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尿素可以通过抑制心室肌细胞钠电流使小鼠发生传导阻滞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卞劲松  王幼林 《生理学报》1997,49(5):526-530
本文比较了在制动应激过程中正常及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心室电稳定性(VES)的变化间的差异。应激各时程,ivgtt乌头碱(0.8μg/min),心肌损伤大鼠出现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均较正常鼠明显缩短,说明其较正常大鼠更易发生心律失常。正常大鼠随应激时程的延长,VES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而阿霉素大鼠制动2h,室速、室颤潜伏期及其持续时间虽也显著缩短,但制动8h心律失常发生却无明显改变,提示持续制动应激对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孤啡肽(N/OFQ)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的通道动力学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N/OFQ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A的作用。结果:①0.1μmol/L N/OFQ使IA幅值由给药前的(5356.1±361.6)pA下降为(4113.3±312.7)pA,抑制率为23.20%±2.17%(P〈0.01,n=10)。②0.1μmol/L N/OFQ使IA的电流-电压(I-V)曲线降低(P〈0.01,n=10)。③0.1μmol/L N/OFQ使,IA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κ)分别由给药前的(-9.2±2.5)mV和(20.4±2.3)mV变为给药后的(30.6±3.7)mV(P〈0.01,n=8)和(22.6±2.1)mV(P〉0.05,n=8)。④0.1μmol/L N/OFQ使IA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κ)分别由给药前的(-64.1±3.2)mV和(21.5±2.1)mV变为给药后的(-55.9±1.9)mV(P〈0.05,n=5)和(19.6±2.2)mV(P〉0.05,n=5)。结论:N/OFQ可抑制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A,使其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均右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非重度病变组56例和重度病变组44例,PCI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和非MACE亚组,另选取同期50名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收集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Lp(a)、UA、GGT水平。分析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PCI术后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血清Lp(a)、UA、GGT水平升高(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Lp(a)、UA、GGT水平高于非重度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随访3个月,100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为21.00%(21/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和Lp(a)、UA、GGT升高为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PCI术后MACE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与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析深圳市保健办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和34例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PCT的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CRP水平为(0.1162±0.0873)gm,PCT水平(2.37±7.02)±10^-3gm,自身免疫活动期患者CRP水平(0.0639±0.0687)gm,PCT浓度(0.09±0.08)×10^-3g/L。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5和0186,0.61-0.83和0.74-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联合PCT水平预测的AUC为0.82.其与单独PCT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P=0.74)。CRP的最佳临界值为0.0722g/L,灵敏度为73.5%,特异性为69.2%;PCT的最佳临界值为0.09×10^-3g/L,其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72.5%。结论:在鉴别活动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与细菌感染时,PC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比CRP高,但其联合CRP对此类诊断并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晓艳  李晓玉  范斌  楚卡琳  张萍 《生物磁学》2011,(22):4273-4275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68例,记录胺碘酮治疗方案与疗效、甲状腺变化及随访干预措施情况。结果:老年人服用胺碘酮引起甲状腺疾病发生率为31.8%(22/68),以甲状腺功能减退25.7%(18/68)为主,大致为甲状腺功能亢进(6.1%,4/68)的4倍。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方案出现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多数经过减量或停药逆转或恢复。结论:老年人服用胺碘酮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高,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更密切地监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紊乱经胺碘酮及时减量或停药等措施多能逆转或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常见凋亡诱导剂顺铂(Cisplatin)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凋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抗凋亡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Veto细胞48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Gimes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9.02±6.10)%、(68.84±4.42)%、(56.66±4.07)%、(46.83±3.76)%、(29.04±5.93)%(P〈0.01);经顺铂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膜小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0、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66%±0.19%、16.65%±1.26%、24.82%±1.03%、36.22%±1.04%、48.49%±1.24%、43.34%±1.17%(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顺铂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凋亡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目的基因在Vero细胞凋亡作用的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高水平Hcy组(Hcy>30 μmol/L,41例)和低水平Hcy组(15≤Hcy≤30 μmol/L,29例)。PCI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复查冠脉造影,评价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LVMI、LVEF、TMPG分级相关性。