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线鱼亚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云南所产金线鱼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的亚种和分化,作一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标本三批:第一批包括标本30尾,体长90—190毫米,采自滇池;第二批包括标本81尾,体长60—180毫米,采自阳宗海,时间均为1973年5—7月;第三批包括标本40尾,体长80—193毫米,1977年11月采自抚仙湖。  相似文献   

2.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核型,结果2n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棠 《遗传》1989,11(5):21-23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 核型,结果2,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社鼠的亚种分化兼二新亚种描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整理了我国西南及其邻近地区的社鼠标本,发现原指名亚种分布区内的四川雅江八角楼一带的标本,因体背暗黄褐色显著,尾无白色尖端等特征有别于社鼠指名亚种和其他亚种,且其颧板宽与指名亚种Niviventer confucianus confucianus之间的差异系数(C.D.)达1.49,达到亚种水平;而云南德钦的社鼠,因其体背毛黄灰褐色显著,听泡较小,平均约4.9mm等特征与指名亚种及其他亚种差异明  相似文献   

5.
应用SPSS软件包中的主成份分析(PCA)和判别分析(DA)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川西白腹鼠标本的头骨数据进行聚类研究分析,发现采自云南腾冲、云龙、玉龙雪山及哀牢山等地的川西白腹鼠标本聚在一起,而川西和滇西北白腹鼠标本聚成另一类群,证实了前文报道的滇西亚种Niviventer excelsior tengchongensis为一有效亚种.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新近在瓦山采得的标本,同四川其他地区的褐鸦雀进行了比较,认为瓦山标本的羽色和嘴峰长度均与Paradoxornisunicolorcanaster的原始描述相符,与其他地区的标本显著有别,故认为P.u.canaster应当成立。认定四川的褐鸦雀有P.u.canaster和P.u.unicolor两个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鸟类特有种亚种分化的保护优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中国鸟类特有种为代表,基于鸟类物种分化程度来探讨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本文参照105种中国特有鸟种的分化等级来制作物种地理分布图。依据生物种的概念,给单型种赋值“1”,对具有n各亚种分化的物种赋值“n”。利用GIS叠加与制图功能对物种的分布做图以反映不同区域的物种分化等级。结果发现分布中心赋值很高并以同心圆形式向周边递减,反映了物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至秦岭高度分化的地理格局,并由此向外递减。作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的横断山区,可能不仅是物种种级而且是种下级多样性的热点。因此,该地区的多样性保护优先性,不仅要考虑目前物种多样性分布的格局而且要考虑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锦蛇在我国分布广达16省(区),占疆土之大半。虽然如此,它仍属东洋界物种,亚热带类型之一代表。 一、种的研究简史及亚种分化问题的提出 甘塞(Guenther,A.1858)依据浙江宁波的标本,首次将其定名为Elaphis sanr—omates;其后1864年在他的“不列颠印度的爬行动物”一书中,不仅沿用了原来的名称,而且将其他学者所定之名称归属于同物异名之中,但就在该书的295页上,他又依据仅一条来自中国的,但无具体地点的标本,却定为他属一新种Phyllophis carinata前者腹鳞数为204—214,尾下鳞64—82;后者分别为223和97枚。他以腹鳞数在200枚以上作为两个属的重要分属特征,而忽略了两属究竟有何本质差别,因而导致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
普通鳾 Sitta europaea是中国分布最广,又较常见的鳾属的一种,除高原、沙漠、戈壁未有分布外,几遍布全国。就其羽色而言,北方的种群色浅,南方的色深;低海拔的种群深于高海拔的种群。就其体型而言,北方的种群大于南方的,而低海拔的又小于高海拔的,  相似文献   

