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 4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 进行RAPD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扩增, 共得到65个扩增位点, 53个多态位点, Nei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049~0.2061,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641~0.3167。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大猿叶虫遗传变异很高, 其中江西龙南种群遗传变异最小, 山东泰安种群遗传变异最高。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636~0.3200, 其中江西龙南种群和江西修水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哈尔滨种群与江西龙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种群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吻合。结果提示种群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它们生物学上的相似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东海海域口虾蛄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掌握中国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种群遗传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采用线粒体DNA(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序列分析方法检测东海海域(庙子湖岛、南韭山、大陈岛、南麂岛)口虾蛄种群遗传多样性,并与黄渤海群体和南海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序列来源于Gen Bank)。经PCR扩增与测序获得100条658 bp的东海海域口虾蛄COⅠ基因序列,基于这些序列分析得到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0、60、0.963±0.011和0.005 94±0.000 44,分析认为东海海域口虾蛄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分子方差分析及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海域口虾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Fst=﹣0.007 78,P0.05),各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Fst值范围为﹣0.016 53~﹣0.009 08(P0.05),它们可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通过与黄渤海群体及南海群体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口虾蛄东海群体、黄渤海群体与南海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Fst=0.849 71,P0.01),且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存在2个显著分化的单倍型类群。东海群体与黄渤海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884 58,P0.01),而与南海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20 44,P0.05),这种遗传结构模式可能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及所处海域海洋环境条件相关。建议今后对中国沿海口虾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将黄渤海群体看作一个管理单元,东海群体与南海群体看作一个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3.
缅甸安小叶蝉Anaka burmensis是一种取食竹子的害虫,为了探讨该物种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首次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对我国26个地理种群共241个样本进行了研究,选取长度为615 bp的基因序列,并运用DNASP、MEGA等分析得出,该片段中有546个保守位点、69个变异位点和33个单倍型。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4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8 77,基因流为0.598 5,种群间的固定系数为0.729 15,表明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高、遗传分化大、基因交流水平较低。中性检验Tajima's D为-1.658 98,0.10P0.05,Fu's Fs值为-5.787,P0.10。分子变异结果显示,该物种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变异百分率为72.92%,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低,仅为27.08%。研究结果得出该物种遗传结构,可为今后从事叶蝉类昆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该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20个不同地理种群中蜂线粒体COⅡ序列的变异,对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遗传多样性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COⅡ基因部分序列中共发现16个变异位点和18个单倍型,核苷酸差异数的平均值为0.939,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1%~0.965%之间变化,核苷酸遗传距离为-0.007%~1.489%。总种群的Fst为0.4978,差异均极显著(P0.001)。研究结果显示种群总体单倍型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群间核苷酸分歧度差异很大。20个东方蜜蜂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王少丽  盛承发  乔传令 《生态学报》2002,22(10):1718-1823
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北京、河北、云南和武汉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菜蛾的等位酶,得到了3个酶系统(甘油醛磷酸脱氢酶(GPD)、苹果酸酶(ME)和苹果酸脱氢酶(MDH-1,MDH-2和MDH-3)5个基因位点的资料。用Biosys2.0软件计算了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指标(N、A、P、H0和He),结果表明小菜蛾各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大于各种种群间的基因多样性(约15倍),武汉种群小菜蛾的遗传性最大。并计算了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并由此得出聚类图,分析了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桔小实蝇五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伟  叶辉 《昆虫学报》2004,47(3):384-388
对云南省瑞丽、景洪、化念、元江、河口的桔小实蝇5个地理种群共2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 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碱基变化中转换明显多于颠换、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5个地理种群中共有27个多态位点和23种单倍型,其中2种为共享单倍型。桔小实蝇5个地理种群的Fst值在0.0364~0.1364之间(P>0.05), Nm值在3.88~13.25之间。对其所有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单倍型在系统树中的分布散乱、混杂,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族群。分析认为5个地理种群间已存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造成5个种群这种遗传分化的因素主要与地理隔离有关,而种群间低程度的遗传 分化估计与桔小实蝇在云南的发展历史及生态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 (Marchal)是一种已扩散至各大洲的榕树主要害虫, 目前在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区域发生危害亦较为严重。