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已有很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但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其发病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膜平滑肌细胞作为主要参与者,通过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认知并接受。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初级阶段,血小板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斑块的形成,而在晚期的并发症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总结了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重要关系,以期为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抗血小板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可由许多因素致成。自从(?)(1912)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家兔,产生了本症,其后很多学者作了许多动物实验研究工作,都确切地证实了;由于脂肪代谢,特别是胆固醇机能障碍,而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结果无论在血液脂肪生物化学测定,和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形态学变化上与人类产生此症基本相似。最近的解剖学和老年学积累不少的知识指出:人体衰老死亡有很多是伴随着心脏血管机能性障碍。其中很大部分是动脉粥样硬化。罗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并发症是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AS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学说已为广大学者所接受。白三烯(LTs)是促进炎症反应的脂类调控因子,在心血管组织中具有强烈的致炎作用,5-脂氧化酶(5-LO)能够氧化花生四烯酸生成LTs等花生酸类物质。近年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中发现5-LO途径及其下游产物LTs对AS的形成、发展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5-LO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和代谢活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5-LO及其下游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对了解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有关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纷纭。但一般都赞同:脂质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的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下述的事实便说明了这一点。(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大量胆固醇及其它脂质;(2)用喂胆固醇及其它能升高血胆固醇的物质的方法,能使某些实验动物例如家兔和鸟类(鸡和鸽)产生与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十分相似的病变;(3)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如家族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随着花生四烯酸(AA)中间代谢产物(即 PGG_2、PGH_2、TXA_2、PGI_2等)的研究不断深入,血小板对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心病)病因学与发病学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与重视。凝血与抗凝血均为机体主要防御机能之一。正常机体循环血液的凝血与抗凝血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血小板质与量的相对稳定对保证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血栓形成可看成是一种不适宜的止血形式。血小板释放与聚集的反馈机制血小板反应性是由其质膜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血小板钙通量、有关前列腺素以及 TXA_2与 PGI_2等的变化来调节的,其中存在着不少反馈机制与相互协同作用。如血小板释放的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但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复杂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并不明确,该疾病发生的炎症学说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寻找该疾病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逐渐增多,该病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已经证实,血小板源性的趋化因子——尤其是CXC-型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趋化因子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邓雯 《生物学通报》2010,45(1):14-15
阐述了自身免疫、自体免疫疾病的概念及自体免疫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的机理学说,列举了比较熟悉的血液系统或与血液系统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概括了目前较为清楚的自发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花生四烯酸 (AA) 对机体有类似前列腺素(PG)的广泛作用,尤其是对血液和心血管有重要的影响。AA有降低血胆固醇、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增加窦房结频率和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抗心率不齐等作用。AA有很强的使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生物合成血栓素(thromboxane A_2,TXA_2) 而起作用;而它的另一种生物合成产物前列环素 (PGI_2) 的作用恰相反。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管壁AA生物合成PGI_2减少,而血小板生物合成TXA_2增多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症与花生四烯酸代谢有一定关系,利用影响AA生物合成TXA_2和PGI_2的药物,可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花生四烯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四烯酸(AA)对机体有类似前列腺素(PG)的广泛作用,尤其是对血液和心血管有重要的影响。AA有降低血胆固醇、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增加窦房结频率和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抗心率不齐等作用。AA有很强的使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生物合成血栓素(thromboxane A_2,TXA_2)而起作用;而它的另一种生物合成产物前列环素(PGI_2)的作用恰相反。