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初中《动物学》课本中讲:“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肺里都能够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做‘双重呼吸’。其他的陆生脊椎动物,只是在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鸟在飞翔时两翼上提,体内气囊扩张,气囊内气压下降,在大气压作用下,外界大量新鲜空气进入鼻孔、气管后,大部分通过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少部分通过平行支气管,进行了气体交换;两翼下降时气囊受压缩小,气囊内气压增大,后气囊里的新鲜空气返回肺内平行支气管,同样能够进行旺盛的气体交换,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脊椎动物的辅助呼吸器官张耀光(西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重庆630715)辅助呼吸器官又称副呼吸器官,是指除鳃和肺等呼吸器官以外,适应于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呼吸,能进行气体交换,以弥补呼吸之不足的一类器官。这些器官并不完全具备呼吸器官应有的十分丰富的微血管(且...  相似文献   

3.
鸟兽呼吸时,肺内连续进行气体交换,但因其肺内结构的不同,而使(气体交换部位)肺通气的方式不同。鸟类的呼吸气流单向(古肺)或双向(新肺)贯流由毛细血管构成的三级支气管,肺内没有余气,气流含氧量高,交叉对流进行高效率的气体交换,而称为:贯流式呼吸。哺乳动物呼吸气流潮式进出肺,称为潮式呼吸,肺内有大量余气和吸入气体混合,与血液进行较低效率的池式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4.
从内鼻孔的发育和进化看四足类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黄世强 《生物学通报》1993,28(3):4-6,12
陆生脊椎动物头部具有两对鼻孔。一对外鼻孔,位于头部前背面,另一对是内鼻孔。内鼻孔作为脊椎动物由水上陆进化的关键结构之一,其发生和进化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热点。内鼻孔是陆生脊椎动物的鼻囊与口腔之间的开口,是呼吸空气的必经之道,其开口位置在口腔上腭部,在前颌骨、上颌骨、锄骨和腭骨之间。Romer探讨了为  相似文献   

5.
鸟类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呼吸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呼吸系统的构造和机能,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于肺的构造很特殊;有附属的气囊系统;不论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持续不断地单向气流通过肺部,进行独特的“双重呼吸”。这种特殊的构造和机能极为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使它能对由代谢速率急剧变化而引起的气体交换作快速的调节。鸟肺的结构特征鸟肺体积小,缺乏弹性,伸缩性小,是个致密的海绵状器官。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没有肺泡,而有大量的平行支气管,其最后一  相似文献   

6.
(一) 教材的主要内容初中动物学第九章两栖纲,系继脊椎动物鱼纲之后,通过两栖纲的代表动物——青蛙的形态构造,包括骨胳和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生殖各个系统的构造和生理特点,来说明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发展中的一个过渡类群,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生态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确定兴山县陆生脊椎动物的物种数量,通过对湖北兴山县陆生脊椎动物本底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兴山地区陆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和汇总。实地调查主要采用样线法、访问调查法等针对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调查。同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陆生脊椎动物类群分类系统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各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湖北兴山县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105科477种,分别占湖北省和全国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66.71%和16.37%。其中,灰腹绿蛇(Rhadinophis frenatus)、火冠雀(Cephalopyrus flammiceps)、黄额鸦雀(Suthora fulvifrons)、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kake)、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和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我们近期调查中发现的6种湖北省新记录物种。从动物地理区划分布上来看,兴山县境内东洋区动物占有主导优势,古北界与东洋界物种在此区域汇集交融,其中东洋界分布...  相似文献   

8.
肺的出现比鳔早。古硬骨鱼类中的古鳕类演化为现代的硬骨鱼类,出于浮力调节的需要,肺演化为鳔,之后部分鱼类的鳔又演化出其他的功能。由古总鳍鱼类进化产生两栖类,肺的结构逐步进化,成为现代陆生脊椎动物发达的气呼吸器官。  相似文献   

