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多头节丛孢[Arthrobotrys polycephala(Drechsler)Rifai]和附胞隔指孢[Dactylella haptospora(Drechsler)Zhang et al.)是两种极不常见的捕食线虫丝孢菌,A.polycephala为国内新纪录种。通过对这两种菌的形态观察发现:A.polycephala的大、小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后代同母体,小分生孢子一般为单端萌发,大分生孢子为两端萌发,并且小分生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形成大分生孢子。这两种菌均形成类似厚垣孢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芽生孢子是许多真菌通过出芽方式产生的无性孢子,在液体发酵中主要以这种形式大量繁殖。真菌杀虫剂活性成分分生孢子的大量生产使用液体发酵得到的芽生孢子作为接种物,另外,它也是当今虫生真菌遗传转化的重要受体,因而研究虫生真菌芽生孢子的形态和发生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对液体发酵中的球孢白僵菌、粉棒束孢、蝉棒束孢、环链棒束孢、玫烟色棒束孢、细脚棒束孢、斜链棒束孢、金龟子绿僵菌、蝗绿僵菌和蜡蚧霉等10种常见虫生真菌芽生孢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显微观察,了解其分生孢子产生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芽生孢子的产生方式有两种类型:1)蝉棒束孢在其整个生活史中以菌丝生长为主,芽生孢子产生的数量很少。2)其他各种真菌芽生孢子产生方式相似,在菌丝体形成后就开始大量以菌丝出芽或缢缩产生芽生孢子,接着还可通过芽生孢子的出芽或缢缩断裂产生新的芽生孢子。芽生孢子的产生分为3个时期:初期先由菌丝形成芽生孢子;指数期芽生孢子大量增殖,菌丝和芽生孢子都可产生芽生孢子;后期以芽生孢子产新芽生孢子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胶孢镰刀菌产生串珠镰刀菌素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红  吴江 《真菌学报》1995,14(2):116-122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肉芽肿在感染性肉芽肿中占第二位。引起肉芽肿的真菌种类繁多,包括球孢子菌、组织孢浆菌、芽生菌、隐球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着色芽生菌、暗色丝孢菌、链格孢霉、霉菌性足分支菌、洛博芽生菌、鼻孢子菌、结合菌、斑替支孢霉等,此外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等也可引起肉芽肿。该文综述真菌性肉芽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对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 和拟枝孢镰孢菌F. sporotrichioides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的孢子进行了比较。九州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多隔孢子(即中型分生孢子);厚垣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的主要是0隔针叶状分生孢子;拟枝孢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芜菁形、单胞分生孢子以及椭圆形、0-1隔的分生孢子。多隔的气生孢子(中型分生孢子)在厚垣镰孢菌和拟枝孢镰孢菌这两个种中偶尔可以观察到,但是不应作为对这两个种进行鉴定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蜜环菌生物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贺伟  秦国夫 《真菌学报》1996,15(1):9-16
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采集到30号蜜环菌标本,选其中有代表性的10个号的担子果获得单孢株。交配试验表明每一担子果都具有双因子异宗配合系。不同子实体交配型之间交配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蜜环菌目前至少存在5个生物种,分别称为生物种A、B、C、D和E。将这5个生物种的单孢菌种与欧洲5个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孢菌株进行配合,生物种B与欧洲A.gallica,生物种E与欧洲A.ostoyae亲和交配,因此将  相似文献   

8.
张韧  邱并生 《真菌学报》1994,13(1):48-51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侧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速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加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鹅膏菌抑菌活性物质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菌丝生长及其孢子抑制效果的研究,分析鹅膏菌的抗真菌活性。将培养15 d的鹅膏菌液体发酵物分成培养液和菌丝体两部分,然后分别将培养液、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本身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液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68.90%;三者对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即在处理后10 d孢子都没有萌发。菌丝体在超声波、加热和浸泡的条件下,利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提取,其提取物用于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检测,结果表明:用乙醇和丙酮提取时,超声波、浸泡及加热处理,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制效果都与对照有显著差异(a=0.01),而正丁醇的提取物的抑制效果较差,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通过不同提取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得到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方法为摇床培养,乙醇是最适提取溶剂,处理方式(超声波、浸泡或者加热)相互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董昌金  赵斌 《菌物系统》2003,22(4):599-603
本文研究了从本校分离的丛枝菌根真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的孢子萌发和萌发孢子的细胞核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染色。结果显示,G.constrictum孢子直径为179.5-198.7μm,顶生于产孢菌丝上。经表面消毒处理后,孢子在水琼脂平板上7天开始萌发。DAPI染色后,经稀释荧光计数,单个孢子细胞核数目约为5300,在孢子中无序分布,细胞核直径约为9.9-11.2μm。孢子萌发过程中,细胞核总数无明显变化,只是部分细胞核从孢子流向了萌发伸长的菌丝。  相似文献   

