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丽江地区铁杉球蚜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杉球蚜Adelges tsugae Annand(Hemiptera:Adelgidae)是铁杉的主要害虫,在北美造成铁杉成片死亡。为有效地寻找控制铁杉球蚜的天敌,作者于2005年8~2006年12月,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河源、牦牛坪、黑水河3个地点对铁杉球蚜的发生进行6次调查,统计不同树枝方位、不同树冠层次、不同取样地点、不同取样时间的铁杉球蚜的为害率。在多数情况下,铁杉北向和南向树枝上的球蚜为害率高于西向和东向;树冠下层的铁杉树枝上的球蚜为害率高于树冠上层;5月树冠上层球蚜为害率反而高于下层,树冠层次球蚜密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现象,与铁杉球蚜第2代发生高峰期相吻合。3个地点的每株树铁杉球蚜为害率平均为24.6%,河源的球蚜为害率又高于牦牛坪和黑水河。对来自3个地点的12块样地的每样地铁杉球蚜为害率与环境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坡向、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雨量与铁杉球蚜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在调查铁杉球蚜的发生或采集球蚜天敌昆虫时,应在不同时间依据树枝方位和树冠层次来分别进行。在选择调查采集地点时,应以林区坡向、相对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因子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禾谷缢管蚜的发生与小麦生育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5年的系统研究和调查发现:小麦的高生育阶段最有利于禾谷缢管蚜的发生、繁育。该蚜若蚜期随小麦生育阶段的提高而缩短;成蚜生殖量、无翅蚜比例、蚜体大小均随小麦生育阶段的提高而增大;麦田始终只有穗期蚜量高峰。 相似文献
3.
4.
5.
球蚜科分类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球蚜科是蚜虫类的一个重要类群,包括多种林业害虫和检疫害虫,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植物、地理分布,进化起源等方面对世界及中国球蚜物种进行了综合论述.结果表明,球蚜科具有较多原始的特征,是蚜虫中较为古老的一类;球蚜具有包括异寄主全周期、异寄主不全周期、同寄主不全周期等复杂的生活周期,形成虫瘿是其主要的为害特征;球蚜科物种专性寄生在松科植物上,主要包括云杉属Picea、松属Pinus、落叶松属Larix、冷杉属Abies等属的植物,在蚜虫物种和寄主植物之间存在着平行演化的现象;球蚜的分布与寄主植物的分布相一致,主要是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高山.世界球蚜有8属59种,区系成分主要是新北区、古北区.中国球蚜科有6属20种,分布在黑龙江、云南、四川等地,主要是古北区成分.初步推测球蚜科可能首先在松属植物上起源. 相似文献
6.
麦双尾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双见蚜Diuraphisnoxia(Mordvilko)俗称俄罗斯麦蚜(Russianwheataphid),20世纪初首先记载于乌克兰的麦类害虫。1935年以前麦双属蚜的分布限于前苏联的黑海及里海地区,近50年来逐渐扩散到地中海国家零星危害。周年代末成为埃塞俄比亚、也门和南非的小麦大害虫。1980年长距离迁徙到墨西哥,然后遍布美国西部各州及加拿大西南部三个州。自1975年在我国新疆发现安双尾蚜以来,现已查明该虫在新疆问尔泰山脉南侧的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布尔津,天山山脉北侧的塔城、额敏、伊犁、霍城、昭苏以及天山山脉南侧的乌恰,昆仑山余脉的叶城,… 相似文献
7.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Kirby)是安徽淮北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常普遍发生,局部为害,有些年份为害很重。为了解麦长管蚜在皖北麦区的为害程度和消长规律,作者于1961—1963年进行了有关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葡萄根瘤蚜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烟台所做调查, 发现葡萄在苗期感染根瘤蚜后生长缓慢、后期结实率低。此种葡萄虽然可以活到60年以上, 但每株平均产量还不到半公斤, 死后植株全重比健株少1/3以上。 葡萄根瘤蚜在我国主要靠苗木传播, 两年中共检查了三个葡萄品种的插条1,200支, 并在罩笼下接种有翅蚜, 从未发现过虫卵。因此认为插条是不带虫的。在园内扩散方面, 叶瘿型幼蚜的随风扩散能力较强, 根疣型的幼蚜也可以在土中扩散。有翅蚜数量少, 后代存活机会更少, 在扩散上似乎起不到作用。 葡萄根瘤蚜在烟台一年发生8代, 主要以一龄若虫越冬, 在根部也发现过少数的越冬卵。每年4月中旬开始发育, 5月中旬开始产卵, 由此至7月上旬为繁殖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因土壤温湿度均高, 虫数显著下降, 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又出现第二次高峰, 11月上旬后陆续越冬。 根据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线索, 初步认为葡萄根瘤蚜在我国主要以无性方式进行繁殖。在根上过冬的少数虫卵很可能就是两性生殖的残余。特别值得注意的即有翅型(若虫)可以同时产生有性型和根瘤型两种卵。这种现象是苏联学者未曾报导过的。 相似文献
9.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10.
苜蓿蚜虫是为害苕草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对苕草的生长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很大,成为提高绿肥——苕草产量的一种主要障碍。以往每年都有发生,但为害不重,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和防治。近两年来,苜蓿蚜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有所加重,发生面积逐渐扩大。例如在湖北广济县,受害面积一般要占苕草面积的70—90%,受害严重的则占发虫面积的50—80%。受害轻的,苕草生长矮小,受害重的,苕草成片枯死;一般减少鲜草产量30%左右,严重则达70%。因此,苜蓿蚜的发生为害,有时成为苕草生产上的威胁。苕草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各县冬种绿肥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肥料,常年种植面积要占绿肥面积的70%以上,是早、中稻肥料的主耍来源。因此,研究苜蓿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和消灭苜蓿蚜为害,成为增产绿肥解决肥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就我们1962—1963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加以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