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的饲养方法蚂蚁的室内饲养一般多用人工蚁巢。人工蚁巢可分有泥土或植物残体的与无泥土或植物残体的两种类型。前一类较接近蚂蚁原来的生活环境,较易饲养,但蚂蚁常易躲于泥土或植物残体下,不利于其行为的观察。后一类虽然相对较难饲养,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蚂蚁的各种行为。所以目前人们通常使用后一类方法饲养蚂蚁。人工蚁巢的最早报道者是斯瓦默丹(Swammerdam,1737),他把蚂蚁饲养于一只盛有泥土的盘子里,盘的四周围一条5个指头宽的蜡带,蜡带的中间挖一条沟,沟内装有水,以阻止蚂蚁外逃。这就是人们最早发明的人工蚁巢。后来人们为了方便,把盛放蚂蚁的盘子置于一只更大的含水的盘子内以代替蜡沟。此法较简易、实用,称为养蚁盘法。  相似文献   

2.
蚁科(Formicidae)昆虫蚂蚁的食性范围很广,食物的分布格局也变化多端,所以,蚂蚁在觅食活动中常常需要个体间的合作。例如,在某些专门吃蜜露的蚂蚁中,小个体蚂蚁专门收集分散的蜜露资源,然后再把蜜露从嗉囊中反吐给大个体蚂蚁,后者则专门负责把食物运回蚁巢内(J.H.Sudd,1967)。在红褐林蚁(Formica rufa)中,常常可以看到两只工蚁互相合作共同搬运1只像家蝇大小的猎物,其效率要比1只工蚁单独搬运高得多(R.Chauvin,1950)。而在大头蚁(Pheidole crassinoda)中,如果1只蚂蚁的力量不足以搬  相似文献   

3.
家蚁的人工饲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蚁的人工饲养是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以及防冶的基础。笔者于1984~1989年在西南农业大学作研究生论文期间,摸索出了比较适合各种不同目的和用途的蚂蚁饲养方法,现作简要介绍。 一、饲养方法 饲养方法一 用木料或泡沫塑料做成图:(?)形式的人工巢,再用大小两个瓷盘(31×41  相似文献   

4.
鲍氏司蛉(Sergantomyia barraudi)的生物学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笔者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宜宾县(柏溪)从自然界土洞、石穴、砖墙缝穴等隐蔽处所采捕到一批鲍氏司蛉的成蛉,置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观察其寿命及产卵情况,结果如后。从野外捕获到的成蛉,放入玻罩内,每日给10%葡萄糖水饲养,玻罩底端放在一培养皿上,玻皿内盛有细砂厚1至2厘米,上面覆盖滤纸,以便计数死蛉。观察期中的室内气温平均为27.7℃(22—28℃),相对湿度为89%(84—94%)。饲养观察鲍氏司蛉81只,其中雌蛉48只,雄蛉33只,观察以每5天为一生存寿命时段,结果近半数的生存寿命可达…  相似文献   

5.
1.土鳖虫的饲养土要求肥沃、潮湿、松软。一般用松土、细砂、垃圾、草屑及草木灰拌合而成,铺在饲养缸、池或仓底,厚度约一尺,要外高内低。水分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夏季要洒点水使土比较潮湿。冬季要保持干燥些。 2.诱捕种虫方法有二:(1)傍晚将炒过带香味的糠、麸皮、豆饼屑作诱饵,放在土鳖虫出没处,深夜待虫  相似文献   

6.
《昆虫知识》2009,(1):128-128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24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发现物种,史前金色火星蚂蚁上榜,排名第3.迄今为止,科学家仅发现3只火星蚂蚁Martlalis heureka的化石,而且发现它们的地方都位于亚马逊丛林城市马瑙斯以外。但是科学家要想弄明白蚂蚁的发展历史.须对这种生活在大约1.2亿年以前的、现有蚂蚁的史前祖先的直系进化血统进行研究。这些生存于1.2亿年以前的蚂蚁喜欢生活在地下。  相似文献   

7.
我园人工饲养大熊猫已有27年历史,但从事人工饲养下的繁殖研究起步较晚,现就我园几年来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生态的一些观察叙述如下:大熊猫的年龄结构与性表现年龄:重庆动物园现饲养大熊猫8只,年龄分别为1至27周岁,雄性2只,雌性6只。年龄在4.5至15岁间的雌性熊猫3只,具有繁殖潜力。(其中2只已有生育,1只于1986年初开始发情,另3只年龄为1岁、2岁和27岁)。性表现的年龄与徐启明报道基本一致,但本园所繁殖3胎的生育年龄分别始于9岁和12岁,看来有性表现不等于具备繁殖能力,故可不必急于实施人工授精。人工饲养下的发情(持续)时间:雌性大熊猫在…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又103)中性多核 丈%)中性带状核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细胞 (%)嗜碱细胞 (%):、:1,土2 5士月 5十月 6+4O。6十1 .0 2+2 3士3 l十1 3土3 4+5 0一4 宝+20 .1+0.30 .7+0.80 .1+0.3 O0 .1+0.2 00 .3+0.70 .4+f .1O。2+〕。40 .3+侈.5 0一l3 .1+0.4-,︸,,、2 rJ,︸目、产d.+一+一土+一+一土十一十一+一八,,‘,乙,、JJ几.月片‘一、已、︼、︼、少几比几U﹃、J,JO协︸、nl] nll月j,幻,,八目八曰八廿,.n“+一+一+一+一+l+一+一+一士土,‘,乙.土t.L弓..︸,︼日弓一、子月..尸、n nUn︸办U 动物名称\\\\1.泣布拉多白足鼠博雷…  相似文献   

