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红星苹果果实在果皮着色前果皮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至最低。果皮着色过程中,随果皮内花青素含量迅速增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出现增加趋势,果色由淡红变为深红。自然着色前在果皮伤害处理情况下可明显刺激果皮内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一致提高。  相似文献   

2.
光照对柑橘果皮类胡萝卜素和色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以“红柿柑”为试材,在柑橘果实膨大末期通过套袋遮光处理以抑制果皮光合作用,研究光照对果皮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后果皮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引起果实转色提早,但各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总量并未提高,而是显著下降;至果实成熟时由于遮光与光照处理的果皮叶绿素均消失,遮光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低颜色变淡,与光照处理相比,遮光前期果皮糖含量下降不大,而后期下降明显;若在后期去袋照光,果皮糖含量上升,与此相应,类胡萝卜素,尤其是β-隐黄质的积累增加,颜色加深,表明光对果皮类胡萝卜素合成尤其是β-隐黄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原因是光以环境信号的方式影响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形成。  相似文献   

3.
外源ABA和GA3对红肉脐橙果皮主要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红肉脐橙果实发育期间果皮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动态,并在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测定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总量于9月20日出现最大值(0.1469mg/gfw),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0日达到最大值(0.0321mg/gfw);转色前用ABA处理后加速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抑制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转色前用GA3处理后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并同样抑制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严重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功能性化合物在果实成熟阶段和采后成熟过程中的组成变化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检测了盛花后70~160 d (70~160 DAFB)收获并保持9周的猕猴桃关键功能分子含量的变化。研究显示,晚期采收的成熟果实含有较高水平的总酚和维生素C,而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在早期(70~100 DAFB)收获的猕猴桃含有较高含量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然而,除了160 DAFB采收的果实6周储存后β-胡萝卜素含量急剧增加之外,在收获后贮藏期间,不管收获成熟度如何,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色素在成熟和贮藏过程中趋于减少。总之,猕猴桃在成熟的早期阶段进行采收可获得较高水平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成熟晚期收获的猕猴桃具有相对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5.
甜橙辣椒红/辣椒玉红素合成酶同源基因的克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胡萝卜素是由8个类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一类碳氢化合物及其氧化衍生物。它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并在光合作用及光保护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类胡萝卜素也使果实呈现各种色泽。柑桔成熟果实的果皮及果汁色泽也主要是由于类胡萝卜素引起。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含量决定了  相似文献   

6.
测定红肉脐橙果实发育期间和果实转色期间施用外源ABA和GA3的果皮中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中叶绿素总量于9月20日出现最大值,为0.1469 mg·g-1(FW);类胡萝卜素总量于12月21日达到最大值,为0.0321 mg·g-1(FW);转色期用外源ABA处理后果皮叶绿素降解加速,而类胡萝卜素积累受抑;转色期施用GA3并不能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能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因而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sk cv.Cara Cara)果实发育期间和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含量,并测定了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色泽的表现.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含量于9月20日出现最大值,为0.146 9 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0日达到最大值,为0.032 1 mg*g-1FW;果实转色前,用外源ABA处理后加速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用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严重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外源ABA或GA3处理均不利于果实色泽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skcv.CaraCara)果实发育期间和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含量,并测定了外源ABA和GA3处理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色泽的表现。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含量于9月20日出现最大值,为0.1469m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0日达到最大值,为0.0321mg·g-1FW;果实转色前,用外源ABA处理后加速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用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严重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外源ABA或GA3处理均不利于果实色泽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柑橘果皮颜色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果皮分别为红、橙和黄颜色的柑橘品种“满头红”、“尾张”和“胡柚”果实着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下降直至消失,而β—隐黄质、β-柠乌素、玉米黄质等叶黄素成分含量逐渐上升,果实逐渐褪绿并呈现其特征色泽。“胡柏”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总量及其橙、红色类胡萝卜素成分β-隐黄质和β-柠乌素积累少是其颜色淡、呈黄色的主要原因;三种果实的颜色差异并非由于果皮类胡萝卜素总量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果皮不同类胡萝卜素成分组成比例不同。“满头红”以积累红色的β-柠乌素为主,而“尾张”则以积累橙色的β-隐黄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脐橙晚熟突变体"奉晚"与原品种"奉节72-1"的果实着色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奉晚”和“奉节72.1”两个脐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品种果皮中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采用RT-PCR技术研究了相关酶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奉晚”脐橙果皮中叶绿素含量的显著降低发生在11月份,“奉节72.1”则发生存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奉晚”脐橙果皮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积累始于12月中旬,而“奉节72.1”品种则始于11月初。另外,“奉晚”脐橙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在10~11月显著高于原品种,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2-1月显著低于原品种。从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看到,“奉晚”脐橙果皮中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酶相关的基因较强表达的时间也整体迟于“奉节72.1”脐橙;叶绿素水解酶基因表达在10~12月中旬表达较“奉节72—1”弱,翌年1月份则较“奉节72.1”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树葡萄果实中功能成分的含量,本实验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葡萄果实黄酮和花青索含量,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树葡萄的果皮、果肉和种子中都含有花青素、多酚和黄酮,但花青素在整个果实中含量最低,而果肉的花青索、多酚和黄酮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果皮和种子。果实中果皮的花青素含量相对于其他两个部位较高,达1.2391u;种子总多酚含量最高达19.952mg/g,其次是果皮,果肉总多酚含量最低,仅0.1333mg/g;果皮总黄酮含量最高达6.2011mg/g,其次是种子,果肉总黄酮含量最低,仅0.5800mg/g。由此可见,树葡萄果实果肉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最低,花青素和总黄酮以果皮含量最高,总多酚以种子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冰冷杆菌PG-2(Gelidibacter sp. PG-2)是一株能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为深入研究其产类胡萝卜素的机制,对该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从PG-2中提取类胡萝卜素后通过LC-MS/MS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液体紫外全波长扫描计算其含量,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通路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PG-2所产类胡萝卜素为玉米黄质,含量为185.81μg/g菌体干重,PG-2全基因组大小为3 850 413 bp,GC含量为37.91%,rRNA共计5个,tRNA共计37个,sRNA共计19个,在COG、GO、KEG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基因3 401、1 797、1 495个。菌株PG-2含有3个与产类胡萝卜素相关的核心基因crtI、crtZ、lcyB,并对其代谢通路进行了预测。基因组框架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JAMJTV000000000。上述结果表明,菌株PG-2具有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推测它产类胡萝卜素与基因crtI、crtZ和lcyB有关。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     
猕猴桃(Aetinidia (hinonsis):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一种多年生藤本果树,南方农民叫毛梨果,也叫藤梨。我国南方各省是主产地,我省分布在闽北为多。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春夏为开花期。果实秋冬成熟,呈卵圆形,似如小鸭蛋那样大,果皮有毛、褐色,果内呈粉红色或奶黄色,味美汁多,营养价值颇高,果实经后熟后鲜食外,果和茎尚可作为药用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东部地区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及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对贵州东部地区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了6个猕猴桃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黄毛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共197份材料(枝条和果实),海拔跨越590~1 691 m,其中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单果重分别高达55g、17g和20g。此外,野生猕猴桃种间具有同域分布及天然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     
猕猴桃 ( Actinidia chinensis) ,亦名阳桃或藤梨 ,系落叶木本藤本植物 ,其浆果为球形 ,外皮长有小绒毛。产在我国中部、南部至西南部。果味甜 ,含多种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 C的含量 ,比柑桔多 3~ 4倍 ,比苹果、梨多 2 0~ 10 0倍。据分析 :每 10 0 g果实的发热量为 66cal,含维生素 C 10 0~ 4 2 0 mg,还含有维生素 B、P、D、脂肪、蛋白质和水解酶等。如果 1个人每天能吃上 1个猕猴桃 (约 10 0 g左右 ) ,就可满足身体对维生素 C的需要量 ,猕猴桃果肉又是老弱病残者、妇女、儿童、野外工作者和运动员的特殊营养品。猕猴桃果实除鲜食外 ,…  相似文献   