10.
鲤科鱼类鲈鲤的亚种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鲈鲤属过去只记载1种、2亚种;整理后增加一新亚种,命名为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subsp. nov. 本新亚种主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健游和肉食是本属分化的主要倾向。性状—功能—适应三位一体,互相联系。其性状分化表现在:背鳍起点位置,体色花纹,触须长短,比例性状的差别,前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比较结果:不同类群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形态产生不同;再从分布图可看出在水系和地域的联合上,牠们各占一方。鲈鲤占领金沙江水系,分布面最大;后背鲈鲤占领澜沧江和怒江部分上游干支流,次于鲈鲤;花鲈鲤见于抚仙湖和南盘江的个别地方,面积最小。物种分化是适应和占领环境的结果,各占一方是物种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12.
1996年11月至1997年6月,于雅砻江下游干流及其支流鳡鱼河中采获一批白鱼属Anabarilius鱼类标本,经鉴定为西昌白色1新亚种。命名为西昌白色雅砻亚种Anabarilius liui yalongensis subsp.nov。与其它3个亚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第1鳃弓外侧鳃耙为7—10,其余3个亚种分别为:西昌指名亚种A.liui liui为12-14,程海亚种A.liui chenghaiensis 15-16,宜良亚种A.liui yiliangensis10-12。种内亚种分化主要是受到同域生态隔离和地理隔离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草兔的种群遗传结构和亚种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an WJ  Liu J  Halik M 《动物学研究》2011,32(2):179-187
新疆草兔 (Lepus capensis) 的群体遗传结构至今无系统的研究报道,亚种水平的分类也长期存在争议.该文测定了形态分类上的新疆草兔3个亚种共8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mtDNA)控制区(control region,D-Loop)592 bp的序列,经分析发现148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了44个单倍型.新疆草兔的单倍型多样度(h,0.977 ± 0.005)和核苷酸多样度(π,0.064 ± 0.031)都较高,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间的显著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造成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新疆草兔包含4个进化枝,并且每个进化枝都对应特定的分布区域,显示了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该研究的结果支持形态分类上草兔西域亚种(L.c.lehmanni)的分类地位; 但中亚亚种(L.c.centrasiaticus)被分为两个独立的进化枝,提示可能存在两个亚种; 帕米尔亚种(L.c.pamirensis)与其他亚种间的遗传距离在13%以上,提示其可能已达到种的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鹿四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线粒体DNA的细胞色b基因片段序列差异来分析探讨马鹿4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问题。结果表明:马鹿各亚种的DNA差异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并指出天山马鹿东西两个种群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亚种;马鹿各亚种在54-76万年前开始分化,其中天山马鹿最先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的亚种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鼠在国内的亚种分化迄今并未定论,争议的焦点主要反映在:1)socercaraco等亚种如何划分。Allen(1940)将从河北至甘肃,四川,云南,福建的大家鼠视为scoer。Ellerman et al.(1951)却认为除福建外我国大陆上的大家鼠均属caraco,而socer则为异名;2)东南部的大家鼠,Howell(1929)认为广州、厦门、福建标本应订socer;Allen(1940)也将福建标本订为 socer,但指出东南部大家鼠值得进一步研究;Ellerman et al.(1951)和Dan Van Tien(1966)却都主张福建、广东标本应属norvegicus;3)海南岛的大家鼠尚未订亚种(黑田长礼,1940)。 本文所用标本473号,成体和亚成体,随机取自全国23个省区,各省区标本数目分别列于表1。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从而研究其地理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新疆境内的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盆地的快步麻蜥5个地理种群共287号标本进行观测,分析其鳞片变异式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亚种分化。根据变异率将鳞片分为三类:1)没有变异,如腹部横列鳞数;2)变异率在30%以下,包括上下唇鳞、颔片数等;3)变异率均超过30%,包括股孔数、股孔间鳞数、腹面横列鳞行数和颔片到领围鳞数等。对8个形态学量度指标及7个鳞片数量指标的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的各指标均未达到亚种分化的差异显著性标准,暗示研究区域内的快步麻蜥在形态上没有亚种分化。结果表明快步麻蜥东方亚种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7.
红翅(贝鸟)鹛的学名原为Pteruthius drythropterus Vigors,但因此名嗣后发现已被Laniuserythropterus Shaw所先占,故改用Pteruthius flaviscapis Temminck。现引证其学名的依据如次: Lanius erythropterus Vigors, 1831, Proc. Zool. Soc. London 22 (喜马拉雅山脉), nec Lanius eryth- ropterus Shaw, 1809=Tchagra s. senegala (Linne) 1788. Pteruthius flaviscapis Temminck, 1836, Pl. col. 3:pl. 589 (爪哇)。  相似文献   

18.
大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Gould)和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igerus(Hodg-son)是鹟科画眉亚科中的一对亲缘种。两者形态非常相似,其彼此间的区别特征,就国内所获得的各亚种进行对比,可列示如表1。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部明纹花鼠三个亚种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纹花鼠是东南亚地区的特有种,在中国有3亚种(阿萨姆亚种、滇西亚种、滇南亚种),分布于藏东南、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以往主要根据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为探讨3亚种头骨性状的差异,在测量15个陛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0对其可测量性状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及推测如下:①明纹花鼠3个亚种的地位是确定的。②在头骨15个性状中,两两亚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性状:阿萨姆亚种与滇西亚种有8个(枕鼻长、吻宽、颤宽、眶间宽、后头宽、鼻骨宽、下齿列、下颌骨高);阿萨姆亚种与滇西亚种有7个(颅全长、枕鼻长、颧宽、眶间宽、后头宽、下颌高、下颌骨高);滇西亚种与滇南亚种有4个(吻宽、后头宽、鼻骨宽、下颌高)。③滇南亚种与滇西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于两者各自与阿萨姆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石鸡亚种分化及一新亚种描述(鸡形目,雉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地理分布、形态差异、分子进化证明了我国特有种大石鸡Alectoris magna分化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A.magna magna和兰州亚种新亚种A.magna lanzhouensis subsp.nov..对新亚种与指名亚种的形态进行了比较.测新亚种12个和指名亚种7个样本的mtDNA控制区486个碱基,两个亚种间无共享单倍型,其间基因交流受到限制;新亚种各取样种群间共享一种单倍型,说明它们来自共同祖先;新亚种序列变异0.27%,而指名亚种为0.91%,其间差异显著(t=1.77,p=0.046<0.05);两个亚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3,约50万年前它们分歧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