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鸵鸟简介关键词鸵鸟,概况被称为鸟中之王的非洲鸵鸟(Struthiocamelus),是现存鸟类体型中最大的种类。它长得头小,眼睛大,颈部很长。羽毛蓬松,不具副羽,翼羽退化,龙骨突变得扁平。具有发达的后肢,奔跑时速每小时可达6()k。鸵鸟分布于非洲...  相似文献   

2.
3.
鸵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是世界上现有鸟类中最大的一种,经考证,本世纪曾有五个亚种,目前尚存四个亚种,鸵鸟食性广谱能适应不良的生存环境,人工孵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禽种。  相似文献   

4.
5.
l饲养非洲鸵鸟和澳洲鸵鸟(鹏鹉)的设备条件(文中图见封三)门)栏舍宜建在远离人烟,特别平坦,不能有坑凹,场地直尽量大,场内或周围应种植少量叶、果实可食的乔木遮荫。栏舍要坚固,直下为矮墙门n。),上围铁网;地面为全质,种草皮或为野草。应有房舍‘北方)或这两棚(南方)。栏舍大小以种类、数量而定_一对成年澳洲鸵鸟起码要5*1’、一雄71雌非洲鸵鸟需10OI’以上。门)房舍或棚的地面,直为水泥底,上铺黄土和砂上,冬季铺垫草.房舍内空留有操作廊,门窗及其他设施有护网。保温设施的竟无视地区而定,繁殖季节、室温澳洲鸵…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非洲鸵鸟在我国北方的繁殖习性,讨论了人工饲养及人工孵化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非洲鸵鸟可以作为一个优良牧种在北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娃娃鱼(大鲵的俗称)是3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由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两栖动物,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它在地质学、仿生学、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也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等经济价值。在港台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近年来,国内娃娃鱼产区人工滥捕成风,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开展对娃娃鱼人工絮养的研究有利于资料保护和增殖。本研究是针对娃娃鱼不能在南方和花岗岩地区养殖的理论禁区进行初步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娃娃鱼人工养殖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在理论和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娃娃鱼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豚鼠的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养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与机体代谢,而实验动物的生理状况对实验的顺利进展和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重大。豚鼠是实验室用途广泛的动物之一,但由于其生性敏感,具有一些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对豚鼠的实验室饲养和管理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对蚜虫等农林业中的重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进行控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本文就七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捕食、对农药的反应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七星瓢虫幼虫随龄期增长逐渐出现黄斑,温湿度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成虫越冬,有滞育现象.七星瓢虫捕食性强,捕食对象较多,包括多种蚜虫、木虱、蚧虫、粉...  相似文献   

10.
菱斑巧瓢虫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金山 《昆虫知识》1994,31(5):286-287
菱斑巧瓢虫Oenopiaconglobata(Linnaeus)捕食多种蚜虫,且捕食榆蓝叶甲卵,是我省农林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据近几年调查,在榆蓝叶甲卵期,菱斑巧瓢虫的捕食率平均为34.3%,最高达67.1%,对偷蓝叶甲的发生起到了抑制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菱斑巧瓢虫在农、林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笔者自1978年以来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饲养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一民!生物学特性菱斑巧瓢虫在山东荷泽地区三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房檐、墙缝等隐蔽场所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蛰活动。成虫性活泼,有趋光性,白天进行活动。捕食榆蓝叶甲卵时,有…  相似文献   

11.
爪鲵为罕见的有尾两栖动物中特化的类群.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破坏,已使爪鲵这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爪鲵的生物学特征的简要描述及人工饲养方法的探讨,希望可以在爪鲵的人工饲养技术上有所突破,为实现对爪鲵的保护及人工繁殖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诸葛菜的营养成分及作为新型蔬菜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O.E.Schulz」的营养成分中,具有较高含量的生素C,β-胡萝卜素以及Fe,Zn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种类在19种,其中7种为必需所基酸。诸葛菜种子发芽率高,营养生长期长达7个月。文中讨论了诸葛菜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食用处理方法,讨为诸葛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野生蔬菜。  相似文献   