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管壁AA生物合成PGI_2减少,而血小板生物合成TXA_2增多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症与花生四烯酸代谢有一定关系、利用影响AA生物合成TXA_2和PGI_2的药物,可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仍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给育龄期的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可以引起继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临床症状。内异症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在经典的"经血逆流"学说提出以后,又出现了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苗勒管残迹学说等。近几年的研究又提出了一系列与内异症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在位内膜的生物学特点、雌激素作用、免疫炎症反应、血管形成等,这些因素的提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补充和深入,也为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儿童常见获得性免疫性疾病,本研究前期发现有较高比例的抗核仁抗体阳性的儿童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筛选鉴定抗核仁抗体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识别的靶抗原,本研究利用HEP-2细胞系建立了细胞固定-抗体结合-抗体洗脱-抗体中和体系,成功纯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利用蛋白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法筛选出Ncl、Krt1、Krt2、Krt10等蛋白可能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结合的靶抗原。这些结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靶抗原的鉴定提供有效方法,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而其中易损斑块的突然破损所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引起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如何更有效地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就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评价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与病理学。利用条件反射方法可以在完整的正常动物机体上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与内脏器官的机能相互关系的问题。巴甫洛夫的学生贝可夫在这方面进行了最有价值的工作,苏联的许多著名学者,例如乌西也维奇、车尔尼哥夫斯基、库尔金、李克尔、阿依拉别强兹等人也都参加了这一工作。贝可夫自1924年起在巴甫洛夫实验室内首先研究了肾脏的条件反射活动,并创立了大脑皮层与内脏器官的机能相互关系的学说。这一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皮层内脏相关学说,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的发展。贝可夫在他的名著“皮层与内脏”一书中写道:对肾脏的实验开辟了研究各种机能活动的广大可能性。要想发展大脑皮层机能学说,在我们面前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两个问题:(1)大脑皮层对于内脏器官特殊生理方面的复杂过程的协调与调节有何关系,(2)来自内脏器官的冲动对于大脑皮层有何意义。这两个问题:皮层对内脏的影响与内脏对皮层的影响,为本讲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而且对血小板功能也有影响。血浆脂质浓度增高,血小板的粘着、吸附、聚集、收缩和释放反应等功能均有所改变,从而加速血栓形成,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而且对血小板功能也有影响.血浆脂质浓度增高,血小板的粘着、吸附、聚集、收缩和释放反应等功能均有所改变,从而加速血栓形成,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在AS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上调清道夫受体的表达水平、促进泡沫细胞形成、缩小胆汁酸池、增强血小板反应性、增...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蛋白、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与血管壁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这个炎症的过程由脂质浸润开始,涉及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复杂的病理损伤和斑块的形成,斑块突出入血管,破裂形成血栓而导致急性的心肌梗塞或中风。激活内皮源性的一氧化氮合成酶而生成的一氧化氮(NO)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对不周发展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成均有改善和逆转作用。其生成的NO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自在血管壁被氧化,防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产生,而影响脂质浸润;能抑制NFKB的激活和核内迁移,阻抑激活的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黏附和活化,减少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性因子的表达以减少血栓形成;能阻止凋亡,保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还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和发展具有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生成素 (TPO)有望成为特异性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理想药物 .对TPOcDNA离体细胞表达和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初步尝试 :构建了pcDNA3 TPO高表达质粒 ,基因转移离体细胞 ,检测表达产物rhTPO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 ;pcDNA3 TPO分别注射正常小鼠和血小板减少症小鼠 ,小鼠血浆中检测到rhTPO的表达 ,并且正常小鼠血小板水平上升至 1 .9倍 ,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降低的幅度减小、恢复的速度加快并达到原来值的 1 .8~ 2 .0倍 .该结果为TPO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减少症至今尚无特效约。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往往由于血小板过低而中断治疗;骨髓患者也常常出现同样问题。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其中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m,TPO)是调节巨核细胞成熟,促进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一种很好的潜在药。目前。国外重组TPO(rTPO)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内未见报道。为配合rTPO的研究,特制备血小板缺陷型血浆。血小板最低值时。血浆TPO活性最高。文献已报道了用抗血小板抗体或用~(137)Csγ射线照射引起动物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我们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引起动物血小板缺陷以刺激TPO的产生,进而制备有促进血小板增生活性的血浆即T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