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Fr.)Hand-Mazz.〕的种子发芽试验表明滇重楼种子有双重休眠期:种子需通过一段低温时期使胚完成后熟;种子萌发后,胚芽再需要一段低温时期使胚轴完成后熟才能出土成苗。本文对滇重楼种子的种源、采种期、播种期、播种材料及其育苗措施等进行了有关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滇重楼栽培的采收周期和采收的最佳时间。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生长年龄(1~8年)的滇重楼种子苗地下根茎的皂苷含量,每月分析滇重楼地下根茎的皂苷含量;称取滇重楼地下根茎的重量,获得滇重楼种子苗地下根茎的年度生长特点,获得滇重楼地下根茎生长发育的月度变化规律。结果:滇重楼种子苗地下根茎的皂苷含量随栽培年限的增加,含量增高,第七年达到最高,第四年达到药材标准;地下根茎的发育从第四年进入快速生长期。一年之中,滇重楼地下根茎的皂苷含量,7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地下根茎的生长旺盛期从6月份开始,10月份达到顶峰。结论:滇重楼的采收周期以7年为宜,采收的最佳时间为10月份。 相似文献
4.
粉质和胶质滇重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常的滇重楼地下茎为粉质,多糖含量2.56%。因黑团孢霉和其它微生物寄生,致使地下茎转化为胶质,多糖含量5.44%。PF和JP的动物体内试验表明均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这些结果显示胶质地下茎的药用价值相同于粉质的,它们可等同药用。 相似文献
5.
滇重楼的栽培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介绍滇重楼栽培技术,明确提出滇重楼种苗繁育以种子繁殖为主,带顶芽切块繁殖为辅;针对滇重楼原料稀缺状态,提出了合理利用滇重楼资源的几点建议,并阐述完善的滇重楼"三段栽培法" ,以解决滇重楼栽培周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地下茎中分离和鉴定出两种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以及三种真菌——黑团孢霉(Periconia sp.)、白色厚顶孢霉(Pachnocybe albida)和重楼索霉(Hormomyces paridiphilus)。对蜡状芽孢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重楼索霉进行了液体培养并测定了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重楼索霉可分泌大量胞外多糖,这可能是导致滇重楼地下茎胶质化和多糖含量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赵庭周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1):69-72
滇重楼是云南传统的道地药材。由于种苗繁育困难和生长周期长,重楼的推广种植多年来未能取得突破。滇重楼的"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是将滇重楼根茎按用途分为药用部分与种苗部分,采收时,仅采收药用部分,种苗部分(带顶芽的根茎)继续生长发育,而不是将整个根茎全部采收作为商品药材。通过考察滇重楼须根比率的月度变化规律及3年的根茎生长量,进行采收时间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滇重楼"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间隔时间以3年为宜,每年每公顷收益为11.25万~33.0万元,采收时间以12月至翌年3月份为宜。 相似文献
8.
滇重楼为延龄草科重楼属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由于重楼传统药用部位生长缓慢、繁殖力低下,以及人们对野生重楼资源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日趋枯竭。滇重楼的花药在整个花期中存在开裂-关闭的现象,花药的有效闭合应是保护花粉、延长花粉寿命、增强雄性适合度的一种适应机制。该研究以滇重楼为对象,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和对比实验,观测其花药开裂过程中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的变化,探究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对滇重楼花药开裂的影响以及滇重楼花药开裂与生态因子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滇重楼花药开裂的过程中,光照强度增强、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2)温度是影响滇重楼花药开裂时间的主导因子,升温促进花药开裂,降温促进花药关闭;(3)高湿度及黑暗推迟花药开裂,但并不能阻止花药开裂;(4)低温可使滇重楼花药持续关闭,而光照强度越高,花药持续关闭所需的温度越低。该研究有利于解释滇重楼花药白天开裂夜晚关闭的现象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滇重楼的栽培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滇重楼地上部分的两个微量皂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滇重楼地上部分中分离出两个新的微量的甾体皂甙PolyphyllosideⅢ和Ⅳ,根据化学降解和光谱分析,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7-羟基-偏诺皂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a-L-鼠李吡喃糖基(1→4-a-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23β,27-二羟基-偏皂甙元-3-O-[a-鼠李吡喃糖(1→2)] 相似文献
11.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异蕊杜鹃亚属的系统位置、分布式样。分析了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亚属是在本属植物起源后的早期阶段就沿不同途径迁徙、繁衍的两个演化枝。自第三纪以来,它们的性状发展多样,种系高度分化。在现存类群中最具原始性状的亚属是常绿杜鹃亚属,这个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Auriculata 保持较多原始性状。种的分布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既是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大多数种为地方特有性分布,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和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种总数的89%以上中国有6个亚属(Candidastrum,Mumeazalea不产)约562种,其中特有种约405种。