9.
吴铱  彭中允 《昆虫学报》1954,(2):125-138
1.沟金针虫需2年以上完成一代生活史。越冬成虫2月下旬出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产卵在1至2寸表土内,卵于5月初孵化,卵期为5至8星期。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起羽化,蛹期约2星期。成虫羽化后即行越冬。 2.越冬幼虫2月底至3月中旬开始向表土活动(10厘米处地温8—12℃左右),3月中旬及4月全月是为害盛期(80%以上幼虫集中在1至2寸之表土内),8月至12月表土之幼虫密度极小(仅有虫1.2—6.8%),不致为害成灾。 3.沟金针虫之天敌除一种壁虱(Cheyletus sp.)和一种蜘蛛及蚂蚁外,尚有寄生菌2种,具中一种经鉴定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p.)之一种。 4.小麦整地时适当深犁(5—7寸)并精耕细作能毁杀大部分蛹体及成虫,并可将幼虫翻上来供鸟类捕食(9,10月间97%老熟幼虫,在5—7寸土内化蛹及羽化,同时88%幼虫分布于1—7寸土内)。此外以芝麻与豆类为小麦前作及夏季休间结合翻耕曝晒亦能减少虫害损失。 5.沟金针虫在河南的主要为害期系在春季,所以早春於麦行间耩666毒土或毒沙以毒杀向表土上升之幼虫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黄缘闭壳龟生长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缘闭壳龟人工饲养与繁殖的研究过去报道很少,两年来,曾对其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成年黄缘闭壳龟50只,雌雄各半,平均体重285.4克。幼龟13只,平均体重13.2克。 2.试验场地 室外水泥池6个(上加覆盖物,覆盖面积为池面积的1/2,冬眠期间则转于室内),规格为1.2×0.7×0.4(米)。 3.试验分组 成年龟共分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1组投喂新鲜蚯蚓,11组投喂新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对农业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不同功能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经营方式的紫胶林中蚂蚁Formicidae和紫胶虫寄生蜂的多样性情况,探究紫胶生产系统对这两种功能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路径和强度.于2018年4-9月,在临沧市云县两块不同的紫胶林样地中放置了树栖陷阱和地表陷阱用于收集蚂蚁,并用套笼法收集紫胶虫Kerria spp.的寄生蜂.结果表明:有地表覆盖的紫胶林样地(X2)中地表蚂蚁的多度显著高于无地表覆盖样地(X1)(F=7.256,P=0.011),而X2样地紫胶虫寄生蜂的物种丰富度(F=20.250,P=0.003)和多度(F=17.108,P=0.003)却显著低于X1样地.地表覆盖对树栖蚂蚁(β=0.787,P<0.001)和地表蚂蚁(β=0.652,P=0.004)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地表覆盖(β=-0.932,P<0.001)及地表蚂蚁(β=-0.362,P=0.039)对寄生蜂多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揭示了紫胶生产系统中,地表覆盖有利于维系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抑制紫胶虫寄生蜂,从而对紫胶生产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蚂蚁筑巢能够改变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状况,从而对土壤呼吸时间动态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双版纳高檐蒲桃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蚂蚁筑巢地与非筑巢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高檐蒲桃群落土壤呼吸呈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变化趋势,且土壤呼吸速率蚂蚁筑巢地(4.96μmol CO_2m~(-2)s~(-1))高于非筑巢地(4.42μmol CO_2m~(-2)s~(-1))。(2)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显著影响土壤呼吸的时间动态(P0.01);蚂蚁筑巢显著改变巢内温度与水分(P0.05),进而影响土壤呼吸动态。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动态的贡献:蚁巢(83.8%—91.8%)大于非巢地(81.2%—83.1%),但由于筑巢地土壤湿度低于非巢地,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动态的贡献率表现为蚁巢低于非筑巢地。(3)蚂蚁筑巢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0.05),从而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蚂蚁筑巢引起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能够解释76.9%—71.1%的土壤呼吸变化。(4)蚂蚁筑巢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容重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全氮、硝氮和铵氮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因此,蚂蚁筑巢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如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温度与水分)、土壤化学性质(如碳和氮养分),进而对热带森林土壤呼吸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西双版纳的3个不同地点(勐仑植物园、新山和补蚌)选择荒地、野芭蕉林和森林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境,对2个重要的雨林种子传播类群--鼠类和蚂蚁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铗日法捕获9种鼠共97只,采用陷阱法捕获104种蚂蚁共2 600头.结果表明,蚂蚁聚集生活在干燥的荒地生境中,而鼠类则集中生活在食物资源丰富的野芭蕉林生境中.不同地点鼠的种类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地点蚂蚁的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境鼠和蚂蚁的种类和数量均差异显著(P<0.05).地点和生境对2个类群分布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也通过它们对种子散布的不同作用,最终影响地区内植被的更新和循环.  相似文献   

