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风对亚洲热带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洲是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也是热带植物分布距离赤道最远的地区。揭示季风对热带植物迁移与进化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东亚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亚洲地区夏季盛行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季风。历史上,季风盛行的时间与早期被子植物在东南亚群岛、华夏古陆起源的时间大致吻合,季风可能促进了被子植物的快速分化与扩散。季风是热带植物得以向北扩散到我国滇黔桂交界区和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根本原因,并导致了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季雨林、干旱河谷稀树灌丛或草原、海南岛西部滨海稀树草原等特殊植被的形成。亚洲的三大夏季风在高山纵横、大河奔流和石灰岩地貌密布的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一带交汇、叠加,使之成为一些典型热带类群的物种多样与特有种分布中心。这可能是中国-缅甸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季风可能促进热带植物的进一步北迁,增加中国南方植物区系的热带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2.
正玉麦乡地处我国藏南地区,平均海拔3650米,与拉萨相当,缺氧程度并不严重。对于旅游者来说,这里就如"小天堂"一般。因为有穿越喜马拉雅山的玉麦曲、西巴霞曲等河谷通道,印度洋季风暖流给这里带来了充沛雨水,所以这里草木茂盛,物种丰富。其中不仅有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植物,而且还有很多极具观赏的野生花卉。  相似文献   

3.
云南热带雨林具有与东南亚低地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它的植物区系组成中有90%的属和多于80%的种为热带分布成分,其中约40%的属和70%的种为热带亚洲分布型,它含属种较多的优势科和在群落中重要值较大的科也与亚洲热带雨林相似,是亚洲热带雨林和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云南西南部、南部与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上类似,但在南部与东南部之间有明显的植物区系分异,它们经历了不同的起源背景和演化历程。云南的热带雨林在很大程度上由西南季风维持。喜马拉雅隆升导致西南季风气候形成和加强,在云南热带局部地区产生了湿润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植被。现在的云南热带雨林里或其分布地区有落叶物种或热带落叶林存在,这不仅是季节性气候的影响,推测在晚第三纪或第四纪更新世云南热带地区曾经历了干旱气候。云南热带雨林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局部生境,并非地区性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形态,"其东临太平洋,西北延伸至亚洲腹地,西南高升至世界屋脊,而南部则隔南亚诸国近濒临于印度洋"使之成为世界少有的典型季风国家。特别是成为了夏季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造访地。通过季风等大气环流形式,我国大陆边界上每年输入水汽总量为182154亿立方米,而通过环流输出的水汽总量为15397亿立方米,水汽净输入量为23757亿立方米。在我东部  相似文献   

5.
李庆辉  朱华 《广西植物》2007,27(5):741-747
基于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植被调查资料,统计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记录有种子植物95科223属3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达41个,占总科数的43.16%。属的分布类型中,热带分布属共计187个,占总属数的83.86%。在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属最多,达61个,占总属数的27.35%;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计有47个,占总属数的21.08%。种的分布类型中,各类热带分布的种最多,占总种数的70.37%,其中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具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特点,属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但同时也呈现出向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大学的生物学馆建立在一个32公顷大的植物园中间。在实验室内有研究新陈代谢、细胞组织和原生质的最新设备,及唯一的用以研究蛋白质化学的高速分离器,此外还有更精密的设备,用来做更深的钻研和精密的研究。生物学馆的一部分是植物标本室,这里收集着全苏联的各种植物标本。农事植物园供应优越的研究工作。这里的许多树本是用来代表苏联不同的地区——中部俄罗斯混合森林带、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松林及阿尔泰和高加索山区。  相似文献   