为了揭示榕母管蓟马在云南省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测定了10个地理种群145个个体的mtDNA COⅠ基因的646 bp序列, 对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0个地理种群间的COⅠ基因共有38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 其中1个单倍型为8个种群所共享。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43, 其中瑞丽、 芒市、 玉溪、 呈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宜良和陇川、 墨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种群遗传距离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之间没有相关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3组(组1: 陇川、 瑞丽、 芒市、 玉溪、 呈贡、 墨江、 临沧、 勐腊8个种群; 组2: 蒙自种群; 组3: 宜良种群)之间已经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Fst值为0.9828(P<0.05), Nm值为0.01, 但是仅0.0172的遗传变异来自组内。采用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 单倍型被分成3组与各自的地理区域相对应的簇群, 各组之间未发现共享的单倍型。分子系统树显示3组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并不对应。综合采集地寄主植物的状况, 初步推测蒙自和宜良种群出现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寄主植物生长状况及品种不同引起的。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在网络中介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 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大石鸡边缘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鹏  卫明  张立勋  刘迺发 《动物学报》2002,48(3):333-338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分布于青海西部、东部,甘肃中部和宁夏西部的干部和半干旱区,由于环境变化,其种群向甘肃南部森林被砍伐的地区扩散,形成涟缘种群。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采自甘肃的大石鸡一个边缘种群和两个中心地理种群共3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基因(D-loop)456-457个核苷酸的基因序列,16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的3.5%)有15个单倍型。边缘扩散种群有3种单倍型,M6与另两个种群共有,单倍型频率为0.108,而M4和M5为其特有,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081和0.027。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分别为37.5%和0.549。中心地理种群1和种群2各有7个单倍型,除M6炳种群共有,其余为自所特有,单倍型比率分别为46.7%和50.0%,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729和0.786。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中心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是葱蒜类蔬菜上的重要经济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本研究旨在阐析中国葱斑潜蝇的地理种群遗传分化。【方法】以中国8省12个不同地理种群的253头葱斑潜蝇为样本,测定其mtCOI基因序列;依据获得的mt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7.0, DnaSP 6.1和Arlequin 3.5等软件对葱斑潜蝇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和遗传变异等进行分析。【结果】在253头个体的759 bp mtCOI基因片段中,获得13个单倍型,各单倍型间K2P遗传距离均小于0.02;其中单倍型Hap1为12个地理种群所共享,总发生频率高达81.82%。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较低(Hd=0.32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59,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为1.21011;葱斑潜蝇总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中等(FST=0.06971),基因交流较充分(Nm=3.33629)。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来源为群体内;总群体Tajima’s D检验值为显著负值;Mantel检测结果说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结论】中国葱斑潜蝇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基因交流较充分,遗传分化程度中等,且地理距离并不影响其遗传分化程度;葱斑潜蝇总群体在较近的历史时期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和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地中海实蝇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tDNA的CO Ⅰ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来自安哥拉、黎巴嫩、刚果共和国、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南非、埃及、法国、约旦、秘鲁、智利、美国佛罗里达和美国夏威夷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共75个个体的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za地理种群序列特征和单倍型特征,并分析了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样品中发现单倍型的数目是29,其中有5种为共享倍型.地中海实蝇各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态性水平差异较大,总体遗传距离D等于0.007.非洲南撒哈拉区(安哥拉、刚果、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加纳、科特迪瓦)的种群的单倍型数、单倍型百分比和群内遗传距离等遗传多态性参数值都高于其它供试地区,多样性明显较其他地区丰富.  相似文献   

11.
TNF-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1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根据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大小将该奶牛群体划分为感染牛群(100头)和健康牛群(317头)。通过PCR-RFLP和CRS-RFLP方法检测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基因在荷斯坦奶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这些多态位点和奶牛乳房炎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了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第2外显子39bp处G→A的突变;第4外显子293bp处C→T的突变;5′侧翼区(5′-flanking region,5′UTR)C→G的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分别是DraⅠ、AfaⅠ和DdeⅠ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多态位点,其中DraⅠ为创造酶切位点。经过基因型分析与χ2检验表明:3个酶切多态位点在荷斯坦奶牛群中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3个酶切多态位点与SCS的关系,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在DraⅠ酶切位点中的SCS显著大于BB及A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表现出乳房炎抗性。AfaⅠ酶切位点中BB基因型个体的SCS显著大于AA及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表现出乳房炎抗性。DdeⅠ酶切位点中,AB基因型个体的SCS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为优良基因型。因此BB、AA、AB基因型分别为DraⅠ、AfaⅠ、DdeⅠ酶切位点中的优良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  相似文献   

12.
