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2kD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质 1C末端片段 (MSP1 42 )是当今重要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为获得大量构象正确的MSP1 42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 ,在毕氏酵母系统中分泌表达了MSP1 42重组蛋白。通过与一组特异性识别构象表位的单抗反应 ,该重组蛋白在重要构象表位上与天然蛋白质一致。由该蛋白质诱生的抗体能有效地抑制恶性疟原虫的体外生长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SP1 42重组蛋白疫苗有效性试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粘附分子在疟原虫子孢子粘附入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子孢子表面的粘附分子CSP、SSP2/TRAP与肝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HSPGS能特异结合,结合部位在CSP、SSP2/TRAP的RegionⅡ-lus区与HSPGS的GAAG区。保持RegionⅡ-plus与GAG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是子孢子入侵肝细胞的分子基础,研制阻止了粘会肝细胞的粘附抑制剂,在疟 疾预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晓红  柯金星 《动物学报》1997,43(3):232-237
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处理感染了约工疟原虫子孢子的大鼠肝脏,通过透射电镜研究红外期裂殖体的超微结构。在接种子孢子后48小时的标本中发现一成熟裂殖体,外周仍由一寄生虫质膜包裹,膜下有许多小泡,粗面内质肉、圆形或蚕豆形具明显嵴的线粒体,以及大量成熟裂殖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恒河猴肝内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的组织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体内含有糖原、DNA、R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AKP、ACP及ATP酶等生化物质。对各自的定位、含量或活性作了详细描述,并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裂殖子表面蛋白1合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74%),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4940bp),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本研究建立了ms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将合成的msp1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胞内表达载体pPIC3.5,构建了重组质粒pPIC3.5/msp1,用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转化子,经PCR证实msp1基因已整合于毕赤酵母染色体中。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毕赤酵母菌经甲醇诱导后表达出全长msp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能与识别MSP1分子二硫键依赖构象表位的特异性单抗发生很强的反应,表明msp1重组蛋白至少在该表位构象上与天然蛋白一致。从毕赤酵母中分离得到大量msp1为开展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测定其疟疾保护性免疫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 000区(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最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Pf MSP119(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9.
人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红细胞生成素受体(hEPOR)是位于相对成熟阶段人体红系祖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它能专一性结合人红细胞生成素(hEPO),将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信号传导到膜内,该过程涉及了hEPOR自身及部分相关蛋白的磷酸化.hEPOR具有一些与其功能相关的保守结构,它的氨基酸序列与鼠EPOR(mEPOP)高度同源.EPOR因为膜外R129C突变或结合特定蛋白质而具有组成型活性.EPOR还与红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型糖蛋白(GP)是红细胞膜中主要含唾液酸的跨膜蛋白,有A、B、C和D四种.GPA是MN血型糖蛋白,GPB表达Ss、U血型,GPC、GPD则是Gerbich抗原,四种血型糖蛋白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尤以同类间的同源性程度最高,GPA在防止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功能,并在配体诱导下影响红细胞膜的物理性质.GPC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形状、正常物理性质的重要因子.GPA和GPC的功能还分别与带3蛋白、带4.1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夏氏疟原虫入侵时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糖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氏疟原虫入侵时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糖蛋白的改变刘俊凡,卢义钦(湖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长沙41O078〕RonaldL.NogelOlgaO.Blumenfeld(爱因斯坦医学院内科血液学研究室和生化学系,美国纽约10461)关键词夏氏疟原虫;红细胞...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受体 ,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员。近年来 ,由于其克隆表达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在对造血机制、EPO的信号转导机制 ,及利用其受体筛选 EPO类似物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 EPO受体的研究作一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疟疾复发机理,以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恒河猴系列为模型,采取阳性蚊叮咬同时加子孢子接种的方式感染3只猴;感染后均查见休眠子;用氯化喹啉肃清初发的血内期原虫后,分别于60,75,101天出现原虫复发。表明休眠子是复发之源。  相似文献   

14.
入侵疟原虫与红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广泛传播的人类严重寄生虫病。近十年来,从分子水平探索疟疾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预防手段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其恶性疟原虫全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疟疾疫苗的设计和试制开拓了新途径。该文就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表面过程的生化背景,裂殖子与红细胞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疟原虫向红细胞输出的蛋白质,以及疟疾感染所致红细胞的遗传障碍等方面的近期有关报道作一简介,试图从细胞与分子机制讨论被感染红细胞的膜蛋白与膜骨架的某些改变。  相似文献   

15.
16.
17.
凝集素及其受体相互作用对人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红细胞变形性,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中均具重要意义。它对于认识不同因素如外界物质、细胞膜及骨架、不同病理状态等对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有一定帮助,也为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细胞作用的机制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常用鼠类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敏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不同鼠种对约氏疟原虫红外期敏感性差异很大。本实验所试10种鼠类中,大鼠敏感性高于小鼠,大鼠中Wistar株高于S-D株;小鼠中以C_(37)BL/6J和BALB/c较敏感,而昆明株、DBA/2、津白Ⅱ号,615 C_(?)H和ICR的敏感性均较低。一般来说敏感性高的鼠株、子孢子发育率高,红外期原虫体积大。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381-A型DNA合成仪,参照恶性疟原虫子孢子CS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CS-Ⅰ和CS-Ⅱ两个片段。以噬菌体M13mp18质粒作为载体,将两片段进行磷酸化、退火、连接和克隆,经过原位杂交,序列分析,获得了(NANP)_(10)重复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M13mp18-CS。再以酶切,从重组质粒中回收(NANP)_(10)次的片段,将其片段基因与CT-B基因融合,最后将融合基因CT-B-CS插入载体PMC055中,成功地得到含有(NANP)_(10)与CT-B基因融合的重组质粒pMC055-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