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焱 《生物学通报》2001,36(5):38-38
在初中生物第一册“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内容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安排了萝卜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但是在此演示实验中 ,只是根据萝卜块变硬变软而推断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似乎不够严谨。为了使该实验更加严谨、科学 ,我们对其做了些改进。1 准备在上课前一天 ,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准备工作 ,把 1个约 2 50 g重的萝卜去掉皮后分成 3份 ,用刀仔细、耐心地削 ,直到在天秤上称出等重的 3块萝卜块。再取3只烧杯 ,A烧杯注入盐水 ,放入 A萝卜块 ,烧杯内液面控制在 2 0 0 ml刻度上 ;B烧杯注入清水 ,放入…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本实验更加直观快捷,我们利用废弃的带有刻度的一次性注射针管为容器,内盛定量植物薄片及定量液体,使本实验变为定性定量实验,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曾群珍  李玉芳  徐雁平 《生物学通报》2010,45(10):48-49,F0003
人教版必修Ⅰ第4章第1节中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材选取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材料的选择局限于液泡必须有颜色。如果液泡没有颜色是否就无法观察到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呢?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实验的探究性更体现在实施前思考的创造性上,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推理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可以较好地避免单纯分组实验导致的“现象总结式”的低层次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实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教学建议等方面做出了阐述.重点强调了实验操作中材料的选择、取样的方法、装片的制作、质壁分离复原操作等关键步骤的操作方法,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问到的如蔗糖溶液的浓度、复原操作时的“侧吸”、为何看不到细胞核、细胞器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前人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对原设计进行了一些小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实验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1)100℃酒精温度计2支,将上端截去1cm,下端磨去3mm,使其成为一端带喇叭口的毛细玻璃管;2)土豆2个;3)滴管2支;4)...  相似文献   

7.
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再探究"一节教学中,采用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通过微课自学相关概念,课前走进实验室自主验证教材实验,课中探究在自学中产生的新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得出萝卜细胞液的浓度,以准确的数据作为一个已知条件降低"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这一知识点的难度,有利于实际教学。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再借助物理上的"气体扩散",以及实验中盐水溶液的具体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向浓度"高"处流原因。  相似文献   

9.
孔爱华  符凯 《生物学通报》2011,46(11):48-50
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将“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等知识目标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计数、表格设计等能力目标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应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获得的“利用质壁分离鉴定细胞的死活”的技能来探究酒精浓度对植物细胞毒害作用影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取两个鲜萝卜(或马铃薯)切成大小适中的相等的甲、乙两块。用粗打孔器在各块上面向下打一圆洞。甲块洞内装浓盐水,乙块洞内装清水。为看清楚起见,可各滴几滴红墨水。再选两个粗细适中的软木塞,中央打细孔,插入细玻璃管(玻璃管越细效果越明显)。将这装有玻管的软木塞分別塞人甲洞和乙洞,此时可见水柱沿玻管上升。调整甲、乙两管的水面在适当的高度并做标记,立即用凡士林密封木塞与萝卜、木塞与玻管之间的缝隙,以防漏水(如图)。一会儿,就可明显地  相似文献   

11.
李德成 《生物学通报》2005,40(11):56-56
1 活动目的 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2)学习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3)初步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将科学探究置于核心地位。“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对细胞吸水、失水条件的探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总结出植物  相似文献   

13.
蚌兰(见图)别名紫鸭跖草、红叶鸭跖草、紫背万年青,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源于西印度群岛,这种植物的叶片一面为深绿色,另一面为红紫色。它的花每一对共同包于两枚“蚌殻”形的苞叶内,花为白色或淡紫色,开花时蚌殻微开,吐露出小花,相当可爱。实践发现,蚌兰是一种很适合观察植物气孔的实验材料:保卫细胞体积大,气孔开闭明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取一小块叶片上表皮制成装片,可观察到气孔是开着的,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甘油,另一侧用吸水纸反复吸引,因保卫细胞失水,可观察到气孔逐渐关闭。蚌兰也是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好材料:无季…  相似文献   

14.
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讨论,比较分析,得出了实验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学实验设计活动为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讲授根对水分的吸收时,首先要讲清细胞吸水原理。这个实验可以由学生动手做,改教材中的“挖洞”为“切块”,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课前三天应准备好新鲜萝卜、饱和食盐水、清水、100或150ml的烧杯2只、小刀等。取萝卜切成截面为2×4厘米左右的四棱柱体,长度略高于烧杯,将此萝卜块从中央纵切一刀,但不能完全劈开。取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別装入饱和食盐水和清水,其水量为烧杯高度的2/3—3/4。把两烧杯排放在一起并调整水量,使两烧杯液面相平,划出水面高度记号。把剖开的萝卜块卡进两个烧杯中,使其中的一边浸入饱和食盐液中,一边浸在清水中(图1)。结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我按课本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极低,原因之一是1%龙胆紫浓度太大,染色不足一分钟就成一片深紫色。我们改变了龙胆紫浓度,即浓度范围是0.01%-0.02%。染色3-5分钟。一般背景不  相似文献   

18.
渗透吸水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高中《生物》课本“水分代谢”一节中的实验更容易操作 ,特作如下改进 :1)将“动物的膀胱膜、肠衣”改为“蛋壳内膜”。方法为 :取鸡蛋 1个 ,在一端打一小孔 ,倒出蛋清和蛋黄 ,把空蛋壳放入浓盐酸中浸泡 2 min,蛋壳内膜外的石灰质部分便会与浓盐酸发生反应 ,产生氯化钙而脱落 ,剩下的就是蛋壳内膜即半透膜。2 )把渗透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烧杯”改为“带单导管塞子的广口瓶”,使我们容易把蛋壳内膜口端封在塞子下端的玻璃管口上。3)把“蔗糖溶液”改为“淀粉溶液”。课本中讲到液面上升证明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 ,而蔗糖不能。为了更简单、…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把“根吸水实验”作了一些改进,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选取长约12厘米,粗端直径约为3厘米的胡萝卜(肥大直根)一个,用7毫米打孔器从粗端正中垂直打一深为3厘米的洞。第二次打孔时,打孔器仍然从原洞口插入,只是要偏斜一点,大约与第一洞斜15度左右(角度过大会将萝卜皮打破!)。这样依次旋转胡萝卜,连续打洞,最后形成一个上口小(7毫米)下底大的坛状窟窿。清除窟窿中的碎块并注入染成红色(加几滴红墨水)的浓糖溶液,插上一支长15厘米,直径8毫米的玻璃管(如图)。由于玻管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专家经动物实验确认,牛奶和人类母乳中都含有的成分——乳铁蛋白具有防止放射伤害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