16.
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Hort16A’果实发育过程(花后2~140 d及采后7~16 d)中果肉颜色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果实采后果肉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后2~140 d,中华猕猴桃品种‘Hort16A’的果肉为绿色;采后7~16 d,果肉颜色由绿变黄,果肉中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在采后16 d显著升高。采后12 d果肉中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中CAO1、Glu TR1、LHCB1、LHCB2、CBR1和CLH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采后7 d显著升高,之后显著降低;采后12~16 d果肉中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中PAO1、PAO2、PPH1、PPH_2、PPH3、SGR1和SGR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采后7 d,说明果肉中叶绿素含量降低是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减少及其降解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后12~16 d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中Crt ISO1、ZISO1、LCYB2、CYP1和CHY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采后7 d显著升高,类胡萝卜素降解相关基因中NCED1、NCED2、ZEP1和CCD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升高,说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降解达到平衡,导致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猕猴桃品种‘Hort16A’果实采后果肉中叶绿素含量与PAO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但与SG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CYB2和CY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个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降解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相关性在0.05或0.01水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中华猕猴桃品种‘Hort16A’果实采后果肉中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减少及其降解增加是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和果肉变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沙棘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因类胡萝卜素显著的生物活性,沙棘类胡萝卜素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综述沙棘类胡萝卜素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MPTA对柑橘果皮类胡萝卜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宽皮柑橘“本地早”为试材 ,研究了 2 (4 甲基苯氧 )三乙基胺 (MPTA)处理对柑橘果实外观颜色的影响 ,并探讨其与相关类胡萝卜素消长的关系及与糖含量变化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MPTA处理促进柑橘果皮组织中类胡萝卜素 (主要为番茄红素 )的生物合成 ,使果皮颜色由淡橙黄色转为红色 ;随着番茄红素的积累 ,其上游前体物质葡萄糖含量下降 ,而其下游产物β 隐黄质、玉米黄素的合成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全世界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成熟的辣椒果实中含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叶黄素、隐黄质、辣椒红素及辣椒玉红素等多种不同的类胡萝卜素;由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存在差异调控方式,最终在辣椒果实中积累不同成分和含量的类胡萝卜素,从而导致不同辣椒果实颜色的形成。同时,辣椒果实含有的各种类胡萝卜素因具有重要保健及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育种家重视。本文系统概述了辣椒果实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组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及相关转录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对今后高类胡萝卜素辣椒新品种选育、人为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改善辣椒果实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浩明  高蓝   《广西植物》1995,15(2):176-178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了成熟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主要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用溶剂油从红辣椒干果皮中抽提类胡萝卜素,经除辣味处理后得到类胡萝卜素混合物,并对其进行皂化。以硅胶G为固定相,正己烷/乙酸乙脂/丙酮/甲醇(80/10/5/5)为展开剂,对类胡萝卜素皂化后混合物进行层析,依此法可分离出清晰的13个有色斑点。对这些斑点作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由最大吸收峰和极性判断各斑点的成分,并由吸光植计算其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