7.
梁建生 《化石》1990,(3):22-22
目前,大部分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的起源在非洲。最近,苏联考古学家尤利·莫恰诺夫提出人类的摇篮很可能在地球北部的新论点。早在一九八二年,苏联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史前遗址就曾在世界考古界引起强烈反响。苏联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地质工作者在距离雅库次克市140公里处的勒拿河上游季林格—尤里亚赫台地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片人类头盖骨。他们马上把它送到了勒拿河考古队。于是一个考古小组立即赶到了现场。经过三个星期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亚洲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壤低硒带的气候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土壤硒含量分布严重不均,从东北到西南地区存在一条典型的土壤低硒带,然而该低硒带的成因至今仍不明确。基于硒干湿沉降和挥发的机理,亚洲季风造成的硒沉降和微生物驱动的硒挥发被认为是形成我国低硒带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夏季季风引起的湿沉降是东南地区富硒的主要原因,而冬季季风引起的干沉降是西北地区富硒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因为硒挥发与沉降量相当,土壤中硒净积累很少,形成了低硒带。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土壤中的硒含量将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进一步加强海洋领域的全面合作。将推进海洋观测、生态保护、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管理等海洋领域的合作。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公报》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国际航道要冲,自古就是海上东西方"十字路口",紧邻南亚次大陆,东望东盟,西接中东,南濒非洲,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印度洋(尤其是印度洋北部)是全球季风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气候变化对亚洲大陆,尤其是南  相似文献   

10.
黄复生 《昆虫学报》1976,(2):225-227
自从1973年在我国西藏察隅地区采到一种缺翅目昆虫之后,我们于1974年又在西藏墨脱汉密地区采到了另外一种缺翅目昆虫。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多雄拉南坡的汉密,其海拔为2,100米,这里直接受着南来季风影响,植被复杂,应属于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这个地区河谷深邃,树林茂密,环境十  相似文献   

11.
栗斑腹鹀的分布及其繁殖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栗斑腹鵐 (Embriza jankowskii Taczanovki)是世界上稀有鸟类之一。它的分布区很窄,不久前曾认为它仅分布于亚洲大陆东缘,苏联乌苏里边区与朝鲜交界附近的方圆数十里的地区,并认为该区是其分布中心(Y.Yamashina,1957)。几年来,我们在吉林省和内蒙古东部调查,发现该鸟的分布区(繁殖区)不只限于苏联与朝鲜交界地区,在我国吉林省  相似文献   

12.
中亚恐龙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亚洲大陆中心地带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二次大战后苏联科学院蒙古生物考察团又在蒙古西南戈壁的诺尔木图发现了欧亚大陆最大的一个恐龙基地。六十年代蒙波、蒙苏联合考察团又发现的许多新种类。这些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中生代陆相地层断断续续地复盖着广阔的亚洲大陆,它们在苏联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很多地区都是有代表性的。根据李四光教授及其他中国学者的著作来看,中国的东北、中部及西部的主要地区,都复盖有厚层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孢粉资料讨论我国西北地区第三纪时期植被的演变情况,认为始新世时古地中海和副古地中海(Paratethys)自南亚及中亚地区的撤退,以及中新世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季风的屏蔽,都对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起了重大作用。上新世中期开始的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和冬季风(寒流)的劲吹,使本地区植被成分更趋单调.演变成荒漠型植被.气候更趋干旱。根据孢粉资料推测:太平洋季风至少在中中新世已经形成并可伸展至兰州地区,而印度洋季风有可能是同时出现的,并可侵袭到目前的甘肃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杉木属的一个化石种-亚洲杉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林植物的谱系地理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生态学报》2017,37(17):5894-5904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质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和种群分化的历史成因。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由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内陆干旱,阔叶林植物被迫向南退缩,形成不同的谱系。同时,亚洲季风的增强为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时,大部分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物在多个避难所间存在长期隔离,不同的避难所种群各自经历局部地区的收缩和扩张。长期的隔离使不同谱系间进一步分化,形成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少部分植物在冰期时向南退缩,并在间冰期时明显向北扩张。最后,就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和探究遗传格局背后的机制两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苏联和蒙古三个兄弟国家隣接地区的亚洲中部(或“中央亚細亚”)、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高原和山間盆地中的辽闊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这个地区的上古生代到第四紀的陆相沉积地层中,保存着十分丰富和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在解决这些盆地的地貭历史和許多脊椎动物門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上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本属值物为典型的亚洲温带分布,其种的数目约80余种,中国约60余种,本区23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我国内陆及其毗邻的外围山地以及中国喜玛拉雅植物区系地区。而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正处于上述地区的交汇或过渡地区,也就是一方面随东南季风影响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另一方面随着山地的隆起由东北至西南方向的桥梁作用而产生的西伯利亚和中国喜玛拉雅的过渡。因此,本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对于本属植物的起源、分布和经济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