13.
冬虫夏草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幼虫体后发育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与人参、鹿茸齐名,为我国三大珍贵滋补防病中药材。冬虫草源流于我国,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和甘肃等省,从冬虫夏草的基本概况、生物学特性、理化成分、人工培育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以期推动冬虫夏草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14.
对几种常见观赏蛇的生长及繁殖情况进行比较, 为观赏蛇人工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参考。实验采用室内温度控制个体单独饲养法, 分别对玉米蛇、王蛇、黑眉曙蛇、赤链蛇、王锦蛇、白条锦蛇6 种常见观赏蛇进行饲养与观察, 测量与记录取食、增重、蜕皮、交配、产卵、孵化、子蛇存活、患病及死亡等相关生物学特性指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20-32 ℃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鼠和小鼠的幼鼠是各观赏蛇的主要食物; 王锦蛇在出生重与1-4 龄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蛇; 进食越多的个体蜕皮次数越多, 3 龄前为各蛇种生长高峰期; 3 龄蛇可达性成熟, 多数在3-5月份交配; 玉米蛇、王蛇的孵化率、成活率较其他四种观赏蛇高。人工养殖条件下, 各观赏蛇生长与繁殖生物学特性不同, 中小规模人工养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小尾寒羊的经济特性和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尾寒羊是我国肉裘兼用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以及皖北和苏北一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 ,其中以山东鲁西南地区小尾寒羊数量最多 ,质量最好。据考证 ,小尾寒羊原属蒙古羊 ,随着历代人民的迁移 ,小尾寒羊被引入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原地区 ,经长期的选择和培育而成为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随着国内肉羊业的兴起 ,小尾寒羊以体格大、生长发育快、成熟早、四季发情、多胎多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全国已有 2 0多个省、区、市的一些县引入小尾寒羊作为纯种繁殖或作为肉用杂交母本 ,生产羔羊肉。小尾寒…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菌,其栽培技术发展迅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对近年来羊肚菌在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等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优化和生产应用方面,特别是营养袋配方的研究十分突出。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栽培模式,创造适宜于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条件,使人工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通过对最新研究的总结,可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四脊光亮螯虾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养殖,并对养殖该新品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番茄麦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寡食性生物入侵害虫,可对番茄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危胁新疆地区的番茄产业。由于对新入侵番茄麦蛾生物学特性缺乏了解,而且在实验室饲养困难,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麦蛾幼虫的龄期,评估温度对番茄麦蛾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并优化人工饲料。依据番茄麦蛾幼虫头壳宽度和蜕皮次数将幼虫划分为4个龄期;设置了20℃、25℃、30℃和35℃温度梯度处理,发现25℃幼虫期为11.04 d,短于20℃,并长于30℃,35℃时不能完成幼虫期的发育。25℃条件下麦蛾的存活率和繁殖力均高于30℃和20℃,说明25℃是番茄麦蛾发育的最适温度。并设计了3种饲料饲养番茄麦蛾,其中取食C饲料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多,约为39枚,发育历期最短为40 d,说明C饲料是比较合适的饲料,为番茄麦蛾室内繁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广西鲮鱼的生物学及其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5,5(4):449-470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相似文献   

20.
原产于亚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是最重要的捕食性瓢虫种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通过室内给予异色瓢虫两种不同的食物(豆蚜、菜蚜)的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生活史、食性、龄期变化、羽化时间及产卵数量等)的区别,研究发现,对于给予不同的食物饲养,异色瓢虫会表现出某些差异性的生物学特性。二龄、三龄其历期各组都为3~5d,无区别;但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四龄、蛹期历时分别为7~11d、9~12d,而以豆蚜饲养的分别为9~11d、8~11d;异色瓢虫蛹的羽化率以菜蚜饲养:以豆蚜饲养为100%:95%;在产卵方面,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平均19粒/块、小于300粒/头,而以豆蚜饲养的异色瓢虫产卵平均大于22粒/块、大于600粒/头,在总体特性方面也有明显区别。另外,对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成活时间平均都在60d左右,而以豆蚜饲养的成活时间平均都在90d左右。研究表明,给予豆蚜饲养异色瓢虫优势略大于以菜蚜饲养。在得出结果后本文并对异色瓢虫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果园、菜地、温室花卉上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异色瓢虫是一种很有利用前景和产业化生产价值的天敌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