所有患者PCI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PCI术后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水平Hcy组PCI术后6、12个月 LVEF低于低水平Hcy组(P<0.05),LVMI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高水平Hcy组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Hcy水平与PCI术后6、12个月 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与PCI术后TMPG分级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Hcy组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术前Gensini评分是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Hcy与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有关,且Hcy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血浆apelin的表达变化,分析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pelin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apelin在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72例于2012年2月-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并成功完成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elin-13水平;进一步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AMI患者(每组各20例)进行亚组分析,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AMI患者术后0h组apelin水平与术前基线水平明显降低(31.54±5.48VS35.15±6.48ng/L,P〈0.05);术后4小时及24小时组apeli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39.65±5.48VS35.15±6.48ng/L,43.93±5.37VS35.15±6.48ng/L,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apelin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ap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1.12±5.50VS29.21±6.53ng/L,40.57+5.37VS33.49±3.89ng/L,43.50±7.41VS34.54±3.52ng/L,P〈0.05)。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T2DM组LVEF值改善明显高于NT2DM组,但MACCE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存在血浆apelin表达的升高,其中糖尿病患者在术后血浆apelin表达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提示PCI冠脉血运重建可促进糖尿病患者apelin分泌,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与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行直接PCI手术治疗,分为PCI手术治疗组和非PCI治疗组,观察缺血改善情况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同时根据治疗后NT-proBNP的水平分为三组,A组NT-proBNP〈125pg/ml、B组125pg/ml≤NT-proBNP〈450pg/ml、C组NT-proBNP≥450pg/ml,观察NT—proBNP的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行PCI组NT—proBNP的水平下降程度(438.3±134.5)明显高于未行PCI组者(158.6±146.1,P〈0.05),MACE的发生情况C组明显高于A组(P=0.006〈0.01),也高于B组(P=0.028〈0.05),A组与B组相比,B组的MACE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432〉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NT-proBNP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心肌的缺血程度,且与患者的预后成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复制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连续动态监测小鼠从心肌肥厚早期至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体表心电图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2周内小鼠未见自发性心律失常,而模型组术后5周、9周和13周小鼠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频发的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5%、28%和63%。②与同期对照相比,术后2周、5周、9周和13周组动物伽间期以及帆间期明显延长,分别延长20.4%、32.7%、49.7%、61.0%和27.1%、32.1%、43.9%、59.1%(P〈0.01)。③心肌肥厚小鼠心电图的另一个特征为J波变化。所有对照组动物心电图均为正向J波,而模型组动物从2周开始J波正向值下降,5周逐渐变平,到13周时完全翻转。④与同期对照相比,模型组的PR间期没有改变,但术后2周RR问期轻微缩短。结论:心肌肥厚小鼠自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加,QT间期进行性延长,J波幅值逐渐降低,表明随着疾病的进展心室复极化异常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在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2例ACM患者,给予戒酒和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NO水平。比较治疗前后NO的水平,并将NO水平的变化幅度与治疗后LVEDD和LVEF的变化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浆NO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22.86±6.61μmol/Lvs.26.23±6.52μmol/L,P〈0.01)。治疗3个月后血浆NO水平的增加幅度与LVEDD的降低幅度(r=0,78,95%CI:0.60~0.89,P〈0.01)和LVEF的升高幅度(I=0.75,95%CI:0.55~0.87,P〈0.01)均显著相关。结论:血浆N0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ACM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的原因,旨在为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提供线索。方法: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145例(男55例,女90例),治疗终点为室性心律失常消失,不能被心室电刺激和静滴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术后1天复查动态心电图并电话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在145例患者中,即刻成功136例,成功率为93.8%。随访23.8±6.7月,共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62%。9例复发患者再次行射频消融术的靶点局部激动(34.0±7.6 ms)明显早于第一次射频消融术(30.4±8.5 ms)(P<0.05);靶点起搏与自发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QRS波形的符合数(11.8±0.45)大于第一次射频消融术(11.1±0.78)(P<0.05);复发患者第一次手术在最早激动点处单极标测r波的出现比例大于第二次手术(P<0.05),再次手术均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可行的方法。靶点标测欠精确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在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随机入选解放军第十二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内科住院患者9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5例,年龄在22岁-87岁之间。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应用公式:BMI=体重/身高。(kg/m2)计算。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与非肺心病组患者比较,肺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升高(38.96±5.77VS29.72±7.879,P〈0.01);肺心病组患者肺性脑病病史的比率明显升高(26.7%VSO%,P〈0.01)。肥胖和极度肥胖的患者合并肺心病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3.3%、46.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预测肺心病的临界值为BMI〉32kg/m2,预测肺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7,预测价值较高。Youden指数为0.596,体重指数预测最佳临界值为BMI大于32,诊断特异性为66.2%,敏感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34.96%,阴性预测值为98.07%。结论:内科住院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大于32kg/m。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