9.
动物名录整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计划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站近20 年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 对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汇总、分析与研究, 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系统发育研究结果, 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神农架遗产地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9 目110 科312 属577 种, 占湖北省和全国脊椎动物物种种数的80.70%和19.81%。其中, 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和淡绿鵙鹛(Pteruthius xanthochlorus)为我们近期调查中发现的湖北省新纪录物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 东洋界分布的物种数(61.35%)是古北界分布物种数(30.68%)的两倍, 广域分布的物种仅占7.97%, 表明遗产地内东洋区动物占一定优势,兼有古北区的区系成分渗透其间, 反映出东洋界与古北界物种在遗产地交融汇集的特征。神农架遗产地共分布有中国特有陆生脊椎动物物种57 种, 分别占神农架陆生脊椎动物总数和全国特有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9.88%和8.89%。对神农架遗产地陆生脊椎动物的汇总研究, 可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履行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 进一步开展神农架遗产的监测与保护提供依据。近年来关于神农架脊椎动物新记录种的不断报道表明遗产地的物种多样性仍然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暗示着遗产地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不少教科书称鸟类的呼吸为双重呼吸,(double resprtion),其定义为吸气和呼气时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笔者认为,这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定义上都未能反映出鸟类呼吸的特点。 首先,就定义来说,该特点远非鸟类所特有,例如哺乳类的肺在吸气和呼气时也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 1.从呼吸频率和心跳频率的比率来看,成年兔的呼吸频率约为20~30次/分,其心博约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曾小平  赵平  孙谷畴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45-2450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是调节许多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直接或间接地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植物对温度升高及其它生态环境因子变化交互作用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植物的气体交换、水分关系、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开展陆生植物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泥盆纪早期,距今约四亿年前后,硬骨鱼类已分化为两大类群:一群为肉鳍鱼类——它们的偶鳍为肉质型,可能还有肺,这一类群包括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另一类群为辐鳍鱼类——包括现今还生存的大部分硬骨鱼类。肉鳍鱼类绝大部分已绝灭,仅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保存了三个肺鱼属,在印度洋科摩罗群岛附近的深海中,保存了一个总鳍鱼类分支的后裔——矛尾鱼(拉蒂曼鱼)。鱼类是早期的脊椎动物,陆生脊椎动物是从具有肺及肉质偶鳍的鱼类进化来的,从水中生活的鱼类进化到陆地生活的四足类,涉及复  相似文献   

13.
脊椎动物的皮肤呼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动物的呼吸生理学进行的研究表明,许多脊椎动物的皮肤在调节气体交换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一)皮肤呼吸的一般情况两栖动物是人们最熟悉的利用皮肤呼吸的动物,有尾类皮肤既是o_2也是Co_2的主要交换途径。林蛙(Rana temporaria)和黑斑蛙(Rana esculenta)100%的Co_2通过皮肤排出。多齿蝾科动物(Plethodontidae)全部靠皮肤呼吸;两栖鱼类  相似文献   

14.
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探寻 ,人们似乎已经查明了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程 :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 ,包括人类 ,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3 65亿年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 ,继续进化 ,形成了今天种群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与生物学家们对这一进化极为重视 ,因为第一个陆生脊椎动物的出现 ,不仅是我们的祖先再次获得进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更完全改变了陆地的生态系统。根据传统的观点 ,两栖动物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但迄今为止 ,人们所找到的进化得最为“先进”的鱼与最初等的两栖动物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15.
蝌蚪的呼吸     
目前我国现行的许多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都将两栖动物定义为: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陆生,少数成体水生,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可辅助呼吸……那么两栖动物的幼体是否只用鳃呼吸呢?早在1931欧洲的研究人员就发现蝌蚪用鳃、肺  相似文献   

16.
金宇  周可新  高吉喜  穆少杰  张小华 《生态学报》2016,36(23):7702-7712
准确可靠地识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模型,基于12个环境变量,对中国263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建模,并预测各个物种在背景点的适生概率,迭加计算得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生境适宜性指数。此外,基于对生境适宜性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和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优先保护区,并对优先保护区目前的被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的面积为103.1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90%。优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秦岭-大巴山山区、云南省与印度及缅甸的交界地区、武陵山山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山区、阿尔泰山脉山区、天山山脉山区、昆仑山山脉山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东北-华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少量分布。优先保护区中被保护的面积为50.40万km~2,占优先保护区总面积的48.86%,保护率偏低,未被充分保护。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未被保护的优先保护区划分成3种优先保护顺序,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大量陆生脊椎动物的本底调查和多样性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有学者针对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的野外调查监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但尚缺乏对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的调查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及基于文献收集的研究,特别是对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对比与总结。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收集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以图书检索为主的读秀学术搜索,以“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资源”“调查”“监测”“新种”“新记录”和“物种多样性”作为检索词,检索并筛选了与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相关的文献资料共3,504篇,对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的研究文献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分布,及其运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兽类和两栖爬行类的调查,我国鸟类多样性的调查最多,发表文献占所有文献的70.26%。四川、云南的陆生脊椎动物调查最多,分别发表285篇、260篇文献。分布于我国的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调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西南山地的研究文献较多,分别为348篇、...  相似文献   

18.
论双重呼吸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十一章"鸟纲".对于鸟类"双重呼吸"的概念是这样叙述的:"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部,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因此,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相似文献   

19.
问:为什么潜水哺乳动物能长时间潜入深水中?答:鳃是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肺是适应陆生呼吸的产物。但是,使人感到奇怪的是,一些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却能较长时间地潜入深水中,甚至终生生活于水中。例如,海象可潜水10min,韦德尔海豹潜水时间达40多分钟,...  相似文献   

20.
何桂庆 《生物学通报》2000,35(12):15-17
1 教学目标  1 )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 )理解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2 教学重点 体内的气体交换。3 教学难点 气体交换的原理。4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实验与讲授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5 教学用具  CAI课件 (课前自制 )、澄清石灰水吹气实验的有关用具、计算机、香水和盆栽茉莉花。6 课时安排  1课时。7 教学过程引言和复习提问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知道人不仅需要饮食 ,而且还需要进行呼吸 ;而人体进行呼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