分析第三纪的化石记录,杜鹃属在全球分布的时间、地点,杜鹃属保持原始或古老性状的类群的现代适生地,认为中国西南至中国中部最有可能是杜鹃属植物的起源地,始祖类群起源的时间会是在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讨论了杜鹃属在第三纪至第四纪向北半球北部的传布,向亚洲西南、亚洲东南和向东亚的传布以及向大洋洲的传布。从杜鹃属在全球传布的现象和途径,看来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时间和窨历史对植物繁衍、传播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并受制于植物种系自身具有的遗传性和对环境强烈变化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及真菌中甾体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采自云南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状茎韧皮部、木质部和种子中分离出50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状茎的韧皮部中分离出内生真菌最多。建立了甾体类化合物的检测和分析方法。检测到3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物中含有甾体化合物,其中5株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物中甾体化合物的产率超过了50mg/L。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种植重楼存在资源混杂及可借鉴文献少等的问题,本文对搜集的120份重楼种质资源在福建省的物候期、病害发生和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并对生长较好的资源采用HPLC法对重楼皂苷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权重评分法开展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搜集到的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重楼资源在福建省的生育期不完整,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较差,而另外有49份表现良好的为七叶一枝花资源,其中符合《中国药典》重楼皂苷含量的占55%。七叶一枝花资源的病害、农艺性状和重楼皂苷含量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南方低山丘陵区种植重楼应选择当地或相似经纬度及地形地貌地区的七叶一枝花优异资源。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的评价,是以适应性、有效成分及农艺性状为主成分来进行权重评分,总得分越高则适应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接种不同外源性从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将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新鲜种子与28种AM真菌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鲨烯环氧酶基因(Squalene epoxidase,SE)、共生受体类似激酶基因(Symbiosis-receptor-like kinase,SYMRK)、产生钙离子振荡的通道蛋白基因(Doesn’t making fections 1,DMI1)、钙/钙调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Ca MK)4个功能基因在滇重楼幼苗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8株AM菌株可不同程度的影响SE、SYMRK、DMI1、CCa MK 4个功能基因的表达,其中薄壁两性囊霉(Ambisporaleptoticha,Ale)和崔氏原囊霉(Archaeospora trappei,Atr)可以显著增加4个功能基因的表达量。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Po)和透明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pellucida,Spe)可以增加SE、SYMRK的表达,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c),亮色盾巨孢囊霉(Racocetra fulgida,Rfu),哥伦比亚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colombiana,Ec),明球囊霉(Rhizophagus clarus,Rcl),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n)可以增加DMI1的表达。综上所述,接种的28株AM真菌菌株中Ale和Atr能显著的提高4种功能基因的表达,结合前期与滇重楼无菌播种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AM真菌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化学成分的影响,推测这两株菌可望能作为培育滇重楼菌根化苗的理想菌株,人工接种AM真菌可为保护和提高滇重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重楼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var.yunnnanensis(Franch.)Hand.Mazz.]块状茎中分离出166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分类鉴定归于4目,6科,20个属,体现了云南重楼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同时,选择与人类和植物相关的37株病原微生物作为抗菌活性筛选指示菌,进行了云南重楼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内生真菌对细菌、植物致病真菌、皮肤致病真菌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显著抑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华重楼内生菌PCE45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本文将对PCE45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性质分析报道。【方法】PCE45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丙酮沉淀、SephadexG75柱、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G25凝胶柱纯化分离得到抗菌肽PCP-1。【结果】稳定性测试表明该抗菌肽对蛋白酶不敏感,对高温、强酸、强碱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造成稻瘟病菌菌丝畸形并抑制孢子萌发。抑菌谱表明该抗菌肽对玉米弯胞病菌等真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质谱测得其分子量为1058.3D。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