FU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引红  周忠孝  曹果清 《遗传》2007,29(1):52-56
采用PCR-RFLP技术6个中外品种共245头猪的FUT1基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in 6Ⅰ位点上, 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外来猪种均存在多态, 且以敏感型(GG型和AG型)居多; 山西黑猪、太原花猪和马身猪3个本地猪种的所有检测样品都表现为GG型。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FUT1基因型、品种和胎次与产仔性状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和品种对猪的总产仔数的影响显著, 胎次对总产仔数影响不显著。而基因型、品种和胎次对产活仔数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MyoG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朱砺  李学伟 《遗传》2005,27(5):710-714
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种猪MyoG基因3′端Msp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单标记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性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N等位基因能极显著地增加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降低皮脂含量(P<0.01),改善胴体产肉量和提高胴体品质;同时,不同基因型对肉质性状的遗传影响作用较大,表现为N等位基因能极显著地降低猪肉品质,使pH值、肉色和肌内脂肪含量降低,并使肌肉的系水力变差(P<0.01)。N等位基因对增加胴体瘦肉率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929%和-0.602%;对增加眼肌面积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0985 cm2和-0.5775 cm2;对皮脂率的加性效应值为-3.0245%,显性效应值为-0.4045%。N等位基因对pH1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167和0.034;对贮藏损失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558和-0.347;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963和-0.217。但MyoG基因3′端MspⅠ位点的突变对FOM肉脂仪测定的胴体等级性状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以54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 以k-酪蛋白基因为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 扩增779 bp的片段, 结合测序结果采用PCR-RFLP方法来检测k-酪蛋白基因3个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exon 4的第10 891 bp、10 927 bp和10 988 bp处分别发生了T/C、C/A错义突变和G/A同义突变, 据此分别选择了TaqⅠ、HindⅢ、 PstⅠ等 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了其多态性。发现3个位点的A、B等位基因在群体中都有分布, 且处于低度多态; A 和B 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6.03%和13.97%; AA, 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71%, 24.63%和1.66%; c2适合性检验表明, 该群体在这3个位点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 BB和AB基因型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 AB基因型个体脂蛋白比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 < 0.05), 但不同基因型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 3个位点的酶切多态性在所研究群体中是紧密连锁的。说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 κ-酪蛋白B等位基因可作为改良奶牛乳脂率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荷斯坦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PCR-RFLP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已知牛染色体上CD18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牛血液和精液DNA,可扩增出338bp的DNA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确定为牛的CD18基因。由于CD18基因的383位碱基由A变为G,而引起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通过对济南市11个奶牛场356头奶牛及53头荷斯坦种公牛进行了BLAD的PCR-RFLP检测,共检出3头杂合母牛(携带者),占检测母牛群的0.84%,在荷斯坦公牛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没有发现隐性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相似文献   

16.
山羊β酪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LongPCR技术克隆山羊 β酪蛋白 (CSN2 )全基因 13.7kb的序列 (GenBank登录号 :AF4 0 90 96 ) .利用PCR RFLP方法鉴定第 14和 192位氨基酸残基相应的核苷酸序列中出现的 2个多态性位点 ,其中第 192位氨基酸残基处的TspRⅠ位点是Saanen奶山羊CSN2基因中新发现的 1个多态性位点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山羊CSN2基因可见 ,非编码区中的SINE和LINE序列内含多种乳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对其基因的顺式表达和转录后调控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大不同品种马mtDNA Cytb基因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BamHⅠ、TaqⅠ、HaeⅢ、RsaⅠ和HincⅡ5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了包括引入品种、培育品种和地方品种的6个类型共256匹马的mtDNA Cytb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酶切产物分离,并用银染法显色。结果BamHⅠ和TaqⅠ表现出多态,5种酶共检测到7种态型,归纳为3种单倍型,以单倍型Ⅰ和Ⅲ为主体单倍型,但通过一个特殊的酶型BamHⅠ-B分析推测所研究的马起源于一个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18.
5个山羊品种CSN1S2基因的A/W26Ⅰ酶切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技术对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陕南白山羊、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5个品种的170个个体的αs2酪蛋白(CSN1S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大小为310 bp的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Alw26Ⅰ酶切后表现多态,且5个山羊品种该基因座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陕南白山羊、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的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anon信息熵/PIC值分别为0.1589/1.1889/0.2955/0 1463,0.4114/1.6981/0.6017/0.5171,0 1653/1.1980/0 3046/0.1516,0 0646/1.0691/0.1463/0.0625,0 0541/1.0572/0.1270/0.0526.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奶山羊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表现为高度多态;其次是西农萨能奶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而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的遗传变异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检测常见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PCR-RFLP和多重PCR方法。方法建立以PCR技术为基础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丝状真菌的ITS区,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用4种丝状真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用该体系检测单模板、双模板和三模板的扩增情况,并测定该体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用PCR-RFLP技术能够鉴别5种常见丝状真菌,多重PCR能够根据扩增片段的不同鉴别菌种,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对单模板、双模板和三模板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结论 PCR-RFLP和多重PCR技术能够快速鉴定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有临床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崔世泉  李剑虹  崔卫国  包军 《遗传》2007,29(1):47-51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民猪和长白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简称PRLR)基因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以研究PRLR基因影响母猪母性行为性状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在PRLR基因的cDNA第1620位点处存在NaeⅠ多态性。测序表明, 该点存在一个T→C的单碱基突变, 属沉默突变。对3种基因型与部分行为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 结果表明, AB型母猪与其他两种基因型母猪相比, 表现出较低的侧卧转为其他姿势的频率以及由母猪结束哺乳的频率(P<0.05), 其他行为性状在基因型间不显著。因此, 推测等位基因A可能是影响母猪母性行为的不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