14.
豫东平原蚂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玲  李淑萍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541-2545
在2006年4、5月对豫东平原5种生境(人工林地、荒地、农田区、居民区和山丘)的蚂蚁进磊了广泛的调查,共获得蚂蚁62703只,隶属于5亚科,18属,43种.结果表明:5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人为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低;质量和异质性越高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15.
无脊推动物学利用土瞥虫养蝎毛德蔚人民日很1983·l。·18刺参大水体人工育苗获得成功焦战铐人民日报 1 98〕.11.1我国六百个县养殖蛆酬人民日报19邪.11.28用食物残渣饲养虹蜕人民日报1983.12.16虹蜕养殖业在我国兴起马春沉光明日报1983. 12.工刺参大水体人工育苗成功焦战铐光明日报1”3. 12.13蜘蛛的语言于大川北京晚报1983.10.25意外发现大珍珠北京晚报1983,12.11双头乌贼张进山北京晚报1983.12.23蚂蚁登上了大雅之堂吴志成市场报”83 .10 .31 脊椎动物学台湾的鹿梁俊刚地理知识1983,(川:“探索鸟类的起源孙关龙地理知识1983,(11): 27一28…  相似文献   

16.
秦启联 《生物学通报》2003,38(2):12-12,F003
中红侧沟茧蜂 (Microplitis mediator)同蜜蜂、胡蜂和蚂蚁等昆虫同属于膜翅目昆虫 ,但它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是棉铃虫、粘虫等大害虫肝里的“蛔虫”,是过着拟寄生生活的寄生蜂。也许你有在棉田附近踏青的经验 ,你的注意力或许会被眼前 1个飞舞的蚂蚁所吸引 ,那可能并不是 1只会飞的蚂蚁 ,很可能是 1只刚从茧中蜕变出来的中红侧沟茧蜂。这只雌性的寄生蜂只有 3mm,有 1对很显眼的长触角 ,体色淡黄 ,姿态优美。吮吸花蜜 ,这是它成年生活的惟一食物和饮料。与此同时 ,它也在散放着召唤异性的信息——性信息素 ,在不远处有 1只同它一样羽化…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利用人工半合成饲料批量饲养甜菜夜蛾从 2 8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中 ,筛选出一种有利于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人工饲料。经大批量连续饲养表明 ,该饲料具有饲养效率高、产卵量多和历期短等特点。其中孵化率为 85 %、幼虫存活率 93.3%、幼虫历期 9.5± 2 .1d、化蛹率 92 .6 %、雌蛹重 1 2 1 .2± 1 4.3mg、雄蛹重1 0 8.6± 1 0 .9mg、羽化率 1 0 0 %、产卵量 1 45 2 .2粒 /雌、成虫期 (寿命 ) :雌 1 2 .2± 2 .3d、雄 1 1 .0± 2 .8d。经多年连续批量饲养 ,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饲养技术 ,平均每人每月饲养幼虫达 1 0 - 1 2万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蚁科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参  陈益 《昆虫知识》1992,29(3):177-179
<正> 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甚广、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据 B.Holldobler和 E.O.Wilson(1990)的统计,目前已定名的有8804种,如加上未定名的种类,估计在2万种以上。E.O.Wilson教授(1971)曾估计地球上每时每刻至少有10~(15)个蚂蚁在行走。因此,蚂蚁对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9.
黑颈鹤人工授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鸟类,为我国特产。目前仅国内有少数动物园饲养,共20余只供展览:计北京动物园4只、西宁人民公园11只、上海动物园2只、成都动物园2只、广州及乌鲁木齐动物园各1  相似文献   

20.
生防木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CCC 30150是由本实验室筛选的一株对黄瓜枯萎病、青椒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木霉菌.为了建立该生防木霉菌的CaCl2/PEG转化体系,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以0.6 M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用PDA平板上培养36 h的微小菌丝接种液体菌丝培养基,菌龄16 h,用20 mg/ml的纤维素酶和蜗牛酶以1:1的比例混合,按照菌丝重量(g):酶液体积(ml)=1:20的比例,36℃酶解2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同时,酶解2 h,以CMR1为再生培养基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