11.
人颌下腺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新鲜的人颌下腺组织中提取总RNA,从中分离出带poly(A)尾的信使RNA[poly(A)〕mRNA],并合成带NotI位点的双链cDNA后,接上EocRI接头定向插入λgt11表达载体,经体外包装后转染Y1090宿主菌,遂构建成人颌下腺cDNA文库。该文库有4.1×105个噬菌体,重组率为100%,可供寡核苷酸探针和单克隆抗体两种方法筛选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苎麻疫霉雄器侧生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来自江苏、江西棉花、芒麻和构树的12个些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菌株中均观察到侧生雄器,其比率为4.0%~16.5%。在以菌株JS-5和PM-8(雄器侧生比率分别为16.5%和9.5%)为亲本所建立的连续2~3代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中,雄器侧生性状可以遗传,但单孢株间雄器侧生比率有一定差异,其分布范围分别为9.0%~34.0%和2.5%~15.5%。进一步诱导菌株JS-5的单游动孢子株的卵孢子萌发,分别对具侧生雄器和具围生雄器的藏卵器(卵孢子)进行单孢分离,检测雄器位置性状在由上述不同来源卵孢子萌发所形成的单卵孢株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无论是由具侧生雄器的藏卵器中的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还是由具围生雄器的藏卵器中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其有性器官均具有雄器侧生与雄器围生两种类型,但侧生比率在各代菌株间有很大差异。S1代单卵孢株的雄器侧生比率分布范围为1.0%~79.0%,其中具侧生雄器的藏卵器中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雄器侧生比率较高(分布范围7.0%~79.0%,平均33.6%),而来自具围生雄器的藏卵器中的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雄器侧生比率较低(分布范围1.0%~32.0%,平均11.52%)。S2代单卵孢株的雄器侧生比率为10%~9  相似文献   

13.
陈伟群  林祥发 《菌物系统》1997,16(2):106-108
报道丝孢纲假格链格孢属一新种-大戟生假格链格孢(NimbyaeuphorbiicolaW.QChenet.T.Y.Zhang),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西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14.
在来自江苏、江西棉花、芒麻和构树的12个些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菌株中均观察到侧生雄器,其比率为4.0%~16.5%。在以菌株JS-5和PM-8(雄器侧生比率分别为16.5%和9.5%)为亲本所建立的连续2~3代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中,雄器侧生性状可以遗传,但单孢株间雄器侧生比率有一定差异,其分布范围分别为9.0%~34.0%和2.5%~15.5%。进一步诱导菌株JS-5的单游动孢子株的卵孢子萌发,分别对具侧生雄器和具围生雄器的藏卵器(卵孢子)进行单孢分离,检测雄器位置性状在由上述不同来源卵孢子萌发所形成的单卵孢株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无论是由具侧生雄器的藏卵器中的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还是由具围生雄器的藏卵器中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其有性器官均具有雄器侧生与雄器围生两种类型,但侧生比率在各代菌株间有很大差异。S1代单卵孢株的雄器侧生比率分布范围为1.0%~79.0%,其中具侧生雄器的藏卵器中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雄器侧生比率较高(分布范围7.0%~79.0%,平均33.6%),而来自具围生雄器的藏卵器中的卵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卵孢株雄器侧生比率较低(分布范围1.0%~32.0%,平均11.52%)。S2代单卵孢株的雄器侧生比率为10%~9  相似文献   

15.
刘杏忠  张克勤 《菌物系统》1997,16(3):189-191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月孢属真菌Harposporium anguillulae,H.arcuatum,H.cassum,H.lilliptotanum,H.oxycoracum和一个新种-小旋包新月孢Harposporium microspirale sp.nov.。新种主要特征为球形瓶梗上着生1 ̄3个小梗,孢子微旋,9.6 ̄13.9×0.6 ̄0.9μm。  相似文献   

16.
采用蝗虫翅膀作为侵染组织,探讨了荧光染色剂Calcofluor White M2R在观测寄主体表绿僵菌孢子及其附着孢形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蝗虫翅膀上发蓝色荧光的绿僵菌孢子、芽管及附着孢,而蝗虫翅膀未被染色,避免了干扰观察目标物。该方法可以准确观察病原真菌孢子在昆虫体表组织的萌发及附着孢形成。  相似文献   

17.
梁宗琦  刘爱英 《真菌学报》1996,15(4):264-271
本文报道采用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9种虫草,它们是多壳虫草新咱(CordycepspolycarpicaLiang&Liusp.nov),鼠尾虫草新种(CordycepsmusicaudataLiangetLiusp.nov)针孢虫草(CordycepsacicularisRev.exBerk.)罗伯茨虫草(Cordycepsrobertsii(Hook),Gray)下垂虫草(Cordyceps  相似文献   

18.
王隽  翟林 《昆虫知识》1999,36(4):227-228
虫生真菌制剂田间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液体深层培养中产生的分生孢子(下简称液生孢子)或芽孢子的稳定性。最近,Stephen等(见Biocontrol Science andTechnolegy,1998,8:3-11)发展了一种喷雾干燥技术。采用这一技术可使芽抱子和/或液生抱子干燥,又不显著降低孢子的活力。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用小型喷雾干燥器进行的。1保护剂的筛选测定了6种保护剂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v)SorokinMa97株的存活力的…  相似文献   

19.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竭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Aureobasidium)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F.graminumvar.dracaena)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从南极乔治王岛所采11个水样中分离了同的菌物98株,初步鉴定出17属21种,其中6属13种为南极新记录。后者是:桃色顶孢Acremonium persicinum (Nicot) W.Gams,密顶孢A.strictum W.Gams,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ds(Eidam)Winter,聚多曲霉Asp。sydowii (Bainier & Sart)Thom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